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声导抗测试仪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客观测定中耳功能的先进仪器。临床上使用声导抗测试可以客观地检查出中耳传音机构是否正常,鼓室内有无负压、积液、粘连等病变。我科1988年~91年应用 Madsen ZO—174型声导抗仪对45例(66耳)分泌性中耳炎进行了声导抗测试,兹将结果报道如下。资料分析基本测试项目为鼓室压、鼓室曲线图、坡度、静态声顺值及镫骨肌反射。探测音均采用226Hz,少数病人加用660Hz 及1000  相似文献   

2.
分泌性中耳炎为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之一 ,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我科于 1 997年至 1 998年间 ,对 47例 ( 59耳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在行鼓膜穿刺前进行了导抗测试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选自耳鼻喉科门诊患儿 ,共 47例 ( 59耳 ) ,男 1 9例 ,女 2 8例 ;年龄最小 5岁 ,最大 1 2岁 ;病程 :5-2 3天 3 1例 ,2 3天 -5个月 1 6例 ;鼓室穿刺抽出黄色透明液体者 3 9耳 ,深黄色粘胶状者 2 0耳。导抗测试采 3用Amplaid72 0型导抗测听仪 ,自动描记鼓室压图 (中耳压力、静态声顺 )及镫骨肌反射。结果 :鼓室压图B型者 55耳 ,C型者 4耳镫…  相似文献   

3.
陈洁  马晓雯  顾宇宙 《中外医疗》2009,28(31):54-55
目的探讨鼓室声导抗测试在小儿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06~2009年期间在本院诊断和接受治疗的232例患儿(389耳)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统计其鼓室声导抗测试,纯音测听,脑干诱发电位,乳突CT扫描结果。结果仅依靠鼓室声顺图B型,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那么真阳性率为84.24%,假阳性率为24.36%,也就是误诊率是24.36%,有15.76%鼓室声顺图C型的惠儿鼓室穿刺证实有积液的,漏诊率是15.76%。结论鼓室声导抗测试诊断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容易造成一定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应在临床检查中同时进行纯音测听或脑干诱发电位的测试,则能明显提高诊断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4.
朱秋梅 《广西医学》2005,27(11):1764-1765
目的探讨声导抗测试与分泌性中耳炎早期诊治的关系。方法对44例69耳分泌性中耳炎的老年患者行纯音听阈测试和鼓室导抗图测试,并采用中耳变压疗法,配合药物治疗。结果病程〈2周的A组共27例42耳,治疗有效37耳,有效率为88%;病程〉8周为B组17例27耳,治疗有效13耳,有效率为48%。结论对听力下降的老年患者,应及早行纯音听阈及声导抗测试,及时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对减轻听力下降的程度,促进听力的恢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分泌性中耳炎 (secretoryotitisme dia ,SOM )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声导抗测试可以为了解中耳传音机构病变性质提供客观的依据。笔者回顾性分析了奉化市人民医院1990年 10月~ 2 0 0 0年 2月 116例(16 4耳 )SOM患者的声导抗测试。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 116例 (16 4耳 )SOM患者中 ,男 87例 ,女 2 9例 ;年龄 8~ 71岁。其中双侧鼓室积液 48例。病程 1周~ 10个月。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76例(6 5 .5 % )。均有不同程度耳鸣、耳内闷胀及听力下降 ,耳镜检查可窥见鼓膜内陷、充实感、液平、气泡…  相似文献   

6.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科常见多发病,也是小儿致聋的重要原因之一。声导抗检查是反映中耳功能变化,尤其是鼓膜、听骨链对声音的传导情况,能早期反映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耳损害情况[1]。我科自1996年11月~1999年3月用HortmannType87声导抗仪对分泌性中耳炎进行鼓室压图。静态声顺和声反射进行测试,以探讨其对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意义,现予报告。1 资料和方法1.1 受试对象 临床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132例(213耳),男73例(134耳),女59例(79耳),年龄4~62岁,其中4~8岁85例(16…  相似文献   

7.
8.
声导抗检查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早期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声导抗对分泌性中耳炎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 10 2耳患儿进行纯音测听及声导抗测试。结果 声导抗检查结果阳性率为 97.0 5 % ,而纯音测听阳性率为 91.17%。结论 声导抗检查是一种适用于儿童的敏感快速又客观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分泌性中耳炎鼓室压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人和小儿分泌性中耳炎鼓室压图型分布的差异国内报告不多,我们对1986年3月至1988年6月诊治的70耳分泌性中耳炎分为成人和小儿两组进行对比公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自觉耳闷,听力下降:鼓气耳镜检查鼓膜呈腊黄色或红黄色,动度减弱或消失,伴或不伴发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人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听力的不同状况.[方法]成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36例(共59耳),儿童分泌性中耳炎21例(39耳),对照组25例(50耳).对儿童及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纯音听阈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成人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气导听阈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成人分泌性中耳炎骨导听阈(...  相似文献   

11.
孙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11-12
目的观察鼓膜切开联合灌注吹张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来我科治疗的87例(104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3例(50耳),采用鼓膜切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44例(54耳),给予鼓膜切开联合灌注吹张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比较两组患者鼓室导抗图恢复正常时间和纯音测听听力提高情况。结果随访半年,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为6.8%,对照组的复发率为3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鼓室导抗图恢复正常时间为(32.4±4.9)d,纯音测听听力提高为(18.5±4.8)dB,对照组分别为(39.5±5.7)d和(13.3±3.6)d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膜切开联合灌注吹张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术后复发率小,且能迅速改善听力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简便有效的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动物模型.方法 经大鼠鼓膜注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后的第1、3、7日,分别采集中耳腔黏膜,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中耳黏膜的病理变化及扫描电镜观察咽鼓管鼓口处中耳黏膜黏液纤毛运输系统的超微结构改变,以评估LPS诱导的大鼠OME组织病理的动态变化.结果 在造模后第1日,试验耳均可见积液,积液在第7日基本消退;光镜下可见中耳黏膜在造模后第1日达到炎症的高峰期,第7日基本恢复正常;电镜下可见咽鼓管鼓口处听泡黏膜黏液造模第1日倒伏、脱落最重,第7日时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鼓室内注入LPS可致中耳黏膜的炎症反应及中耳腔渗出,可为研究OME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简易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鼻咽部表面活性物质与分泌性中耳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随机选择分泌性中耳炎( O M E)患者4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健康成人及儿童40例为对照组。用分光光度计法定量测定正常人及 O M E患者鼻咽部灌洗液中代表表面活性物质的卵磷脂含量,间接反映其表面活性物质的量,以探讨 O M E的发病机理和新的治疗方法。结果显示, O M E患者鼻咽部灌洗液中卵磷脂含量为8637±2.730m g/ L,较正常对照组39.212±2.437m g/ L 明显减少( P< 0.01 ),儿童患者其卵磷脂含量为8.062±2925m g/ L较正常同龄对照组39.787±2.557m g/ L显著减少( P< 0.01 ),表面活性物质含量与病程无明显相关。以上提示:局部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可能是 O M E发病机理之一,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和促进内源性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可能为预防和治疗 O M E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分泌性中耳炎鼻咽部免疫球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丽华  秦学玲 《重庆医学》1999,28(6):410-411
目的:研究分泌中耳炎发病机制中免疫因素的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及酶联免疫测定法测定了正常人及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鼻咽部灌洗液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E含量。结果:鼻咽总灌洗液中IgG,IgM,IgE的含量与自身外周血中的相应抗体呈正相关,而IgA的含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腺样体切除术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切开置管术后的疗效影响.方法 将127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213耳)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64例(110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行腺样体切除术 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对照组对63例(103耳)患者行单纯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术后随访6~9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治愈63耳,治愈率为57.3%,好转36耳,好转率为32.7%,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治愈42耳,治愈率为40.8%,好转40耳,好转率为35.8%,总有效率为79.6%,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腺样体切除术合并鼓膜切开置管术对儿童分泌中耳炎愈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黏蛋白MUC2、MUC5AC mRNA在分泌性中耳炎大鼠模型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变应性分泌性中耳炎分泌型黏蛋白MUC2、MUC5AC mRNA的表达变化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抑制作用. 方法 建立卵白蛋白激发变态反应性中耳炎大鼠模型,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6只、实验组6只和干预组7只.采用RT-PCR技术分别检测MUC2、MUC5AC mRNA在3组中耳黏膜的表达变化. 结果 对照组中,MUC2 mRNA在中耳黏膜表达相对值为(0.23±0.08),MUC5AC mRNA则不表达;实验组表达相对值分别为(0.38±0.07)和(0.45±0.06),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可部分抑制黏蛋白的表达,相对值分别为(0.28±0.07)和(0.29±0.09),与实验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MUC2、MUC5AC mRNA在变应性中耳炎中表达上调,可被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部分抑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提高其治疗水平.方法:对372例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改进传统的方法采用二孔鼓膜穿刺抽液、灌药治疗.结果:1周内治愈366例,占98.4%,2周后达100%.随访1-3月,无1例复发.结论:鼓膜穿刺是分泌性中耳炎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二孔穿刺灌药方法比单孔穿刺方法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陈其凤  孙书臣  刘瑞  卢烨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3):4227-4235
背景 分泌性中耳炎(OME)作为一种自限性疾病,常见于儿童,并常与腺样体肥大伴随发生,可有听力下降、耳痛、鼻塞、流涕等症状表现。中医鼻病序贯疗法(SST)外治法采用熏鼻与点鼻的方式,可以避免口服汤药给患儿造成的困扰,但目前尚无SST外治法对不同症状表现、腺样体肥大、中医辨证分型(简称证型)的OME患儿疗效的研究。目的 探究SST外治法辨证治疗不同症状表现、腺样体肥大、证型OME患儿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2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以鼻部或耳部不适为主诉的符合研究标准的患儿45例(64耳)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初次就诊时症状,包括听力下降、耳痛、鼻塞、流涕等。患儿均采用SST外治法(包括熏鼻和点鼻)辨证治疗。以耳为单位,比较不同听力下降情况、耳痛情况患耳SST外治法辨证治疗第2、16周总有效率。以人为单位,比较不同鼻塞情况、流涕情况、腺样体肥大情况(分析经鼻内镜确诊者)、证型患儿SST外治法辨证治疗第2、16周总有效率。记录SST外治法辨证治疗第2、4、6、8、10、12、14、16周患耳总有效率及痊愈率。结果 45例患儿初次就诊时症状分布:鼻塞43例(95.6%)、流涕35例(77.8%)、听力下降25例(55.6%)、耳痛14例(31.1%)。64耳中,有听力下降38耳,无听力下降26耳;有耳痛21耳,无耳痛43耳。45例患儿中无鼻塞2例,轻度鼻塞4例,中度鼻塞28例,重度鼻塞11例;有流涕35例,无流涕10例;腺样体肥大39例(经鼻内镜确诊者32例):2度4例,3度15例,4度13例;将患儿按证型分组,可分为风邪外袭证20例,邪毒滞留证25例。SST外治法辨证治疗第2周患耳治疗总有效率为46.9%(30/64);治疗第16周总有效率为93.8%(60/64)。无听力下降、无耳痛患耳SST外治法辨证治疗第2周总有效率分别高于有听力下降、有耳痛患耳(P<0.05);不同听力下降、耳痛情况患耳SST外治法辨证治疗第16周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鼻塞、流涕、腺样体肥大情况患儿SST外治法辨证治疗第2、16周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型属风邪外袭证的患儿SST外治法辨证治疗第2周总有效率高于证型属邪毒滞留证的患儿(P<0.05);不同证型患儿SST外治法辨证治疗第16周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耳总有效率、痊愈率随SST外治法辨证治疗时间推移而增高(χ2趋势值分别为5.307、6.583,P<0.05)。结论 SST外治法对OME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无听力下降、无耳痛及风邪外袭证型的OME短期疗效显著;且SST外治法辨证治疗OME的疗效随时间推移而增强,因此长期疗效较佳,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9.
吴群 《中国全科医学》2005,8(4):305-306
目的 探讨分泌性中耳炎诊疗过程中常见相关疾病的漏诊原因。方法 对1999年6月.2002年6月经2次以上门诊治疗,疗效欠佳或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16例进行病因探讨及漏诊原因分析。结果 51例患者存在相关疾病的漏诊,导致治疗方案欠妥。结论 重视分泌性中耳炎早期的病因检查与分析,对防止漏诊,及时治疗,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对儿童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OME)的疗效。方法:对我院102例166耳保守治疗反复发作的顽固性OME患儿,经常规专科检查、鼻腔鼻窦CT检查确诊为腺样体肥大或(和)扁桃体肥大,行腺样体或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并于术后随访过程中进行常规电耳镜检查及听力学检测,并结合症状改善情况对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经6-12个月随访,治愈134耳(80.7%),有效21耳(12.7%),无效11耳(6.6%),总有效率为93.4%。结论:腺样体切除或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是治疗儿童顽固性OME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