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律失常,ST 段、T 波、U波变化比较常见,合并心肌梗塞样心电图改变报导尚少。现报导3例如下:例1:男,51岁。因突然昏迷6小时,于1985年1月19日入院。体检:血压140/90mmHg,浅昏迷,大小便失禁,双眼向左同向凝视,右鼻唇沟变浅,右上,下肢肌力0级,巴氏征(+)、血 SGOT152u。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aVF 呈 QR 型(Q 波0.03~0.04秒,深0.03~0.06mV)。ST 段:Ⅱ、Ⅲ、aVF、V_(5~8)抬高0.05~0.15mV。T 波:Ⅱ、Ⅲ、aVF、V_(3~7)倒置。CT 所见:左额顶大面积伴右顶后局灶性脑梗塞。临床诊断:双侧脑梗塞合并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塞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例1 男,75岁。因失语伴呼吸困难30分钟,于1999年1月3日入院。查体:T36.7℃,P101次/分,R23次/分,BP16/11kPa。端坐呼吸,不能言语,神志淡漠,桶状胸,双肺可闻大量哮鸣音。心率101次/分,可闻1~2次/分早搏,无杂音。四肢肌力V级。急诊心电图(ECG)示V_1~V_3呈QS型,Ⅰ、Ⅱ、V_5导联T波倒置,Ⅱ、Ⅲ、aVF导联P波电压0.22mV,Ⅱ、  相似文献   

3.
刘××,男,28岁。因心悸、胸闷痛、气短,门诊心电图示:Ⅱ、Ⅲ、avF 的 ST 段抬高,疑为“心绞痛、“心梗”?于1991年12月13日入院。查体:血压12/8kpa、脉搏60次/分、心肺检查无异常;肝脾不大;常规化验:SG-OT 及其它生化检查均正常。X 线、超声心动图无异常发现。多次心电图检查均为:窦性心律,Ⅱ、Ⅲ、avF、V_2—V_5ST 段呈凹面向上抬高(弓背向下),幅度0.05—0.25mv,V_2—V_4T 波两支对称高耸(见图1)。用消心痛、丹参加低分子右旋糖酣静滴等治疗无效。床傍下蹲30次后立即作心电图(见图2),ST 段抬高的导联(Ⅱ、Ⅲ、aVF、V_2—V_6),回到等电线。T 波无明显变化。诊断:早期复极综合征。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1989~1990年应用地奥心血康治疗54例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病,兹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根据国内或国际标准已确诊的冠心病及高血压病患者,其心电图除Ⅲ、AVR、V_1~V_3外,任何导联出现ST-T 段压低0.5mV 以上,T 波倒置、双相、低平,并排除电解质、药物、  相似文献   

5.
吴浩  陆景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7):1737-1737
目的 :探讨心电图在诊断急性肺栓塞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前后的心电图变化。结果 :(1)急性肺栓塞心电图改变 :SⅠ >0.1mv10例,SⅠ QⅢ TⅢ 型6例,QⅢ TⅢ 型5例 ,T倒置12例,Tv1~2 倒置9例,Tv1~3 倒置8例,Tv1~4 倒置11例 ,Tv1~5 倒置3例,T波倒置均呈对称性,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SV1~V5R 挫折粗钝7例 ;(2)溶栓后心电图变化 :S1 变浅 ,QRS电轴左移 ,Q Ⅲ 减小或消失 ;TⅢ 倒置变浅5例 ,加深6例 ,Tv1~2 倒置加深或直立倒置7例 ,T波倒置变浅或直立4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消失2例,Sv1~5 挫折、粗钝消失8例 ;(3)出院前变化 :R Ⅱ 增加、R Ⅲ 减少、TⅢ 变直立10例、Tv2 直立7例。结论 :急性肺栓塞心电图改变是非特异性的 ,如能紧密结合临床动态观察心电图 ,不典型或所谓"大致正常"的轻微改变对筛选急性肺栓塞有帮助。有效溶栓治疗后 ,胸前导联T波倒置加深可能是右室负荷减轻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6.
分析49例右室起搏患者的体表心电图。表现为:起搏时心电轴左偏;起搏的QRS波时限增宽≥120ms,形态呈左束支阻滞图型,尤以V_1导联为典型;多数的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讨论了起搏间期与逸搏间期的关系、室房传导及起搏时的某些特殊心电现象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性分析64例心脏起搏器心电图改变.探讨正常起搏器心电图及异常改变与起搏器的关系。报告如下: 64例均为在我院初次安装或在我院更换新起搏器者。其中男36例,女28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77岁。50岁以上占73.4%。35例为初次安装,29例为更换。前者安装后当时及三日.内记录体表12导心电图,后者于更换前后分别记录体表12导心电图。 正常起搏35例,电极导管脱位3例,电极导管断裂4例;电池耗竭8例;感知功能不良14例。 正常AAI起搏心电图:QRS波前有-P波.P波前有一刺激信号(即钉佯标记).P-R>0.12n,QRS为室上性形态,当窦房结功能有恢复时.可出现P-QRS的窦性下传搏动。2正常VVl起搏心电图:QRS波前有一刺激信号,QRS-T呈左束支阻滞型.伴电轴左偏。本组VVI型61例.正常起搏心电图均属此型。胸前V_(5)、V_(6)呈宽大向上型29例,占47.5%。V_(5)、V_(6)呈宽阔  相似文献   

8.
观察漏斗胸患儿25例,男21例,女4例,年龄3-9岁(平均5.3岁).于手术治疗前常规心电图检查,手术矫治2年后复查心电图.现对手术前后心电图改变进行分析.患儿手术前心电图改变:6例V_1导联QRS波呈Qr、QS、qR、qr形,其中4例合并T波改变(3例V_1-V_4导联T波倒置,1例V_1一V_5导联T波倒置),4例伴心电轴右偏( 110°、 114°、 130°、 160°).8例IRBBB中4例合并T波改变(1例V_1-V_5导联倒置,3例V_1-V_4导联例置),2例合并心电轴偏移( 112°、-30°).1例RBBB.1例ST段改变.4例T波改变.1例心电轴偏移.  相似文献   

9.
U波是体表心电图T波后0.02~0.04秒(S)出现的圆钝状的低平波,其方向与T波相同,时限0.10~0.30S,于心室舒张早期出现,在体表导联中以V_3导最清楚,U波改变常发生于多种疾病中和使用某些药物后,本文对V_3导联U波形态的时限进行分析。1 材料和方法选自体检健康人100例,男性62例,年龄18~70岁,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369例经活动平板试验和铊显象检查的患者中对诊断不典型(remote)后壁心肌梗塞的4项心电图标准的精确性进行了前瞻性的评价。诊断标准如下:V_1导联R波宽度≥0.04秒,且R波≥S波;V_2导联R波≥S波;V_2T波电压减去V_9T波电压≥0.38mV(T波指数);在左脊椎旁线的V_9导联Q渡≥0.04秒。27例患者(7.3%)符合铊显象后壁心肌梗塞的标准,即在左心室后壁基底部有持续性灌注缺损。4项标准的敏感性为4~56%,特异性为64~99%。背部左脊椎旁线V_9导联提供了最佳预测的准确性(94%)和阳性预测值(58%),且能区分符合上述任何一项标准的患  相似文献   

11.
注射肾上腺素所致的酷似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文献报道较少,我们曾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薛×,男性,25岁.平素健康.患者于1978年9月6日下午预防注射副霍乱疫苗1c.c后发生头晕,当即给予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mg,不久发生剧烈的头痛及心前区疼痛而来院急诊。入院时体检:BP210/100mmHg.脉规则75次/分.脸色苍白。心脏未闻杂音.心电图检查:V_1V_2V_3呈QS型并ST抬高;Ⅱ、Ⅲ、aVF、V_4~V_6之ST段明显呈水平压低;T波倒置或双向.立即给予舌下含服消心痛一片。后每小时作心电图一次。1小时后心前导联V_2V_3逐渐由QS型变为rs型,ST压低的导联亦渐回升,V_5V_6的T波由倒置转为直立。心前区疼痛消失.2小时后心电图恢复正常,患者症状消失,血压130/80mmHg。观察二天后出院.出院后作心电图运动试验阴性,血脂正常。随访数月,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在急性肺动脉栓塞(简称肺栓塞)的诊断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入院时、溶栓后及治疗2~4周后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急性大块肺栓塞后心电图即可出现SⅠQⅢ及右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表现.TⅢ及TV1 ~ V3倒置往往在发病1~2h后按一定顺序相继出现.超声心动图显示右心系统内可见活动或附壁实质性中低等回声.右房、右室增大,主肺动脉及分支增宽,肺动脉压增高,肺动脉频谱形态见特征性的“指拳征”.肺动脉频谱加速时间及射血时间缩短.溶栓或抗凝治疗后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消失;Ⅰ和V5 ~ V6导联的S波明显缩小甚至消失;V1~V3(V4)导联T波倒置加深;右束支阻滞消失;TⅢQⅢ及RⅢ的变化则呈双向性.当肺栓塞发病后数小时至3d内即溶栓者溶栓后RⅢ递减,QⅢ进行性加深增宽,TⅢ倒置进行性加深;反之,肺栓塞发病1周后进行溶栓者溶栓后QⅢ明显缩小,TⅢ由倒置很快变直立.右房、右室、肺动脉附壁血栓消失,右室恢复正常或内径较前缩小,肺动脉内经恢复正常或较前缩小,肺动脉收缩压下降.结论 急性肺栓塞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变化呈一过性及多变性,动态观察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结合有助于诊断及对疗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报告 患者 男,40岁。因间断性胸闷2年加重2天,于1999年2月22日来我院门诊就医。体检:体温36℃、脉搏61次份、呼吸21次/分、血压98/82 mmHg(13/11kPa)。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温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61次/分,律齐,未闻及器质性杂音。心电图示:(1)窦性心律(HR61次/分),(2)左室高电压。心电图12导联T波均正常,V_2~V_6T波均直立。给予常规治疗及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在监测中患者夜间无心绞痛发作,睡眠可,夜间小便2次,夜间4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诊治急性肺栓塞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2010年2月至2011年9月我院心肺科接收的经临床确诊为急性肺栓塞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观察78例患者住院初期、溶栓后和出院期心电图变化。结果 78例患者均出现心电图变化:其中TⅢ倒置48例次,SⅠ>0.1mV33例次,SⅠQⅢTⅢ型和QⅢTⅢ型均有16例次。T波倒置呈对称性,SVⅠ-V5R粗钝、挫折14例次;溶栓后心电图变化:SVⅠ-V5R粗钝、挫折消失9例次,SⅠ均变浅,QⅢ减小或消失,TV1-V2倒置加深或直立换倒置19例次,T波倒置变浅或直立7例次;出院期变化:QⅢ减小,TⅢ变直立者13例次。结论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诊断具有非特异性,给确诊带来麻烦,但密切关注患者心电图特征,对发现和确诊急性肺栓塞还有具有明显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56岁,因突发性心前区剧痛2小时,伴左肩酸痛收住院。查体:T36℃,P80次/分,BP16/12kPa。神志清,表情痛苦,双肺未闻及罗音,心率80次/分,律齐,心音低钝,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V_1~V_5T波高尖,双肢对称,V_1~V_3S-T段抬高>0.3毫伏,V_3~V_5可见病理性Q波,1导Q波>同导R波的1/4,avL的QRS波呈QS型。诊断:冠心病,急性广泛前壁、侧壁心肌梗塞。 病人入院后即行溶栓治疗,同时出现顽固性呃逆,先后反复多次给予阿托品0.5mg穴位注射足三里,安定10mg肌注、非那根25mg肌注、利泰林20mg肌注、呃逆持续5天,时轻时重,基本不缓解。5天后心肌酶开始恢复,呃逆停止,心电图示:I、avL、V_2~V_5的QRS呈QS型、T波倒置。  相似文献   

16.
心电图(ECG)在临床上已相当普及,它为诊断或排除某些心脏病提供发重要的客观依据。但若操作不当,可造成漏、误诊。为避免这种失误,本文就ECG检查中需注意的若干问题加以讨论。 1 根据病情选择某些附加导联常规ECG检查一般做Ⅰ、Ⅱ、Ⅲ、aVR、aVL、aVF、V_(1-6)导联,对大部分病种即可做出诊断,但疑有下列疾病不能肯定诊V断时,常需增做某些附加导联才能确诊。①急性心肌梗塞(AMI):在常规ECG上出现Rv_(1-2)增高变宽、R波下降支有切迹、R/S≥1伴S—T段压低、T波高耸直立图形,在排除右心室肥大、右束枝传导阻滞、A型WPW而疑有正后壁AMI时,应加做V_7、V_8导联(分别相当于V_4水平的左腋后线和左肩胛线)或食  相似文献   

17.
例1,男,50岁。主诉心前区持续性疼痛24小时于1989年2月13日入院。患者两年来有劳累性呼吸困难史,但无心绞痛史。入院体检:T 37.8℃,P 93次/分,R 22次/分,BP 14/10kPa。甲状腺无肿大。心率92次/分,律齐,心音低钝,无杂音,双肺呼吸音尚清晰。腹(-)。神经系(-)。入院急诊心电图:P波Ⅱ、Ⅲ、avF正负双向,Ⅱ、Ⅲ、avF、V_(1~3)P-R段呈水平压低0.1mv,QRS波Ⅰ、avL呈QrS、Qr型,Q时限>0.04″,振幅>R/4,V_(1~5)呈QS型,V_6呈qrs型,ST_(v1-6)呈弓背向上抬高0.1~0.6mv,T_(v3-6)终末倒置。血清酶GOT 125单位,LDH 680单位。诊断急性广泛前壁高侧壁心梗,可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40岁,农民。因心前区剧烈疼痛伴出冷汗24小时,急诊入院。临床诊断: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在V_2、V_1、V_4导联可见S-T段抬高弓背向上的单项曲线,T波倒置。V_2、V_3可见病理性Q波。入院第3天,出现心律失常。心电图分析:连续描记Ⅱ导联,P波顺序发生,P-P间期不等,形态不一。P-P间期0.66秒~0.68秒,房率71~90次/分。在P_1,P_2、P_3、P_4、P_5、P_8、P_(17)、P_(21)、P_(22)、P_(23)、P_(21)、P_(25)均为正波。P′_(10)、P′_(11)、P′_(12)、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47岁。主因左侧肢体无力,嗜睡2天就诊。体检:BP20/11kPa,T37.8℃,P80次/分。既往史:末测过血压,否认心脏病史。患者头部CT示:右基底节区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收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入院第2天查ECG示:ST_(Ⅱ、Ⅲ、aVF)斜形下移,T_1低平,T_(Ⅰ、Ⅱ、aVF、V_3、V_5)负正双向。入院第31天患者诉心慌,查ECG示T波aVR直立,V_1正负双向,T波Ⅱ、Ⅲ、aVF倒置,T波倒置深度为0.3~0.5mV,(?)倒置深度为0.9~2.0mV。初步诊断为无Q波心肌梗塞,给予扩冠、极比液及钙拮抗剂,少量抗凝治疗,病情逐渐平稳,转内科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临床资料患者女,55岁。高血压冠心病5年。近年米进行性乏力、发作性心前区疼痛伴晕厥2次,于1984年2月25日入院。检查:血压150/100,神志清楚。无紫绀。颈静脉不怒张。心率平均70次/分,不齐。无器质性杂音。肺无罗音。下肢无浮肿。神经系检查无异常。1983年9月5日心电图(见插页附图上条)示窦性心律,频率88次/分,规则。P-R 间期0.28秒。QRS波属室上型,V_1 导联呈rSr′,V_5 呈qRS 型,各导联QRS波终末部增宽,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984年2月25日心电图(见插页附图下三条)示窦性P 波顺序出现,100次/分,规则。P 波与QRS 波无平均关系,房牢>室率。QRS 波宽达0.14秒。畸形。固定70次/分。R-R 间期呈长-短-更短-长或长-短-长的规律性变化。V_1 导联呈rsR′,V_5 呈qRS 型。各导联QRS 波终末部尖锐,酷似逆行P 波。T 波与QRS 波终末部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