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原杰  李林桐  汪圣翔   《中国医学工程》2014,(11):203-204
自噬是真核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利用溶酶体清除受损、变性或衰老的长寿命蛋白和细胞器的现象。根据细胞内物质运送到溶酶体的途径不同,可将自噬分为巨自噬、微自噬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自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激活,但其具体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自噬被明显激活,而其起到的作用究竟是保护性的还是损伤性的目前并无统一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急性和慢性心肌缺血均可诱导自噬,并且再灌注阶段自噬得到进一步加强。如今自噬已成为治疗心脏缺血性疾病的新一潜在靶点,且为预防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心肌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方法之一,能够显著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但早期往往会增加心肌细胞损害,引起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自噬在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适度的自噬对机体的生长发育起到保护作用,自噬不足或者过度自噬对机体有损害作用。然而,在心肌I/R中,缺血阶段的自噬起到保护作用,在再灌注阶段起到损害作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作为一种去乙酰化酶,可通过调控相关蛋白的去乙酰化而在氧化应激、细胞代谢、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多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sirt1参与自噬的发生机制逐渐受到关注,探索sirt1调控自噬在心肌I/R损伤中的作用,有助于对心肌I/R损伤的发病机制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地奥司明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自噬作用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16年10月—2017年5月在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完成。24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O组,n=8)、模型组(I/R组,n=8)、地奥司明组(D+IR组,n=8)。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法(缺血30 min,再灌注4 h),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穿线后不结扎。再灌注4 h后,以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水平,以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以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自噬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和Beclin1表达。结果与SO组比较,I/R组大鼠血清中LDH和CK含量均显著升高(t=-13.401、-16.988,P均<0.01),心肌组织SOD水平显著降低、MDA水平显著升高(t=6.314、-11.821,P均<0.01),心肌组织自噬蛋白LC3Ⅱ及Beclin1表达显著增强(t=-12.385、-19.386,P均<0.01);与I/R组比较,地奥司明组血清中CK及LDH含量明显降低(t=9.624、8.695,P均<0.01),心肌组织SOD水平增加、MDA水平下降(t=-5.816、7.632,P均<0.05),LC3Ⅱ及Beclin1表达明显减少(t=6.917、9.282,P均<0.01)。结论地奥司明可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细胞过度自噬,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参与糖尿病(db/db)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db/db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中和抗体(Sham-A)组、假手术—空载抗体(Sham-G)组、I/R—中和抗体(I/R-A)组及I/R—空载抗体(I/R-G)组,每组10只.另取3只db/db小鼠...  相似文献   

6.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药物干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早期血运重建(溶栓和介入)是目前挽救心肌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血管再通后常常出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和血管无复流(no-reflow )或低复流(low-flow)现象.前者由于异常氧化(过氧化)、钙超载等原因造成缺血心肌再灌注损伤,甚至导致心肌细胞死亡[1].因此人们在强调心外膜动脉开放的同时,注重对MIRI发生机制及防治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急性肠缺血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疾病,如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等,经有效治疗并恢复血流后,容易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线粒体自噬在肠IRI的病理过程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线粒体自噬是一把“双刃剑”,其发挥的作用主要取决于肠IRI的程度,在轻度肠IRI的病理改变中,发挥着减轻IRI的作用,而在严重肠IRI的病理改变中,发挥着加重IRI的作用。线粒体自噬在肠IRI中的调控机制涉及多种信号通路,包括PINK1/Parkin信号通路、BNIP3/NIX 信号通路、FUNDC1信号通路、Beclin1信号通路。随着研究的深入,线粒体自噬在肠IRI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越来越清晰,为肠IRI的精准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脑缺血性疾病在中国是致死致残的最主要疾病之一,主要原因是高血压所致的血栓形成及血栓栓塞,其治疗原则是及时恢复缺血区的血液灌注,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缺血后恢复血流并不能恢复组织功能,反而使组织损伤及功能障碍更加严重,即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发生将导致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器官功能异常,因而成为一个十分重要而棘手的临床问题。了解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促进或阻碍神经元死亡的机制对于解决这一健康难题十分重要。关于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有多种,本文将重点介绍自噬在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调节机制及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橙皮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组及橙皮苷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予0.5%羧基纤维素钠灌胃3 d后,开胸暴露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并不结扎,I/R组及橙皮苷组予以阻断LAD血流30 min后再灌注4 h,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检测大鼠血清中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自噬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和Beclin1的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大鼠血清中CK及LDH水平均显著升高,心肌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P均<0.05);与I/R组比较,橙皮苷组大鼠血清中CK及LDH水平明显降低,心肌组织SOD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P均<0.05)。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大鼠心肌组织LC3Ⅱ及Beclin1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与I/R组比较,橙皮苷组上述2项指标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橙皮苷可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噬,其机制与橙皮苷减轻氧化应激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uroeortin (UCN)对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探讨UCN的心肌保护机制.方法 构建大鼠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离体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的缺氧复氧模型,进行缺血/缺氧1h再灌注/复氧2h的损伤,在缺血/缺氧前1h给予UCN预处理;在再灌注/复氧2h后观察UCN对缺血再灌注/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损伤、细胞自噬和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UCN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心肌损害,使梗死面积降低,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降低;增加缺氧复氧离体心肌细胞活力、减少培养上清的LDH水平.与上述心肌保护作用相伴随的是UCN预处理还能抑制缺氧复氧导致的心肌细胞自噬,使LC3BⅡ/LC3BI的比值显著降低,并且抑制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Bni p3的mRNA表达.结论 UCN可以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噬,可能在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志鹏  孙维福  王松 《医学综述》2013,19(5):906-909
糖尿病增加了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的病死率明显升高。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均较非糖尿病患者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和病死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因此,掌握糖尿病患者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机制,对通过血液再灌注治疗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术后病死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丹皮酚(P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结扎左冠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2h建立MI/R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PA组(10、20、40mg/kg),每组10只,各组于术前1周开始灌胃给药,每天1次.再灌注后取血清,采用比色法测定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水平;取心脏,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取心肌匀浆,比色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结果 PA高剂量可明显缩小MI/R损伤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模型组比较,PA各剂量可显著降低血清CK活性(P<0.05或P<0.01),PA高、中剂量可明显降低LDH活性(P<0.05或P<0.01);PA各剂量组心肌MPO活力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A各剂量组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均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PA预处理可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实现对MI/R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不仅有细胞坏死,还有细胞凋亡。细胞凋亡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呈正比,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如何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已成为心肌保护的研究热点之一。现就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心肌细胞凋亡的证据、可能的相关机制以及参与调节的相关基因分子和信号转导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顾剑民  薛松 《广西医学》2014,(11):1526-1528,1537
目的探讨SUMO特异性蛋白酶1(SENP1)在心肌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14例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前、后的右心房组织,建立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患者和大鼠心肌组织SENP1的mRNA变化。对H9C2细胞株进行缺氧复氧处理后检测LDH释放率,观察细胞死亡情况。结果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14例患者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内SENP1 mRNA含量为(4.845±1.248),较灌注前明显升高(P<0.01)。单纯缺血处理的小鼠心肌SENP1 mRNA含量较正常组小鼠略高,且随着灌注时间的延长,SENP1 mRNA含量呈逐渐递增的趋势。特异性siRNA敲除大鼠心肌细胞H9C2细胞内SENP1 48 h后SENP1mRNA水平降至对照组的30%以下,敲除SENP1的H9C2细胞在缺氧及复氧处理后LDH释放增加。结论SENP1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有保护作用,缺乏SENP1可能会加重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5.
吴汉生  梁贵友 《医学综述》2008,14(21):3208-3210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结构功能与胰岛素类似,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的作用,除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有改善作用外,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更是日益受到关注,尤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IGF-1对其有保护作用。现就其二者的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蒋翎 《医学综述》2012,(18):3134-3136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术后发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184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且手术成功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IRI的危险因素。结果 MIRI出现的危险因素包括AMI发病时间≤6 h、下壁梗死、多支血管病变,其中发病时间≤6 h(P=0.021)、下壁梗死(P=0.007)是独立性危险因素,多支血管病变(P=0.056)是危险因素。梗死前的心绞痛(P=0.004)起到保护作用,是独立性保护因素。结论临床上发病时间短、下壁梗死、多支血管病变的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MIRI的危险性较高,而心肌梗死前有心绞痛对MIRI有保护作用,临床对该类患者应引起重视,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再灌90min后复制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小檗碱对大鼠心肌梗死范围及心肌酶学的影响,采用原位标记法检测各组凋亡细胞及指数。结果小檗碱能减少心肌梗死范围,减少心肌细胞磷酸肌酸激酶(CP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小檗碱预处理组凋亡指数均显著增高,但小檗碱预处理组凋亡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小檗碱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8.
曾晓聪  李醒三 《医学综述》2008,14(11):1717-1719
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治疗策略是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再通梗阻血管,但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限制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和溶栓的益处,提示需要进一步的辅助治疗。近年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心肌I/R中的作用日受关注,在心肌I/R过程中循环系统和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增加,参与I/R损伤的发展。动物模型研究证实,AngⅡ1型受体(AT1受体)阻滞剂对心肌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临床试验验证AT1受体阻滞剂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肿瘤坏死因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TNF)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大鼠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 ,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心肌组织TNF含量 ,原位杂交检测TNF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心肌组织中可以检测到一定含量的TNF ,但实验组心肌组织中的TN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对照组心肌组织中没有TNFmRNA表达 ,染色呈阴性 ;实验组心肌组织中的TNFmRNA表达明显 ,染色呈强阳性或极强阳性 ,并将阳性表达的细胞定位于心肌细胞。结论 :TNF是在离体的、缺血心脏中产生的 ;TNF表达主要定位于心肌细胞 ,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 ,心肌细胞是影响心肌功能的TNF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大豆苷元对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灌流液中加入高、中、低剂量的大豆苷元进行再灌注。再灌注结束后,测定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和心肌组织乳酸脱氢酶(LDH)和心肌肌酸激酶(CK)活性的变化。结果:低剂量的大豆苷元能提高心肌组织SOD、GSH-Px的活性,降低MDA含量;中剂量的大豆苷元能提高心肌组织GSH-PX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高剂量的大豆苷元能提高心肌组织SOD及GSH-PX的活性,也能降低MDA含量;大豆苷元能使心肌LDH及CK的活性升高。结论:大豆苷元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系统的功能、加速氧自由基的清除而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