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主要累及结肠、直肠的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近年来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治疗颇为棘手。其基本病机为脾肾阳虚、肠道湿热,运用熏脐法,合理选择熏脐药物,寒热并调、标本兼顾,可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2.
庞浩龙  贡联兵 《人民军医》2013,(12):1456-1457
1用药原则 1.1辨证论治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属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临床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表现。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学的“痢疾”“泄泻”“腹痛”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脾胃虚弱、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或忧思恼怒致使脾胃损伤,湿热内生,病邪滞留于肠腑,导致大肠气血壅滞、传导失司、通降不利而发病。其病位在大肠,与肝、脾、胃、肾等功能失调有关。中医将溃疡性结肠炎划分为大肠湿热、脾胃气虚、脾肾阳虚、肝郁脾虚、阴虚肠燥、血瘀肠络等6种证型。急性发作期治疗以清热化湿为主,缓解期则以健脾益气为本。  相似文献   

3.
周燕萍  田维君 《武警医学》2003,14(3):179-180
慢性结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是目前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消化系统难治疾病,临床上以连续或反复性腹泻、大便粘液、腹痛腹胀、里急下坠为主要症状。治疗虽可用免疫制剂SASP或外科手术切除病变肠段,但疗效不理想,且复发率高。健脾理肠片系我院根据中医脾肾学说理论,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在古方《真人养脏汤》的基础上加减而成,具有健脾益气、涩肠止泻、行气消胀的功能,主要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所致的腹痛、腹泻、大便粘液、稀溏、里急下坠等症。本文就该方对动物肠道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动物 昆明种小白鼠,体重(20.4±0.75)g,雌、雄各半,日本大耳朵家兔,均由重庆中药研究所提供。1.2 药物与试剂 健脾理肠片每片重0.4g,由我院提供,实验时用1%西黄耆胶配成混悬液。取一定量的健脾理肠片研细,加水过药面,微火煮沸30min,离心过滤,共煎3次,合并滤液,于80℃水浴逍缩,使每ml含健脾理肠片1g(1∶1),制成健脾理肠片水煎剂,置冰箱保存备用。此外,还需0.1%氯  相似文献   

4.
慢性结肠炎是肛肠科的常见病,临床上以慢性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为主要症状的炎性肠病。本病难治愈,而且愈后又易复发,其病变范围广,病程长。慢性结肠炎在中医属于“泄泻”范畴,故lI缶床应注重采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进行治疗。我院在中西医结合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吸烟与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旭东  凌贞 《人民军医》2000,43(2):100-101
多年来 ,人们对溃疡性结肠炎在不吸烟的人群中多发感到迷惑不解 ,对吸烟与溃疡性结肠炎究竟有何关系了解不多。为此 ,我们就此作一综述。1 吸烟与溃疡性结肠炎1 976年 ,Samuelsson运用流行病学研究发现 ,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中吸烟者较少。 1 982年 ,Harries等[1] 研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多为不吸烟人群。溃疡性结肠炎易发人群依次为戒烟者、不吸烟者和目前仍吸烟者[2 ] 。1 989年 ,Chakins[3] 对吸烟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作了回顾性研究 ,表明不吸烟者和戒烟者患溃疡性结肠炎的危险性较吸烟者高。尽管大量的证据表明吸烟…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新疗法。方法 经内科治疗无效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18例 ,经肠系膜下动脉药物灌注治疗 ,观察其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18例患者治疗后腹痛、发热、里急后重症状全部消失 ,17例腹泻停止 ,合并有血便的 15例患者治疗后血便消失。便常规检查 17例患者治疗后红、白细胞转阴。结论 肠系膜下动脉药物灌注是一种溃疡性结肠炎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2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和CT资料,全部行64排螺旋CT平扫、增强和血管CTA(CT angiography)检查。结果 22例缺血性结肠炎全部表现为肠壁增厚,其中15例为节段性增厚,7例为弥漫增厚,病变肠管与正常肠管分界清楚。4例发生于升结肠,3例发生于横结肠以远,9例发生于降结肠脾曲,4例发生在降结肠和乙状结肠,2例累及全部结肠。19例可逆性缺血增强后表现为肠壁轻度强化,3例不可逆缺血增强后肠壁轻度强化或不强化。5例肠壁积气;2例门静脉积气;8例合并肠系膜水肿、积液。CTA所见3例肠系膜动静脉血栓表现为局限血管充盈缺损,5例见腹主动脉、肠系膜下动脉钙化狭窄,其余14例血管未见异常表现。结论多排螺旋CT在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Tuftsin类似肽(T肽)单次皮下注射后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特点和排泄情况。方法 Wistar大鼠,单次皮下注射剂量21.6 mg.kg-1T肽。采用竞争ELISA方法检测各时间点的组织器官、尿、粪和胆汁中的药物含量。结果组织分布试验结果表明,药物主要分布在大鼠的血清、肾、脾和小肠组织中,除小肠达峰时间为给药后2 h之外,其它药物含量均于给药后15 min达最高;排泄实验结果表明,0~144 h内尿和粪中排泄的原型药物分别占给药总量的2.21%和0.03%;0~96 h内大鼠胆汁中排泄的原型药物为给药总量的0.02%。结论 T肽给药后在Wistar大鼠体内广泛分布,在血清、肾和脾组织中含量较高,在粪和胆汁中检测出T肽的含量很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比较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别采用美沙拉嗪栓以及柳氮磺吡啶栓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随机选取120例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并随机分两组,对照组采用的治疗药物为柳氮磺吡啶栓;试验组采用的治疗药物为美沙拉嗪栓;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的复发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3%,要显著低于93.3%的试验组;在不良反应的对比上,对照组的发生率为23.3%,显著高于试验组的6.6%。两个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 P<0.05。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复发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中,美沙拉嗪栓要比柳氮磺吡啶栓的治疗效果更佳,不良反应状况也更少,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系膜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表现。方法 2012年4月—11月对52例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在行经肠系膜动脉药物灌注治疗前先行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了解患者肠系膜动脉的血管特点,尤其是病变区域的血管变化。按不同肠段对血管造影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评价。结果造影显示,52例患者均出现血管异常变化,主要表现为肠系膜动脉增粗47例(90.4%),毛细血管像出现肠壁浓染51例(98.1%),静脉像可见静脉回流浓集49例(94.2%),直动脉迂曲紊乱50例(96.2%),以及边缘动脉迂曲8例(15.4%)。血管造影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灵敏度较高,而特异度相对较低。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变区域血管会发生异常变化,DSA可较为敏感的发现这些变化,从而为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穴位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7月西医诊断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同时符合中医脾肾阳虚型泄泻诊断的80例患者,根据就诊前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应用穴位隔姜灸治疗法,对照组40例单用西药蒙脱石散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愈显率达77.5%,对照组的愈显率仅为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有温经散寒、振奋脾肾阳气的作用,从根本上治疗脾肾阳虚型泄泻,疗效满意,操作简单,临床值得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2.
胃肠宁对机体的镇痛作用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宁是由我院研制的用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以下简称VC)的中成药物,具有柔肝益脾、祛瘀止痛的作用。经对VC患者的临床反复验证,其有效率达95%以上。为探索该药对机体的镇痛作用及其机理,进行了镇痛实验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99Tcm-Cl2MDP-明胶微粒的制备及其肝脾靶向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粒径300-500nm、表面带正电荷的明胶微粒对二氯亚甲基二膦酸盐(Cl2MDP)的包封技术,并观察明胶微粒和载药明胶微粒在SD大鼠体内的分布。方法 通过静电吸附将Cl2MDP连接到明胶微粒表面完成药物包封。用^99Tc^m标记,进行SD大鼠生物学分布实验和显像,观察明胶微粒和Cl2MDP-明胶微粒的组织靶向特征。结果 通过静电吸附法可将Cl2MDP连接到明胶微粒表面,其药物包封效率约为20%,最大载药量达6mg/mg明胶微粒;生物学分布实验和放射性核素显像示其具有较好的肝脾靶向性,可将Cl2MDP定向输送到巨噬细胞,肝脾的摄取超过注射量用60%。结论 该明胶微粒具有良好的肝脾网状内皮系统靶向性,是较理想的肝脾巨噬细胞为作用靶点的药物靶向输送载体;明胶微粒通过静电吸附的方法包封Cl2MDP简便要行,具有较高的药物包封效率和载药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单纯口服中草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每晚1次,共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33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愈15例,好转16例,总有效率为77.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效安全,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非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对内科治疗无效的病例,脾区照射、脾栓塞、脾切除等非药物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非创伤的脾区照射,或者微创的腹腔镜下脾切除和脾栓塞,或者创伤性的脾切除,都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欧美较多见,我国近年患病率有明显增加。其主要临床特征为腹痛、腹泻、黏液血便,病情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本研究观察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探讨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复方血竭栓剂与美沙拉嗪栓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病变在直肠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治疗组采用复方血竭栓剂纳肛治疗69例UC病变位于直肠者,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栓剂治疗64例UC病变位于直肠者。结果治疗组中2例中途改用其他药物治疗,完全缓解率为27.53%,总有效率为81.15%,对照组中6例患者因依从性差(价格高、不良反应重)中途改用其他药物治疗,完全缓解率为26.56%,总有效率75.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血竭栓剂治疗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有效,且不良反应明显少于美沙拉嗪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结肠镜高位药物局部灌肠联合常规药物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5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治疗组80例采用经结肠镜检查方法,达右半结肠病变部位以上,将药物通过喷洒管注入肠道局部治疗联合美沙拉嗪片等药物口服治疗,灌肠每周2次,14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78例用美沙拉嗪片口服及内科基础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镜下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88.4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结肠镜高位灌肠联合美沙拉嗪综合治疗疗效好,且通过灌肠治疗可直观肠粘膜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9.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症[1]。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粘膜层,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有时遍及整段结肠。本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近年来,发病率却有上升的趋势。从1995~1999年,我院采用高压氧(HBO)结合药物综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病例选择:36例为本院住院患者,均依据1993年6月太原会议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1]。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结肠镜及病理检查、大便常规、大便细…  相似文献   

20.
泼尼松龙前体药物的结肠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以葡聚糖为载体的泼尼松龙前体药物大鼠体内是否具结肠定位性。方法:将前体药物按30μmol.kg^-1的剂量给大鼠灌胃,用HPLC检测大鼠胃肠道不同部位内容物中,药物浓度的变化以及血药浓度的变化,并与游离泼尼松龙作用比较,结果:前体药物主要是在盲肠和结肠释放出泼尼松龙和泼尼松龙半酯,而游离泼尼松龙主要是在上消化道释放药物,前体药物的血药浓度比游离泼尼松龙低,且达峰时间晚。结论,泥尼松龙前体药物具一定结肠定位性,有可能成为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结肠炎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