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尿道钬激光治疗尿道内尖锐湿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位于尿道内治疗较困难,我们对5例尿道尖锐湿疣采用经尿道钬激光烧灼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3例尿道尖锐湿疣均以中药木赋草滤液泡洗、局部涂以三氯醋酸液治愈。文中讨论了本病的病因及诊断,重点阐述其与尿道乳头状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3.
乳管内乳头状瘤是乳腺良性上皮样肿瘤,主要发生于女性,在临床上男性较为罕见。乳管内乳头状瘤因病灶微小,临床不易触及,辅助检查没有特征性表现而难于诊断和治疗,尤其对于仅以乳头溢液为临床表现的男性患者。2006年9月我们在乳管镜下诊断1例男性乳管内乳头状瘤,并在乳管镜定位下行病变乳管切除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对肝外胆管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胆管乳头状瘤的MRI表现和术前诊断,并与病理对照。结果12例胆管乳头状瘤呈树枝状或长条状管腔内生长,4例呈小条状或结节状位于胆总管内;T1WI信号略低于或等于脾脏的低信号,T2WI稍高于肝脏的信号。结论胆管乳头状瘤具有多发性、广泛性、恶变率和复发率高的特点;MRCP能满意显示胆道情况;MRI信号具有提示倾向,诊断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目前临床上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处理仍存在争议。因此,本文旨在评估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切除手术(UGVAE)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使用UGVAE诊断的89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定期进行术后乳腺影像学随访的33例患者,其中8例患者被诊断为双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随访时间为14~50个月,平均25.7个月。所有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均远离皮肤,病灶直径为2.4~20 mm,平均9 mm,乳腺影像评估系统(BI-RADS)诊断为BI-RADS 2~4a级别,使用真空辅助切除手术(VAE)完全切除。所有的真空辅助切除手术均在12 mHz线性高频探头超声引导下,使用8G真空辅助活检针完成。结果 本研究随访的乳头状瘤直径均<20 mm,且大多数乳腺乳头状瘤患者无症状(19/33,57.6%),当超声图像上乳腺乳头状病变的大小超过10 mm时,活检后病理诊断可能为乳头状瘤伴有不典型增生。VAE术后乳头状瘤即使未进行扩大切除,复发率也很低。结论 对于直径小于20 mm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包括存在不典型增生的乳头状瘤,真空辅助切除手术可以完全切除,诊断准确,复发率低。经真空辅助切除手术诊断的乳头状瘤不需要进行扩大切除,影像学随访即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乳管镜在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4年12月~200.5年5月收治的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术前乳管镜检查结果加以分析。结果乳管镜检出导管内乳头状瘤20例,其中2例无乳头溢液为超声检出。结论乳管镜检查对伴有乳头溢液的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率高,并可在乳管镜下进行定位活检等,操作方便,创伤小,具有较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引起的外阴尖锐湿疣,对女性生活的影响,对妊娠期母儿的影响,介绍了彻底治愈尖锐温疣的联合治疗方法,将过去单一的治疗与外用栓剂及中医药洗液结合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使彻底治愈尖锐湿疣得到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临床常见的乳腺非肿瘤病变有乳腺囊性增生病、导管扩张症(或浆细胞性乳腺炎)、积乳囊肿、脂肪坏死等.良性肿瘤中,以纤维腺瘤和导管内乳头状瘤多见.需与乳腺恶性肿瘤鉴别的常见病有:乳腺导管扩张症.脂肪坏死,硬化性腺病及巨纤维腺瘤.乳头状瘤病与乳头状瘤是两类性质截然不同的病变.病理组织学诊断为乳头状瘤病及非典型增生(主指Ⅱ~Ⅲ级)的属癌前病变.目前尚无证据说明裳性增生病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良性乳腺导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性乳腺导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包头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014010)朱思倬,沈乃欢,李颖良性乳腺导管疾病包括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殖症和乳腺导管扩张症等疾病,是妇女常见的乳房疾病。主要表现为乳房疼痛、肿块和乳头溢液。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乳腺增殖症有...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输尿管肿瘤是泌尿系统少见的和诊断困难的疾患。其病因还不清楚。芳香氨可能是致癌物质,结石可能在罕见的扁平上皮癌成为致病因素。形态学方面可将上皮性肿瘤分为下列几组:1.乳头状肿瘤:乳头状瘤(良性,无浸润性),乳头状癌(有全部恶性特征)。2.原发性浸润性癌。由于乳头状瘤转变为乳头状癌的过程不很清楚,而组织学方面的鉴别又很困难,因而对这两类肿瘤一般是不加以区分的。所谓良性乳头状瘤都具有明显的恶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176例有术前乳腺MRI资料,行手术治疗并病理证实的女性患者,其中乳管内乳头状瘤37例、非乳管内乳头状瘤的良性病变52例和乳腺癌87例。比较3组患者临床、病理及MRI资料,后者包括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影像学表现、肿瘤表观弥散系数(ADC)值。 结果:37例乳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病灶37处,52例非乳头状瘤的良性病患者病灶56处,87例乳腺癌患者病灶92处。乳管内乳头状瘤组患者与其他两组患者比较,在发病年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F=2.470,P=0.088),但在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时间-信号强度曲线、MRI下表现、ADC值等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 结论:乳管内乳头状瘤具有独特MRI的影像学特征,故辅以ADC值,MRI可以成为临床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通用引物行聚合酶链反应探讨膀胱癌的病因王德林,何士元,乔天愚为进一步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膀胱癌发生的关系,我们采用可以扩增多种类型生殖道HPV·DNA的L1通用引物,对72例膀胱癌标本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分析。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及影像学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临床和CT资料完整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6例。结果2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病灶位于胰头,1例位于胰体,2例位于胰尾,1例胰体尾部均受累,瘤体直径约2.13cm,平均约6.8cm。CT表现:6例均为囊实混合性,圆形或椭圆形。CT平扫实性结构呈低或等密度,动态增强后实性部分早期轻度强化,后期呈渐进性强化。囊变区始终不强化。肿瘤多有完整包膜,很少引起胆总管及胰管扩张,不侵及胰周围组织。结论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D10表达在甲状腺滤泡性癌和滤泡型乳头状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70例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组织,其中包括15例滤泡性腺瘤、15例腺瘤性甲状腺肿、30例乳头状癌(包括9例滤泡型乳头状癌)和10例滤泡性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0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结果9例滤泡型乳头状癌中,7例表达CD10(77.8%),10例滤泡性癌中8例表达CD10(80.0%);CD10在非滤泡型乳头状癌、滤泡性腺瘤、腺瘤性甲状腺肿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均不表达。结论对CD10表达的检测有助于对甲状腺滤泡性癌和滤泡型乳头状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检(core needle biopsy,CNB)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9月~2018年12月CNB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46例48个病灶的资料,与手术切除病理进行对比。结果 CNB诊断良性导管内乳头状瘤34个(70. 8%),非典型导管内乳头状瘤10个(20. 8%),导管内乳头状癌4个(8. 3%)。除5个良性、1个非典型导管内乳头状瘤拒绝手术外,其余42个病灶行手术切除。CNB病理为良性导管内乳头状瘤,术后恶性病变所占比例为3. 4%(1/29,浸润性导管癌1例);穿刺病理为非典型导管内乳头状瘤,术后恶性病变所占比例为44. 4%(4/9,均为浸润性乳腺癌)。CNB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癌4例术后病理为浸润性癌3例,原位癌1例。拒绝手术的6例(6个病灶)随访时间8~20个月,中位时间17个月,病灶较前无明显变化。结论对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CNB存在一定的低估可能,尤其当穿刺病理为非典型导管内乳头状瘤时,应积极手术切除活检,以避免遗漏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纤维乳管内视镜(乳管镜)对双乳多孔溢液乳管内占位的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09年5月诊治的双乳多孔溢液乳管内占位性病变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乳管镜诊断双乳乳管内乳头状瘤与病理符合率为75.0%,单乳乳管内乳头状瘤与病理符合率为78.2%,病理总符合率为82.2%,对于双乳乳管内乳头状瘤,黄色溢液较其他性质溢液明显为多(X<'2>=23.5675,P<0.05).结论 乳管镜对乳管内占位诊断符合率高,在乳头溢液的诊断上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双乳多孔溢液中黄色溢液的双乳乳管内乳头状瘤所占比例较大,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 1994—04/2002—06发现的16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中,15例在临床症状、膀胱镜检查和影像学上的表现与移行上皮乳头状癌类似,7例依靠活检在术前确诊;13例经尿道肿瘤电切。结论 术前内窥镜检查加活检确诊;首选经尿道肿瘤切除术;术后长期随访,及时发现并存的移行上皮癌。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总结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P)的临床及诊断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66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主要分布于30~50岁年龄段女性,以30~40岁最多,大多表现为乳头溢液,亦有10%左右表现为不可扪及肿块经B超检查微创活检发现。本组患者中乳腺超声有阳性发现者40.2%,乳腺X线检查有阳性发现者仅10%;纤维乳管镜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5.7%,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对IP的敏感性为74%,特异性为96.3%。本组患者平均随访13.3个月,有25例(4.5%)患者出现同侧复发,复发者均为多发乳头状瘤。结论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多以乳头溢液为主要表现,超声检查有一定诊断价值;X线检查对IP的诊断缺乏特异性,可用于鉴别诊断;纤维乳管镜是诊断IP的首选方法,可辅以TCT检查以提高诊断率。多发乳头状瘤术后有一定复发率,应定期随访,如有复发应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9.
膀胱良性上皮性肿瘤27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膀胱良性上皮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膀胱良性上皮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术前经尿脱落细胞学检查、B超、CT、尿路造影、膀胱镜检查加活检诊断为乳头状瘤10例.内翻性乳头状瘤9例,分化Ⅰ级乳头状癌8例。27例均行单纯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结果:术后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乳头状瘤13例(4例伴非典型性增生).内翻性乳头状瘤14例(4例伴非典型性增生)。随访9个月~2年,乳头状瘤、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各2例复发.复发率分别为15.4%和14.3%。复发病例均伴有非典型性增生,无恶性进展。复发者经二次TURBT后随访至今未见再次复发。结论:膀胱良性上皮性肿瘤的术前诊断主要依靠膀胱镜检查加活检,而确诊有赖于术后病理检查。TURBT是其首选治疗方法。对于不伴非典型性增生的乳头状瘤和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术后可不作腔内灌药;而对于伴非典型性增生的患者.术后要常规腔内灌注抗癌药,以降低复发和防止恶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PUMC—91的建立及其EGF受体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行细胞癌细胞系PUMC-91来自人膀胱乳头状移行细胞癌,材料取自71岁反复发生膀胱乳头状移行细胞癌之女性患者,病理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癌Ⅲ级。采用电切组织原代培养后,使用10%胎牛血清RPMI1640培养液,体外稳定传代140代,历时15个月。细胞体外培养有恶性特征。裸鼠接种后有多个移植性肿瘤生长,培养细胞及移植瘤病理HE及电镜检查与原肿瘤标本相似。有移行细胞癌特点,肿瘤细胞系进行生物学特性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