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关节肿痛、畸形及不同程度的残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对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除非甾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及传统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外,生物制剂体现了明显的优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药物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慢性炎性关节病,它在银屑病患者中的患病率为6%~39%。既往被认为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一种亚型,直至1964年才因认识到其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与RA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并分析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 PsA)患者就医行为特点及规范化治疗状况。方法 对2018年2月至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市海淀医院、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6家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的PsA患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首诊及确诊科室,就诊及确诊时间, 随诊时间间隔及传统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或生物制剂的应用情况。结果 参与调查的共133例PsA患者,平均年龄(47±11)岁,男女比例为1.3 ∶1,病程(16±8)年。患者首次就诊科室最多的为风湿免疫科(37.6%, 50/133),其次为骨科(24.1%, 32/133)和皮肤科(23.3%, 31/133);首诊确诊率以风湿免疫科为最高(78%,39/50),其次为皮肤科(19.4%,6/31);从患者首次就诊到确诊PsA的中位时间为7.6个月,首诊于风湿免疫科的患者确诊时间明显少于其他科室;仅有37%患者规律随诊,随诊时间间隔≤3个月,17.3%患者随诊间隔3~6个月,40.2%患者随诊时间间隔超过1年。48.8% PsA患者本次调查时段就诊前未接受规范化治疗,1/3的患者未应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DMARDs)。在治疗药物方面,PsA患者使用甲氨蝶呤者最多,占58.3%,其次为来氟米特20.5%,生物制剂19.7%,均为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结论 PsA患者首诊科室分布广泛,确诊科室以风湿免疫科为首,PsA患者首诊及确诊时间延误,约半数患者治疗及随诊不规范。  相似文献   

4.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白细胞介素(IL)-23/辅助性T细胞(Th)17反应轴和IL-12/Th1反应轴相关,同时固有免疫成分也逐渐成为银屑病研究领域的新热点。临床上主要有免疫调节或抑制剂、抗炎药物、生物制剂和物理光线等治疗手段,免疫调节或抑制剂与抗炎药物已普遍应用于临床,而随着对银屑病发病机制的逐渐认识,基于不同靶点的生物制剂靶向治疗已成为主要研究热点。但不同手段之间和不同药物之间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均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aul  Emery  张卓莉 《英国医学杂志》2006,9(2):100-104
应尽早控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炎症 传统的改善病情抗风湿药以及新的生物制剂可以更有效地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控制有效,但是生物制剂对阻止骨质破坏的进展有更强的作用 初步数据显示:如果在类风湿关节炎起病时即开始生物制剂治疗,而且治疗持续足够的时间,则患者将来有完全停药的可能在新发关节炎患者的基层医疗和转诊后的专科诊治中均需要制定适当的方案[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白芍总甙胶囊(MTX+LEF)与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羟氯喹(MTX+SSZ+HCQ)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为2组:其中180例给予MTX+LEF治疗,170例给予MTX+SSZ+HCQ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周、12周后疼痛指数、肿胀指数、功能障碍指数、晨僵、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指标,并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12周后2组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2组内治疗后不同时间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MTX+LEF组各项指标改善优于MTX+SSZ+HCQ组。治疗12周后,MTX+LEF组对ESR、RF的改善与MTX+SSZ+HCQ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总体疗效比较显示,治疗4周后MTX+LEF组疗效优于MTX+SSZ+HCQ组,但治疗后12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组联合用药方案均安全有效,但MTX+LEF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起效快。  相似文献   

7.
银屑病关节炎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屑病关节炎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炎性关节病,治疗较为棘手。传统治疗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和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物,效果均不满意。近年来生物制剂作为免疫靶向治疗已初步显示其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文就银屑病关节炎传统治疗及生物制荆的应用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对比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白芍总甙胶囊(MTX+LEF)与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羟氯喹(MTX+SSZ+HCQ)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0月到2011年10月收治的2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MTX+LEF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MTX+SSZ+HCQ治疗.观察对比两组在治疗后4周和12周后的疼痛指数、功能障碍指数等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都得到改善;4周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在ESR和RF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都能有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但MTX+LEF法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9.
银屑病关节炎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免疫相关性皮肤病,至今仍无法治愈。近20年来,随着生物制剂的出现,银屑病的治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如TNF-α、IL-23及IL-17,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靶向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生物制剂在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治疗中展现出非凡的疗效,但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1.
生物制剂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天丽 《医学综述》2007,13(17):1345-1347
随着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的深入,针对不同靶点如T细胞、B细胞、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及其受体等的生物制剂研究并应用于临床。这些生物制剂克服了以往传统药物的缺点,而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生物制剂将成为以后临床重要的一类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Biological agents, such as tumor necrosis factor inhibitors (TNFi),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patients and greatly improved goal achievement.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conventional synthetic 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csDMARDs) combination was better in reducing relapse than methotrexate (MTX) monotherapy, and more cost-effective than continuing TNFi plus MTX in RA patients who achieved low disease activity (LDA) with TNFi and MTX therapy.Methods:RA patients who failed to csDMARDs received an induction therapy of MTX plus TNFi for maximally 12 weeks. Those achieving LDA in 12 week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at a 1:1:1 ratio into three groups: (A) adding hydroxychloroquine and sulfasalazine for the first 12 weeks and then discontinuing TNFi for the following 48 weeks; (B) maintaining TNFi and MTX for 60 weeks; and (C) maintaining TNFi and MTX for the first 12 weeks and then discontinuing TNFi for the following 48 weeks. The primary outcome was relapse.Results:A total of 117 patients were enrolled for induction therapy and 67 patients who achieved LDA within 12 weeks were randomized, with 24, 21, and 22 patients in groups A, B, and C, respectively. The relapse rates of groups A and B during the entire 60 weeks were comparable [10/22 (45.5%) vs. 7/20 (35.0%), χ2 = 0.475, P = 0.491], however,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C [10/22 (45.5%) vs. 17/20 (85.0%), χ2 = 5.517, P = 0.019; 7/20 (35.0%) vs. 17/20 (85.0%), χ2 = 11.035, P = 0.004, respectively]. Taking RMB 100,000 Yuan as the threshold of willingness to pay, compared to MTX monotherapy (group C), both TNFi maintenance and triple csDMARDs therapies were cost-effective, but triple csDMARDs therapy was better.Conclusion:For RA patients who have achieved LDA with TNFi and MTX, csDMARDs triple therapy was a cost-effective option in favor of reducing relapse.Trial registration:ClinicalTrials.gov, NCT02320630.  相似文献   

13.
细胞因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作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高俊  丁真奇 《医学综述》2006,12(5):289-291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过程与多种细胞因子有关,其中有对RA起推动促进作用的细胞因子、对RA起阻碍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对RA起双向性作用的细胞因子,研究细胞因子在RA中的作用不仅对治疗RA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为今后药品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以细胞与体液免疫功能异常、滑膜炎症持续反复发作、关节内软骨和骨质破坏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出现严重的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有较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近年来,随着对RA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靶向治疗药物相继应用于临床。这些药物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及特异性,为难治性RA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5.
从风寒湿三邪致病、热邪致病、血分致病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银屑病关节炎的病因病机,并从三期辨证,分期治疗及中成药治疗方面对银屑病关节炎的中医治疗进行了探讨,强调了活血化瘀在治疗中的重要性,并认为银屑病关节炎的发生与免疫异常有关,治疗中可酌情应用虫类药,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的中药,引经药及藤类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对1979~2013年35年间的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 PsA)研究文献,探讨PsA的中医证候特点,为临床辨证分型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多个数据库对1979~2013年的中医药期刊所报道的PsA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进行检索,提取其中涉及到的中医证候信息,对文献中出现的PsA证候进行名称规范并归类,应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证候、证素、舌脉的频次、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文献84篇,符合要求者26篇。共出现10种舌质、15种舌苔、22种脉象。经规范证候名称后,获得共计39种中医证型,进一步对相近证候进行归并,最终得到14种证型,最常见的前5位证型为风湿热痹、风热血燥、热毒炽盛、风寒湿痹、肝肾亏虚。将上述证型按病性证素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得到PsA相关病性证素有14种,对其进行二次归并后得到9种证素,居于前6位的为热、痰湿、风、燥、虚、血瘀。【结论】 PsA的证候类型繁多,证素分布中除寒、热外,亦与痰湿、风、燥、血瘀相关,提示寒、热、痰湿、风、燥、血瘀在PsA发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王康 《医学综述》2010,16(14):2185-2188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滑膜关节炎症和破坏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RA与其他免疫系统疾病,如,强直性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有共同的发病机制,但也有其特殊性。传统治疗多以系统用药为主。随着其发病机制和相关细胞因子研究的深入,对RA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生物制剂的发展上。现就目前新型生物制剂的发展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伍斌  ;鲁延富  ;姜凤良 《医学综述》2014,(23):4249-425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慢性破坏性关节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关节软骨、韧带和肌腱等,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根治。在滑膜和骨质破坏过程中细胞因子、细胞内信号转导等多种成分发挥作用。这些成分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RA的病理机制,进而寻找适当的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类风湿关节炎(RA)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主要治疗方法有:(1)非甾体抗炎药,(2)缓解病情的抗风湿药,(3)糖皮质激素(GS),(4)植物药,(5)中西医结合治疗。尽管RA治疗还有待发展和完善,但是可以预言,随着基因调控和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中医临床对RA研究的深入。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有效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具有明显的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值得临床借鉴推广,类风湿关节炎(RA)治疗将揭开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