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针灸推拿配合西药治疗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针灸推拿配合西药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推拿配合西药治疗脑梗塞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患者康复与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医》2017,(8):1128-1129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通痹益脑汤治疗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6例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其中对照组单用通痹益脑汤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通痹益脑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智力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痴呆程度;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ADL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HD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显效率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结合通痹益脑汤治疗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能显著提高患者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3,34(3):286-288
目的:观察益气祛瘀涤痰法配合醒神开窍针刺法对脑梗塞康复期气虚血瘀痰浊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脑梗塞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益气祛瘀涤痰汤配合醒神开窍针刺法,治疗28d。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评分下降的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9,P<0.01);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评分下降的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4,P<0.05)。结论:益气祛瘀涤痰法配合醒神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塞康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生活能力评定等指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单纯针灸、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15例仅予常规药物治疗,针灸治疗组30例予药物结合针灸治疗,针灸康复综合治疗组20例予药物、针灸结合康复治疗。3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用NIHSS量表测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①对照组总有效率83.30%,针灸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3.3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也有统计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能显著改变患者运动功能、防止致残及提高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6,(2):187-189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配合针灸治疗以肝阳上亢证为主证的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治疗脑出血恢复期肝阳上亢型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天麻钩藤饮配合针灸及西药治疗;对照组仅西药治疗。结果:治疗后经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配合针灸及西药治疗较单纯西药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塞的临床治疗。方法:将76例进展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营养脑神经等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神功功能缺损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论:本法治疗进展性脑梗塞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均采用药物治疗、针刺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中药熏洗(当归、赤芍、红花、木瓜、川芎、莶草、桑枝等)。结果:治疗前两组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康复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善(P<0.05),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P<0.05)。结论:综合疗法配合中药熏洗能促进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西药依达拉奉与中药活血化浊汤联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5月接诊的脑梗塞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行西药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依达拉奉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活血化浊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86.54%较对照组的69.23%优(P0.05),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ADL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脑梗塞采取西药依达拉奉配合中药活血化浊汤治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5,(8):964-966
目的:探讨纳络酮合并血塞通治疗老年性脑梗塞的临床价值。方法:老年性脑梗塞患者13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5例,两组都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络酮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络酮合并血塞通治疗,治疗14天。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98.5%)明显高于对照组(87.7%),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上升,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浆脑钠肽值都明显呈现下降的趋势(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浆脑钠肽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出血、发热、皮疹、肝肾功能损伤不良反应。结论:纳络酮合并血塞通治疗老年性脑梗塞能有效下调血浆脑钠肽的释放,有助于脑梗塞后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的恢复,安全性好,从而提高总体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同西药(主要为钙离子拮抗剂、阿司匹林、甘露醇、扩容药、神经细胞活化剂等)治疗。治疗组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两组均28 d为1疗程,1疗程后评价疗效。观察两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不良反应等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0.0%、60.0%(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而且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能改善微循环,纠正脑细胞代谢紊乱,降低了致残程度,促进受损脑细胞恢复,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针灸推拿治疗肩周炎7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莉 《陕西中医》2007,28(10):1396-1397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治疗肩周炎疗效。方法:140例肩周炎患者分为治疗组70例,使用针灸和推拿配合超短波及康复运动,对照组70例,超短波及康复运动配合口服炎痛喜康。结果:经3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病情程度评分均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提示:超声波及康复运动配合针灸和推拿有助于提高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对脑梗塞康复期气虚血瘀痰浊证患者采用益气祛瘀涤痰法联合醒神开窍针刺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分别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和益气祛瘀涤痰法联合醒神开窍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脑梗塞康复期气虚血瘀痰浊证患者采取益气祛瘀涤痰法联合醒神开窍针刺法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适宜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案例的数据分析总结,探讨西药配合针灸推拿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对60例脑梗塞临床病例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将脑梗塞病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以传统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以西药配合针灸推拿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为70%,观察组为90%。观察表明,西药配合针灸推拿治疗脑梗塞效果更为出色。结论:临床研究表明,对于脑梗塞在临床上使用西药治疗同时配合针灸推拿具有更为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陕西中医》2015,(6):655-656
目的:分析和探讨血塞通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血塞通治疗,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检测血流动力学、脑梗死病灶范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在红细胞积压、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凝集指数、血浆黏度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改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提高。治疗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积压、血小板凝集指数、血浆黏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脑梗死病灶范围改善情况、总有效率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塞通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情志护理对脑梗塞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5例,全部患者均接受西医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并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情况,给予中药汤剂口服和针灸治疗.治疗组再给予中医辨证的情志护理,并在入组时及治疗28天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结果:治疗28天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给予情志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更好地恢复.  相似文献   

16.
头针配合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急性脑梗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针灸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使脑梗塞患者早日康复,减少病残程度。方法:选择9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头针配合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组、头针组及对照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Fugl-M 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评定。结果:头针配合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组的有效率(97%)明显高于头针组(87%)和对照组(73%)(P<0.05和P<0.01);头针配合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和Fugl-M 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改善明显优于头针组及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表明头针配合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养脑方治疗脑梗塞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梗塞恢复期患者8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45例,服养脑方加康复训练,对照组服西药加康复训练。疗程2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症候评分,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红细胞数量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症候评分均有好转,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有降低纤维蛋白原的作用,但治疗组在调节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养脑方具有改善脑梗塞患者血液循环,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促进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大活络胶囊配合针灸治疗脑梗塞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脑梗塞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活络胶囊配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FMA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FMA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大活络胶囊配合针灸治疗脑梗塞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且疗效十分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推拿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方法:5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选取夹脊、命门、委中等穴施行温针灸,并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28例给予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8%。提示:温针灸配合推拿治疗重症肌无力具有温经通络、益气养血、壮骨健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脑梗塞早期中医综合康复疗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早期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对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的变化及对日常生活活动(ADL)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观察,设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除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外,治疗组加用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综合康复疗法。结果: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TREAM、ADL等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评分在治疗前统计,P>0.05,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各自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TREAM、ADL的自身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无论是治疗组还是对照组,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对脑梗塞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