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采用全大肠纵切面组织切片的方法,计数了1~20Gyγ线一次全身照射小鼠后大肠再生隐窝数目的改变。由于本文方法较文献所报道的方法灵敏度高,故而得到一条比以往文献报道的更加确切的剂量-活存曲线。经计算D0值为2.04Gy,Dq值为11.2Gy,此D0值比文献所报道的都要高,表明大肠隐窝具有较强的修复亚致死性损伤的能力。用本文方法建立的剂量一活存曲线将有助于评价大肠对某些物理(不同类型的辐射)和化学(如抗肿瘤药物)因子反应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狗经2~8Gy 照射后尿 pH 和生物发光强度可见到有规律的改变:(1)照后1~3d,尿 pH 随照射剂量增加而下降;尿生物发光强度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加。似与照射剂量有一定关系。(2)照后4~9d 之间,尿生物发光强度可出现第2次升高,尿 pH 可出现第1次升高。升高峰开始出现时间恰在感染发热后第1天。 相似文献
3.
本文观察了~(60)Coγ线1.5~12.0Gy照射后30天内小鼠胃排空的动态变化过程.小鼠经1.5及3.0Gy照射,即轻度骨髓型放射病时,胃排空基本无改变或改变较轻微.6.0Gy照射,即中度骨髓型放射病时,早期胃排空明显抑制,一周左右出现短暂加速,然后恢复正常.9.0Gy照射,即重度骨髓型放射病时,早期胃排空抑制更为严重,7~9天虽有加速,但动物死前(13天)胃排空再度抑制.12.0Gy照射,即极重度骨髓型或轻度肠型放射病时,自照后1h始,至动物死亡止,胃排空始终处于高度抑制状态.未见到任何恢复趋势.照射剂量和胃排空损伤程度间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观察不同剂量γ线照射后小鼠大肠运动变化和肠套叠形成.正常大肠活动为规则的周期性收缩,照射后连续性收缩发生例数随照射剂量增大而增多,收缩频率增加,同时约有50%左右的小鼠发生大肠强收缩.有3例小鼠大肠在强收缩同时出现大肠套叠.套叠产生部位多在升结肠,仅有少数小鼠大肠运动可为不同程度的抑制.因而设想大肠套叠的发生可能与肠运动功能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5.
用两种在体实验法,即肠腔单向灌注法和十二指肠一次注入门静脉取血法研究全身一次~(60)Co γ线照射后,大鼠小肠酪氨酸吸收率的改变。结果表示,照后第3天,吸收率下降最明显,但从第5天开始即逐渐回升,直到30天时,吸收率已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这表明,低剂量全身γ线一次照射后,大鼠小肠对酪氨酸的吸收率仅有暂时性下降,第5天即开始恢复,这与小肠粘膜的迅速修复有关。随着照射剂量的加大,酪氨酸的吸收率下降更明显。大鼠小肠酪氨酸吸收的变化与照射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7.
董红林 《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0,(1)
目的 :探讨 6Gy全身一次 60Coγ线照射对大鼠小肠吸收酪氨酸的影响。方法 :用在体实验方法研究 6Gy全身一次60 Coγ线照射后第 1、3、5、7天大鼠小肠对酪氨酸的吸收率的变化 ,并进行相应的小肠上皮细胞计数。结果 :6Gy全身一次60 Coγ线照射后第 3天出现小肠对酪氨酸的吸收率下降 (P <0 .0 5 ) ,第 5天已恢复正常水平。小肠上皮细胞计数在照射后第 1天即出现明显下降 (P <0 .0 5 ) ,第 3天达最低 (P <0 .0 5 ) ,第 5天即恢复正常水平。结论 :6Gy全身一次 60 Coγ线照射后大鼠小肠对酪氨酸吸收率的变化与小肠上皮的损伤和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大鼠~(60)Coγ射线照射后外周血T_μ和T_γ淋巴细胞的改变.辐射剂量分别为4.5和8.5Gy.研究结果指出,大鼠经~(60)Coγ射线全身与局部屏蔽照射4.5和8.5Gy后1、5、10及28天,外周血T_γ淋巴细胞百分数在骨髓严重损伤阶段明显增加,而T_μ淋巴细胞百分数则显著下降,以后随着损伤过程的逐渐减轻,T_γ淋巴细胞百分数的增高与T_μ淋巴细胞百分数的下降也逐渐减弱,最后在基本恢复阶段T_μ和T_γ淋巴细胞百分数基本接近对照水平.文中着重讨论了照射大鼠骨髓造血损伤过程中形态学改变与外周血T_μ和T_γ淋巴细胞改变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小剂量电离辐射条件下,机体硒的需要量是否有变化,以及补给硒是否有防护电离损伤的效果。方法:用SD雄性大鼠,喂饲AIN76饲料。予60Co照射,剂量率为4.86×10-2Gy/h,每日照射2小时,每周照射5天,累积剂量为3.69Gy。结果:照射组动物体重增长低于不照射组(P<0.05),全血硒含量亦较不照射动物明显减少。每日每鼠补给硒23μg(体重≤300g)或45.6μg(体重>300g)的照射动物体重增长与不照射动物无显著性差异(P>0.05)。补给硒的后期照射与未照射动物之间全血硒的含量未见明显差异。照射后补硒动物的精子畸形率明显低于未补硒的照射动物,并与血硒含量呈明显负相关。结论:在本实验小剂量γ-线照射期间,补给硒对电离辐射损伤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工作用染料比色方法观察了胰岛素对正常及γ线12Gy照后第三天小鼠外周血糖及胃排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伴随血糖下降的同时,胰岛素对正常及照射小鼠胃排空率皆有明显的加速作用。正常鼠胰岛素的有效剂量范围为0.01~0.0005u/鼠,照射鼠为0.2~0.0025u/鼠。加速程度约在10~35%间,统计差异显著。提示,使用适量胰岛素做为照后胃排空延迟的对症治疗措施是可行的。为了使血糖维持在一定水平,胰岛素用量以不高于0.0025u/鼠为宜。 相似文献
11.
小鼠经6Gy、15Gy和100Gy全身一次γ线照射后用荧光法测定小肠组织胺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小肠组织胺含量因照射剂量和照后时间不同而变化:6Gy照后每克小肠组织胺含量轻度下降;15Gy和100Gy照后小肠组织胺含量逐渐增加;在照后第三天各组小肠组织胺含量分别为正常的84.0%、149.7%和151.9%.实验同时观察到15Gy照前用WR-2721预防与单纯同剂量照射组相比小肠组织胺增加程度明显缓和.文章中对上述小肠组织胺含量改变的可能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用体外微量甲基纤维素培养方法观察了LACA小鼠受5Gy60Coγ线一次全身照射后0~25灭骨髓中红系祖细胞(CFU—E和BFU—E)损伤和恢复的动态过程。与以往测得的5Gy照射后CFU—E(D), CFU—GM、CFU—S变化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说明急性照射后CFU.E和CFU—E(D)的变化一致。照后即刻CFU—E明显减少, 照后10天恢复正常。BFU—E变化特点是先下降后上升, 照后20天恢复正常。CFU—E与CFU—GM的变化在时间上一致。CFU—E与CFU—S变化的相关系数为0.8428, BFU—E与CFU—S变化的相关系数为0.9717.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6 0 Coγ射线照射后大鼠脑GAP 43表达的变化与神经再生的关系。方法 地高辛标记的cRNA探针原位杂交。结果 正常对照大鼠除海马锥体细胞层有较强的阳性标记外 ,其他脑区仅有弥散的GAP 43mRNA弱阳性标记。 8Gy6 0 Coγ射线照射 1周后 ,大脑皮质、基底核、丘脑和下丘脑的大部分核团GAP 43呈中等强度的表达 ,照射后第 4周 ,以上脑区的GAP 43mRNA水平明显升高 ,第 7周GAP 43的表达逐渐减弱 ,但仍高于正常水平。结论 6 0 Coγ射线照射致大鼠脑损伤后GAP 43mRNA表达增强 ,可能与损伤神经元结构再生和突触重建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醋酸纤维膜电泳是一项广泛用于分离血清蛋白质的实验技术。与纸电泳比较,其优点是:微量、快速,简便易行、分辨力高,无拖尾和吸附现象。以往曾用纸电泳分析观察到受Υ线600伦,325和350rad照射狗中血清白蛋白显著减少,A/G比值下降,α_3球蛋白显著增加。由于α_3球蛋白的增加与体温升高密切相关,因此认为是预后不良的表现。我们采用本法进一步观察了单用~(60)CoΥ线1000rad照射狗及照后移植同种或同窝骨髓治疗狗中血清蛋白电泳图谱的变化,以供放射病实验治疗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5.
E803药物对^60Co—γ射线照射小鼠造血系统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E803对^60Co-γ射线照射小鼠造血系统的辐射防护作用。方法 C57小鼠一次全身照射前灌胃给药E803和523,测定脾指数、CFU—S(7.5Gy)、外周血象(5.5Gy)、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3.5Gy)。结果 7.5Gy照后第7d测定各给药组的脾指数、CFU—S明显较照射组增多。5.5Gy照射引起的小鼠的外周血细胞数量的降低以白细胞发生最早,照后24h给药组的WBC数量均比照射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E803各给药组最为明显,药物未能使照射引起的外周血细胞最低值升高,而有降低的趋势。但给药对照射后期外周血象的总体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3.5Gy照后第7d观察给药组的造血祖细胞集落的形成能力强于照射对照组,并且E803组明显优于523组。结论 E803对^60Co-γ射线引起的小鼠造血系统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60Coγ射线分次照射兔视网膜透射电镜观察汤喜成胡椿枝王慧君电离辐射大剂量一次急性照射后,视网膜的电镜及电生理研究已有报道[1~3],而分次照射研究的报道尚不多见。我们用60Coγ射线分次照射兔眼,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的超微结构变化,现报道如下。1材料... 相似文献
17.
实验研究了小剂量γ线照射及合并噪声暴露对脉鼠外周血N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γ线照射和单纯噪声暴露组动物外周血NK细胞活性较对照组部有一定程度的增高,其中尤以后者为明显。但噪声暴露对γ线照射引起的NK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而γ线照射对噪声暴露引起的NK细胞活性却表现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其机理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8.
~(60)Co-γ线照射对小鼠组织cAMP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各方面的资料证明,3′,5′环-磷酸腺苷(cAMP)系统在高等动物的神经、体液调节两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它控制着动物机体的重要生理、生化过程,是调节细胞功能的重要环节。许多疾病与内源性的cAMP水平有关。在急性辐射损伤、修复中,cAMP系统的意义如何,资料甚少。近数年中,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工作,本文报告部分综合结果。实验方法选用LAGA种和本院繁殖的上海种小鼠,日龄分别为60—90和40—44天,体重25—30和28—38克(同批实验中,日龄和体重只差1—2天和2—3克),雌雄皆用,雄性为主,随机均分为若干组进行实验。小鼠受~(60)Co-γ线全身1次照射后,断头活杀,迅速取组织处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作者报道了成年C57BL/6J小鼠妊娠第12.5天受到分别为0,0.106,0.15G,0.312,0.518和0.658Gy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对其仔代生后生长发育及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0.518Gy即可使仔鼠宫内体重发育受阻,0.106~3.518Gy则可使仔鼠生后的3~21天龄期间表现出体重增长增加;而生理标志、新生反射和感觉功能以及行为指标的检测,则提示生长发育受阻、行为兴奋性增加的致畸阈值在0.156~0.312Gy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定量比较γ线、S波段高功率微波及γ线与HPM复合照射后小鼠脾脏损伤病理变化的差异.方法 216只昆明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微波组(50 mW/cm2)、射线组(5.5 Gy)、复合组(5.5 Gy+50 mW/cm2),分别用γ线(60Co)、S波段高功率微波及HPM与γ线复合照射.于辐照后6 h、1 d、3 d、7 d、14 d、28 d、90 d分批活杀,取脾脏组织,分别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图像分析.结果 γ线、S-HPM及复合照射均造成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损伤,并均经历凋亡与坏死、再生修复及基本恢复等阶段,损伤在照后6 h即开始出现,照后1~3 d损伤最重,照后7 d开始恢复,28 d后基本恢复正常.γ线组和HPM及复合组照射后小鼠脾淋巴细胞出现凋亡坏死改变,主要的损伤效应表现为脾小体的面积、面密度减小;单个脾小体内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周密度减小;HPM照射后脾淋巴细胞典型的凋亡坏死改变程度较轻微,主要以巨噬细胞增多为表现,脾小体形态未见明显变化.上述变化以复合照射组最重,其次为γ线组,HPM组最轻,对照组无明显损伤.结论 γ线和微波照射均可影响淋巴细胞的生长、增殖、凋亡和坏死,微波与γ线复合照射对淋巴细胞的损伤效应较单纯γ线照射组及微波组为重,其损伤特点主要表现为γ线效应,微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γ线的损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