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环孢素A体内抗日本血吸虫的作用。方法 96只长爪沙鼠随机分8组,每组12只,A组为正常组,B组为模型组,C、D、E、F、G和H为治疗组。B、C、D、E、F、G和H组以腹部贴片法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每鼠感染120±2条尾蚴,于感染后(Day 0)和第3周(Day 21)对C、D、E、F、G和H各组分别给予3种不同剂量(10,20,50 mg/kg·d)的环孢素A治疗,连续5天。5周后解剖全部沙鼠,经门静脉灌注收集成虫,计数虫荷,计算减虫率。收集到的虫体重新分组,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虫体表面损害情况。病理学观察:取沙鼠肝脏和肠壁制作常规病理切片,然后进行HE染色观察虫卵肉芽肿面积大小,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纤维化程度。结果 解剖结果显示,所有被感染沙鼠均有不同程度的虫卵结节产生,经环孢素A治疗后,各剂量组沙鼠肝脏虫卵结节均有减少,尤其高剂量组效果显著。HE染色结果显示,低剂量组肉芽肿面积与模型组相比没有明显改变,随着剂量的增加,肉芽肿面积减小,虫卵数量减少。高剂量组几乎未见虫卵。Masson染色同样显示随着剂量提高,纤维化程度逐渐减轻。应用扫描电镜可观察到未给药组雄、雌虫体体壁结果正常,凹窝、体棘和感觉乳突等清晰可见。用药后雄、雌虫体体壁表面破损严重,低剂量组可见表皮皱缩,凹凸不平;高剂量组虫体表皮溃烂,伴有大面积的脱落。透射电镜可见雌、雄虫体体壁产生大量空泡产生,体表细胞结构紊乱。结论 环孢素A在体内可使童虫和成虫受损或致死,呈剂量依赖性,具有明显的抗日本血吸虫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钴~(60)75,15krad照射减毒的马来丝虫感染期幼虫(L_3),皮下接种6~8周的雄性沙鼠1次,8周后以100条正常L_3进行腹腔内攻击注射,6周后剖检沙鼠,发现免疫的沙鼠腹腔内有许多小结节。结节用Karnovsky's二甲砷酸盐缓冲液在4℃固定72小时,以  相似文献   

3.
结节病是一种肉芽肿性疾病。该病可累及多系统,常见的胸片结节病灶往往表现为X线肺片上有双侧肺门部淋巴结肿大。也可以见到肉芽肿侵及肺实质呈现散在的斑点、结节、网状等改变。眼部、皮肤、网状内皮系统也常被侵害,少数患可见到心脏被累或神经系统被侵犯。  相似文献   

4.
在新疆克拉玛依的小拐和白碱滩两地,从20只大沙鼠的耳组织徐片上查出9只有利什曼原虫的感染。经测量69个原虫,平均大小为4.71±0.71×2.35±0.44μm,t试验结果显示,该地大沙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较沙鼠利什曼明显为小,与硕大利什曼原虫的形态比较,也有显著不同。 动物实验感染结果表明,该地大沙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在接种到BALB/c小鼠的足垫皮下后。可使小鼠产生皮肤溃疡和转移性皮肤损害,小鼠最后死于全身性感染。在远交系小鼠(昆明株)的足垫组织内,利什曼原虫可引起足垫局部短期肿胀,旋后消退,在外观正常的足垫皮下组织内,原虫可持续7个月以上。当原虫被注入黑线仓鼠的睾丸内后,产生睾丸局部感染,利什曼原虫主要寄生在鼠睾间质部位的巨噬细胞内,在曲细精管内的一些塞氏细胞中也有原虫寄生,偶而也发生转移性皮损。在长爪沙鼠耳组织内,原虫能持续14个月以上,并且可使鼠耳发生溃疡。 上述各项观察和实验结果表明,克拉玛依大沙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在形态大小、对4种实验动物所致的病变都与沙鼠利什曼原虫不同,对自然宿主大沙鼠的耳组织和远交系小鼠的致病力又与硕大利什曼原虫相异。作者认为,该地大沙鼠耳组织感染的利什曼原虫可能是一个新种(或新亚种),宜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来确定它分类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应用腹腔注射SEA致敏C57BL/6小鼠,继之经脾脏攻击注射虫卵的方法,建立了小鼠日本血吸虫肝虫卵肉芽肿模型,并与自然感染模型作比较.结果证明,SEA致敏组小鼠肝虫卵肉芽肿发生率为100%.其肉芽肿的形态、细胞组成、转化发展过程及单虫卵肉芽肿的直径和面积均与自然感染模型相似.本实验表明经脾脏注射虫卵及SEA致敏建立小鼠日本血吸虫肝虫卵肉芽肿模型是一种良好的肉芽肿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选用C57Bl/6小鼠经脾注入日本血吸虫虫卵,对虫卵所诱发的肝脏和脾脏细胞反应进行了比较研究。观察结果显示在致敏组与非致敏组小鼠脾脏中均未出现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虫卵肉芽肿,与肝脏中细胞反应明显不同,且虫卵在脾内诱发的细胞反应也弱。分析认为可能与脾脏内存在针对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免疫调节有关,值得进一步探讨,并认为本实验模型将可能有助于进行脾脏免疫应答与肝虫卵肉芽肿形成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选用C57BL/6小鼠经脾注入日本血吸虫虫卵,对虫卵所诱发的肝脏和脾脏细胞反应进行了比较研究。观察结果显示在致敏组与非致敏组小鼠脾脏中均未出现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虫卵肉芽肿,与肝脏中细胞反应明显不同,且虫卵在牌内诱发的细胞反应也弱。分析认为可能与脾脏内存在针对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免疫调节有关,值得进一步探讨,并认为本实验模型将可能有助于进行脾脏免疫应答与肝虫卵肉芽肿形成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霍尔果斯口岸及周边区域啮齿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虫区系,为预防控制该地区鼠疫传染病及生物媒介传播疾病积累基础资料。方法 2010─2014年夏秋季节,在霍尔果斯口岸及其东南边境的塔克尔穆库沙漠,采用昼日弓形夹法调查大沙鼠、夹夜法调查小型啮齿动物,对捕获的啮齿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虫计数和分类鉴定,活体大沙鼠采心血、其他啮齿动物解剖取材(心、肝、脾和肺)并进行鼠疫血清学检测。结果 2010─2014年,在调查区共捕获大沙鼠136只,小型啮齿动物132只,隶属4科6属8种;大沙鼠为该地习见种,中哈合作中心区域小型啮齿动物的优势种为灰仓鼠,边境沙漠中为子午沙鼠;采集各种鼠体外寄生蚤745只,隶属5科9属11种,其中大沙鼠体外寄生的优势种是臀突客蚤和长吻角头蚤;在塔克尔穆库沙漠捕获的活体大沙鼠中,有2份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鼠疫F1抗体阳性(IHA)1∶128和1∶64。结论调查区首次从活体大沙鼠血清中检测出鼠疫F1抗体阳性,提示2012年和2013年夏秋季节霍尔果斯口岸东南边境沙漠区域有大沙鼠鼠间鼠疫流行,因此,需进一步开展相关监测。  相似文献   

9.
1983年和1984年4~5月期间,对新疆霍城县西部荒漠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啮齿动物11种544只,其中大沙鼠和子午沙鼠是调查区啮齿类的优势种。前者密度为每公顷1.52只,后者的捕获率为3.3%;集蚤11种7365只,臀突客蚤是上述两种沙鼠的主要寄生蚤;以鼠疫间接血凝试验方法共检验7种动物血清416份,结果皆为阴性。大沙鼠和子午沙鼠虽属区内优势种群,但其分布面积较小、不均匀、密度较低。初步认为,调查区内不会存在鼠疫疫源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甘肃肃北马鬃山地区大沙鼠鼠疫疫源性。方法采用逐日捕鼠的方法,对捕获动物进行分类鉴定,采集动物脏器组织样本及血样本分别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共布放鼠笼(夹)6 500个,共捕获鼠类65只,捕获率为1%。65只中,大沙鼠32只,捕获率为0.49%,其它主要是三趾跳鼠、五趾跳鼠、大耳跳鼠。鼠疫病原学、血清学调查结果均为阴性。结论马鬃山地区有大沙鼠分布,由于调查工作难度大,时间短,目前调查数据不能完全支持马鬃山地区具有构成大沙鼠自然疫源性的条件,需要长期连续监测和专项调查。虽然鼠疫病原学和血清学调查结果为阴性,然大沙鼠迁移性强,再近年随着经济发展,迁入和进入该地区从事生产生活人员不断增多,马鬃山地区又是本省唯一与蒙古国接壤的边境口岸,因此,一旦有传染源的存在或传入,可造成鼠疫的传播和流行,为此有必要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1.
蕈样肉芽肿(MF)是一种少见的皮肤T淋巴细胞瘤,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加趋势.笔者予口服维甲酸联合氮芥外用治疗肿瘤期MF1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男,56岁.全身散在分布紫红色结节2年,加重2个月.2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腰部后方正中部位出现米粒大红色丘疹,伴轻度瘙痒,未予诊治.后皮损缓慢增大,半年后增至蚕豆大结节,呈紫红色,有轻微触痛.当地医院予手术切除较大的3个结节.半年后除原切除部位外,其四肢、颈部和躯干反复出现紫红色结节,部分结节表面破溃或结痂.近2个月来患者皮损增多明显,腰部后方正中部位出现一米粒大小红色丘疹,逐渐发展为鸡蛋大的紫红色肿块,表面形成平顶溃疡,上覆黄白色分泌物(图1A),躯干、四肢及其他部位亦可见黄豆至1角硬币大的红色结节,部分结节表面破溃和结痂.  相似文献   

12.
新疆准噶尔盆地荒漠大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研究概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心 《地方病通报》2007,22(2):57-60,67
本文概述了世界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其主要宿主.新疆准噶尔盆地荒漠自1956年调查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鼠疫自然疫源地以来,曾检验大沙鼠8 139只,其体外寄生蚤50 054只,结果均为阴性.2005年首次于准噶尔盆地荒漠大沙鼠体内及其寄生蚤(Xenopsylla minax, Echidnophaga oschanini)分离到14株鼠疫菌.该鼠疫菌的生化和毒力测定结果:麦芽糖、阿胶糖、甘油阳性,鼠李糖和脱氮阴性,其毒力差距很大(LD50为<10~>108),其主要特征与中亚荒漠鼠疫菌的生化特征相同,也和内蒙古长爪沙鼠鼠疫菌生化相同.以大沙鼠的生物学特性和流行病学特点及其体外寄生蚤和检出鼠疫菌的数量及生化毒力测定等结果,可以判定新疆准噶尔盆地荒漠为大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3.
1980年9月至1981年8月,在内蒙古巴盟西部荒漠地区,对大沙鼠寄生蚤的种属组成和某些生态习性进行了系统地调查研究。在调查区内从大沙鼠体及其洞干和巢中,搜集各种蚤类11种,计11755只,其中簇鬃客蚤是大沙鼠的主要寄生蚤,占全部检出蚤的84.51%。大沙鼠和其他啮齿动物间蚤类的交换也比较普遍。4~10月份是大沙鼠体蚤和洞干蚤的高峰季节,此期间染蚤率接近100%。簇鬃客蚤跳跃力较强,雌蚤平均跳远8.43cm,最远达16cm,平均跳高6.34cm,最高达11 cm。无论跳远和跳高,两性均无显著差异。在温暖季节,大沙鼠洞口和周围地面均有大量的游离蚤出现。  相似文献   

14.
目前用于丝虫病研究的动物模型有:裸鼠/布鲁属丝虫;雪貂/马来丝虫;蒙古沙鼠/布鲁属丝虫;狗和猫/布鲁属丝虫以及叶猴/马来丝虫、班氏丝虫和加里曼丹丝虫。尽管廉价的啮齿类如沙鼠、田鼠和大白鼠可以被布鲁属丝虫感染,但其反应与人类对这些寄生虫的反应差之甚远。  相似文献   

15.
分析 2009-2018年鼠疫宿主动物种群、密度变化,为制定鼠疫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二连浩特地区2010-2018年鼠疫监测数据,采用流行病学、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8年,捕获啮齿动物15种1 423只,包括长爪沙鼠、子午沙鼠、大沙鼠、达乌尔黄鼠、赤颊黄鼠、小家鼠、黑线仓鼠、灰仓鼠、黄兔尾鼠、短耳仓鼠、三趾跳鼠、五趾跳鼠、羽尾跳鼠、黑线毛足鼠、小毛足鼠。主要宿主长爪沙鼠最高密度6.0只/hm2,最低密度0.12只/hm2,平均密度1.11只/hm2;捕获媒介蚤19种,鼠体染蚤率51.74%,鼠体蚤指数2.14;检出鼠疫菌48株、阳性血清25份,有7个年份存在动物鼠疫流行。结论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二连地区动物鼠疫流行活跃,应加强动物和人间鼠疫的监测,并开展预防性灭鼠灭蚤。  相似文献   

16.
黑猩猩感染日本血吸虫后肾脏的损害与血吸虫病人的肾脏病变相似。田鼠感染血吸虫后有类似红斑狼疮的肾小球病变。发病机制至今未明。用日本株日本血吸虫感染6只家兔,每兔感染400条尾蚴,3个月后进行解剖。肝脏有突起结节,表面所见及镜检结果均证实门脉性纤维化,并见到无数的肉芽肿。肾脏大小正常,表面光滑,颜色从红到苍白。一只兔表现为轻度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有间质增生及较轻的上皮细胞增生,许多丛扩大成小叶状。间质纤维状基质轻度变大,  相似文献   

17.
指状腹腔丝虫第三期幼虫对我国南方马、骡健康危害甚大。为了探讨和建立马、骡脑脊髓丝虫病发病机理研究的实验动物模型,特对小鼠、沙鼠、大鼠、海猪及家兔,进行了皮下接种指状腹腔丝虫第三期幼虫的实验观察。结果接种的5只小鼠均发病死亡;接种16只  相似文献   

18.
痛性结节占输精管结扎术后并发症的25%。我们从1975~1978年共收治症状较重、久治不愈的患者56例。主要表现是在原结扎处有一结节,压痛。病理报告:精子肉芽肿23例,异物肉芽肿18例,纤维肉芽肿7例,混合肉芽肿5例,慢性炎症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20岁,住院号65415。因脾脏进行性肿大,脾区痛伴发热5月余,1975年10月入院.查体:体温37.9℃,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正常。肝未扪及,脾肿大平脐,达中线,质中,有触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骨體检查、肝、肾功能、胸片均无异常.拟诊脾肿瘤.于同年11月12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破腹探查。本中仅见脾脏明显肿大.表面不平,有结节隆起;腹腔淋巴结不大,行脾切除术。病理检查:大体标本,约28×18×12cm人小.表面紫红色.有乳黄色隆起,隆起之直径3~5cm.剖开脾脏见大部分实质  相似文献   

20.
叶状切唇蚤Coptopsyllalamellifer在中亚和毗邻国家分布较广,在秋冬季寄生于沙鼠亚科动物,常见于大沙鼠Rhombomysopimus和小沙鼠属Meri-ones中的种类,很少寄生于其它啮齿动物。这个种按雄性的不同特征,形成一系列地理亚种。在中亚和哈萨克斯坦蚤类区系中记述了4个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