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行车训练器材结合不同训练方法在场地自行车短距离项目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方面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山东省备战第十一届全运会的9名优秀自行车运动员,从2006年9月至2009年全运会前,在常规训练内容基础上,每周增加1~2次专项训练器训练,交替采用1min定量负荷间歇训练法、1min不定负荷间歇训练法和最大强度力竭训练法。定期测试上述训练过程中运动员最高心率、平均心率,最后一次运动后即刻心率、血乳酸和次日晨血清CK和BU等,比较分析测试结果以及年度最好比赛成绩。结果:(1)1min定量负荷间歇训练中,运动员最高心率、平均心率、血乳酸与第一次利用专项训练器械训练时相比明显降低,次日晨CK值也明显下降。(2)1min不定负荷间歇训练中,踏频在135次/分钟以上的运动持续时间明显增加(P<0.01),后2次测试运动员血乳酸显著升高。(3)最大强度力竭训练中,运动员最大强度运动至力竭运动时间,后3次与第1次比较均显著延长(P<0.01)。(4)从比赛成绩看,在全国自行车锦标赛中,运动员成绩每年都有大幅提高。这说明专项训练器械和上述训练方法相结合可提高自行车运动员专项体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单节训练课采用功率自行车骑行次数不变和骑行次数递减两种方案的阶段速度型间歇训练(Sprint Interval Training,SIT)对自行车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影响。方法:配对设计法将14名男性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分入骑行次数不变组(CG组)和骑行次数递减组(DG组),每组7名。两实验组完成6周相同内容的常规训练(NT)后开始6周SIT(共12节课),将NT中的场地速度耐力训练替换为SIT,其它训练不变。单节SIT课方案为20次20 s高强度骑行分4组完成,次间10 s低强度放松骑行,组间完全休息30 min,CG组4组骑行次数为5-5-5-5次,DG组为8-6-4-2次,强度设定为SIT前个人VO2peak强度的150%。两阶段训练前后进行功率自行车递增负荷运动实验,breath by breath法测试气体代谢参数。每级负荷结束前10 s、测试终止后即刻和3 min测试血乳酸(BLa)。阶段训练前后数据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两实验组各参数的两阶段训练前后差值采用秩和检验分析组间差异,显著性水平设为α=0.05。结果:与NT前相比,6周SIT后DG组O2pulsepeak增加了15.5%(P<0.05),且SIT后DG组增幅较CG组高41.4%(P<0.05);6周SIT后CG和DG组R-VO2peak较NT前分别提高了8.1%和7.9%(P<0.05),组间并无显著差异;6周SIT后两实验组VT1和VT2均出现了显著性的提高,其中DG组VT2值较CG组高3.7%(P<0.05),增加趋势更加显著;6周SIT后DG组的BLaEND和BLa-R3min与训练前相比分别降低和提高了10.3%和20.5%(P<0.05),且与CG组相比差异显著。两实验组6周SIT后GXT中第2~7级的乳酸-负荷曲线明显右移,DG组较CG组右移程度更大;两实验组在GXT测试中的Pmax-GXT和Tmax仅在SIT训练后出现了显著性提高(P<0.05),但两实验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2节大负荷功率车速度型间歇训练可有效提高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的有氧代谢和功率车递增负荷骑行能力,骑行次数递减速度型间歇训练方案的训练强度和量更高,可能导致有氧代谢能力更加显著的适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高水平女子自行车场地项目运动员的心电图特征,为加强运动员心血管系统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990~2008年间63名高水平女子自行车场地项目运动员的心电图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心率60次/分以上38例占60.32%,60次/分以下25例占39.68%,40次/分以下1例占1.59%;心电图异常改变主要有:窦性心动过缓25例占39.68%,窦性心律不齐8例占12.70%,左心室高电压10例占15.87%,个别出现传导阻滞和ST段改变。结果提示:要加强女子自行车场地项目运动员医务监督。  相似文献   

4.
自行车女子50公里团体项目的训练监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保证河南省自行车队女子50km团体项目训练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我们在训练周期的不同阶段对此项目5名队员的有氧能力、无氧能力、心血流参数、血红蛋白(HB)、血乳酸(BLA)、心率(HR)、尿八项、体脂成份、血睾、皮质醇等指标进行跟踪测试,据此对5名队员进行了长期的医务监督与机能评定,并利用物理方法和合理使用营养补剂,促进体力恢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测力台纵跳测试评价跳水运动员下肢专项力量训练效果。方法:对10名跳水运动员起跳动作中的问题,分别采取针对性下肢抗阻训练和超等长训练手段,训练初期及3个月后分别进行测力台纵跳测试,分析训练效果。结果:针对性训练3个月后各项测试指标均获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测力台纵跳测试可用于跳水运动员下肢专项力量训练的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6.
对备战2004年奥运会的国家女子摔跤队7名重点运动员的常用训练手段的系统监控发现:(1)一周4次大肌群力量训练对肌肉的刺激有累积现象,对肌肉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一周4次小肌群力量训练对肌肉产生的影响能够及时恢复,故建议二者穿插进行;(2)4×400m+30s专项素质的间歇跑是有效的速度素质训练方法;(3)运动员的比赛负荷有较强的个体差异性,因此专项训练和教学比赛的监控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评价运动员训练技术课的训练强度。  相似文献   

7.
自行车运动员的酸碱平衡缓冲能力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缓冲系统能力对自行车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对69名男女自行车优秀选手进行了VO2max和无氧功测试,并在有氧运动后3'测血气和4'测BLa,无氧运动后7'、9'、11'测BLa及8'测血气,采用美国YSI23L乳酸分析仪测BLa,瑞士AVL995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测血气。结果发现:①无氧功率均值(An60″)与BLa、pH、BB(缓冲碱)、BE(碱超)、HCO3-(碳酸氢盐)、H+(氢离子浓度)值显著相关,而最大有氧功率与血气值不相关;②短距离运动员的无氧功与pH、BB、BE、HCO3-、H+测值有显著相关,而长距离项目组无显著相关,③场地比赛成绩和BLa测值表明:多数场地项目成绩提高均伴有BLa值的上升,而男子IKM成绩下降,BLa也略降低。结果表明发展缓冲能力、无氧糖酵解能力对改善短距离项目运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优秀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方法:25名男性分为3组,分别是10名二年级大学生(对照组)和8名二级(二级组)、7名健将级(健将组)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应用BIODEX动态平衡测试系统和Noraxon无线表面肌电(sEMG)测试系统,测试动态平衡难度系数从7开始至7结束时,睁眼、闭眼状态下30秒内综合动摇指数,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动摇指数,以及闭眼状态下右下肢腓肠肌和胫前肌积分肌电(iEMG)和中位频率(MF)变化。结果:(1)睁眼和闭眼状态下,三组之间动态平衡各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闭眼状态下,三组之间比较,胫前肌iEMG和MF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腓肠肌iEMG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综合动摇指数与胫前肌iEMG显著相关(r=0.71,P<0.05)。结论:优秀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优于二级运动员。  相似文献   

9.
3周高住低练对女子自行车运动员无氧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3周高住低练(HiLo)对女子自行车运动员无氧能力的影响。方法:上海自行车队8名优秀女子运动员进行为期3周的HiLo,每天在低氧环境下(模拟海拔2500m)睡眠10个小时,每周6天,常氧下正常训练。分别于HiLo前后进行内容相同的10sec和60sec无氧功测试,测定运动后即刻、运动后恢复3min的心率。结果:(1)3周HiLo后,两种无氧功测试中的最大功率分别提高了3.43%和3.02%;(2)60sec无氧功测试中的平均功率显著提高了5.72%(P<0.05);(3)在60sec无氧功测试中,第1、2个20sec分段的平均功率分别提高了6.15%、6.17%(P<0.05)。结论:3周HiLo对女子自行车运动员的磷酸原供能能力未产生显著影响;运动员无氧糖酵解能力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0.
<正>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及气候特点,使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的身体机能会产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人体在高原缺氧和运动的双重刺激下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以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从而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抗缺氧生理反应。以往高原训练的相关研究,多关注高原训练前后运动成绩是否提高,用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来辅助说明高原训练是否有效,而  相似文献   

11.
优秀散打运动员专项训练课前后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观察优秀散打运动员专项训练课后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的变化,对运动员机能状况、训练效果进行科学监测和评估。方法:对22名男子散打运动员进行专项训练课当日晨起空腹安静时、专项训练课准备活动后、专项训练课后5min、次日晨及训练课后36h血清CK值的测定。用N-乙酰半胱氨酸激活法测定血清CK活性。结果:受试运动员准备活动后血清CK水平明显升高,这种升高趋势一直持续到次日晨,专项训练课后5min血清CK水平达到最高值,与当日晨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散打运动专项训练课后,血清CK活性具有升高时间早、幅度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监测18名女子篮球运动员月经周期不同时相中进行大强度(50分钟HR180~200次/分)及中等强度(2小时HR120~160次/分)训练课后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及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的变化,探讨运动能力与性激素水平的关系。主要结果:大强度专项训练课后受试者血清E2,P水平在卵泡,黄体及月经期均明显升高;T表现为卵泡,黄体期升高,而月经期下降;FSH仅在卵泡期升高;LH则在各期均未见显著改变。中等强度专项训练课后,E2,P,T及FSH在各时相均明显升高,LH无明显变化。课后24小时各种激素水平基本恢复至课前状态。结果提示:运动中女性激素的升高是机体对运动刺激出现的的一种自我保护性反应。女篮运动员机体运动能力与月经周期不同时相运动中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全国赛前10周,对优秀男子曲棍球运动员进行为期6周的赛前综合强化力量训练,并观察其训练效果,为我国优秀男子曲棍球运动员赛前的强化力量训练提供实证参考。方法:对19名广东省男子曲棍球运动员实施每周3次、每次120分钟、为期6周的赛前综合强化力量训练方案,在训练前后测量力量素质、爆发力及速度耐力;在训练前、中(第3周训练后)、后,测定基础状态下的血红蛋白(HB)、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睾酮(T)和皮质醇(C);同时随机抽取部分运动员,以递增负荷跑台方式测量最大摄氧量(VO2max)来评价有氧代谢能力,Wingate测试评价无氧代谢能力。结果:与训练前相比,训练后卧推、深蹲、背肌提拉、收腹举腿、纵跳高度均非常显著提高(P<0.001),立定跳远、30 m跑、腹肌显著提高(P<0.01),背肌耐力和5×25m折返跑略有提高;基础状态下的T/C值有提升趋势(P=0.054),其它血液指标变化不大;最大摄氧量无显著变化,但是3000m跑成绩有提升,最高功率、平均功率无显著变化。结论:1、赛前综合强化力量训练有效提升优秀曲棍球运动员的上肢力量、下肢力量、腰腹部的核心力量以及爆发力。2、合理的赛前综合强化力量训练不会导致运动员机能状态下降,同时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和无氧代谢能力可以保持。  相似文献   

14.
大强度训练对女子手球运动员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大强度训练对女子手球运动员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对 1 2名国家队女子手球运动员 4个月大强度阶段训练前后骨密度及相关血清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1 )大强度阶段训练后除桡骨BMC值略下降外 ,桡、尺骨BMD和BMC等值略有增高 ,但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2 )大强度阶段训练后血清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骨钙素显著升高 (P <0 0 5 ,P <0 0 5 ,P <0 0 0 1 ) ,雌二醇显著下降 (P <0 0 1 )。结果提示 ,4个月大强度训练可使女子手球运动员骨代谢活动加强 ,骨密度值的变化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对2名男子轻量级赛艇运动员在模拟比赛和正式比赛中及赛前8周专项强度训练的心率进行监测,发现运动员在模拟比赛和正式比赛中的心率始终维持在个体的较高水平,且个体差异较大,说明赛艇运动员需要高速度下的耐力,在能量代谢上需要较高的糖酵解和耐受乳酸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办的创面修复专项能力培训项目——“创面修复专项能力培训科主任班第一期”,于2021年2月6—28日以线上讲授和线下考核的形式顺利完成。本次培训由中心项目专家组组织国内创面修复领域著名院士、教授参与授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富氢水对女子柔道运动员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16名女子柔道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4周的实验,实验组每天上午和下午训练前或训练中各补充2袋富氢水(200 ml/袋),对照组则补充矿泉水。为不影响运动员的训练,不限制运动员的其他饮水。同时选择第14天上午的技术对抗训练课作为大强度训练课,运动员在训练前和训练中各补充2袋富氢水。在实验第1天、14天、28天清晨及第14天上午大强度训练课后1 h分别取静脉血5 ml用于抗氧化能力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在大负荷技术训练后1小时,对照组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显著低于训练前(P<0.05),而丙二醛(MDA)则显著高于训练前水平(P<0.05),CAT活力和GSH-PX活力无显著变化。实验组与训练前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组比较,SOD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增加(P<0.05),而MDA则出现显著降低(P<0.05)。4周训练中,第1天、第14天和第28天清晨血中两组各指标均未见显著变化(P>0.05)。结论:补充富氢水能显著降低女子柔道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后导致的自由基水平升高,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总抗氧化能力,对于大负荷训练导致的机体脂质过氧化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力量训练重点课期间采用不同消除疲劳方法对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方法:将10名男子运动员随机分为3组,采用交叉实验设计法,在连续3周的力量训练课中分别实施按摩放松、恢复骑行和完全休息3种干预方法消除运动疲劳。力量训练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上午的身体素质力量训练和下午的场地专项力量耐力训练,分别在身体素质力量训练课后和场地专项力量耐力课间进行疲劳干预。按摩放松主要包括上午素质力量课后的全身按摩和下午专项力量课间的下肢重点按摩;恢复骑行包括使用功率车或公路自行车进行小负荷高频率放松骑行;完全休息则为训练结束后安静休息,不采用任何干预措施。分别于素质力量课前、课后,专项力量课后和第2天晨4个时间点采血,测试血常规、血尿素和血清肌酸激酶。结果:(1)场地专项力量耐力训练结束后,与另两组相比,按摩组WBC相对于训练前的升高幅度最小(8.5%),且LY%下降幅度也较小(33.1%);同时,按摩组第2天晨WBC降幅显著低于休息组,LY%恢复也最明显。(2)场地专项力量耐力课后,按摩组和休息组CK与训练前相比分别升高了96.52%和92.38%,恢复骑行组仅升高47.76%;第2天晨RBC与场地训练后相比,仅恢复骑行组升高了2.63%,其他两组均仅升高0.21%,且恢复骑行组Hb升高了6.33%,高于按摩组(3.54%)和休息组(5.25%)。结论:按摩放松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力量训练重点课期间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变化;而恢复骑行可能加快了大负荷力量训练期间体内代谢产物的清除,也加快了第2天晨血红蛋白等指标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氧反复冲刺训练对篮球运动员速度耐力的影响。方法:16名篮球运动员分为低氧组和常氧组,每组各8人。低氧组和常氧组分别在模拟海拔3000米的低氧环境中和常氧环境中用无氧功率自行车进行反复冲刺训练,每周2次,共计4周。反复冲刺训练前后,两组受试者在常氧环境中进行折返跑测试和Wingate无氧功测试,折返跑测试后分别在即刻、3 min、5 min、7 min、9 min等时间点进行血液采集,测量血乳酸值。记录折返跑成绩、Wingate无氧功测试的相对平均功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训练前相比,4周反复冲刺训练后,低氧组和常氧组的折返跑成绩均显著提高(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氧组的血乳酸清除速率高于常氧组的,且在7分钟时间点有极显著差异(P<0.01);低氧组的相对平均功率有显著性提高(P<0.05),常氧组的相对平均功率无显著性变化(P>0.05),两组间的相对平均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反复冲刺训练可以提高篮球运动员的速度耐力,低氧反复冲刺训练可以有效提高篮球运动员机体乳酸清除能力,这种有氧能力的提升有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更好地发挥。  相似文献   

20.
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冲酸"训练的血乳酸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中国赛艇队女子双人艇运动员糖酵解供能能力及其与配艇的关系.方法:对备战赛艇世界锦标赛及2004年奥运会资格赛的中国赛艇队女子双人双桨运动员水上"冲酸"训练(45秒全力最大桨频 2分15秒间歇低桨为1次,9次1组,共2组)及训练后的血乳酸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冲酸"训练中血乳酸呈现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上升的变化,峰值常出现在最后1组后即刻.让糖酵解供能能力强的桨手领桨,训练效果较好.建议:应加强赛艇运动员的糖酵解供能能力的训练,同时加强训练中的血乳酸监控,并根据不同运动员的体能特点,找到最好的配艇训练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