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常角膜透明无血管,是维持视力的重要屈光介质。外伤、感染等因素易导致角膜新生血管,而新生血管样组织结构不完善,可导致角膜炎症水肿反复发生、合并感染出血,甚至角膜穿孔溃疡形成瘢痕严重危害视力。角膜移植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虽然成功率很高,但发生排斥的概率也随时间而增加。鉴于药物治疗本身的不良反应、缺乏针对性及作用时间短的问题,基因治疗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  相似文献   

2.
角膜移植术是用透明的健康角膜代替混浊的病态角膜,达到增进视力或者治愈用药物治疗无效的角膜炎(如病毒性角膜炎、霉菌性角膜炎)的目的,是一种有效的治盲措施,在现代眼科学上占极重要的地位。角膜移植术的手术方式主要有两类,即是全层移植(穿通性角膜移植)与板层角膜移植(非穿通性角膜移植),在两类下都可以作部分角膜移植(移植片直径5至8毫米)或全角膜移植(包括次全角膜移植),移植角膜的大小及厚度是根据角膜病变的大小、深度、新生血管的程度以及病眼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强力霉素对角膜移植后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模型,受体鼠再随机分为A组(盐水对照组)、B组(强力霉素组),动态检测角膜移植后角膜新生血管的发展及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B组植片存活时间(20.67±3.01)天,较A组(9.67±2.73)天明显延长(P<0.01),角膜移植后B组新生血管面积相对百分比、VEGF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P<0.01).结论 强力霉素能抑制角膜移植后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延长植片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角膜新生血管常继发于各类眼表疾病,引起角膜瘢痕和角膜移植术后排异反应,并可严重影响视力.近年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角膜新生血管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大量新型抗VEGF技术的问世为治疗角膜新生血管带来了希望.文章阐述了各种抑制VEGF的方法在治疗角膜新生血管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郝念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9):1074-1077
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是角膜病致盲患者复明的终末治疗手段,但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角膜移植失败的首要原因,尤其在高危角膜移植(新生血管、多次角膜移植及活动性炎症)免疫排斥反应高达50%以上。因此,预防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是角膜移植成功的关键。本文针对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机制,对目前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等研究热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创伤性眼角膜缺损的角膜移植治疗的效果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同种异体角膜对创伤性眼角膜缺损进行角膜移植,采用10-0显微尼龙细线进行严密间断或连续缝合,观察其术后透明度、角膜排斥反应、视力、眼压等指标。结果术后植片存活良好、前房形成良好;24例中,有6例产生角膜排斥反应,6例眼压升高,5例产生新生血管。24例视力均提高,均有不同程度散光。结论创伤性眼角膜缺损采用角膜移植是直接有效的治疗手段,术中要仔细严密缝合,术后影响视力的危险因素是角膜免疫排斥反应、继发性青光眼和角膜新生血管。  相似文献   

7.
角膜新生血管常继发于各类眼表疾病,引起角膜瘢痕和角膜移植术后排异反应,并可严重影响视力。近年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角膜新生血管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大量新型抗VEGF技术的问世为治疗角膜新生血管带来了希望。文章阐述了各种抑制VEGF的方法在治疗角膜新生血管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在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形成中的抑制作用。方法:SD大鼠及Wistar大鼠各20只,在SD大鼠与Wistar大鼠之间建立角膜移植动物模型,分为选择性环氧化酶-1(COX-1)抑制剂小剂量阿司匹林给药组、选择性COX-2抑制剂西乐葆给药组、非选择性COX抑制剂消炎痛给药组及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对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混浊、水肿、新生血管形成情况评分得出角膜排斥反应指数(RV),对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形态计算得出新生血管反应区域。并进行角膜病理切片检查。结果:选择性COX-1抑制剂组及阴性对照组大鼠在7 d时RV值>5,排斥反应已经发生,选择性COX-2抑制剂组及非选择性COX抑制剂组未发生排斥反应。裂隙灯检查及角膜病理切片检查可见选择性COX-2抑制剂组及非选择性COX抑制剂组术后7d出现植床周围少许新生血管。选择性COX-1抑制剂组及阴性对照组术后7 d时新生血管接近创口。选择性COX-2抑制剂组及非选择COX抑制剂组角膜新生血管反应区域及RV值均少于选择性COX-1抑制剂组及阴性对照组。结论:COX-2选择性抑制剂可抑制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寻找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有效防治方法。方法 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发生免疲排斥反应的31例,从角膜盲原因、植床新生血管程度、合并症、移植片直径、联合手术等5大高危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管化角膜、大植片移植、植床术前的活动性炎症、偏中心移植、多次移植、联合手术等应视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疲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而移植片上皮反复脱落、眼压高、旧病复发、术眼再次手术、缝线松解与拆线等可能是诱导排斥反应发生的促发因素。结论 尽量减轻角膜血管化,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强调病人的及时复诊和治疗,术后坚持局部使用免疲抑制剂半年,排斥发生时及时足量地全身及局部使用激素和免疲抑制剂,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控制免疲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前认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感染性角膜炎的病原菌主要来源于结膜囊;引起LASIK术后角膜感染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及真菌;术前、术中、术后注意感染的预防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感染的发生。最有效的治疗为针对各种病原菌使用相应的敏感抗菌药物,必要时需进行角膜瓣冲洗或行角膜手术(角膜瓣切除术或板层角膜移植术)。  相似文献   

11.
强力霉素抑制鼠眼化学伤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强力霉素对鼠眼化学伤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42只,制成眼碱性化学伤模型,随机分为强力霉素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1只大鼠(右眼),治疗组强力霉素30mg/(kg·d)灌胃给药,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裂隙灯观察角膜新生血管、角膜水肿、上皮缺损愈合及眼前段情况,分别于3、7、14、21、28、35 d裂隙灯照相并计算新生血管面积及新生血管抑制率.[结果]两组大鼠伤后第1天角膜缘血管网扩张充血,3d时血管开始侵入角膜,7~14 d时新生血管达到高峰,14~21 d后新生血管逐渐回退;两组角膜新生血管长度、新生血管面积及角膜水肿程度存在差异P<0.05);各时间点角膜新生血管抑制率为35.8%~53.3%,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结论]强力霉素能有效地抑制眼化学伤诱导的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2.
In Asian countries,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 specifically wet AMD or choroidal neovascularisation (CNV),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blindness and visual handicap.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 (VEGF) play an integr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NV and thus provide an important therapeutic target. Current treatment paradigms for neovascular AMD recognise the place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in the management of this condition. However, combination therapy targeting different pathways to produce a synergistic effect may result in improved visual outcomes and reduced duration of treatment. Anti-VEGF therapy has greatly improved treatment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CNV, and a growing body of evidence supports the role of these agents as monotherapy or in combination with PDT. In particular, anti-VEGF may be a first-line treatment option in certain types of subfoveal myopic CNV as well as for classic and occult juxtafoveal and subfoveal CNV. The implementation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into current clinical practice is paramount to improving patient care. The authors, who are also members of the Singapore Medical Retina Advisory Board, outline the consensus points and recommended treatment algorithms based on currently available knowledge to provide a structured management approach to the treatment of Asian patients with CNV.  相似文献   

13.
角膜新生血管(CNV)是许多眼科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不但严重影响视力,也是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高危因素.研究CNV发病机制和寻找能阻止其形成的抑制剂,将对防盲治盲、提高CNV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在认为,CNV的形成与多种细胞因子的调控密切相关.现就参与CNV形成的主要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MMP-2、TIMP-2与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娟  张煦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6):650-651,66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型抑制剂(TIMP-2)在碱烧伤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NV)形成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碱烧伤大鼠角膜建立CNV模型,摘除角膜作病理切片,多形核白细胞(PMN)记数;免疫组化法检测MMP-2、TIMP-2的表达。结果:烧伤后1d角膜缘PMN开始增多,到CNV7d组PMN增加最明显,此后逐渐减少;免疫组化显示:MMP-2在CNV中阳性表达逐渐增加,于7d表达最明显,此后随炎性细胞的减少而减弱,21d后几乎无表达;TIMP-2则于早期变化不明显,7d表达开始升高,14d达高峰。结论:烧伤后CNV形成早期,MMP-2活性增高,继而TIMP-2表达增加,使MMP-2活性受抑,基底膜降解受阻,新生血管延伸停滞;CNV形成中,MMP-2的表达增加,并与角膜的炎性反应程度一致,PMN浸润可能是CNV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外用旋滴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KGF-2)对兔碱烧伤模型角膜上皮损伤的治疗作用,为角膜上皮损伤的早期治疗探索新方法。 方法: 制备兔角膜碱烧伤模型,6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碱烧伤对照组和KGF-2组(25 mg/L)(n=30);各组日本大耳白兔于造模后以50 μL药物滴眼,每日3次。7和14 d裂隙灯观察角膜烧伤面积以及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MTT法检测角膜上皮细胞活性,免疫组化方法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碱烧伤后7和14 d,KGF-2组角膜烧伤面积小于碱烧伤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碱烧伤对照组7 d角膜新生血管发生率为17.50%,KGF-2组为7.32%;碱烧伤对照组14 d角膜新生血管发生率为41.67%,KGF-2组为32.50%。MTT检测结果显示:碱烧伤后7和14 d,KGF-2组492 nm吸光度与碱烧伤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碱烧伤后7和14 d,病理切片HE染色显示:对照组角膜基质水肿,板层纤维排列松散、紊乱,炎症反应反复出现,角膜上皮层变薄,部分脱落,角膜内皮层内侧有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KGF-2组碱烧伤后7 d,角膜上皮细胞生长良好,基质轻度增厚,无明显的炎症反应;碱烧伤后14 d,未出现炎症复发,角膜上皮细胞生长良好,排列整齐,角膜基质仅有轻度增厚。结论:外用旋滴25 mg/LKGF-2可加速角膜上皮损伤的恢复,减轻角膜烧伤的各种炎症反应症状;减轻角膜基质水肿和纤维化,同时KGF-2 亦表现出显著的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KGF-2有可能成为另一个对角膜上皮损伤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的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复明肽(Fumintide, KH902)局部应用对缝线法致大鼠角膜新生血管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的抑制作用。 方法 将60只成年健康大鼠利用缝线法建立CNV模型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入3组:A组(n=20)为KH902治疗组(KH902 30 mg/mL隔日球结膜下注射1次,0.025 mL/次);B组(n=20)为地塞米松治疗组(0.1%地塞米松隔日球结膜下注射1次,0.025 mL/次);C组(n=20)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于缝线术后3、7、14 d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各组大鼠CNV长出的时间、CNV的长度和数量,并拍照。术后第14 d开始给药,给药1、7、14及21 d后观察CNV变化情况并记录。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表达情况。 结果 用药1、7 d后各组大鼠CNV面积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14、21 d后,A组与B组CNV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低于C组CNV面积 (P<0.01)。角膜基质中VEGF表达在角膜缝线术后14 d达到高峰,用药后可见VEGF表达逐渐减少,且A组与B组效果相当。 结论 KH902 (30 mg/mL)经球结膜下注射给药可使已形成的缝线法所致大鼠角膜CNV明显退缩,其作用与0.1%地塞米松球结膜下注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PEDF抑制大鼠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PEDF)滴眼液抑制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同种异体间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术后把72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10nM的PEDF眼液)和对照组(赋形剂滴眼液)。对术眼角膜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和照相,定量分析角膜新生血管面积,术后1w,2w,3w,1月,2月,3月,每个组随机处死6只动物,取其角膜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较对照组在术后1w,2w,3w,1月,2月显著减少(P〈0.01或P〈0.05)。结论:局部应用PEDF滴眼液可以抑制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新生血管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姜黄素壳聚糖脂质体对兔角膜碱烧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姜黄素壳聚糖脂质体,测定粒径、Zeta电位和包封率。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空白壳聚糖包衣脂质体组、地塞米松组和姜黄素壳聚糖脂质体组。建立碱烧伤模型并给予相应药物。裂隙灯观察角膜新生血管(CNV)生长情况及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角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姜黄素壳聚糖脂质体粒径为(96.6±14.7)nm,Zeta电位为(58.8±2.3)mV,包封率为(51.41±1.1)%。姜黄素壳聚糖脂质体组和地塞米松组均能有效抑制CNV生长,降低角膜VEGF表达。与地塞米松组比,姜黄素壳聚糖脂质体组能促进角膜上皮恢复。结论姜黄素壳聚糖脂质体包封率较高,抑制CNV生长,促进角膜上皮修复。姜黄素壳聚糖脂质体有望成为新型治疗角膜碱烧伤的眼用制剂。  相似文献   

19.
江海鹰  方林彬  郑芳  陈莲 《海南医学》2008,19(5):112-114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对兔眼碱烧伤角膜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白兔角膜碱烧伤模型被建立,左眼行羊膜移植,右眼作为对照。照相法观察兔眼碱烧伤角膜CNV及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碱烧伤兔眼角膜中PEDF和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羊膜移植组与对照组比较:羊膜移植组兔眼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生长速度较对照组慢(P<0.05);羊膜移植组兔眼角膜PEDF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高,而VEGF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低。结论羊膜移植上调PEDF的表达、下调VEGF的表达抑制兔眼角膜碱烧伤后CNV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COX-2、VEGF在角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表达及探讨COX-2选择性抑制剂对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碱烧伤致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通过裂隙灯和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X-2和VEGF的表达.结果:阳性组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角膜新生血管丰富,用药组的上述改变明显减轻,且术后各时间点COX-2和VEGF表达均较阳性组明显减弱,有显著性差异(P<0.01).二者表达变化与病理组织学表现相平行.且COX-2与VEGF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COX-2和VEGF参与了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COX-2选择性抑制剂可抑制和延缓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