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脊柱侧凸是指脊柱椎体向侧方移位并伴有椎体旋转的三维结构性畸形.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协会定义脊柱侧凸为测量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Cobb角>10°[1].据统计,全球青少年脊柱侧凸的发病率为1%?3%[2].该疾病的发生可涉及多种因素,相关的病因学机制及遗传背景尚未明确.为研究该疾病的具体发病机制而进行人类随机对照试验不符合相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学者们通过应用影像学资料与(或)临床资料提出了多种用于规范成人脊柱畸形治疗策略的分型系统,旨在为更精确地比较不同类型成人脊柱畸形的治疗手段与临床疗效。本文通过回顾分析着重介绍几种成人脊柱侧凸分型系统,包括: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Faldni分型、SRS分型系统、Schwab分型、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chwab分型系统,以及退变性腰椎侧凸的冠状面失衡分型等。以探讨不同分型方法对手术策略的指导价值,以及对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全面概述。由于成人脊柱侧凸在影像学表现、临床症状表现、病理形态以及病理生理方面等关系较为复杂,因此制定出一种能够指导临床治疗的成人脊柱侧凸分型系统依然是脊柱外科领域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3.
临床上常把脊柱在冠状位及矢状位的畸形矫正程度、平衡是否恢复作为评判脊柱侧凸疗效的客观依据[1].但这种影像学评估标准凶忽略了患者自我形象、心理状态及主观满意度等内容而小能全面反映患者对手术的综合满意度.Berven等[2]发现,影像学上脊柱畸形的矫正率与患者术后身心健康的改善程度并不存在相关性.有研究表明脊柱侧凸可使青少年产生焦虑甚至轻生的念头[3],且因手术创伤、社会及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常会在脊柱矫形术后加剧患者心理障碍程度[4];而成人脊柱侧凸患者现同龄人相往往认为不够健康[5].  相似文献   

4.
成人脊柱侧凸通常被定义为骨骼发育成熟者伴有脊柱在冠状面上Cobb角超过10°的弯曲[1]。但随着对该类疾患认识的提高,目前更多学者倾向于将其命名为成人脊柱畸形(adult spinal deformity,ASD),即涵盖脊柱冠状面畸形和矢状面失衡等内容[2]。疾病的良好分型系统在科学制定治疗策略上有着重要作用,然而,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具有业界比较认可的分型系统不同的是,ASD目前尚无一种被广泛认可、接受的分型系统[2、3]。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和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ASD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可指导临床实践的分型系统。笔者就ASD分型系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老年性脊柱后凸畸形提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PUFH)分型方法,并对分型进行临床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3年4月至2007年2月收入院,具有完整诊治记录及随访资料的242例老年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男68例,女174例;年龄53~87岁.平均71.5岁.根据脊柱矢状位的平衡性、脊柱后凸畸形的部位进行分型,分析各亚型临床表现、影像学和治疗方法的特点.对分型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进行研究.于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应用PUFH分型方法对80例老年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男27例,女53例;年龄56~83岁,平均69.4岁)进行分型并指导临床诊疗.结果 将老年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分为4型(胸椎后凸畸形、胸腰段后凸畸形、腰椎后凸畸形和全脊柱后凸畸形)及8个亚型(每型分为平衡型和非平衡型),分析归纳相应的临床特点.两位观察者的一致性为87.5%,Kappa系数为0.859;可重复性为93.7%,Kappa系数为0.929.应用此分型指导治疗80例老年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VAS评分:治疗前(7.7±1.4)分,末次随访(4.1±1.2)分;Prolo功能分级:治疗前(5.2±1.1)级,末次随访(8.4±1.0)级;后凸畸形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PUFH分型是一种针对老年性脊柱后凸畸形的分型方法,其直观、简洁、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脊柱侧凸胸椎椎弓根形态学分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脊柱侧凸胸椎椎弓根的畸形发生率和畸形特征,并提出形态学分型系统。方法应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CT,对60例不同类型脊柱侧凸1440个胸椎椎弓根进行CT轴位扫描。在Lenke椎弓根分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量化和适当补充,将椎弓根形态分型为:A型(正常型);B型(狭窄型);C型(峡部硬化型);D型(完全硬化型),D-Ⅰ型(凹陷硬化型),D-Ⅱ型(平直硬化型);E型,椎弓根缺如。按照上述分型标准,对影像学资料进行测量、分析并分型。结果各种类型脊柱侧凸胸椎椎弓根形态分型A、B、C、D-Ⅰ、D-Ⅱ及E型分别占62.12%、24.72%、5.94%、2.75%、3.18%及1.29%,胸椎椎弓根的畸形发生率为37.88%。各种类型脊柱侧凸间胸椎椎弓根的畸形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胸椎椎弓根的畸形发生率高达60.83%。结论各种类型的脊柱侧凸普遍存在胸椎椎弓根畸形,以狭窄型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7.
脊柱侧凸是指冠状位X线片(站立位)上Cobb角>10°的脊柱畸形.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是一种排他性临床诊断,需要排除继发于小儿麻痹症、脊柱肌肉萎缩、大脑性麻痹、马凡综合征、Ehlers-Danios综合征和软骨发育不全等疾病导致的侧凸畸形[1],尤其要排除先天性脊柱侧凸.先天性脊柱侧凸指脊柱在胚胎时期出现脊椎的分节不完全、侧椎体发育不完全或者混合有上述2种因素,造成脊柱两侧生长不对称,从而引起脊柱侧凸.  相似文献   

8.
评价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畸形程度常采用 Cobb角方法 ,畸形外观的分型常采用 King分型 [1 ] 。作者设计的脊柱高度损失率方法反映脊柱在垂直高度方面的畸形程度 [3]。为了观察 Cobb角的大小、King分型对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高度损失的手术纠正效果的影响 ,作者做了如下工作。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5 - 1999年行 Scofix法 [2 ] 矫形固定的特发性脊柱侧凸 2 6例 ,男 14例 ,女 12例。年龄 9~ 2 0岁 (平均13.8岁 )。均为一次手术矫正 ,即后路剃刀背切除、植入内植物矫形固定、脊柱植骨融合。依据术前 Cobb角分为四组 :A组 <6 0° 6…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Lenke分型中各种脊柱侧凸类型的发病率,检测Lenke分型方法与手术融合节段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154例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按Lenke方法对侧凸进行分型,统计各种侧凸类型的发病率,检测Lenke分型方法与手术融合节段的关系.[结果]154例脊柱侧凸的病例均采用Lenke分型方法进行归类,最常见的5种类型是1AN,5CN,1BN,2AN,1CN,有11种类型在本组中未出现.Lenke分型方法定义为结构性的侧凸中95.5%进行了固定融合.[结论]Lenke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分型较过去的分型更为全面,对手术指征的评估、手术方法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结构性侧凸的诊断标准是实用的.  相似文献   

10.
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Neuromuscular Scoliosis)是由一组肌神经性疾病引起的冠状面的脊柱畸形[1].这些疾病可发生于大脑、脊髓、周围神经、神经-肌肉连接和肌肉等部位,导致头部失控、颈部和躯干的失平衡及不协调等.虽然致病原因较多以及每个病人的表现多不一致,但在基本特征、发病形式、评估及处理等方面有许多共同点.其手术治疗在许多时候,由于额外的因素比特发性脊柱侧凸更复杂,具有更高的风险性[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Fulcrum-bending(支点弯曲位)像对伴发Chiari畸形和(或)脊髓空洞的脊柱侧凸手术治疗的帮助及新思路,并分析手术疗效。[方法]18例伴发脊髓空洞和(或)Chiari畸形的脊柱侧凸患者的治疗方案分两组:(1)牵引后前后路联合脊柱侧凸矫形手术(6例):对脊柱侧凸有手术矫形指征、伴发无明显神经损害的Chiari畸形和(或)脊髓空洞者,先行Halo颅骨牵引,1周后行脊柱侧凸矫形手术;(2)直接行后路脊柱侧凸矫形手术(12例):术前拍Fulcrum-bending像,并根据其结果对脊柱侧凸进行矫形。[结果]6例牵引后手术患者Cobb’s角平均矫正率为61%;6例柔软型侧凸患者直接后路手术患者均未出现神经并发症,Cobb’s角平均矫正率为60%,且术前Fulcrum-bending像与术后Cobb’s角相接近;6例僵硬型侧凸患者中1例出现轻微神经损害情况,后逐渐恢复,Cobb’s角平均矫正率为52%,手术存在过度矫正。[结论]对无明显神经损害的伴发脊髓空洞或ChiariI型畸形的脊柱侧凸柔软患者,不必行术前牵引而直接行后路手术,且可以获得与牵引后前后路联合手术类似的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发生率为1.0% ~ 5.2%[1-2].大部分AIS患者可以进行非手术治疗,对于畸形角度大、进展速度快的患者,则需要手术矫形[3].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和内固定器械的改良,越来越多的医师掌握了后路脊柱侧凸矫形技术,手术量迅速扩大,随之而来的是住院费用的增长.有...  相似文献   

13.
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脊柱侧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平均发病年龄在60岁左右[1],发病率女性稍多于男性,占60%[2]。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临床表现以下背痛为主,但就诊原因多为腰腿痛及间歇性跛行等。其治疗方法根据畸形程度及脊柱不稳定程度等有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是妊娠4~6周脊柱形成和/或分节障碍、非对称生长所致[1],在新生儿中发病率约为1/2000[2].早发型先天性脊柱侧凸是指10岁以前出现明显畸形或躯干失代偿的CS,因其发病早、进展快而提倡早期手术治疗,治疗的首要目标是防止畸形进展、纠正脊柱平衡、保留生长...  相似文献   

15.
腰椎退变性侧凸(lumbar degenerative scoliosis,LDS)是指青少年时期无侧凸,成年后由于腰椎退行性变,导致出现冠状面Cobb角>10°的腰椎侧凸并进行性发展,是区别于未成年期即出现脊柱侧凸至成年后侧凸继续发展的另一类成人脊柱侧凸[1].Pérennou等[2]报道60岁以上,有下腰痛患者中有15%合并LDS;而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其发生率则超过30%[3].LDS是严重影响中老年健康的疾病.多数学者认为其是椎间盘、双侧小关节严重退变的结果[4].  相似文献   

16.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1,NF-1)是人类最常见的单基因疾病之一,它以神经嵴细胞的异常增生为特征,儿童及成人均可发病,发病率约为1/4 000~1/3 000[1],本病可以涉及人体皮肤、神经及骨骼等多个系统,脊柱侧凸是NF-1最常见的骨骼表现之一。NF-1合并脊柱侧凸由Gould在1918年首先报道[2],其后发现NF-1性脊柱侧凸在脊柱外科领域较为常见。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脊柱畸形,NF-1性脊柱侧凸不论是病因,还是临床表现、治疗策略等都与其他类型的脊柱侧凸显著不同,有着其自身的特点,现综述如下。1 NF-1性脊柱侧凸的病因导致脊柱侧凸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脊柱畸形、创伤、结核等多种疾病可导致脊柱后凸角度增大.后凸畸形大于60°时畸形会继续加重并发生背部疼痛,甚至截瘫,一般需要手术矫正治疗[1].我院自1998年至2007年期间对收治的56例后柱骨性结构完整的脊柱后凸畸形患者进行前路手术减压、矫形、融合和固定术,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成人脊柱畸形(adult spine deformity,ASD)若出现畸形不断进展、合并冠矢状面失平衡以及保守治疗无效的疼痛,常需手术。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不同,成人脊柱侧凸畸形的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如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有文献报道PJK在成人脊柱畸形术后的发生率高达20%以上,严重的PJK会引起疼痛、功能丧失、畸形进展等一系列问题,甚至最终导致翻修手术。因此掌握PJK的定义、发病率、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在治疗ASD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脊柱侧凸是最常见的脊柱畸形类型,在18岁以下的儿童及青少年中发病率为1%~4%[1-4] ,Cobb角是量化脊柱弯曲程度的最常用方式,一般将Cobb>90°定义为重度脊柱侧凸[5-6].儿童及青少年尚处于生长发育期,容易进展为Cobb角更大的重度脊柱侧凸[1].脊柱侧凸常导致疼痛、心肺功能障碍,并给患儿生活质量以及心理...  相似文献   

20.
邱勇 《中华骨科杂志》2011,31(9):1005-1008
 成人脊柱侧凸(adult scoliosis)是指骨骼发育成熟(年龄> 20岁)患者在冠状面上形成或存在 Cobb角>10°的脊柱侧凸。成人脊柱侧凸的患病率随年龄不同而存在差异,文献报道为 1%~32% [1] 年龄 60岁以上者更高达 68% [2] 根据发病机制不同,Aebi将成人脊柱侧凸分为三类 [3] 第一类是原先并不存在,在进入老年期后由于脊柱结构、尤其是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退变导致的脊柱侧凸,称为退变性脊柱侧凸(de novo/ degenerative scoliosis,DS); 第二类是畸形发生于骨骺发育成熟之前,在发育成熟后持续存在并进一步加重的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 第三类为继发性成人脊柱侧凸,包括继发于骨盆倾斜、骨质疏松合并骨盆倾斜、不对称的骨关节炎、椎体骨折等。第三类成人脊柱侧凸由于有较为明确的病因,诊断并不困难。但对于侧凸位于腰椎的 DS或 IS而言,进入老年期后两者在临床上均可表现为腰椎侧凸、持续性腰痛、侧凸进行性加重、冠状面和矢状面上失平衡以及腰椎管狭窄和神经根性症状。而两者的治疗目的和内固定策略均有不同院DS患者常需固定至骶骨乃至髂骨以重建脊柱平衡、缓解腰背部疼痛症状,而 IS患者常固定至下腰椎而无须固定至骨盆即可矫正侧凸[3-6] 。因此,临床上应尽量区分两者,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部分 IS患者在青春期就已经被诊断,容易与 DS区分; 然而也有部分患者缺乏明确的病史,容易与 DS混淆。深入理解两者的发生机制、自然史、影像学及临床表现方面存在的差异,有助于对两类侧凸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