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近年来,有些学者通过对肝纤维化发生机理的研究发现,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能刺激成纤维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分裂增殖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组新近发现的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的超家族,这一家族除TGF-β外,还有活化素、抑制素等。现就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HSC的PDGF和TGF-β的信号通路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赵晨光  贺西京  陆斌  李浩鹏 《医学争鸣》2009,(19):1961-1963
目的:探索细胞生长因子CTGF,PDGF和VEGF在臀肌挛缩带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臀肌挛缩症(GMC)的发病作用.方法:收集臀肌挛缩症患者挛缩带和病变旁肌肉的病理标本,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生长因子CTGF,PDGF和VEGF在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细胞生长因子CTGF,PDGF和VEGF表达定位于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胞质中,并且呈强阳性表达,其在mRNA水平分别上调了3.5倍、5.8和2.7倍(P〈0.05).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与mRNA一致,分别上调3.9倍、6.2倍和2.9倍(P〈0.05).结论:细胞生长因子CTGF,PDGF和VEGF的表达上调可能是引起挛缩带产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是多种细胞产生的肽类生长因子,在生理状态下主要储存在血小板的α颗粒中,体内多种血细胞、组织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均可产生和分泌PDGF,主要由巨核细胞合成,其在组织修复、胚胎发育、免疫应答、肿瘤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现将PDGF与器官纤维化之间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运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和流式细胞分析术(FCM)检测经1-(2,6-二甲基苯氧基)-2-(3,4-二甲氧基苯乙胺基)丙烯盐酸盐(DDPH)、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碱性皮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低氧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HECCM)作用后,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凋亡的变化;结合FCM对各组PASMC生长周期的分析,比较不同因素对PASMC的影响差异。结果发现:DDPH组平滑肌细胞(SMC)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DGF、b-FGF、HECCM各组SMC凋亡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DGF、b-FGF、HECCM3组通过生长限制点G1/S(S+G2/M期)细胞的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尤以PDGF组最高,而DDPH组低于对照组。提示:DDPH能够抑制PASMC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而PDGF、b-FGF等生长因子则起相反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研究体外培养小鼠神经干细胞(NSC)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基因表达.方法取小鼠胚胎海马NSC培养并鉴定,提取其总RNA,用RT-PCR技术检测培养NSC内PDGF、EGF、GDNFmRNA的表达.结果培养NSC中PDGF mR-NA表达最强,EGF mRNA明显表达,但几乎未检测到GDNF mRNA.结论为了解NSC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发挥生物学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是由多种细胞合成和分泌的重要促有丝分裂因子,它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receptor,PDGFR)结合后可产生促进细胞增殖、分化、趋化等生物学效应。为了阐明慢性胰腺炎(Chronicpancreatitis,CP)胰腺纤维化的形成机制。我们通过建立大鼠慢性胰腺炎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PDGF—B及PDGFR—β在CP过程中的表达进行动态观察,以探讨它们在CP胰腺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growth factor,PDGF)是一种重要细胞因子,具有强烈的促有丝分裂和细胞趋化作用。PDGF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能启动细胞内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形成信号网络,在不同组织细胞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该文从PDGF的化学生物学特性及其信号通路、PDGF在系膜细胞中的表达以及诱发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机制、中医药对PDGF表达影响的研究进展等方面加以论述,分析了PDGF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所起的作用及中医药对它的调节作用,指出拮抗PDGF表达可能成为中药治疗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动物细胞的增殖受多种化学结构不同的分裂素(mitogen),调节控制.其中多肽类的细胞生长因子能单独或者通过二种以上生长因子的协同作用使细胞代谢的周期加快,诱导DNA合成,促进细胞的分裂增殖.根据细胞生长因子的化学结构和功能可将其分为四大类.表皮生长因子(Epfdermalgrowth factor,EGF),血小板生长因子(platele-derived growthJactor,PDGF),胰岛素和类似上述三者的因子.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癌基因研究中,研究癌组织中有关癌基因产物已成为探讨肿瘤发病机制以及把癌基因的激活与肿瘤发展的临床表现联系起来的一个重需的不可缺少的研究手段。 血小板来源的生长因子(PDGF)是血清中刺激细胞生长的主要致分裂原,对间叶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等有专一的刺激细胞生长作用。近年发现不少人的肿瘤细胞系都分泌PDGF样蛋白。PDGF基因的过高表达被认为与细胞的增生和恶性转化有密切关  相似文献   

10.
Guo YH  Yu HY  Zu LY  Wang Y  Gao W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0):2861-2864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与人单核细胞系(THP-1)间黏附作用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培养的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别用2.5、5、10和20ng/mlPDGF刺激不同时间后,在无或含有整合素β1单克隆抗体培养液中,加入经PKI-126标记的THP-1细胞与VSMC共培养,测定黏附的THP-1细胞数量。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PDGF对VSMC表达整合素13。的影响。结果PDGF刺激SMC促进THP-1与VSMC的黏附的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THP-1与血管平滑肌细胞黏附的数量是对照组的1.1、2.1、3.1和4.4倍;在10ng/mlPDGF刺激下,黏附的THP-1细胞数量是对照组的3.1倍(135±47个细胞/视野伽43±14个细胞/视野,P〈0.001);整合素β1单克隆抗体能显著抑制PDGF刺激的THP.1细胞与VSMC的黏附作用,黏附的细胞数量(54±13个细胞/视野,P〈0.01);PDGF促进THP-1与VSMC黏附的作用在PDGF刺激后8h达到高峰。免疫印迹显示PDGF能诱导VSMC表达整合素β1,在8h左右达高峰。结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能够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促进单核细胞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黏附,该作用部分是通过整合素β1介导的,这一效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是由多种细胞(如巨嗜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胚胎癌细胞,其中巨噬细胞是血小板的前体细胞)所产生的肽类生长因子,它在组织修复、胚胎发育以及机体免疫系统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有国内外文献报道它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一些病理过程(动脉血管粥样硬化、骨关节纤维化、肿瘤等)。通过对PDGF在妇科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可以为临床上妇科肿瘤的早期诊断、预防及靶向治疗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其病因学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行ESCC根治切除术的患者43例,取其手术切除的食管癌组织为ESCC组,同时选择其中25例ESCC切除标本上、下断端(距肿瘤边缘>5 cm)的正常食管上皮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组食管组织PDGF和微血管密度(MVD)-CD34的表达,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PDGF阳性产物主要在细胞质表达。ESCC组织中PDGF和MVD-CD34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食管组织(P<0.05)。ESCC组织中PDGF的表达与MVD-CD34水平呈正相关(r=0.875,P<0.05)。结论血管生成在ESCC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PDGF可能在ESCC的血管生成中有促进作用。PDGF、MVD有可能成为ESCC抗血管靶向治疗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刘佳 《黑龙江医学》2010,34(3):164-166
目的探讨脱氢表雄酮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活性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培养大鼠胸大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系,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刺激细胞增殖,采用CCK-8方法观察不同浓度脱氢表雄酮对血管平滑肌细胞活性的影响,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1.0、2.5、5.0μg/LPDGF增强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活性,0.1、1.0、10、100nM脱氢表雄酮抑制细胞活性,两者的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脱氢表雄酮可抑制PDGF的作用。脱氢表雄酮的作用增加G1期的细胞数量。结论脱氢表雄酮通过抑制细胞周期的进展,而减少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方法制备兔富血小板血浆,用CaCl2做诱导剂测量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探讨手工富血小板血浆制备方法及在CaCl2激活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次离心法,二次离心法(Landesberg法和Aghaloo法)制备大耳白兔富血小板血浆进行比较.检测3组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用CaCl2做诱导剂,比较激活前后PDGF及TGF-β1的变化.结果 3种方法制备的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andesberg法和Aghaloo法均可制备有效浓度的富血小板血浆.一次离心法由于干扰较小,比较稳定,但血小板数不高;二次离心法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数相对高,手工制备容易受很多因素影响,且不稳定.3组富血小板血浆用CaCl2诱导前后,一次离心法、Aghaloo法PDGF与正常血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ndesberg法制备的血小板血浆中PDGF、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激活前(P<0.01).一次离心法、Landesberg法和Aghaloo法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计数与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结论 手工制备兔富血小板血浆、Landesberg法和Aghaloo法都可以获得有效浓度,而Aghaloo法获得浓度最高.运用CaCl2做诱导剂,使富血小板血浆激活,可释放生长因子,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中成纤维细胞因子(FGF)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的变化,探讨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将50例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50例非动脉粥样硬化型相关疾病患者设为对照组。分别对比二者发病第1天和第7天血清中FGF与PDGF的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FGF及PDGF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GF及PDGF在观察组第7天较第1天明显增高(P〈0.05).而在对照组第7天较第1天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FGF、PDGF与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关系密切,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脑梗死的进一步发展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对成神经细胞分化不同阶段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趋化性迁移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BMSCs,并予以传代。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丁羟基茴香醚(BHA)相结合的方法诱导BMSCs向成神经细胞分化,并用特异性标志物进行鉴定,利用Dunn chamber建立体外迁移模型,评估PDGF对不同分化阶段BMSCs定向迁移的影响。结果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获得了纯化的大鼠BMSCs。诱导组BMSCs变为神经元样细胞,而对照组的BMSCs形态无变化。Dunn chamber分析显示,分化不同阶段的BMSCs对PDGF的趋化程度不同:和对照组相比较,未诱导的BMSCs、预诱导24h和诱导5h的分化细胞的迁移速率得到明显提高(P〈0.05);而未诱导的BMSCs、维持18h和维持48h的分化细胞的迁移效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BMSCs可以被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分化不同时期的细胞有不同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7.
于佳  罗心平  倪唤春 《医学综述》2014,(15):2708-2710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内皮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功能、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状况、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及凝血酶活性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重要相关因素。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FPI-2)是组织因子的生理性拮抗物,可抑制组织因子启动的外源性凝血途径和血栓形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是MMP等物质的内源性抑制物,影响VSMC的迁移和MMP表达,TFPI-2/MMP比例失衡对斑块纤维帽稳定性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TGF-β1、PDGF、IL-13水平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67例IPF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血清中IL-13、TGF-β1、PDGF水平。结果 IPF患者血清TGF-β1、PDGF、IL-1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TGF-β1、PDGF、IL-13水平治疗有效组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无效组较治疗前升高(P<0.05)。无效恶化组血清TGF-β1、PDGF、IL-13水平明显高于有效组(P<0.05)。结论 IPF患者体内高水平的TGF-β1、PDGF、IL-13水平与IPF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检测病情、判断疗效的客观指标以及IPF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AS患者骨质疏松(OP)情况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白细胞介素-11(IL-11)在男性AS骨代谢中的作用.方法 AS患者不同部位骨密度(BMD)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AS患者及对照组血清PDGF、IL-11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并与不同部位BMD及临床指标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30例AS患者中OP发生率为36.67%AS患者血清IL-11水平(112±89ng/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DGF水平(44272±7078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S患者PDGF与股骨颈、大转子骨密度、血小板计数(PLT)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磷(P)呈负相关(P<0.05).IL-11与腰椎BM呈负相关(P<0.05).结论 AS患者OP发生率较高,其继发OP与炎性相关的骨代谢异常有关,多因素共同参与了AS骨代谢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