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张金龙 《河北医学》2007,13(7):795-796
目的:探讨大学生颈椎病的X线征象特点及发生机制,寻找其发病原因.方法:收集120例有临床症状,经X线检查诊断为颈椎病的大学生的相关资料,并对其颈椎X线征象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20例颈椎X线征象中,生理曲度异常发生率最高占84.2%,其次为颈椎失稳和椎体退行性改变,分别占21.7%和22.5%.结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是大学生颈椎病最主要的X线表现,其发生、发展与大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2.
青年颈椎病X线征象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青年颈椎病X线征象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370例 40岁以下临床诊断为颈椎病的青年患者的X线征象 ,并对异常征象分组比较。结果 :31 1例发现异常 (84.0 5 % ) ,其中颈椎生理曲度异常 (66 .76 % )所占比率最大。异常征象分组显示颈椎失稳性改变 (91 .0 8% )多于软骨变性改变 (2 0 .54 % )及椎骨继发性改变(68.92 % )。结论 :颈椎失稳性改变是青年颈椎病的主要征象特点 ;颈椎生理曲度异常作为一种X线客观诊断标准 ,对颈椎病患者的早期诊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X线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0例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患者行颈椎正侧位常规X线检查。结果280例中颈椎生理曲度变直175例(占60.50%),反弓或S形97例(占34.64%),椎体水平位移107例(占38.21%),角度位移88例(占31.43%)。结论颈椎正侧位摄片,尤其是颈椎侧位X线片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是目前诊断颈椎病最简便、直观、经济而有效的手段,是其它检查不可替代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青年型颈椎病X线诊断的探讨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张文龙 《当代医学》2011,17(3):98-99
目的分析青年型颈椎病的X线征象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35岁以下经临床和X线诊断为颈椎病的青年患者,对其颈椎正、侧、左斜、右斜X线片进行分析。结果颈椎曲线改变占90%,钩椎关节退变占60%,椎体增生占38%,椎间孔改变占16%,椎间盘狭窄占10%。颈部韧带钙化占5.2%。结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是青年型颈椎病的主要征象特点。X线平片对青年型颈椎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正位、侧位及斜位均很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青少年颈椎病的x线平片特点及临床防治对策.方法 以120例37岁以下临床诊断为颈椎病且X线表现有异常的青少年患者的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最多(97.5%)且是最早出现的征象,多与患者工作或生活中的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与姿势有关.结论 颈椎曲度异常是青少年颈椎病的主要征象特点,正确认识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对颈椎病患者的早期诊治具有一定的意义,及早恢复颈椎正常生理曲度及纠正不良体位与姿势是治疗青少年颈椎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椎的生理曲度异常对颈椎病发病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颈椎病患者与200例正常人员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两组人员均行X线颈椎侧位片摄片,研究观察两组人员在X线颈椎侧位片下颈椎曲度的形态。结果:有颈椎病的患者出现颈椎曲度异常187例,占93.50%,正常13例,占6.50%;对照组颈椎曲度异常77例,占38.50%,正常123例,占61.50%。结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病患者中普遍存在颈椎生理曲度异常,这对颈椎病的临床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合分析颈椎病的X线平片表现及不足之处.方法:收集近年来经临床确诊的颈椎病288例,对萁X线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颈椎生理曲度变直225例,占83%;生理曲度反弓89例,占33%;椎体缘骨质增生238例,占88%;钩突增生201例,占75%;椎间隙狭窄188例,占70%;椎间孔狭窄变形179例,占67%;颈部韧带钙化135例,占50%.结论:椎体缘骨质增生、钩突增生、椎间隙狭窄、椎间孔变形是颈椎病的重要征象.X线平片对诊断颈椎病有重要价值,但也有不足之处,有的需要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少年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原因及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30岁临床诊断为颈椎病且影像学有异常的青少年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并对异常征象进行比较.结果:青少年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软性)椎间盘突出或膨出、椎间韧带肥厚、颈椎失稳、侧隐窝及椎间孔狭窄等非骨软骨性改变为主要特征.非骨软骨性改变中以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最多(97.78%).结论:颈椎非骨软骨性改变特别是颈椎曲度异常是青少年颈椎病的主要征象特征,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可作为青少年颈椎病的一种X线客观诊断标准,对青少年颈椎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华坤 《当代医学》2013,(31):40-40
目的总结分析颈椎病X线常见征象,探讨X线对于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50例颈椎病患者均摄X线颈椎正侧位及双斜位片,部分加摄过伸过屈位片,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线征象。结果150例患者存在以下×线征象:颈椎骨质增生,颈椎生理曲度异常,颈椎问隙变窄,韧带钙化,椎管变窄,颈椎失稳,喉后软组织变厚,椎间孔变形狭窄。结论应用xA诊断颈椎病灵敏可靠,与临床相结合可显著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综合分析颈椎病的X线平片表现及不足之处。方法:收集近年来经临床确诊的颈椎病268例,对其X线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颈椎生理曲度变直225例,占83%;生理曲度反弓89例,占33%;椎体缘骨质增生238例,占88%;钩突增生201例,占75%;椎间隙狭窄188例,占70%;椎间孔狭窄变形179例,占67%;颈部韧带钙化135例,占50%。结论:椎体缘骨质增生、钩突增生、椎间隙狭窄、椎间孔变形是颈椎病的重要征象。X线平片对诊断颈椎病有重要价值,但也有不足之处,有时需要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11.
胡志永  郝金凤  郑秀芹 《河北医学》2014,(11):1830-1832
探讨心电图在颈心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选取的197例不合并其他疾病的单纯颈椎病患者,进行颈椎病分型,并对其颈椎病治疗前后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不同分型颈椎病患者出现各种心电图改变发生率的组内比较: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窦性心律失常和ST-T改变与其它类型心律失常相比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交感型颈椎病中ST-T改变与其它类型心律失常相比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椎动脉型颈椎病中ST-T改变与其它类型心律失常相比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分型颈椎病患者出现各种心电图改变发生率不同,作为一种简单、经济的检查方法,心电图对颈心综合症的诊断、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颈椎病的影像学表现(附8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税永平 《中外医疗》2010,29(25):14-14,16
目的分析青少年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其发病原因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81例30岁以下临床诊断为颈椎病且影像学有异常的青少年患者的病因、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发现多数为非骨软骨性改变,即以颈椎曲度异常最多(100%)。结论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是青少年颈椎病的主要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颈椎磁共振屈伸位成像对青年颈椎病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1.5T高场强磁共振上对颈椎进行屈伸位磁共振成像,探讨磁共振多体位成像在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对颈椎病防治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1.5T高场磁共振成像仪对早期颈椎病患者进行颈椎前屈位、中性自然位及后伸位成像,分析屈伸位成像对颈椎序列、椎间盘及黄韧带等潜在颈椎致病因素的显示情况。结果 30例早期颈椎退变的年轻患者屈伸位成像发现颈椎病患者出现不同程度颈椎欠稳。前屈位显示新增椎间盘突出17.33%(26/150);后伸位较中位新增椎间盘突出20.00%(30/150)。后伸位尚可见新增黄韧带增厚5例。结论磁共振颈椎屈伸位成像提供了一种更为全面而准确的非侵袭性颈椎检查方式,可以早期发现潜在的颈椎病致病因素,对于颈椎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具有积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孟氏十二针刺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孟氏十二针疗法(双侧风池、完骨、天柱、上风池、上完骨、风府夹穴);对照组30例,予常规针刺疗法(双侧风池、完骨、天柱)。两组治疗前后均行TCD检查。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MV值均显著上升(P〈0.01),PI及RI值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在颈椎固定牵引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使用颈椎固定牵引器治疗,对照组使用普通枕颌带悬吊牵引装置进行牵引,治疗5周,对治疗前后患侧上肢进行神经电生理评价,并分析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含量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为90.0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TNF-α含量为(4.96±1.91)ng/L,IL-6含量为(17.17±8.37)ng/L,均低于对照组[J(6.17±3.35)ng/L、(26.83±12.73)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有36例(60.00%)神经电生理恢复正常;其中正中神经和尺神经远端潜伏期(DML)延长率从治疗前的90.00%和36.67%下降至23.33%和1.67%,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发生率从治疗前的30.00%和23.33%下降至3.33%和5.0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评价联合TNF-α、IL-6含量检测可以作为评价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的客观指标,并且对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和阐明其作用机制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综合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将1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1组60例,对照2组60例。治疗组用颈椎牵引、推拿、加耳穴压豆治疗。对照1组用颈椎牵引、推拿治疗。对照2组用颈椎牵引、推拿、体针治疗。3组均不使用药物治疗,10天为1疗程,2疗程结束后评价其综合疗效。按颈椎病分型分组,耳穴压豆及体针均采用分型辨证选穴治疗。统计学方法:使用Kruskal-Wallis法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1组总有效率为75%;对照2组总有效率为95%。治疗组优于对照1组(P<0.005),治疗组与对照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耳穴压豆综合治疗颈椎病有效,比单纯颈牵推拿效果好,与体针综合治疗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采用单纯颈椎前路或后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采用颈椎前路或后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32例。前路组16例:其中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盘切除(ACHDF)8例;2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钛板内固定(ACCF)4例;单椎体次全切结合相邻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Hybrid)4例。后路组16例: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laminoplasty )8例;椎板切除植骨内固定术(LIFF)8例。记录手术并发症情况,比较前后入路下患者术前和术后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侧位X线观察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平均18(7~26)个月。前路和后路组患者颈部 VAS评分、上肢 VAS评分、JOA 评分术后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均 P <0.05),但术前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随访期间影像学检查内置物位置正确,植骨均在3~6全月内融合。前路及后路两组颈椎曲度术后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恢复( P <0.05);末次随访颈椎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个体化设计合适的手术方式,前后路术式均能有效解除神经压迫,恢复颈椎生理曲度,但前路较后路在降低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上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8.
郭云 《中外医疗》2014,(33):59-60
目的:分析X线诊断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2013年2月—2014年2月该院接收的颈椎病10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对对照组50例进行CT检查,对研究组55例进行X线检查。比较对照组、研究组的诊断结果。结果对照组诊断准确率是80%(40/50),研究组诊断准确率是94.55%(52/55),研究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诊断颈椎病的临床价值较大,应结合患者症状及体征共同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赛莱乐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赛莱乐150mg,1次/d,2周为1个疗程,分别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赛莱乐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颈椎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椎病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3年7月-2013年12月,将入组的10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5组不同的医疗方案组进行治疗,每组各20例,然后进行随访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1、2、3月及半年对患者颈部疼痛VAS评分、颈椎JOA评分进行统计,对5组的疗效进行评价,优化颈椎病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结果:100例颈椎病均进入结果分析。5组治疗半年后VAS疼痛评分、JOA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5组治疗半年后VAS疼痛评分、JOA评分与其余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方案5组明显高于其余4组,疗效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能明显改善颈部疼痛不适和颈椎活动障碍,其兼顾局部与整体,各种疗法互补,疗效确切,且简单易操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