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存在房室结双径路特性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电生理特点。方法:102例AVNRT患分为3组:A组15例,存在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心房递增起搏时无AH间期跳跃(≥5ms)延长;B组21例,存在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心房递增起搏时有AH间期跳跃(≥50ms)延长;C组64例,存在不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比较3组患射频消融前后心房递增起搏时最大AH间期[AHmax(WCL)]、心房期前刺激时最大AH间期[AHmax(ERP)]、房室结前向和逆向传导有效不应期(ERP)、保持房室1:1传导的心房/心室起搏周长和心动过速周长。结果:3组患消融后AHmax(WCL)和AHmax(ERP)均明显短于消融前(P<0.01)。B组和C组的消融后房室结前向ERP明显增加,而组无明显变化。A组消融前AHmax和房室结逆向ERP、消融后AHmax下降程度以及心动过速周长均小于B组和C组患。结论:伴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的AVNRT患,心房刺激可表现或不表现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性,射频消融后心房刺激时AHmax明显缩短提示已成功根治了AVNRT。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呈非跳跃性房室结功能曲线 (AVNFC)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射频消融成功的电生理特点。方法 :将 75例AVNRT患者分为 3组 :A组 16例 ,心房递增起搏和A1A2 程序刺激均呈非跳跃性AVNFC ;B组 10例 ,仅心房递增起搏呈跳跃性AVNFC ;C组 4 9例 ,心房递增起搏和A1A2 程序刺激均呈跳跃性AVNFC。比较 3组患者射频消融前后组内及组间的电生理参数。结果 :消融后 3组患者心房递增起搏时最大AH间期 (A1H1max)均比消融前显著缩短 (P <0 .0 5 )。A组消融前、后A1H1max的缩短程度均小于B组和C组 (P <0 .0 5 )。A组非典型AVNRT的诱发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结论 :对于心房递增起搏和A1A2 程序刺激均呈非跳跃性AVNFC的AVNRT患者 ,消融后A1H1max的显著缩短可作为消融成功的指标之一。AVNFC呈非跳跃性的房室结双径路患者易诱发非典型AVNRT。  相似文献   

3.
二尖瓣环后间隔部位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路一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选择性消融慢径路是根治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主要方法,成功消融靶点常位于冠状静脉窦口水平的三尖瓣环间隔部位。本文报道1例最终于二尖瓣环后间隔部位成功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路。  相似文献   

4.
分析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中房室结功能曲线呈连续性者的电生理特点。将AVNRT分为房室结功能曲线连续组 (Ⅰ组 )及房室结功能曲线不连续组 (Ⅱ组 ) ,行慢径消融 ,进行消融前后和组间的电生理比较 ,分析房室结功能曲线呈连续性者的特点。结果 :I组心房程序刺激对AVNRT的诱发率仅 42 % (5 / 12 ) ,低于Ⅱ组的 6 6 %(2 3/ 35 )。Ⅰ组房室结前传有效不应期 (ERP AVN)消融前后无显著变化 (2 18.2± 2 9.3msvs 2 5 3.3± 80 .3ms,P >0 .0 5 ) ;心房程序刺激最长A2 H2 间期 (AHmax)消融前后无显著变化 (2 2 5 .8± 71.8msvs 175 .4± 41.9ms,P >0 .0 5 )。Ⅱ组ERP AVN消融后显著延长 (2 78.9± 5 8.9msvs 2 35 .8± 39.6ms,P <0 .0 5 ) ;AHmax消融后显著缩短 (172 .0± 6 7.1msvs 331.6± 86 .6ms ,P <0 .0 5 ) ;消融后房室结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 (ERP FP)显著缩短 (2 78.9± 5 8.9msvs 330 .0±5 5 .3ms,P <0 .0 5 )。消融前Ⅰ组AHmax短于Ⅱ组 (P <0 .0 5 ) ,Ⅰ组心动过速时A2 H2 间期 (AHSVT)与消融前AHmax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Ⅱ组AHSVT短于消融前AHmax(P <0 .0 5 )。结论 :房室结功能曲线连续性者较难经常规心房程序刺激诱发心动过速 ;慢径消融后曲线“尾巴”消失可作为消融终点的一项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照研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的冠状静脉窦 形态学特征,方法:采用心脏静脉(cardiac vein)逆行造影法,对45例拟进行导管射频消融的患者(其中22例AVNRT患者及23例AVRT患者)进行心脏静脉造影,观察冠状静脉窦的形态并测量其内径。结果:AVNRT患者冠状静脉窦插管较AVRT者容易,AVNRT冠状静脉窦形态呈喇叭口状者居多(77%),AVRT呈管状者占91%,AVNRT患者冠状静脉窦口大于AVRT组患者。结论:AVNRT患者冠状静脉窦口大于AVRT组患者,冠状静脉窦口扩大可能与方室结双径路产生机制有关,冠状静脉窦口越大慢径消融越困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房室结双径路特性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电生理特点。方法:所有心动过速患射频消融前常规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845例射频病人中325例为AVNRT,其中有21例患房室结功能曲线呈连续性,其电生理特征:希氏束图上心房回波(A)先出现,A波落在室波升支或其前,希氏柬不应期内刺激心室,不能提前夺获心房,射频消融后心房刺激时AHmax明显缩短。结论:伴连续性房室结功能曲线的AVNRT患心房刺激不表现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性,其消融终点初步定为:心房心室S1S1、S1S2刺激不诱发AVNRT;无AHvH传导曲线跳跃;房室结前传不应期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保持 1∶1房室传导的最快心房刺激时 ,刺激信号至QRS波起始 (SR)与RR间期的比值 (SR/RR) ,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患者前传慢径路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 12 7例患者分为两组 :①AVNRT组 79例〔按心房期前刺激时房室结前传曲线的特点又分为房室结前传曲线中断 (AH间期的跳跃值大于 5 0ms)者 5 6例和房室结前传曲线连续 (无AH间期的跳跃 )者 2 3例〕 ;②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组 (AVRT组 ) 48例。测量快速心房刺激时 (高位右心房 )的SR及RR间期 ,计算SR/RR比值。结果 :消融前 ,AVNRT组与AVRT组相比 ,其SR/RR比值相差较大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消融后 ,AVNRT组的SR/RR比值变化较消融前为明显 (P≤ 0 0 1) ,而AVRT组较消融前则并无明显改变 ,两组间无差异 (P >0 0 5 )。SR/RR比值大于 1时 ,诊断慢径前传的特异性可达 91% ,敏感性为 81% ,阳性预测值为 90 % ,阴性预测值为 93%。结论 :快速心房起搏时能稳定保持 1∶1房室传导的最大SR/RR比值是显露房室结慢径前传的一个既简单又有效的可靠方法 ,对房室结前传曲线连续的典型AVNRT患者尤其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多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并存的电生理机制和射频导管消融结果。方法18例经电生理检查后行射频导管消融的多型AVNRT患者。慢快型和慢慢型AVNRT的消融方法为首选消融前传慢径(房室结右侧后延伸),快慢型AVNRT的消融方法为消融最早慢径逆传心房激动部位。消融成功的标准为消除1:1前传慢径,消除快慢型AVNRT的逆传慢径,不能诱发任何类型AVNRT。结果11例在消融前的电生理检查中诱发出2种类型AVNRT,均在三尖瓣环与冠状静脉窦口之间(房室结右侧后延伸)成功消融。7例在电生理检查中诱发出1种类型,消融此型后又诱发出另外1种类型,其中4例在房室结右侧后延伸进一步消融成功,另3例均经左侧后延伸进一步消融成功。消融术后随访6个月至8年,18例均无复发。结论对于大多数多型AVNRT,房室结右侧后延伸可能为其折返环的主要基质,消融可成功治愈多型AVNRT。在少部分多型AVNRT中,左侧后延伸与右侧后延伸可能分别作为不Ⅻ类型AVNRT折返环的主要基质,需要分别消融才能成功治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电生理机制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方法快慢型AVNRT消融患者42例。消融方法为在心室起搏或心动过速时标测最早逆传慢径心房激动部位,然后在窦性心律下或心动过速时消融。消融成功的标准为消除逆传慢径、1:1前传慢径及不能诱发任何类型AVNRT。结果所有42例均消融成功。逆传慢径消融成功部位在三尖瓣环和冠状静脉窦(CS)口之间(传统慢径区域)36例(86%),其最早逆传心房激动也位于上述区域;逆传慢径在CS近端或/和二尖瓣环心房侧消融成功6例(14%),其最早逆传心房激动多位于CS近端1~3cm处。结论多数快慢型AVNRT可在传统慢径区域(房室结右侧后延伸)消融成功,但部分病例需要在CS近端和/或二尖瓣环房侧(左侧后延伸)消融成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多种类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并存患者的电生理机制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结果。方法研究人群为18例经电生理检查后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多种类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慢快型和慢慢型AVNRT的消融方法为首选消融前传慢径(房室结右侧后延伸),快慢型AVNRT的消融方法为消融最早逆传慢径的心房激动部位。消融成功的标准为消除1:1前传慢径,消除快慢型AVNRT的逆传慢径,不能诱发任何类型AVNRT。结果多种类型AVNRT的发生率为1.8%(18/1000)。18例患者中有11例在消融治疗前的电生理检查中诱发出2种类型AVNRT,有7例在电生理检查中诱发出1种类型AVNRT,消融此型后又诱发出另外1种类型AVNRT。在消融前即诱发出2种类型AVNRT的10例患者,均在三尖瓣环与冠状窦口之间(房室结右侧后延伸)成功消融两种类型AVNRT。在电生理检查中出现1种类型AVNRT,经导管射频消融这种AVNRT后,又出现另外1种类型AVNRT的7例患者中,4例在三尖瓣环与冠状窦口之间(右侧后延伸)成功消融两种类型AVNRT;另3例中的2例在房室结右侧后延伸处消融后,第1种AVNRT不能诱发,但可诱发出另外1种类型AVNRT,经在冠状窦近端及二尖瓣环房侧(房室结左侧后延伸)进一步消融成功;另1例经消融三尖瓣环与冠状窦口之间(右侧后延伸)后,除原诱发的快慢型AVNRT外,还可诱发慢慢型AVN-RT,其逆传心房激动顺序与快慢型时相同,提示2种类型AVNRT均应用同一条逆传慢径,经在冠状静脉窦内和二尖瓣环房侧(房室结左侧后延伸)成功消融2种类型AVN-RT。术后随访18例均无复发。结论对于大多数多种类型AVNRT患者,具有前向和逆向传导功能的传统房室结慢径(房室结右侧后延伸)可能为多型AVNRT的主要基质,因此消融房室结右侧后延伸可成功消融大多数多型AVNRT。对于少部分多型AVNRT患者,左侧后延伸与右侧后延伸可能分别作?  相似文献   

11.
探讨快 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射频消融治疗的方法学。 7例快 慢型AVNRT患者 ,在心动过速发作时 ,寻找慢径最早心房出口作为靶点行射频消融治疗。6例消融成功。与冠状静脉窦口 (CSp)相比 ,成功靶点A波提前程度平均为 9.8± 1.3ms。手术时间 87± 2 4min ,X线曝光时间 2 7± 12min ,无并发症 ,随访无 1例复发。结论 :激动标测寻找最早心房出口点作为消融靶点 ,是射频消融治疗快 慢型AVNRT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房室结双径路“光滑”房室结功能曲线的本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房室结双径路“光滑”房室结功能曲线的本质。方法本组将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分成曲线光滑组(Ⅰ组)和曲线中断组(Ⅱ组),井设立对照组,进行组间和消融前后的比较分析,观察房室结功能曲线的变化。结果 Ⅰ组术后房室结有效不应期(328±22ms)较术前(306±24ms)明显延长(P<0.05).心房起搏时最长A2H2间期(205±65ms)较术前(280±51ms)明显缩短(p<0.01);Ⅱ组术后房室结有效不应期(313±36n璩)也较术前(280±34ms)明显延长(p<0.01),心房起搏时最长A2H2问期(180士38ms)亦较术前(322±39ms)明显缩短(p<0.01);消融前Ⅰ组最长A2Hz间期明显短于Ⅱ组(P<0.05);消融前后两组房室结有效不应期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所谓“光滑”房室结功能曲线其实质也是由快径和慢径两部分组成,慢径消融可致曲线“尾巴”消失,这对AVNRT消融的终点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终点与临床疗效关系探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62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接受慢径消融治疗,评价A型终点(阻断慢径且不再诱发AVNRT)、B型终点(保留慢径的传但不再诱发AVNRT和心房回波)和C型终点(保留慢径且能诱发1~3个心房回波)对房室传导功能的影响及与AVNT复发的关系。结果:①消融后77.4%(48例);17.7%(11例)和4.8%(3例)的病人分别达A、B和C型终点;②消融后A型终点病人的房室传导功能明显改善,B、C型变化不明显;③术后3~7天经食管电生理复查,A型终点AVNRT的再诱发率为2.1%(1例)、B型为18.2%(2例)、C型为33.3%(1例);④41例病人保持随访8.9±7.1个月,A型终点AVNRT复发率为4.9%,B、C型为28.6%。结果揭示AVNRT慢径消融中大多数病人可达到A型终点,且彻底阻断慢径后房室传导功能明显改善,AVNRT的近期和远期复发率明显低于B到和C型终点。  相似文献   

14.
房室旁道合并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征四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1临床资料倒三女性、4z岁。因阵发性心悸9年入院,院外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结果:①冠状静脉窦(*S)S;不刺激(步长一IOms),sl&300ms时出现人V。跃增120ms,并诱发SVT,心率14obpm,VA间期<70ms,His京电极A波最提前,提示房室结双径路所致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反复多种程序刻激只能诱发AVNRT。②塞律时,消融电极于HIS束与CS口(CSO)之间消融,消融过程中交界性心律和窦律交替出现。消四后重复①的程序刺激,AV间期跃增现象消失,且不能诱发SVT。③右室15opp:…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位法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9AVNR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后位法RFCA对76例慢-快型AVNRT患进行慢径消融,其中,男24例,女52例。年龄18-62(平均42),岁,先从冠状窗口(Cso)下方的D区开始依次向Cso上方的C及B区寻找理想靶咪,进行试消融及巩固消融。结果:76例AVNRT中74例消融成功,成功率97.4%;并发症少,仅2例出现短时间I或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结果提示后位法射频导管消融是治疗慢-快型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房室结存在快径、右侧后延伸(经典慢径)和左侧后延伸(另一条慢径)和折返环路,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进行分型,并根据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的结果验证以上分型,同时分析此分型在指导房室结慢径消融中的意义.方法 812例入院进行射频消融AVNRT患者,常规行程序心房和心室电刺激和心内标测.根据AVNRT的类型分别采用消融房室结前传慢径和/或逆传慢径的方法治疗AVNRT.结果采用目前常用的AVNRT的分型方法,812例AVNRT患者中,慢快型659例(81%)、慢慢型81例(10%)、快慢型72例(9%).所有812例AVNRT患者均消融或改良房室结慢径成功.按AVNRT可能的6种折返环路分型,慢快型649例(80%)、左侧变异慢快型10例(1%)、快慢型和变异快慢型57例(7%)、左侧变异快慢型15例(2%)、慢慢型81例(10%).结论按房室结快径、右侧后延伸和左侧后延伸可能形成的6条折返环路,对AVNRT进行分型,符合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的结果.此分型对理解AVNRT的折返机制和指导房室结慢径消融治疗AVNRT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房室结功能曲线连续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患者的射频消融终点。方法 在AVNRT患者中 ,对心房 A1 A2 和 A1 A2 A3程序刺激房室结功能曲线均呈连续性者为 组 ,A1 A2 刺激房室结功能曲线呈连续性而 A1 A2 A3刺激呈不连续性者为 a组 ,房室结功能曲线均呈不连续性者为 b组。行慢径区域消融后 ,对组间的电生理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组非典型 AVNRT的诱发率高于 组 (2 7.3 % vs5 .6% ,P<0 .0 5 )。在 I组和 a组 ,消融后最长 A2 H2 间期 (A2 H2 m ax)均比消融前有所缩短 ,但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而 b组则显著缩短 (3 76± 73 ms vs2 0 6± 5 6ms,P<0 .0 1)。消融后 组、 a组和 b组的最长 A3H3间期 (A3H3m ax)均比消融前显著缩短 (2 74± 71ms vs 196± 45 ms,P<0 .0 5 ;3 62± 91m s vs 2 2 6± 72 m s,P<0 .0 1;3 85± 88ms vs 2 19± 61ms,P<0 .0 1)。结论 非典型 AVNRT与房室结功能曲线的连续性有关。对于房室结功能曲线连续性的 AVNRT患者 ,消融后 A3H3max的缩短可作为消融终点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房室结功能曲线连续 …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中房室结功能曲线呈连续性者的电生理特点。将AVNRT分为房室结功能曲线连续组(Ⅰ组)及房室结功能曲线不连续组(Ⅱ组),行慢径消融,进行消融前后和组间的电生理比较,分析房室结功能曲线呈连续性者的特点。结果:Ⅰ组心房程序刺激对AVNRT的诱发率仅42%(5/12),低于Ⅱ组的66%(23/35)。Ⅰ组房室结前传有效不应期(ERP-AVN)消融前后无显著变化(218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射频电消融(RFCA)术改良房室结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心内电图特点,以指导其治疗。方法:采用下位法阻断慢通道改良房室结对52例AVNRT患者RFCA消融靶点进行研究。结果:在影像学上,左前斜位有效靶点位于右房室环2~5点之间,其中3点处占58.6%。从临床电生理上分析,有效靶点是小A波、大V波,A波碎裂或有慢电位。慢电位在A波后、希氏束电位前,通常间期短、振幅低。当记录到碎裂心房电位及侵电位,且A/V<0.25处进行放电消融时,可以减少放电次数和X线照射时间。结论:慢电位及碎裂心房电位作为指导消融的心内电图指标,能提高RFCA术效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23例选择性消融房室结慢径放电前靶点图特征分析,旨在寻找一个更可靠的电生理参数,用来预测放电后发生房室阻滞的危险性。  资料和方法 23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8.6±16.2(15~67)岁。慢-快型AVNRT的诊断通过程序心房刺激S1S2每缩短10ms,A2H2跃增50ms或以上,诱发心动过速。当呈现出清晰而稳定的希氏束电位时,以100mm/s或50mm/s走纸速度测量希氏束电图心房信号与大头电极标测心房信号之间的A(HBE)-A(ABL)间期;测量希氏束电图心房信号与固定在冠状静脉窦(冠状窦)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