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生物人工肝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衰竭病人即使进行综合内科治疗,病死率仍高达70%-80%。肝脏移植是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方法,但由于供肝相应短缺,病人等待肝脏移植的时间逐渐延长。美国2004年仅有20%等待肝脏移植的病人接受了肝脏移植。如何应用暂时的支持手段,维持病人的生命,以待肝细胞再生或等到合适的供肝,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是基于肝细胞的强大再生能力,通过一系列体外的机械或生物装置,担负起暂时辅助或代替严重病变的肝脏功能,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生物活性物质,从而使肝细胞得以再生直至自体肝脏恢复或等待机会进行肝移植的治疗方法。非生物人工肝包括血浆置换、血液和(或)血浆灌流、血液透析、血液滤过、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等。非生物人工肝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根据病情选择各种方法单用或联合应用、个体化治疗后有效地提高了肝衰竭的疗效。肝脏功能十分复杂,为更有效地代替肝脏的功能,将生物成分引入人工肝的治疗,即为生物人工肝(BAL)。  相似文献   

2.
成人活体肝移植(adult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aLDLT)是拓宽供体来源的重要方法 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LDLT的首要原则是确保供体的安全,首先要使供体残肝能再生代偿,其次才考虑使受体得到足够量的移植肝来满足代谢需求。成人左叶供肝的体积一般不足以支持成人受体的代谢需求,因此大多采用右叶供肝,但由于切取右肝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供肝来源的短缺日益成为肝移植的突出问题,本文旨意在探讨老年供体肝移植的疗效。方法:收集2004年3月至9月德国汉诺威医学院施行的69例肝移植的临床资料。供体年龄>60岁的肝移植有11例,占同期肝移植总数的15.9%,其中包括急诊肝移植2例,再移植l例,供体的平均年龄为66.7岁,年龄最大者为75岁。而供体年龄≤60岁的肝移植共58例,供体平均年龄为36.3岁,年龄最小者为10岁。结果:老年供体组病人肝移植的总体效果令人满意,两组病人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81.8%(9/11)和87.9%(51/58),移植肝1年存活率为72.7%(8/11)和82.7%(48/58),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审慎的选择下,老年供体的肝脏是能够安全运用的,供体年龄并非是影响肝移植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肝功能衰竭合并肝性脑病,由于受病人全身情况的影响及供体来源等条件的限制,一般不宜行肝移植治疗。本文报道一例酒精性肝硬化,肝性脑病,术前经人工肝支持治疗,病人意识状况明显改善,黄疸减轻,腹水减少,行背驮式肝移植成功,提出:人工肝支持治疗可明显改善该类病人的全身状况,使之度过急性期,人工肝支持系统,肝移植联合治疗扩大了肝移植的适应症,为终末期肝病合肝性脑病病人带来了生机。  相似文献   

5.
生物人工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人工肝李铎孙家邦肝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中10%的患者死于急性肝功能衰竭。这些患者若在其肝细胞再生到足以支持肝功能前有暂时的人工肝支持,将得以存活。随着肝脏移植技术的提高,许多肝病患者在行肝移植前等待供体时也需要人工肝支持。另外若有理想的人工肝支...  相似文献   

6.
辅助性肝移植指保留患者的肝脏或部分肝脏,将供体全肝或部分肝脏植入受体,使肝功能衰竭病人得到生命支持或使原肝缺失的代谢、解毒等功能得到代偿[1-5]。辅助性肝移植基本上是和原位肝脏移植和异位肾移植同时提出。异位肝脏移植由于避免了切除病肝降低了手术难度,病人本身的肝脏仍可能发挥功能,在移植肝脏不能正常发挥功能时将起很大作用[5]。1辅助性肝移植的发展及实验研究1.1辅助性肝移植的初期研究Welch[4]于1955年首先进行了辅助性肝脏异位移植的尝试。移植肝脏间置于受体肝下下腔静脉。移植肝脏肝上下腔静脉、门静脉和受体肝下下腔静…  相似文献   

7.
门V重建是活体肝移植(LRLT)成功的关键,本文总结了近7年门V重建不同方式和修补门V的新技术,东京大学医院于1990.6~19978间314名行LRLT的病人,男193例,女121例,年龄1个月~61岁(平均6.8士9.9岁),体重3.l~778kg(平均18.8士16kg),胆迢闭锁是常见病。供体男175例,女146例,供体肝重160~630g(283土兀.8g)。供体肝与受体体重比为O.48%~10.1%(2.4%士l'46%),肝移植包括肝段(2~3段)67%,左叶24%,限制性左叶87%,右叶0.3%。门流脉重建方式为无流脉移植的吻合和有静脉移植的吻合两组,分别见图。第…  相似文献   

8.
生物人工肝现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肝已发展到组织性生物人工肝的形式。其中包括肝细胞移植的体内型和由人工合成材料及生物材料(肝细胞)结合而成的体外形,后者具备更充分,完备的肝功能,其效果优于传递的人工肝,已可为肝功能衰竭病人提供肝功能辅助。  相似文献   

9.
肝干细胞(hepatic stem cell,HSC)正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以及日本的研究热点。HSC研究热的原因在于HSC移植将解决供体肝脏严重缺乏的重要途径之一;另一方面,自体的HSC移植能有效地避免免疫排斥反应。此外,HSC下向诱导分化为肝细胞,这将为肝细胞移植和生物型人工肝提供无限的细胞来源。几十年来,尽管研究人员一直尝试鉴定及描述HSC的特征,但对于肝干细胞是否存在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0.
目前肝移植面临肝供体来源缺乏的困难,初期5岁以下的儿童肝移植还受到肝供体大小匹配的限制,由此设计缩小肝脏的移植方法,即取全肝的左叶或左外侧叶为幼小儿童移植,这一举措更减少了成人肝移植的供体来源,发生了成人与儿童争夺供体的局面。劈分肝脏移植(splitlivertransplantation,SLT)是将供肝分为两部分,将左外侧叶和右叶肝分别移植至儿童和成人受体者,解决了一部分供体的来源问题。初期的SLT效果令人失望,近期报告SLT的结果与全肝和缩小肝脏移植者相仿,但出现另一个问题,即供肝移植后原发性无功能,其发生率高达4%~5…  相似文献   

11.
日本在目前尚不能利用脑死亡供体行脏器移植的特殊情况下,自1989年11月以来已施行活体肝移植(LRLT)约350例,据京都大学医学部移植外科对200例病人的统计,2年累积生存率在择期手术组158例为86%,急诊手术组42例为72%,目前225例移植病人中180例(80%)存活。供体的术前评价和选择京都大学原则上是在双亲、兄弟、姐妹间选择供体,强调自愿意向,且均要经过伦理委员会一一确认,信州大学10例成人LRLT报告中4例为夫妻间移植。供体除术前进行必要全身性体检外,包括既往史的问诊和精神状态的评价。京都大学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以来没有…  相似文献   

12.
成人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用于治疗终末期肝病已被广泛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成人LDLT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移植肝大小不匹配,一般移植肝体积〈40%的受体标准肝体积(standard liver volume,SLV),或供肝重量与受体体重的比例(graft recipient body weight,GRBW)〈0.8%时会大大降低受体存活率(小体积供肝)。由于肝脏解剖上的特点及各种变异,加上活体供肝的特殊性,可切取的供肝大小往往受限制。虽然也有将左叶供肝作成人LDLT成功的例子.但只能用于小个的受体:右叶LDLT虽大多可满足受体的代谢需求.但右肝切取增加了供体的危险性,而且并不总是安全的,因为必须保证供体残余的正常肝体积≥30%的全肝体积。  相似文献   

13.
体外生物人工肝对无肝模型犬的支持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用悬浮高密度大量培养的肝细胞与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及由血液透析仪改装的辅助循环装置共同构成一种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EBLSS),对无肝模型犬进行人工肝支持实验,以期推动我国生物人工肝的研究,为肝衰竭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一、材料与方法1.EBLS...  相似文献   

14.
体外人工肝辅助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肝辅助装置总体上分体内和体外两种类型。体内型即肝细胞移植。动物实验证实,移植入体内的肝细胞具有肝代谢功能,可以提高肝衰动物模型的成活率。但是,移植的细胞数量有限,植入后需要一定的时间建立血液循环后才能发挥作用,并且受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生长期短,因此目前仅限于动物实验,未能应用于临床。体外人工肝辅助装置是利用体外装置模拟肝脏功能,达到救治暴发性肝功能衰竭(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FHF)的目的。传统方法如血液灌注、血液透析等虽有很大改进,但与其它人工器官相比仍有很大差距,FHF的死亡率仍高达80%。主要是因为肝脏的多种复杂代谢功能难以单纯的  相似文献   

15.
分析暴发性肝功能衰竭 (FHF)施行肝移植的结果 ,鉴于 FHF的死亡率很高 ,肝移植是不可逆 FHF的首先治疗 ,有必要了解术前变数与术后结局的关系。回顾性复习 1984年 2月至 2 0 0 1年 12月 Dumont UCL A施行的肝移植病例 32 0 5例 ,其中 2 0 4例 FHF需急症肝移植。记录移植前 15个受体变数、移植前 12个实验室变数、供体 3个变数、手术 5个变数 ,一共 35个变量。中位随访期 4 1个月。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上述 35个变量与病人和供体存活的关系。结果  2 0 4例 FHF行肝移植病例中 ,中位值年龄2 0 .2岁 (0 .2~ 72 .1岁 ) ,5 5 %为成人 ,6…  相似文献   

16.
�������ֲ���󵨵�����֢�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活体肝移植克服了供肝短缺的矛盾 ,为终末期肝病病人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方法。根据供体和受体体积比例 ,供体的左外叶、左半肝、右后叶、右半肝 ,均可作为移植肝。活体肝移植是一项复杂的外科手术 ,手术涉及到健康的捐肝者和病重的肝病病人。因此 ,手术风险极大。在过去的10年里 ,由于各种新技术的应用 ,大幅度提高了供体手术的安全性以及肝移植病人的存活率。然而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活体右半肝移植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则更高。回顾亚洲地区的 5个肝移植中心所开展的 15 0 8例活体肝移植[1] 。在 5 6 1例右半肝移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5例经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的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病人的治疗效果,探讨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5例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病人(急性重型3例和急性重型2例)各行组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1次,时间为10-12h,于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分4个不同时段取血分别测肝功能、血氨、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血清内毒素水平,并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 3例治疗前伴肝性脑病病人昏迷程度减轻。与治疗前比较,病人血清总胆红素及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胆碱脂酶显著升高(P<0.01和P<0.05)。2例病人痊愈,1例1周后成功实施肝移植,其余2例分别存活8d和21d,存活率为60%。结论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可能是治疗急性重型肝炎肝衰竭的有效方法,并作为判断病人能否自然恢复或必须进行肝移植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成人间活体肝移植(LDLT)中最关键的是要减少供体的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然而肝右叶移植中供体死亡时有报道。肝左叶移植是降低供体危险的理想选择。然而肝左叶通常太小,可能导致移植术后小肝综合症(SFS)。在西方国家中,肝左叶移植已经放弃,因而缺乏肝左叶移植的临床资料,一般认为SFS形成的重要原因为移植物接受过量门脉血流(PVF)灌注。研究认为当PVF大于260ml/min/100g移植物重量时,移植肝预后较差。尽管已有研究通过脾动脉的结扎、脾切除术或门体分流等方式调控PVF预防移植肝的过度灌注,但仍不清楚移植物的最佳PVF。作者总结了从2004年1月到2007年8月期间未行移植肝门脉血流调整的19例病例资料,分析肝脏血流动力学与移植肝功能和移植结局的关系,阐述不进行门脉血流调整对LDLT中肝左叶移植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大鼠辅助性肝-小肠联合移植模型。方法 整块切取全部小肠和60%的肝脏。同时切取腹腔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的动脉段以确保移植器官的血供。供体小肠的静脉血通过供体完整的门静脉回流,将供体左肾静脉水平肝下下腔静脉斜形切断吻合于受体两肾静脉之间的下腔静脉,供体腹主动脉和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切除受体的小肠,通过小肠端-端吻合重建肠道。结果 整个手术时间平均为130min。3个月的生存率为8%(16/20)。移植后90d,对3只大鼠行剖腹探查及组织这检查,观察到移植物的形态及功能均正常。观察移植后12个月的5只大鼠,肝功能正常,移植肝及小肠均呈正常的组织学结构。结论 大白鼠辅助性肝-小肠联合移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活体肝移植供体的安全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早期活体肝移植主要应用于儿童受体,供肝切取量较小,并发症发生率低,供体安全性很快得到确认。此后,有学者总结了活体肝移植的经验,建立了开展活体肝移植的三条基本原则,即波士顿标准:(1)对于受者具有显著的成功率;(2)对于供者低风险;(3)供者的知情同意。迄今为止,波士顿标准仍然是指导活体肝脏移植开展的基本原则,促使活体肝移植在充分保障供体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应用于成人终末期肝病的治疗。[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