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解精神分裂症病人配偶的心理状况并有针对地做好家庭支持系统的工作 ,以助病人精神康复 ,我们对 1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调查对象 1994年锦州市精神病院就诊的男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妻子共 112人。采用根据临床上比较突出的因素和现象自制的调查表。在 112人中 ,有 98人是陪患者来就诊时通过直接询问调查 ,14人是通过信访和家访取得资料。2 资料分析2 1 资料  112例妻子的年龄为 2 2~ 6 0岁 ,平均 32 76岁。与病人的婚后生活时间 1~ 39年 ,平均 9 19年。 18例无子女 ,其余…  相似文献   

2.
研究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成员的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随机抽样的原则调查(1997年1月~1997年6月)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成员180名,使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及自制问卷进行逐人评定。结果180名家庭成员中有37名出现抑郁症状,其发生率为20.6%,多无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其抑郁情绪的6项因素的作用大小依次是:家庭成员的性别、自身健康状况、患者的住院次数、与病人的关系、家中有无其他门神病患者及与病人的感情。结论本研究为开展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成员的心理咨询和心理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康复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训练对50例康复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并在干预前后对其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测评,与国内常模进行对照。结果:心理干预前SCL-90各因子分与国内常模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干预后SCL-90除偏执外,其余各因子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与国内常模比较,恐怖因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余各因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着较多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4.
秦进芳  杨红 《医学综述》2014,20(18):3411-3412
目的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心理干预。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5月衡水市精神病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一级直系家属7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质量问卷对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SCL-90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且经过住院期间心理干预,SCL-90各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心理干预,精神分裂症对患者家属生活负担、生活的影响、身体不适、社交及睡眠质量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普通常人,科学合理的心理干预则能显著改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赵敏  王芳  于洋 《中国全科医学》2003,6(12):1014-1015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训练对5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并在干预前后对其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测评,与国内常模进行对比。结果 心理干预前SCL-90各因子分与国内常模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SCL-90除偏执外,其余各因子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国内常模比较,恐怖因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各因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着较多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6.
王庆美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1):495-496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成员(以下简称患者家庭成员)的焦虑、抑郁情绪。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查。结果:患者家庭成员SAS、SDS得分均高于常模,且有显著性差异。患者一级家庭成员SAS、SDS得分均高于二级家庭成员得分且有显著性差异,30岁以上患者家庭成员得分明显高于30岁以下家庭成员得分,有显著性差异,而SAS、SDS得分与性别、职业、学历无关。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家庭成员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7.
女性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康复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训练对50例康复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并在干预前后对其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测评,与国内常模进行对照.结果心理干预前SCL-90各因子分与国内常模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干预后SCL-90除偏执外,其余各因子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与国内常模比较,恐怖因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余各因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着较多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状态,为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分四部分对116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男女患者在心理状态上有显著性差异。大多数患者有自卑感,有被社会和家庭遗弃感。同时发现患者对治疗的态度积极,对心理治疗的需求很高。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同时更应关注心理需求,应创造良好住院环境和人文环境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成员(以下简称患者家庭成员)的焦虑、抑郁情绪.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查.结果患者家庭成员SAS、SDS得分均高于常模,且有显著性差异.患者一级家庭成员SAS、SDS得分均高于二级家庭成员得分且有显著性差异,30岁以上患者家庭成员得分明显高于30岁以下家庭成员得分,有显著性差异,而SAS、SDS得分与性别、职业、学历无关.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家庭成员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0.
谭杰华 《当代医学》2007,(6):107-108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在SCL-90的躯体化、忧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和总分上都高于国内常模.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受经济、社会支持、认知等因素影响,存在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应采取积极干预措施,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谭杰华 《当代医学》2007,(11):107-108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在SCL-90的躯体化、忧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和总分上都高于国内常模.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受经济、社会支持、认知等因素影响,存在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应采取积极干预措施,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儿童少年初发精神分裂症住院,对患者父母来说是一种负性生活事件,影响其身心健康,这已被许多研究证实[1,2],因此对患者父母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对改善其身心健康,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具有深远的意义.作者拟通过本实验探讨心理干预在提高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39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并根据测评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干预。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SCL-90、SAS、SDS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经过护理干预以及随着患者病情改善,父母的SAS、SDS评分也随之下降。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应主动做好他们的心理干预,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减轻心理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相关因素,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人口学资料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对200名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评估。结果:照料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亲属呈老龄化状态,27%的亲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SCL-90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分与社会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患者的亲属较女性患者的亲属心理健康状况更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现状堪忧,应引起社会的重视,设法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残疾评定患者心理状况.方法:选取30 例精神分裂症残疾评定患者,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 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采用《WHO 残疾评定量表II》(WHO-DASII)评定残疾等级,将这30 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查;随机选取30 例住院患者,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 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进行上述4 个量表测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结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体印象量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差异显著;观察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中思维障碍、敌对性因子分差异显著;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精神分裂症残疾评定患者以幻觉、妄想等阳性精神病性症状为主,且较-般住院患者伴抑郁情绪比例高.  相似文献   

16.
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心理状况及其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少年初发精神分裂症住院 ,对患者父母来说是一种负性生活事件 ,影响其身心健康 ,这已被许多研究证实[1 ,2 ] ,因此对患者父母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 ,对改善其身心健康 ,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具有深远的意义。作者拟通过本实验探讨心理干预在提高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的作用。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为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1年 6月期间住本院的初发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 ,共有 70人 ,均无严重躯体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 ,无酒和药物依赖 ,家庭无特殊负担及慢性病患者 ,均具有小学文化程度以上 ,愿意接受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7.
研究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与家庭照顾的好坏极为密切。本文调查研究患者妻子的心理状况,与正常已婚女性进行比较,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心理卫生工作,为家庭心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状况,为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及促进患者心理康复提供依据。方法:对80例临床精神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并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SCL-90的因子分在抑郁、焦虑、躯体化人际关系、偏执等方面显著高于常模。结论: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状况,为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及促进患者心理康复提供依据.方法对80例临床精神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并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SCL-90的因子分在抑郁、焦虑、躯体化人际关系、偏执等方面显著高于常模.结论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20.
管乐器训练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部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30周的管乐器训练以了解管乐器训练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况的作用。方法:对部分病人进行管乐器训练30周,在训练前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内外向性格测验问卷》分别对病人进行测试,并对测试所得数据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心理状况得到改善。《焦虑自评量表》所测得数据前后相比显示有效率65. 7% (t值3. 038,P<0. 01);《内外向性格测验问卷》所得的数据前后相比显示总有效率为57. 14%, (t值2. 6122,P<0. 05)。结论:管乐器训练对改善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况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