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Fas相关死亡域蛋白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原位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宏珍  杨西川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0):1435-1436,W001
目的 探讨Fas相关死亡域蛋白(FADD)在增生性癫痫(HS)各个时期的表达变化以及与HS演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与图像分析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观察FADD和HS各个时期的表达变化。结果 FADD在HS成熟期的表达量是增殖期的2倍,是消退期的5倍;FADD阳性信号主要见于表皮棘层、真皮网状网,以及部分血管。结论 FADD表达与增生性瘢痕演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 Fas相关死亡域蛋白( FADD)在增生性瘢痕( HS)各个时期的表达变化以及与 HS演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与图象分析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观察 FADD(2份,取自同一部位样本 )在 HS增殖期、成熟期和消退期的表达分布及表达量.结果 FADD在 HS成熟期的表达量 [面度( 9.36± 0.92),平均光密度( 1154± 68)〗是增殖期 [面度( 4.72± 0.35),平均光密度( 552± 32)〗的 2倍,是消退期 [面度( 1.88± 0.12),平均光密度( 218± 16)〗的 5倍; FADD阳性信号主要见于表皮棘层、真皮网状层,以及部分血管.结论 FADD表达与增生性瘢痕演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大鼠脑出血不同时期Fas相关死亡域蛋白(FADD)和Caspase-8表达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其的影响,探讨EPO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12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EPO干预组各42只,各组又按不同时间点分为术后3、6、12、24、48、72 h和7 d共7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采用自体血脑内注射法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脑出血后不同时间点血肿周边脑组织中FADD和Caspase-8表达情况.结果 脑出血后3 h FADD和Caspase-8升高[分别为(4.66±0.46)和(15.89±1.81)],48 h达到高峰[分别为(35.88±4.24)和(45.04±3.99)],与脑出血组比较,EPO干预组3 h和48 h的FADD和Caspase-8表达显著减少[分别为(3.92±0.64)和(28.24±1.90)、(13.32±2.01)和(35.08±2.85)].结论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细胞FADD和Caspase-8表达明显增多,EPO可能通过抑制FADD和Caspase-8的表达,对脑出血后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具有多方面生理学效应的神经肽P物质,不仅在痛觉传导方面起重要作用,而且在伤口愈合及瘢痕形成过程中也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就神经肽P物质的一般特性及与增生性瘢痕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转化生长因子β与增生性瘢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Ⅱ°以上的烧伤创面 ,外伤后延期愈合的创面均可伴不同程度的瘢痕增生和挛缩。增生性瘢痕 (hy pertrophicscar,HS)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纤维增生性疾病 ,严重影响深度烧伤患者的功能康复。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外科手术、加压、浅层放射、激素、中草药等 ,但效果均不甚满意[1] 。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 ,在组织修复过程中 ,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调节。成纤维细胞 (fibroblast ,FB)将Ⅰ型前胶原基因转录上调 ,Ⅰ型胶原蛋白合成增加 ,Ⅲ /Ⅰ胶原比例下降 ,导致细胞外基质 (extracel luarmatr…  相似文献   

6.
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鉴别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勇  岑瑛  任林森  唐颖 《华西医学》2000,15(4):418-419
为寻找鉴别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新途径,对两种病理性瘢痕的组织形态结构进行比较,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抑凋亡蛋白Bcl-2在二者成纤维细胞上的表达,结果发现两种病理性瘢痕在光镜下均出现过多的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及微血管.超微结构均发现各时期的成纤维细胞,多数细胞富含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胶原微纤维排列紊乱,证实二者在组织形态上难以区别.而Bcl-2蛋白在瘢痕疙瘩中成纤维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增生性瘢痕(P<0.005),提示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可能有助于鉴别二者.  相似文献   

7.
神经肽P物质与增生性瘢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丛林  李世荣 《中国临床康复》2002,6(4):476-477,529
具有多方面生理学效应的神经肽P物质,不仅在痛觉传导方面起重要作用,而且在伤口愈合及瘢痕形成过程中也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就神经肽P物质的一般特性及增生性瘢痕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背景:前期实验表明增生性瘢痕中RhoA和ROCK-I基因表达较正常皮肤高,提示RheA/ROCK-I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增生性瘢痕的发生,但其在病理性瘢痕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研究RhoA/ROCK-I信号通路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表达调控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人增生性瘢痕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及Rho激酶的特异抑制剂Y-27632对细胞进行干预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瘢痕成纤维细胞中RhoA,ROCK-I及CTGF mRNA与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给予转化生长因子β1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RheA,ROCK-I及CTGF mRNA与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1):而Y-27632能阻碍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作用;但单独给予Y-27632并不引起瘢痕成纤维细胞中RhoA,ROCK-I及CTGF的mRNA与蛋白表达改变.说明转化生长因子β1可通过RhoA/ROCK-I信号通路调控CTGF mRNA与蛋白的表达,即RhoA/ROCK-I信号通路参与了瘢痕成纤维细胞CTGF的表达调控,阻断RheA下游通路是增生性瘢痕治疗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PDGF)及其受体在瘢痕增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多克隆抗体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9例正常真皮、7例肉芽组织及 34例增生性瘢痕标本中的PDGF及其受体和Ⅰ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结果PDGF及其受体在肉芽组织和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明显增强 ,在 6个月以内的增生性瘢痕中达到高峰 ,此后逐渐减弱 ;而正常真皮组织中仅少数标本呈微弱表达 (P <0 .0 5 )。结论PDGF及其受体表达的增强可能与瘢痕的增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并建立一种简便易行、培养周期短的成纤维细胞改良培养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结合胰蛋白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形态,进行细胞鉴定,作生长曲线观察细胞增殖能力.结果:采用组织块贴壁结合胰蛋白酶消化法体外分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细胞培养周期短.分离培养的成纤维细胞波形蛋白呈阳性表达.传代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强.结论:采用组织块贴壁结合胰蛋白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法可以较快、较好地获得稳定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为其形成机制及防治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Fas相关死亡域样白介素-1β转换酶抑制蛋白(FLIP)(S)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建立检测FLIP(S)mRNA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用该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FLIP(S)mRNA表达水平。结果 FLIP(S)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都有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表达水平为0.23±0.19,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13±0.10(P<0.05)。FLIP(S)mRNA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0.05),肿瘤分化程度越低,FLIP(S)mRNA的表达水平越高。结论 FLIP(S)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在分化越低组织中其表达水平越高;为揭示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并为结直肠癌的有效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核仁形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的水平,探讨病理性瘢痕的增殖特征。方法应用改良AgNORs染色方法检测47例增生性瘢痕、22例瘢痕疙瘩、16例正常皮肤组织AgNORs图像的积分光密度值(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IOD)。结果病理性瘢痕被染成棕褐色,核仁明显,瘢痕疙瘩中AgNORIOD值高于增生性瘢痕(P&lt;0&#183;05)。结论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增殖活性有显著差异,AgNORs染色方法在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槟榔提取物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背景:目前有关槟榔成分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有学者用较低浓度的槟榔碱能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另有实验显示槟榔碱在高于15.6 mg/L时对成纤维细胞的直接作用是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和胶原合成.目的:进一步验证槟榔提取物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为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设计、时间及地点;分组对比观察,于2002年在解放军总医院烧伤研究所完成.材料:槟榔生药为北京问仁堂提供.手术中取下的2例增生性瘢痕患者组织,年龄30岁以下,病程半年~2年,患者对治疗及研究均知情同意.方法:体外培养烧伤后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别加入15.63,31.25,62.5,125,250,500 mg/L不同剂量的槟榔提取物作用.主要观察指标:24 h后观察细胞形态学,以乳酸脱氢酶为指标观察细胞毒性,以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加入不同剂量提取物作用24 h后,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浓度的槟榔提取物均能改变成纤维细胞形态,抑制细胞增殖,浓度在500 mg/L以下无明显的细胞毒作用.结论:槟榔提取物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4.
复方苦参碱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万鲲  王世岭  高申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6):3598-3599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碱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为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烧伤后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加入不同含量的复方苦参碱,24h后观察细胞形态学,以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为指标观察细胞毒性,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其增殖活性。结果:不同含量的复方苦参碱均能改变成纤维细胞形态,抑制细胞增殖,含量在300mg/L以下无明显的细胞毒作用,:EC50值约为20mg/L。结论:复方苦参碱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具有防治增生性瘢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朱颉  罗成群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4):2076-2077
表皮是一种不断更替的组织,在正常情况下其厚度保持恒定,这里必定存在某种自稳调节机制。有许多事实提示这是一种负反馈。既然考虑表皮组织的自稳机制是负反馈,就有理由认为传递信息的化学信使可能是某种对表皮细胞分裂有抑制作用的物质。20世纪60年代初,Bullough和Laurence等通过实验证明了表皮中实际上存在这样的物质,并用“抑素”一词来命名。在20世纪70-80年代形成了一次研究高潮,20世纪90年代重点是制备单一组分的抑素。为其化学合成或基因工程大量生产提供可能。总结表皮抑素研究工作的同时,将从新的角度探讨增生性瘢痕的机制和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16.
苦参碱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周期和 PC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苦参碱(Matrine,Mat)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周期和细胞核内增殖性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相似文献   

17.
刘军  徐刚  刘爱东 《中国临床康复》2011,(20):3749-3752
背景:与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发生机制相关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信号传递通路研究多集中在体外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上,而在组织中的相关研究少见报道。目的:观察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的表达。方法:取自2004/2008唐山市工人医院烧伤整形科手术患者,瘢痕疙瘩54例,增生性瘢痕42例。选取同期45例因非感染手术切除的正常瘢痕组织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45例正常皮肤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组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正常瘢痕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明显则高于正常皮肤组织,而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表达与之相反。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瘢痕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呈负相关。由此推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瘢痕组织中异常表达,二者可能具有协同负向作用,共同参与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发生机制相关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信号传递通路研究多集中在体外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上,而在组织中的相关研究少见报道.目的:观察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的表达.方法:取自2004/2008唐山市工人医院烧伤整形科手术患者,瘢痕疙瘩54例,增生性瘢痕42例.选取同期45例因非感染手术切除的正常瘢痕组织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45例正常皮肤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组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正常瘢痕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明显则高于正常皮肤组织,而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表达与之相反.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瘢痕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呈负相关.由此推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瘢痕组织中异常表达,二者可能具有协同负向作用,共同参与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在烧伤创面肉芽组织和烧伤后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中的动态变化 ,探讨VEGF在烧伤创面修复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作用。方法选择临床手术切除的新鲜烧伤创面肉芽及各个时期的增生性瘢痕 ,制成匀浆液 ,应用ELISA方法检测匀浆液中VEGF的变化。结果VEGF可在烧伤创面肉芽组织中有一定的表达 ,随着增生性瘢痕的发展 ,其表达量进一步增加 ,在 4— 6个月的增生性瘢痕中 ,表达量达到峰值。瘢痕成熟后 ,VEGF的组织表达逐渐下降。结论VEGF的表达量与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血管丰富程度以及成熟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Fas相关死亡域蛋白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原位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Fas相关死亡域蛋白(FADD)在增生性瘢痕(HS)各个时期的表达变化以及与HS演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与图像分析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观察FADD在HS各个时期的表达变化。结果FADD在HS成熟期的表达量是增殖期的2倍,是消退期的5倍;FADD阳性信号主要见于表皮棘层、真皮网状层,以及部分血管。结论FADD表达与增生性瘢痕演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