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祝旭飞  王立新 《中国医疗前沿》2011,(23):39+70-39,70
目的分析影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数值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方法所有患者均行PSA检测,并均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以进一步确诊。调查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对可能影响PSA数值的各种因素如直肠指检、膀胱镜操作、留置导尿、前列腺炎症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等进行分析。结果 259例患者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率为40.5%。体检发现PSA增高(对照组)穿刺阳性率为60.4%。前列腺增生组穿刺阳性率41.7%。曾行侵入性器械操作组穿刺阳性率为19.0%。前列腺炎组穿刺阳性率为36.1%,肛诊组穿刺阳性率为38.6%。PSA在4-10ng/ml穿刺阳性率17.3%,10-40ng/ml阳性率65.2%,PSA〉40ng/ml阳性率90%。结论常规的直肠指检、膀胱镜操作、留置导尿、前列腺炎症、良性前列腺增等生都可影响血清的PSA值,随着PSA的增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也随之增高。掌握PSA变化的各种因素及合理分析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临床情况、影像学检查及指检可大大提高诊断前列腺癌的特异性,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直肠指检,血清PSA〉4ng/mL及经直肠超声检查前列腺声像图异常,怀疑有占位性病变的56人进行经直肠超声引导的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56例行前列腺穿刺的病人中前列腺癌20例,前列腺增生33例,前列腺结核2例,前列腺平滑肌肉瘤1例。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的前列腺穿刺活检其操作简单,病人痛苦小,并发症少,较安全。在前列腺癌及其他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术后发生前列腺癌(PCa)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总结11例均经过血清PSA、直肠指检及前列腺穿刺活检予以明确诊断并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和内分泌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术后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6个月至6年,死亡2例,病变进展3例,病变稳定6例。结论BPH的手术治疗并不能预防Pca的发生,血清PSA、直肠指检、前列腺穿刺活检是诊断BPH术后Pca的主要方法,双侧睾丸切除术+内分泌治疗是治疗BHP术后前列腺癌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术后发生前列腺癌(PCa)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总结11例均经过血清PSA、直肠指检及前列腺穿刺活检予以明确诊断并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和内分泌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术后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6个月至6年,死亡2例,病变进展3例,病变稳定6例.结论 BPH的手术治疗并不能预防Pca的发生,血清PSA、直肠指检、前列腺穿刺活检是诊断BPH术后Pca的主要方法,双侧睾丸切除术+内分泌治疗是治疗BHP术后前列腺癌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58例前列腺癌患者全部接受直肠指检、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PSA/总PSA比值(f/tPSA)、经直肠前列腺超声及经直肠前列腺6点+可疑区域活检检查。结果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60.3%病例发现异常回声结节,65.5%显示前列腺异常血流。本组前列腺癌PSA、PSA+f/tPSA、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直肠指检的检出率分别为69.0%、82.8%、60.3%及39.7%。结论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能增强活检过程穿刺的导向性,有助于增加活检阳性率。5种方法的联合使用对诊断早期前列腺癌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仅次于肺癌。穿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手段。笔者采用经会阴改良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以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减少并发症。1临床资料2008年9月—2011年10月本院进行经会阴改良前列腺穿刺活检术413例。病例选择标准:肛门指检阳性(硬度中等以上),血清PSA>4ng/mL,经直肠超声发现可疑结节,符合三项之一者即入围穿刺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浓度和B超定位前列腺活检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0例50岁以上男性,有排尿异常、直肠指检异常、血清PSA测定升高或(和)B超检查发现低回声结节者,均行直肠B超定位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总结分析其结果。结果本组80例中,活检癌阳性者38例,PSA>4ng/ml,<10ng/ml18例中7例前列腺癌;PSA>10ng/ml57例中,前列腺癌29例;PSA<4ng/ml5例,发现前列腺低回声结节,活检有2例前列腺癌(40%)。B超检查前列腺低回声结节60例,前列腺癌34例。结论本组结果表明,随着血清PSA浓度升高,前列腺癌活检阳性率升高,B超检查发现前列腺低回声结节时,前列腺癌活检阳性率明显增高,即使PSA<4ng/ml,部分患者也有前列腺癌可能。两种检查同时进行,可提高早期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对 40例前列腺癌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直肠指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B超、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与睾丸切除术、内分泌治疗 40例前列腺癌患者资料。结果 直肠指检 (DRE)阳性率 6 2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 4 .4~ 2 75 μg/L。穿刺活检确诊 2 1例 (72 % )。病理以低分化、晚期肿瘤居多。35例经随访 0 .5~ 7年 ,三年生存率 85 .7%。结论 PSA、DRE和穿刺活检联合应用可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内分泌治疗是对前列腺癌特别是晚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穿刺活检是术前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方法,随着PSA和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应用,更多的早期前列腺癌得以发现。我院于2002年10月至2005年12月对92例PSA〉4ng/ml和/或直肠指检(DRE)有前列腺结节,且前列腺体积〉50ml的可疑前列腺患者行经超声引导下多点穿刺活检,探讨多点穿刺在前列腺体积较大的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直肠食指引导鞘管定位前列腺穿刺活检在筛查前列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5例PSA>4ng/ml或前列腺肛诊、B超发现前列腺结节者,行食指引导鞘管定位前列腺尖部,中间,底部中间共6点和触及结节处穿刺活检,穿刺结果和文献中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有结节者19例中发现前列腺癌(PCA)6例(31.58%),PSA>4ng的43例中,18例病检为前列腺癌(41.86%),5例为前列腺增生(BPH)合并前列腺上皮类瘤样变(PIN)(11.63%),9例为前列腺增生合并慢性炎症(20.93%),单纯前列腺增生10例(23.26%),其他3例(6.98%).对血清PSA>4ng/ml者经直肠食指引导鞘管定位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阳性率与文献中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阳性率无明显差别(χ2=0.022,P>0.05).结论 经直肠食指引导鞘管定位前列腺穿刺活检操作容易,无需超声设备,且穿刺并发症少,安全,便捷.可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对前列腺癌的筛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移行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TZ)诊断前列腺癌(PCa)的价值。方法选取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ng/ml)和(或)指检阳性(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DRE)患者行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TRUS)检查,并经手术病理或自动活检枪行系统穿刺活检证实的79例患者进行分析。通过与血清PS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比,分析PSATZ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PSA、PS-AD、PSATZ三者相比,PSATZ优于血清PSA、PSAD,故PSATZ是较佳的PCa检测指标,具有最大的ROC曲线下面积和较高的特异性。结论PSATZ法优于血清PSA及PSAD法,用移行区体积对PSA进行校正具有一定价值。故在进行PCa筛选时,应在经直肠超声检查的基础上,有必要对于PSATZ大于0.35ng/(ml·cm^3)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Ultrasound-guided prostatic biopsi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CT多期增强特征与血清PSA的相关性,以分析其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选择97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CT检查,观察其CT多期增强特征,同时检测其血清前列腺组织特异性抗原PSA的水平,并比较患者与良性前列腺患增生患者PSA水平的差异,分析前列腺癌CT多期增强特征与血清PSA的相关性。结果经CT检查发现,前列腺癌患者的动态增强开始时间为(37±12)s,早于对照组的(49±14)s;前列腺癌患者的最大信号强度为(146.45±75.21)%,早期强化率为(124.34±84.95)%,两者均高于对照组的(109.11±60.01)%和(75.33±42.46)%。两组患者这三个参数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患者的血清PSA水平为(61.01±45.23)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12±8.67)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CT多期增强特征与血清PSA的水平呈明显的相关性,这可为前列腺癌的诊断、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庄建  宋飞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32-34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仍无满意的预测方法。前列腺癌基因3(PCA3)可能是最有前景的前列腺癌高特异性标记物,在穿刺活检中的预测作用被广泛证实,在联合其他诊断方法时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的诊出率,并且有望在预测肿瘤侵略性、基因靶向治疗方面有特殊作用。本文就PCA3基因在初次、重复穿刺活检中的预测作用、PCA3分数与前列腺癌体积和Gleason分级的关系、PCA3联合其他检查方法预测前列腺癌的效果及靶向基因治疗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李波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4):1833-1834
目的观察磁共振前列腺成像套餐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应用价值,结合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化验,比较磁共振成像与螺旋CT动态增强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我院病理确诊前列腺疾病患者20例,均行磁共振前列腺成像套餐及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术后病理确诊前列腺癌16例,前列腺结节状增生4例。磁共振诊断前列腺癌18例,前列腺结节状增生2例;螺旋CT扫描动态增强均见前列腺明显肿大,其中强化不均仅7例,突破前列腺包膜3例,盆腔淋巴结肿大及骨转移各4例。结论相较CT动态增强扫描,磁共振成像对前列腺癌敏感性较高,但可能出现假阳性,DWI序列与波谱成像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5.
李刚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2):1767-1770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血清学指标检测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诊疗价值。方法:将72例前列腺癌患者分为肿瘤骨转移组和无骨肿瘤转移组,同时选取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32例和参加体检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检测各组外周血前列腺抗原(PSA)和游离前列腺抗原(fPSA),并检测骨转移患者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结果:与健康人相比,无骨转移组前列腺癌患者的PSA和fPSA水平明显提高(P=0.044和P=0.041),有骨转移组前列腺癌患者的PSA和fPSA升高更明显(P〈0.01);患者骨转移灶数目≤2与〉2时PSA和fPS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随着骨转移分级的增高,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PSA、ALP和BAP的水平也逐步升高,呈高度的正相关(r=0.982,P=0.005;r=0.957,P=0.042;r=0.963,P=0.034);骨转移患者PSA〈30ug/L与PSA≥30〉g/L例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转移患者BAP〈20〉g/L与BAP≥20μg/L患者例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AP的假阳性率仅为21.62%,明显低于ALP的72.97%(P〈0.01)。结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仍是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首要方法,血清学PSA、fPSA、BAP和ALP也是诊断骨转移的重要方法,当患者PSA水平大于30.0μg/L时,应建议患者行全身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定量检测在前列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监测等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前列腺癌26例,前列腺增生症65例,前列腺炎29例,非前列腺疾病23例,正常男性100例,于早晨空腹采静脉血3ml,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ACCESS2)进行PSA定量测定。结果前列腺癌组PSA值78.42±11.69ng/ml,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症组、前列腺炎组、非前列腺疾病组及正常男性对照组PSA值(P〈0.01)。结论 PSA可作为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肿瘤标记物和前列腺疾病疗效监测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郑州市前列腺癌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变化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6家医院2005年至2010年间临床资料完整的789例经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的住院患者,年龄57—85岁,平均71.5岁。根据就诊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组(2005年至2007年)和近期组(2008年至2010年),采集年龄、吸烟、饮酒、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抗原(PSA)、Gleason评分、肿瘤分期、骨转移、下尿路症候群(LUTS)症状、治疗方式等资料,比较组间是否有差异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早期组与近期组相比,年龄、PSA水平、肿瘤分期、骨转移、治疗方式及医疗支付方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期组与近期组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2.4%和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骨转移及治疗方式是早期组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肿瘤分期、骨转移、治疗方式是近期组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郑州市前列腺癌患者以中晚期居多,近年来诊疗方式变化较大,3年生存率明显提高,但与发达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进行PSA筛查并进一步完善医疗政策可使更多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效果,并与同期人选的非前列腺癌组织作对照,进一步探讨二者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PSAD(PSA密度)的影响。方法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在2.5ng/mL以上并经直肠超声引导10孔法前列腺活组织检查的70例患者根据检查结果随机分为前列腺癌组44例及非前列腺癌组26例,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分析两组的PSA、DRE(直肠指诊)、TRUS(经直肠超声)、PSAD(PSA密度)及前列腺大小、超声表现、活检并发症情况、各项检查的敏感性。结果70例中44例证实患有前列腺癌,26例非癌病例;前列腺癌组与非前列腺癌组在PSA、异常DRE表现比率及异常TRUS表现比率、前列腺大小、PSAD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前列腺癌组织的超声表现与非前列腺癌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前列腺癌组与非前列腺癌组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前列腺癌组的DRE及TRUS的敏感性均明显高于非前列腺癌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前列腺癌组的DRE与TRUS的敏感性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非前列腺癌组的DRE与TRUS的敏感性对比差异也不显著(P〉0.05)。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活检穿刺联合应用血清PSA、肛门指诊及经直肠超声检查及PSAD检测,可以更有效指导经直肠超声引导下活检穿刺,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社区50岁以上男性人群中行前列腺癌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自2008年7月-2009年7月广州市荔湾区逢源和彩虹两个社区3021名50岁以上的男性血清PsA。对于PSA≥14.0ng/mL前列腺癌可疑病例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以确诊。结果:筛查中血清PSA≥4.0ng/mL者占7.0%(210/3021),其中前列腺癌发现率6.0%(18/210),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和血清PSA浓度的增加,前列腺癌发病增高。结论:用血清PSA在社区老年男性人群中筛查前列腺癌是可行的,可以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筛查可为这些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20.
韩运生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0):75-77,F0003
目的探讨经直肠腔多普勒对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前列腺癌患者20例和前列腺增生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直肠腔内多普勒进行检测,比较两组的影像学特征。结果前列腺增生患者内腺体积增大。14例前列腺癌患者腺体内显示低回声,占70.0%。对照组前列腺的血供少,分布均匀,前列腺增生血供丰富,血流信号增强,12例为2级及以上,前列腺癌患者血供丰富、血流信号增强,17例为2级及以上,三组差异显著(P〈0.01)。前列腺增生组和前列腺癌组PSV和R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前列腺癌组又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P〈0.01)。结论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经直肠超声影像具有不同的特点,掌握这些特点,在临床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