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局部脑缺血后下丘脑A_ⅡANF水平的动态变化彭英,黄如训,刘焯霖,卢锡林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心钠素(ANF)是两种作用相反的与血压和水盐代谢有关的调节多肽,其含量以下丘脑最高.而局部脑缺血后,下丘脑AⅡ和ANF的变化与缺血性脑损害的关系,目前尚不明?..  相似文献   

2.
背景:白藜芦醇是从传统中药中提取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成纤维细胞分泌心钠素和脑钠素的影响,验证白藜芦醇对肌腱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分组对照观察,与2007-03/12在广东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 材料:雌性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6只,体质量2.0~2.5 kg。白藜芦醇,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提供,纯度99%,用二甲基亚砜溶解成50 mmol/L储存液,置-20 ℃保存。 方法:采用差速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兔肌腱瘢痕成纤维细胞。将培养的细胞分为2组,对照组不加药物;白藜芦醇组又分为4个亚组,分别加入25,50,75,100 μmol/L白藜芦醇作用72 h。 主要观察指标:采用放免法及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心钠素及脑钠素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脑钠素、心钠素mRNA表达;硝酸还原酶法测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水平;化学比色法测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合酶水平;放免法测定细胞内环磷酸鸟苷水平。 结果:白藜芦醇25~100 μmol/L作用细胞后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及环磷酸鸟苷水平升高,心钠素、脑钠素水平降低,心钠素、脑钠素mRNA的表达下降,在一定范围内有明显的剂量及时间依赖性。 结论:白藜芦醇在一定浓度范围能降低培养液中心钠素及脑钠素水平,并抑制细胞中心钠素及脑钠素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和肽素及N末端脑钠素原的影响。方法将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治疗,实验组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比2组血清和肽素水平、N末端脑钠素原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血清和肽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N末端脑钠素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2.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1%(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和肽素及N末端脑钠素原水平,改善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Tourette综合征的局部脑血流改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检查Tourette综合征(TS)患者12例,重建局部脑血流(rCBF)。结果发现12例患者均存在rCBF改变;以局部脑叶缺血为主要表现,其中颞叶8例、枕叶4例、额叶3例、基底节2例、中脑1例。结果提示TS存在较广泛的脑功能变化,可以SPECT作为研究TS脑功能紊乱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局部脑血流(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简写为rCBF)测定法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检查项目.通过对rCBF的测定,可以确定脑各个部位的有效血容量,判断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部位,并为研究影响脑血液循环的药物提供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评定.因此,rCBF测定在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医疗工作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一、rCBF测定法的发展和原理rCBF测定法是在脑平均血流量测定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在1811年,意大利医生Ravina就用犬颅骨开窗的方法,直接观察脑表面血管的搏动情况,推断脑血流量  相似文献   

6.
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心钠素(ANF)是两种作用相反且与血压、水盐代谢有关的调节多肽,其含量以下丘脑最高,而局部脑缺血后下丘脑AⅡ和ANF的变化与高血压缺血性脑损害的关系目前尚不明了。本实验旨在观察高血压和正常血压下局部脑缺血后下丘脑AⅡ和ANF水平的动态变化,以探讨其在高血压性脑梗塞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低钠血症与脑钠素、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关系及其发病机制。方法测定42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第1、5、7、10天不同时间点血钠、尿钠、脑钠素、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浓度。结果 15例患者(44.1%)出现低钠血症,较无低钠血症者血醛固酮浓度显著降低,抗利尿激素浓度显著升高。结论低钠血症的发生与醛固酮分泌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有先兆及无先兆的偏头痛脑局部血流量(rCBF)的变化。方法研究对象共分4组:分别为无先兆的偏头痛组40例(M组)、有先兆的偏头痛25例(MA组)、肌紧张型头痛25型(TH组)以及对照组(C组)40名,用133Xe吸入法测定三组头痛及正常对照组的脑局部血流量。结果无先兆偏头痛组(M)平均脑局部血流量(71.04±12.01)ml/100 g脑组织/分,而有先兆偏头痛MA组平均脑局部血流量(55.27±10.13)ml/100 g脑组织/分,肌紧张头痛(TH)组平均脑局部血流量(60.82±7.64)ml/100 g脑组织/分,正常对照(C)组平均脑局部区域血流(59.96±7.63)ml/100 g脑组织/分,经统计学处理,F=12.01,P<0.001,M组平均rCBF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肌紧张头痛组,而MA组的rCBF明显低于常对照组及肌紧张头痛组。TH组rCBF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先兆偏头痛组平均脑局部血流量呈弥漫性高血流量状态,而有先兆偏头痛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尤以后枕部血流量降低更为明显。肌紧张头痛组rCBF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图论的方法探讨轻度颅脑损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患者脑网络介数(Betweenness)及局部脑网络效率改变。方法 20例轻度颅脑损伤后3个月患者伴有迁延不愈的头晕、头痛、记忆下降、注意力下降等症状,和20例年龄、性别及教育程度相符合的健康对照,采集两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应用Gretna中Network Construction模块进行数据预处理得到脑网络的矩阵,然后运用Network Analysis模块进行网络分析,得到脑网络的介数及局部网络效率属性,介数属性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到有差异的脑区;对局部脑网络效率在不同阈值下进行统计分析,并在阈值为0.1≤Sparsity≤0.4范围内比较局部脑网络效率的改变。结果与健康被试相比,mTBI患者介数降低的脑区有:左侧额上回、左侧海马、左侧舌叶、左侧枕叶上部;介数升高的脑区有右侧海马。与对照组相比,mTBI患者脑局部效率降低。结论本研究发现mTBI患者的脑网络的评价指标介数以及局部脑网络效率发生了改变,而介数值的改变可能是导致局部脑功能网络效率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利用PHC-30型氢清除法组织血流测定仪和铂金氢电极,通过测量阻断一侧颈总动脉形成局部脑梗塞的13例蒙古沙土鼠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介绍氢清除法,rCBF测定方法。氢清除法测定rCBF特点是操作简单,仪器设备要求不高、可较长时间内观察rCBF变化。缺点是对脑有轻微损伤,该方法是目前实验室对脑血流量研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脑静脉窦血栓局部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脑静脉窦血栓13例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后,经股静脉插管,微导管超选至血栓内局部溶栓。术后抗凝治疗。3~62个月,进行改良Rankin评分(mRS),5例行MRI随访。结果 12例治疗后症状缓解或消失,1例死亡。1例复发再次局部溶栓治疗,其余病例疗效满意。结论局部溶栓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利钠素家族包括:心房钠尿肽(atrialnatriureticpeptide,ANP)、脑钠素(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C型利钠素(C typenatriureticpeptide,CNP)。利钠素家族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天然拮抗剂,也抑制后叶加压素及交感神经的保钠、保水作用。ANP和BNP两者的作用相似,之前  相似文献   

13.
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局部大脑血流量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测定了15例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局部大脑血流量,其结果是患者大脑左右灰白质及大脑各叶的脑血流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以左额叶、顶叶更为明显,作者认为患者局部大脑血流量减少,与其慢性酒精中毒所致脑血管系统改变有关,在慢性酒精中毒所致脑损害的病理机制中,除维生素B1缺乏,营养缺乏外继发性脑血液循环障碍的因素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幕上胶质瘤手术中麻醉诱导和维持阶段镇静深度改变对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共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分级Ⅰ~Ⅱ级、择期行幕上胶质瘤切除术的患者,以罗库溴铵、舒芬太尼以及靶控输注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全凭静脉麻醉分别以丙泊酚血浆浓度2.80~3.20μg/ml和瑞芬太尼0.10~0.20μg/(kg.min)维持麻醉,手术前连续监测并记录30组脑电双频指数、局部脑氧饱和度、平均动脉血、心率等各项监测指标直至手术开始。结果麻醉诱导过程中,随着镇静程度的加深,脑电双频指数逐渐下降,相应局部脑氧饱和度也随之出现变化,且二者之间呈负相关(r=0.803,P=0.001);而麻醉维持阶段,脑电双频指数与局部脑氧饱和度无关(r=0.147,P=0.396)。结论在全凭静脉麻醉下施行幕上胶质瘤切除术,局部脑氧饱和度监测能够准确地反映镇静深度对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X—CT、MRI等脑影像学诊断的 进步,使脑器质性疾病的诊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脑循环和代谢的影像学诊断也有了飞速地发展,目前测定局部脑循环和代谢的方法有PET和SPECT两种,特别是SPECT检查在很多医院已经普及,局部脑血流测定已成为常规的临床检查。本文就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与脑血流改变的关系介绍如下: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灌注压降低而引起脑组织血流的减少所造成的脑缺血性病变。低灌注压的原因有①全身血压低下;②脑内大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等)的狭窄或闭塞而导致进入末  相似文献   

16.
脑血管性痴呆局部脑血流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的脑循环变化。方法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99m-ECD标记,定量测定血管性痴呆(VD)、多发性脑梗塞(MI)及正常老年人各10例的局部脑血流量。结果VD组各脑叶及基底节区平均脑血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VD组比MI组额颞叶皮质血流量明显减少(P<0.01,P<0.05);VD额叶皮质脑血流量改变与神经心理测试MMSE呈正相关(r=0.692,P<0.05)。结论VD存在全脑广泛的脑血流灌注降低。额叶皮质血流灌注降低与痴呆的发生及痴呆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SPECT局部脑血流定量测定对于VD的预测及早期发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儿童烟雾病(Moyamoya病)患者颅骨多点钻孔术手术前后钻孔处新生血管生长情况及局部脑 血流变化情况,评价儿童Moyamoya病患者颅骨多点钻孔术手术效果,并选择出最佳的随访方法。 方法 儿童Moyamoya病患者8例,采用颅骨多点钻孔术进行治疗,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新生血管情况,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测定局部脑血流量。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6个月新生血管、 局部脑血流量的变化。 结果 颅骨多点钻孔术后1周颅骨钻孔处开始血管生长,术后3个月钻孔处新生血管丰富,SPECT随访 可见钻孔处脑局部血流量均有改善,而未行颅骨钻孔的大脑半球脑局部血流量较术前降低;所有患者 术后缺血症状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 结论 儿童Moyamoya病患者行颅骨多点钻孔术后,可以看到新生血管形成及局部脑血流量增加,且患 者症状均有改善,提示颅骨多点钻孔手术可能有助于治疗儿童Moyamoya病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成 为Moyamoya病手术后动态观察脑血流改善的有效的、无创的随访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星形细胞瘤多发生于脑白质,并向脑深部侵犯,局限于脑皮质并伴局部颅骨改变的星形细胞瘤的报告不多,本文报告2例星形细胞瘤向脑外侵犯并压迫局部颅骨。临床资料例1·男性,18岁(住院号614844),近5个月来肢体抽搐伴意识丧失2次,入院后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视乳头边界清晰,无水肿。脑电图提示:轻度异常;颅脑CT示:左颞叶脑沟裂增宽,呈三角形,脑脊液密度影向白质区延伸,局部脑回增宽,并可见线条状高密度影,局部内板及板障稍受压,考虑左侧额叶脑裂畸形;颅脑MRI示(如图1):左额叶脑表面直径约1·0 cm类圆形结节,呈略长T1和略长T2信号,边界尚清,…  相似文献   

19.
脑血管病时局部脑血流急性脑梗塞很多研究证明闭塞性脑动脉疾患不论是血管造影证实或造影阴性者局部脑血流(rCBF)均有改变,尤其后者局部脑血流测定更有诊断价值。急性脑梗塞脑血流呈普遍性降低,同时脑氧消耗量亦降低,不仅受累半球如此而且对侧半球亦有同样改变,称为神经机能联系不能(Diaschisis),测定局部脑血流可以明确辨别局部缺血区及边  相似文献   

20.
脑恶性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大多呈浸润性生长,单靠手术难以治愈,术后复发率高,而传统的放疗、化疗副作用较大,所以,国内外许多学者十分重视除手术以外的其他局部治疗措施包括局部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现总结国外文献对胶质瘤的局部治疗作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