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患者,男,55岁.因右腰部酸痛1周入院.B超检查示右肾失去正常形态,右肾下极7.9 cm×8.2 cm中低回声区.CT检查示右肾下极见直径9.0 cm类圆形实质占位灶,密度较均匀,平扫CT值39 HU,增强后不均匀强化,CT值84HU,双侧肾盂未见扩张,肾血管无特殊,后腹膜未见肿大的淋巴结,考虑右肾癌.全麻下行右肾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60岁.因体检B超发现右肾占位2d于2006年12月18日入院.无腰背酸痛及肉眼血尿,高血压病史10年.查体:肾区无隆起无叩击痛,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电子胃镜及肠镜检查未见异常.B超检查:右肾内实质低回声团块,大小4 cm×4 cm,圆形,边界尚清楚,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衰减,周围血管结构受压,并弯曲移位,内部可见彩色血流信号;输尿管及膀胱未见异常.CT检查见右肾实质内5 cm×4 cm类圆形实质占位灶,密度较均匀,平扫CT值40 HU,增强后不均匀强化,CT值85 HU;双侧肾盂未见扩张,肾血管无特殊,后腹膜未见肿大淋巴结.考虑右肾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7岁.因无明显诱因右侧腰区疼痛15 d入院.疼痛呈阵发性,劳累后加重,无尿频、尿急、肉眼血尿.尿常规检查阴性.CT平扫示右肾上极巨大实性占位,边缘尚清晰.CT值约29HU,肿瘤轻度分叶,内可见多个斑点状高密度钙化灶,肿瘤最大截面积约12cm×8 cm.增强扫描皮质期及实质期肿块均轻度强化,且较均匀,CT值约43HU,肿块内未见明显囊变、坏死征象.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56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病变12 d于2007年7月入我院.入院行CT检查示右肾下极占位病变,大小约6.8 cm×4.6 cm,CT值28~34 Hu,增强后见不规则强化,CT值159 Hu,肾癌可能性大(图1).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0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10 d于2009年6月17日入院.入院前无发热、腰痛和肉眼血尿.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年.查体双肾区叩击痛,右侧精索静脉曲张.B超检查示右肾上极直径5.2 cm低回声肿物,向肾外突出,回声不均匀,考虑右肾癌.CT检查示右肾上极背侧实质内可见5.1 cm×4.7 cm× 4.5 cm类圆形肿块,边缘清楚,密度不均匀,大部分为低密度区.增强后可见环状及分隔样强化,平扫及增强皮质期、实质期、分泌期CT值分别为35、82、103、100 HU,  相似文献   

6.
信息动态     
患者,男,17岁.发现右侧上腹部肿块3d,无发热及腰腹部疼痛,无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无低热及盗汗,无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查体:站立位右侧上腹部可触及一肿块,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无压痛,活动度较大.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胸片等未发现异常.CT检查:右肾体积变大,形态失常,中下极可见一囊实性病变,约10.0cm×5.8cm;平扫囊性病变部分CT值为20 HU,实性病变部分CT值为33 HU;增强扫描实性部分三期CT值分别为200、1 20、90HU,囊性部分未见明显强化,病灶边缘较清.见图1.CT报告:右肾中下极囊实性占位,考虑多房囊性肾瘤.结合临床考虑诊断:1.多房囊性肾瘤?2.囊性肾癌?3.肾结核?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71岁.因反复肉眼血尿1年余,MRI检查发现右肾盂占位病变1个月于2006年12月12日入院.查体:腹部未及包块,双肾区无叩击痛.B超检查提示左肾积水、占位病变;CT扫描提示左肾盂占位病变,最大径约3 cm,伴肾静脉癌栓.CT值30 HU,增强后为62 HU.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25岁,因查体发现右肾肿瘤1年半于2011年11月4日入院.患者1年半前因高血压病入院查体,经彩超及CT检查后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2010年4月25日CT检查为:右肾上极高低混杂密度灶,直径约2.2cm,内见片状钙化影,密度高低不均,向肾外突出,CT结论:右肾上极高密度灶,不除外错构瘤.患者院外未予特殊处理,后多次入院复查,右肾占位未见明显增大.今入院拟求进一步治疗.入院查体:Bp200/130mmHg,青年女性,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精神可,自主体位,查体合作.  相似文献   

9.
例1 女,55岁.体检B超检查发现右肾肿物20余天于2004年4月27日入院.查体未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糖8.7 mmol/L,其他未见异常.CT检查见右肾中、下极有一直径约30 mm的肿物略凸出肾脏表面,CT值30 HU.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未确诊.全麻下行肿瘤剜除术.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36岁.右腰部胀痛不适30d于2011年5月24日入院.无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查体:腹软,双肾区无明显叩压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3.1×109/L,尿隐血试验阴性,肝功能无异常,肿瘤标志物正常.B超检查发现右肾及肾门以下不均质低回声肿块.CT检查:右肾中上极6.2 cm×8.5 cm大小实质性肿块,边缘有2个切迹,平扫肿块密度稍高于肾实质,边缘较清楚,内有小斑片状低密度及钙化,CT值47 HU;增强后肿块密度欠均匀,小斑片状低密度区无强化,皮髓质期肿块轻度强化,CT值51 ~70 HU,密度稍高于肾髓质;实质期仍轻度强化,CT值67~81 HU;右肾门区各见一实性和囊实性结节影;腹主动脉旁有淋巴结肿大.容积再现示右肾中上极部分缺如,边缘毛糙;CT泌尿系造影示右肾盂、肾盏受压,边缘较光整.临床诊断:右肾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52岁,因"体检发现右肾窦肿瘤1年"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3.82mmol/L。CT:平扫见右肾窦不规则等低混杂密度肿块(图1A),边界清,大小约5.8cm×3.7cm×7.5cm,CT值约23~48 HU;增强扫描皮质期病灶不均匀强化(图1B),排泄期病灶强化程度增高、范围扩大(图1C),考虑乏脂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可能。于1周后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右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81岁.因B超检查发现右肾占位5d入院.无腰腹部疼痛及肉眼血尿,无发热.体检:一般状态可.彩超提示右肾占位性病变,左肾囊肿;CT平扫 增强提示右肾占位、右肾癌可能性大,左肾囊肿;IUP示右肾上盏消失、上部肾盂内可见充盈缺损.尿脱落细胞学检查阴性.血、尿常规及各项生化学检查未见异常.术前诊断为"右肾癌"于2002年5月22日在全麻下行经腰根治性右肾切除术.右中取出右肾纵行剖开后可见两个肿物.一个位于上极肾实质,直径约3.0 cm,切面黄黑相间;另一个位于上部肾盂内,直径约2.0 cm,呈菜花样.根据大体标本所见补充诊断为右肾癌并发右肾盂癌,另取Gibson切口行右侧输尿管部分膀胱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透明细胞癌和移行细胞癌工~Ⅱ级.术后1年复查未见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13.
小儿肾上腺巨大神经节细胞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女,5岁。术前1个月无诱因出现体重增加20余斤,来我院就诊时血压正常。B超显示右侧肾上腺区有9.6cm×5.7cm类圆形中等回声,内有少量血流信号。CT提示右侧肾上腺区有-8.5cm×6.4cm低密度占位性病变,囊性密度为主,CT值24-28HU,强化不均匀,强化CT值35-39 HU,右肾受压,门静脉前移。外院行肾上腺肿物探查术,术中发现肿瘤巨大,与大血管关系密切,无法切除,故仅取活组织检查,病理结果为节细胞神经纤维瘤。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49岁,主因"食欲缺乏、乏力2月余"就诊。外院B超示脾占位、胰腺占位。入院CT:胃底后部、脾脏及胰尾间见12.2cm×14.4cm×13.1cm巨大等密度软组织肿块,边缘欠规则,平扫CT值约30HU,增强后轻度强化,动脉期CT值为42HU,静脉期CT值为52HU;病灶与胃底关系密切,表面见溃疡形成,并包埋脾动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45岁。10年前因患“系统性红斑狼疮”而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和激素治疗,病情稳定后每日服用强的松10~15mg。本次入院前两月出现右腰部及季肋部的疼痛,尿频,2~3次/夜,镜下血尿(++),无尿痛、尿急等症状,经双肾CT扫描发现右肾中上极占位病变,肿块大小约5.0cm×5.2cm×5.4cm,CT值约22HU~28HU,诊断为“右肾肿瘤”拟行“肿瘤根治术”。术中发现右肾上极肿块表面无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37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于2012年5月21日入院.患者体检B超发现右上腹实质占位病变,CT检查于肾中部见一肿块,大小8 cm×7 cm,不规则强化,部分区域见囊性变(图1A),考虑肾癌可能性大.全麻下行后腹腔镜下右肾根治性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右肾中部腹侧,实性,表面被膜完整,下腔静脉旁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完整切除右肾、肾上腺及肾周脂肪,手术顺利.术后随访7个月,患者无瘤生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临床肾素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I例肾素瘤患者临床资料:男,33岁,高血压1年余,体检发现右肾占位病变1月余.CT检查示右肾上极直径2.7cm略低密度影.增强后强化不明显.行右肾部分切除术.结果:病理检查见瘤细胞增生较活跃.细胞核伴轻度核异型,未见非典型核分裂.诊断为肾素瘤.术后随访1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肾素瘤是临床较为罕见的良性肿瘤.局部切除即可治愈.为了避免长期高血压引起严重损害.提倡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48岁.主因“肉眼血尿伴右腰疼痛1d”于2010年8月1日入院.查体右肾区叩痛,余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16.15×109/L.B超检查示右肾下极直径约12 cm囊实性占位,多普勒超声检查示肿物实性部分血流丰富.CT检查示右肾下极实质内囊实性肿块,大小为11.2cmx9.7cm,增强后皮质期其内实性成分及分隔可见明显强化,并可见明显强化壁结节影,实质期强化程度减低,肾盂期呈低密度影,其内囊性部分于增强各期均未见强化;右肾盂内高密度影未见强化;重建示右肾可见副肾动脉,起源于L4水平腹主动脉,包绕并进入右肾下极肿块.  相似文献   

19.
后肾腺瘤1例     
患者,女,52岁。因“B超发现右肾肿物2天”人院。无腹痛,无血尿及蛋白尿,无水肿,无高血压,不伴红细胞增多症。血常规、尿常规及生化检查均无异常。泌尿系B超检查见右肾中下极见一大小约3.7cm×3.0C1TI低回声团,边界欠清,内部回声不均匀。腹部CT平扫加增强示:右肾中下部实质见一类圆形软组密度影向外突出,平扫CT值38HU,增强呈明显强化CT值77HU,肾盂结构未见破坏。术中见右肾中下极约4cmx3.0cm×3.0cm肿瘤,与周围组织界限欠清,包膜不完整,切面呈鱼肉状,未发现远处及淋巴结转移。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示:良恶性难以鉴别,故行右侧肾脏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后肾腺瘤(metanephricad—enoma,MA)。免疫组化:CK、Vinentin、CD57均阳性,EMA、CD56、CDIO、CK7均阴性。术后恢复好,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治疗肾错构瘤并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瘤栓的可行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腹腔镜治疗肾错构瘤并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瘤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体检时发现右肾占位,B超示右肾窦内可见5.1cm×2.7cm高回声占位,边界欠规则,内见血流。CT示右肾盂旁可见一不规则团块状混杂密度影,大小为4.5cm×2.9cm×1.9cm,可见脂肪成分,最低密度-40HU;病变软组织部分明显强化,增强前后CT值分别为31HU和97HU,病变主要位于肾窦,部分延伸至肾静脉及腔静脉内。检索Pubmed和CBM数据库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右肾切除及肾静脉、下腔静脉取栓术,瘤栓进入下腔静脉0.6cm。病理诊断右肾错构瘤。术后随访6个月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肾错构瘤并。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瘤栓临床罕见,对选择性病例行腹腔镜肾切除并行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取栓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