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抗菌药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04例遵照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抗病毒治疗,对照组50例全程应用抗菌药,观察组54例延后应用抗菌药,对两组的用药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为92.0%,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病程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复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对照组为26.0%,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d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粒细胞百分比(GRA%)、C反应蛋白(CRP)改变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菌药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延后应用抗菌药能够明显缩短病程,并且安全性更好,是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儿科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在临床上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2012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每月抽取儿科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处方300张,6个月共1800张。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临床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几率72.2%;一联用药的占93.3%。主要使用的抗菌药物有5类,总共有16种。在处方金额和DDDs(用药频度)的排序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阿奇霉素。结论对于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上显得不合理,因此,在临床上,要对医生的用药进行严格的管理以及对医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3.
邹洁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3):137-138
目的:探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对本院2010年7月份门急诊处方26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0张处方中,应用抗菌药物225例,使用率为86.5%,多为单一用药与静脉注射给药。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使用率头孢菌素居首位,其次为青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稍多。结论:我院医师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医院应加强对临床医师抗菌药物知识的培训与再教育,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延后抗菌疗法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AURTI)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450例AURT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其中120例给予全程抗菌治疗,170例给予延后抗菌治疗,160例给予无抗菌治疗。记录患者住院时间,复诊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比分析。结果:延后抗菌组住院时间最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全程抗菌组,复诊率低于全程抗菌组及无抗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后抗菌疗法对于AURTI是较为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某某社区医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用药情况.方法 抽取某某社区医院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250例,统计抗菌药物、激素及抗病毒处方的数量、种类、给药方法 及药物联用情况.结果 250名患者中应用抗菌药物的有240例,抗菌药物应用率为96.0%;其中使用2种抗菌药物的患者80名,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全部患者的33.3%;使用3种抗菌药物的患者20名,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全部处方的8.3%.结论 某某社区医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细菌仍是的重要病原,细菌的耐药性逐年增高,造成临床治疗困难,在目前无特效方法 的情况下,抗菌药仍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在治疗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素.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儿科住院及门诊留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352例,对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进行用药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达87.3%,其中头孢类药物使用率最高,其次为大环内酯类.结论:我院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存在给药频次错误、联合用药指征不明确、病原学送检率低等不合理用药情况,需要进一步规范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评价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对35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药物选取、联合应用及给药途径等情况进行了解。结果:350例患儿均有抗菌药物应用,应用率100%,主要是给予联合用药,其中二联用药最多(47.43%),其次为三联,四联用药以上用药较少;抗菌药物主要涉及5大类,其中头孢类使用最多,磺胺类最少;给药方式主要为静脉和口服给药(81.71% vs.18.29%),无其他给药方式;头孢类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3.43%),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过敏。结论: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应加强临床医师教育培训工作,以提升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评价抗菌药物在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疗效、费用分析.方法:对2006年9月~2009年3月收治白细胞总数正常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菌药物治疗组总有效人数62例(91.2%),一般治疗组总有效人数53例(91.3%),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抗菌药物治疗组费用明显高于一般治疗组.结论:使用抗菌药物不能缩短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反而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中药注射剂的合理性应用.方法 对本院2010年6月份至8月52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门急诊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0张处方中,应用抗菌中药注射剂125例,使用率为24.0%,多为单一用药与静脉注射给药.上呼吸道感染抗菌中药注射剂使用率清开灵注射液居首位,其次为双黄连注射液和炎琥宁粉针剂.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稍多.结论 我院医师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医院应加强对临床医师抗菌中药注射剂知识的培训与再教育,提高抗菌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抗生素的应用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中的必要性。方法:选取白细胞总数升高、血浆CRP升高的AURTI患者129例及血浆CRP降低的AURTI患者111例,分别随机分为全程应用抗生素组、延迟应用抗生素组、不用抗生素组。统计患者的病程、复诊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血浆CRP升高患者中,全程应用抗生素组病程最短(4.54±2.05)d,复诊率最低为11.63%,不用抗生素组病程最长(7.61±2.22)d,复诊率最高为25.58%。血浆CRP降低患者中,延迟应用抗生素组病程最短(5.65±2.15)d,全程应用抗生素组病程最长(7.89±2.51)d。结论:在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抗生素的应用是必要的,但应用方法应视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1.
白春然 《河北医学》2013,19(3):373-374
目的:观察和评价头孢硫脒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1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头孢硫脒,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喜炎平。结果:治疗组症状消失较快,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孢硫脒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故临床可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清宣止咳颗粒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患儿13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清宣止咳颗粒和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比较总疗效、主要症状消失率及起效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最终全数据分析集(FAS)134例,符合方案数据集(PPS)122例,安全数据集(SS)134例。FAS中,治疗组总有效率95.5%,愈显率85.1%;对照组总有效率80.6%,愈显率46.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PS与FAS结果一致。治疗组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发热的消失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咳嗽咳痰、发热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5% vs.10.4%;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5% vs.7.5%;P<0.05)。研究期间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清宣止咳颗粒治疗病程在48h内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儿症状,效果优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且起效快,安全性好,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77例,依据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观察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热、咳嗽、咽喉充血、流涕的缓解时间[(2.08±0.17)d、(2.77±0.48)d、(2.65±0.28)d、(2.29±0.55)d]短于对照组[(4.20±0.19)d、(5.30±1.16) d、(4.41±0.17)d、(4.91±0.53)d],其总有效率(97.44%)高于对照组(68.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10.26%、对照组10.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应用热毒宁注射液,可提高临床疗效,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每日10mid次,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病毒唑,每日10~15mg/kg。静脉给药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症状体征缓解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5%。两组患儿总有效率、退热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方面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有发热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小柴胡汤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秀丽  于海英  于水莲 《医学综述》2009,15(12):1906-1907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体虚感冒的疗效。方法将患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属体虚感冒的72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的38例患者给予中药小柴胡汤,对照组的34例患者给予清肺利咽的双黄连口服液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3d后分别观察患者的发热、流涕、咽痛、咳嗽等临床症状,以了解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有效率为70.6%,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汤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体虚感冒的疗效较好,说明其扶正祛邪,和解少阳中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优于单纯的清肺利咽中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感颗粒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治疗作用。方法:;共观察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180例,做1∶1随机对照,治疗组服用上感颗粒,对照组服用功效相近的银黄颗粒,观察体温、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均可降低体温,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临床证候积分(P<0.05或P<0.01),2组比较,治疗组在第2天8时、第3天8时、第3天12时、第72小时时点上,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在改善临床症状及降低临床证候积分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感颗粒对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疗效可靠,退热作用明显,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鱼腥草注射液佐治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鱼腥草注射液佐治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另予鱼腥草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7%(x2=6.33,P<0.05),且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鱼腥草注射液佐治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药研究积累了丰富经验,经文献分析及临床观察,发现随气候及小儿体质变化,其辨证规律和中药施治出现相应演变,同时逐渐增多的中成药治疗在应用及制剂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需转变中医药研究思路促进传承。  相似文献   

19.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中医诊疗指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文献研究和专家意见集成的基础上,制定循证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中医诊疗指南》。明确本指南的范围,规范了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术语和定义,提出本病的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将本病分为风寒袭表证、风热犯表证、暑热夹湿证、时疫外感证4主证和夹痰证、夹滞证、夹惊证3兼证,推荐了辨证论治方药及中成药、外治法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副流感病毒的感染率、季节、年龄、地域等状况进行临床调查,并进行中成药辨证分型治疗研究。方法 收集2009年4月-2011年1月济南、沈阳、南京地区急性上感患儿1 090例,脱落及剔除后共余973例,辨证分型后进行中心分层+区间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87例)使用利巴韦林,治疗组(486例)应用上市中成药辨证治疗方案治疗,3 d为1个疗程,检测副流感病毒并观察上市中成药辨证治疗效果及相关因素。结果 副流感病毒感染率为5.65%,春季多发,南京和济南较沈阳感染率高。副流感病毒感染不局限于单一证型。结论 副流感病毒感染为小儿急性上感的常见病毒,其感染率与季节、地域相关,中成药辨证治疗方案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