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涎腺上皮性肿瘤的发病特点及诊疗要点。方法:对45例经病理证实的16 岁以下儿童涎腺上皮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涎腺上皮性肿瘤,男女之比为1.14:1;发病平均年龄为10.34岁,随着年龄的增大,患病比随之增高,但年龄越小患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愈大,且恶性程度愈高;发病部位以腮腺、颌下腺及腭部多见,大小涎腺间良恶性肿瘤患病比无明显差别;良性肿瘤以多形性腺瘤常见,恶性肿瘤以粘液表皮样癌最常见。良性肿瘤术后少有复发,恶性肿瘤复发率约占被随访者的50% 。结论:对儿童涎腺上皮性肿瘤,尤其是患儿年龄愈小时,患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更大,应引起高度警惕。恶性肿瘤手术应彻底,不可因患儿年龄小过分强调保留面神经而增加复发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儿少期涎腺上皮性肿瘤的诊治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对66例发生于16岁以下的儿童及少年的涎腺上性肿瘤进行了临床分析,此66例占同期涎腺上皮性肿瘤的3.6%。其中25例为良性肿瘤,占37.9%,以多形性腺瘤最多见;41例为恶性肿瘤,占62.1%,以粘液表皮样癌居首位。10岁以上组50例,占全部病的3/4以上。5岁以上组仅6例,其中恶生肿瘤5例,表明患者年龄越小,患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越大,且肿瘤分化程度低,恶性度高。2例腮腺患者曾因同侧腮腺区管瘤而  相似文献   

3.
4.
上皮 -肌上皮癌 (epithelial myoepithelialcarcinoma)是一种极少见的双细胞型、低度恶性涎腺肿瘤[1] ,目前对其临床学研究尚少 ,对其生物学行为认识不甚明了。本文就我院诊疗的 5例涎腺上皮 -肌上皮癌的临床资料 ,进行临床生物学特点及治疗的分析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  相似文献   

5.
腭部涎腺上皮性肿瘤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腭部涎腺上皮性肿瘤43例临床分析CLINICALANALYSISOF43CASESSALIVARYEPITHELIALTUMORINPALATE王益华周东升郑家伟近年来,有关大涎腺肿瘤的临床资料报道较多,对于小涎腺肿瘤的研究报道则比较少。我科自198...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涎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489例涎腺上皮性肿瘤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涎腺恶性上皮性肿瘤840例,腺样囊性癌、黏液表皮样癌、癌在多形性腺瘤中居其前3位;涎腺良性上皮性肿瘤1649例,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基底细胞腺瘤居其前3位。涎腺恶性、良性上皮性肿瘤男女之比为1.13∶1和0.99∶1;平均发病年龄47.86岁和44.86岁;腮腺和腭部为好发部位。结论:腺样囊性癌和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涎腺恶性、良性上皮性肿瘤。  相似文献   

7.
涎腺上皮性肿瘤和瘤样病变1,265例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8.
涎腺上皮性肿瘤1282例病理组织学分类及临床资料统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1282例涎腺上皮性肿瘤的病理组织学分类和临床发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涎腺腺瘤723例,占56.4%;涎腺癌559例,占43.6%,多形性腺瘤居涎腺腺瘤首位,粘液表皮样癌为最常见的涎腺癌。除Warthin瘤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外,涎腺上皮肿瘤的性别分布无明显差异,涎腺腺瘤的发病年龄较涎腺癌相对年轻,但差异不显著,涎腺腺瘤多发于大涎腺,涎腺癌多发于小涎腺。  相似文献   

9.
张岚  胡济安 《口腔医学》1996,16(2):96-97
涎腺肌上皮肿瘤(附2例报告)浙江医科大学口腔病理教研室张岚,胡济安涎腺肌上皮瘤(Myoepithelioma)于1443年首先由Shelclon报告并命名。恶性者为恶性肌上皮瘤(Malignantmyoepithelioma)或肌上皮癌(Myoepi...  相似文献   

10.
涎腺上皮性肿瘤1282例病理组织学分类及临床资料统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1282例涎腺上皮性肿瘤的病理组织学分类和临床发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涎腺腺瘤723例,占56.4%;涎腺癌559例,占43.6%。多形性腺瘤居涎腺腺瘤首位,粘液表皮样癌为最常见的涎腺癌。除Warthin瘤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外,涎腺上皮性肿瘤的性别分布无明显差异;涎腺腺瘤的发病年龄较涎腺癌相对年轻,但差异不显著;涎腺腺瘤多发于大涎腺,涎腺癌多发于小涎腺。  相似文献   

11.
12.
涎腺肿瘤是人体肿瘤中形态多变、种类繁多的肿瘤之一,在2005年版WHO头颈肿瘤新分类中,涎腺恶性上皮性肿瘤分为24类,良性上皮性肿瘤分为10大类。  相似文献   

13.
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变一种少见的肿瘤,对于其是否来自于良性淋巴上皮病恶变尚有争论。本文对其发病因素、临床特征、病理变化(光镜、免疫组化染色、电镜)、诊断与鉴别诊断等问题进行了综述。该肿瘤对放射线照射敏感,因此正确的病理诊断在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615例小涎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小涎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615例小涎腺上皮性肿瘤的部位分布、发病年龄、性别及组织学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15例小涎腺上皮性肿瘤中腺瘤265例,癌350例,良恶性肿瘤之比为1∶1·3。良性肿瘤中以多形性腺瘤最为常见(81·1%),其次为肌上皮瘤(14·7%)。恶性肿瘤中以腺样囊性癌最常见(32·9%),其次为粘液表皮样癌(21·4%),腺癌(11·7%)。小涎腺上皮性肿瘤以腭部最为好发,分别占良、恶性肿瘤的77·0%和60.0%。腺瘤中女性患者(51·3%)稍多于男性(48·7%);小涎腺癌患者中男性(56·3%)多于女性 (43·7%)。小涎腺腺瘤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0·9岁,小涎腺癌平均发病年龄49·1岁,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显著高于良性肿瘤(P<0·05)。结论 小涎腺上皮性肿瘤在病理类型构成比、部位、年龄、性别分布上具有其独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17.
涎腺淋巴上皮病变2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者对25例涎腺淋巴上皮病变的临床资料和观察随访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对本病的名称和性质,Mikulicz病与Sjoegrer综合征的关系作了讨论,认为涎腺淋巴上皮病变一般为良性过程,但具有肿瘤的特性。临床易误诊,治疗需按涎腺肿瘤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多功能图象分析技术对22例涎腺良、恶性肌上皮肿瘤进行 DNA 含量的研究表明,肌上皮瘤是一种以二倍体和近二倍体为主的肿瘤,在生物学行为上属于良性肿瘤;而肌上皮癌则以增殖倍体、高倍体和非整倍体为主,其增殖倍体大于50%;高倍体和非整倍体大于20%,是一种恶性度较高的肿瘤。良、恶性肌上皮肿瘤在核 DNA 含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作者讨论了 DNA 含量与临床预后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认为肿瘤中大于5C 细胞的数量是提示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1878例涎腺肿瘤WHO组织病理学新分类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根据WHO1990年涎腺肿瘤组织病理学新分类标准对1878例涎腺肿瘤及肿瘤样疾病进行重新分类,并重点对涎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描述。结果 1878例涎腺肿瘤以诞腺上皮性肿瘤为主,为1431例,占76.20%,其中腺瘤发病居首位,其次是涎腺癌,涎腺肿瘤样疾病居第三位;多形性腺瘤是涎腺肿瘤中最常见者,恶性多形性腺瘤为最常见的涎腺癌,特别注意了腺癌亚分类中的几种少见类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涎腺淋巴上皮病变作一较全面的认识,方法 对1980年至今收治的15例涎腺淋巴上皮病变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涎腺淋巴上皮病变一般为良性过程,但具有肿瘤的特性,也有恶变可能,良性的组织学形态基本相同,恶变则有上皮成分恶变和淋巴成分恶变两种可能。结论 涎腺淋巴上皮病变应按涎腺肿瘤的原则进行手术,恶变者术后给予化疗和放疗,以防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