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1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果糖二磷酸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静脉滴注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和磷酸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等心肌酶谱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58例,95.08%)高于对照组(46例,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CK和LDH水平明显降低,并且下降幅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临床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未见明显副作用。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应用果糖二磷酸钠与磷酸肌酸钠治疗对患儿免疫功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治疗的8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将单纯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的设为对照组(41例),将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的设为研究组(47例),比较两组免疫功能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LDH与CK水平较之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较之对照组更大(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果糖二磷酸钠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可有效改善其免疫功能,并提高临床疗效,具广泛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宋庆梅  温玲玲 《中原医刊》2011,(21):120-121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将病毒性脑炎伴心肌损害患儿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病毒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对照组加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疗程均为14d,观察治疗前后患儿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心肌酶水平相似且高于正常值,治疗后两组心肌酶均显著下降,其差值在观察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肌钙蛋白阴转率及心电图改善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1%,显著高于对照组79.4%(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及1,6-二磷酸果糖均可治疗病毒性脑炎所致心肌损害,磷酸肌酸钠疗效优于1,6-二磷酸果糖。  相似文献   

5.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6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病例资料,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饮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饮、黄芪、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81.6%,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变化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脉饮、黄芪、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肯定,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范卫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6,(34):4842-4843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与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儿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例小儿心肌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果糖二磷酸钠治疗,试验组接受磷酸肌酸与果糖二磷酸钠联合治疗,对比分析2组疗效.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试验组小儿心肌炎患者治疗后α-羟丁酸脱氢酶(ɑ-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酸激酶(CK)等心肌酶谱指标结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心肌炎患者接受磷酸肌酸与果糖二磷酸钠联合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效果,且有助于患者心肌酶谱检查结果的改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刘辉 《四川医学》2013,(12):1845-1847
目的 探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果糖二磷酸钠,7天后观察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2周后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K、CK-MB及CTnI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两组患者血清CK、CK-MB及CTnI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治疗两周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能显著改善心电图和心肌酶谱,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对小儿EB病毒感染后心肌的保护作用并作出评价。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78例EB病毒感染后心肌损伤患儿,按照是否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分为治疗组和普通组。普通组患儿39例,给予抗病毒、能量合剂、维生素C和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治疗组39例,给予抗病毒、能量合剂、维生素C和磷酸激酸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T(CTn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4.9%)明显高于普通组(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相对于果糖二磷酸钠治疗能更好地保护小儿EB病毒感染后的心肌。  相似文献   

9.
1,6-二磷酸果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加注射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观察惠儿用药前后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谱指标的变化。结果:1,6-二磷酸果糖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为76%,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6-二磷酸果糖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心电图、心肌酶谱恢复的正常率,该药无副作用,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高洪芬 《海南医学》2012,23(22):86-87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患儿心肌酶和肌钙蛋白I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00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进行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测定心肌酶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结果治疗组患儿临床效果及心电图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心肌酶和肌钙蛋白I水平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可有效缓解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症状,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和磷酸肌酸钠静脉滴注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67.4%,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分别为43.5%、76.1%,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肌酶谱CK、CK-MB、LDH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心肌酶谱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心肌酶谱CK、CKMB、LDH等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李武勇 《广东医学》2011,32(15):2047-2049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 将9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吸氧、抗病毒、改善心肌代谢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和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心电图及心肌酶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戚清 《基层医学论坛》2014,(34):4626-4627
目的:评价外源性磷酸肌酸(CP)对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力衰竭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力衰竭患儿51例,随机分为磷酸肌酸组(CP组)26例和1,6-二磷酸果糖(FDP)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2组分别给予CP和FD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了解左室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结果 CP组治疗有效率为84.6%,FDP组有效率为52.0%。2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F、FS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CP组心功能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能较好地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心肌损伤的临床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9月,该院儿科收治的79例新生儿心肌损伤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均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案,试验组在相同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ECG变化。结果磷酸肌酸钠治疗7 d后患儿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424.1±61.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45.0±23.9乳酸脱氢酶(LDH)238±135羟丁酸脱氢酶(HBDH)67.5±141.2]较之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显效率65.0%和总有效率9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心肌损伤疗效显著,且能对新生儿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促进心肌组织及心功能恢复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张玉清 《四川医学》2011,32(5):740-741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静脉滴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9年7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35例加用1,6二磷酸果糖100~250mg/(kg·d)静脉滴注。对照组25例加用维生素C 100~200mg/(kg·d)静脉滴注,14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2周症状体征完全消失33例(94%),对照组2周症状体征完全消失21例(84%)(P〈0.01)治疗后心电图改变,其中治疗组ST-T段压低1周恢复32例(91%),对照组ST-T段压低1周恢复正常14例(56%)(P〈0.05),2周后两组均恢复正常。室性早搏治疗组2周室性早搏消失16例(80%),对照组2周室性早搏消失9例(56%)(P〈0.05)。心肌酶谱监测:治疗组2周时CK-MB,cTnT,恢复正常分别占83%、77%,对照组2周恢复正常分别为占50%、52%(P1〈0.05,P2〈0.01),于2~3个月两次复查心肌酶谱恢复正常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与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相比较,其可明显缩短病程,从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谱的恢复情况看,说明1,6二磷酸果糖治疗心肌炎是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瑞替普酶(rPA)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0例符合溶栓治疗指征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溶栓组和磷酸肌酸钠组,每组各35例;磷酸肌酸钠组于溶栓治疗同时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h检测两组患者血浆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所有入选患者2周时行心脏彩超检查,采用Simpson法测定和计算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观察两组治疗后2周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磷酸肌酸钠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常规溶栓组(65.7%vs 62.8%),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栓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浆CK-MB、cTnI、SO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SOD活性的升高低于CK-MB、cTnI升高的幅度(P<0.05),磷酸肌酸钠组治疗后血浆CK-MB、cTnI升高的幅度显著低于常规溶栓组,SOD活性显著高于常规溶栓组(P<0.05)。常规溶栓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高于磷酸肌酸钠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磷酸肌酸钠组。磷酸肌酸钠组较常规溶栓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再发心肌梗死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而心源性休克及病死率和出血发生率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对心肌梗死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有保护作用,rPA溶栓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能较好的降低冠状动脉再通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杨树涛 《中原医刊》2013,(23):80-82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磷酸肌酸钠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的影响。方法6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和磷酸肌酸钠。两组共治疗14d。治疗前后测定患儿血浆hs—CRP和NT-proBNP。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NT—proBNP均有明显降低,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磷酸肌酸钠可以降低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浆hs—CRP和NT-proBNP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李媛霞 《医学综述》2013,19(7):1304-1305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观察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于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确诊的60例病毒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对比分析治疗前后心电图的变化。结果心电图显示期前收缩23例(38.3%),传导阻滞29例(48.3%),ST-T段异常3例(5.0%),Q-T间期异常2例(3.3%),电轴异常2例(3.3%)。经治疗后,心电图检查显著改善。结论心电图检查能够辅助判断、确诊病毒性心肌炎,对心肌受损程度及预后有重要意义,但心电图检查仍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血流动力学、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脏复跳方式和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择期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患者40例,年龄32~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两组(n=20):对照组(A组)和磷酸肌酸钠组(B组),B组在入室后和心脏停搏液中给予磷酸肌酸钠,A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前即刻(T1)、转机前即刻(T2)、停机后即刻(T3)、手术结束(T4)各时点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于给予磷酸肌酸钠前即刻(T0),T3、T4和术后24h(T5)抽静脉血测CTnI含量。同时记录心脏复跳方式及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结果两组间MAP和HR在T1~T4各时点无明显差别,组内CTnI在T3~5各时点较T0明显升高(P〈0.01)。与A组相比,B组CTnI在T3~T5各时点明显降低(P〈0.01),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升高(P〈0.05),术毕多巴胺用量大于6μg/(kg.min)者明显减少(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临床疗效,并阐述其对患儿心肌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病毒性心肌炎患儿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2组患儿就诊后均行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I(cTnI)等检测,同时行抗感染、补充电解质及营养心肌等支持治疗,并均给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磷酸肌酸钠静滴,疗程均为14d。治疗后比较2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心肌酶及cTnI水平和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42/48),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0.83%(34/4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P=0.04);2组患儿治疗后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磷酸激酶(CP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cTnI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儿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89.58%)高于对照组(72.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P=0.04)。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总有效率更高,且能明显降低患儿心肌酶水平,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