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王汉玲  王向农 《陕西中医》2014,(10):1369-1370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将本院产科足月产新生儿黄疸28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每次5mL,每日23次,疗程33次,疗程37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每次0.5g,每天2次,疗程37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每次0.5g,每天2次,疗程37d;观察两组患儿黄疸减退情况,转入新生儿科率,腹泻、呕吐的发生率之间差异。结果:治疗组黄疸的控制有明显作用,但腹泻的发生率高,大多不需要干预,极个别腹泻严重者给予减量、停药或加服思密达后改善。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对新生儿黄疸有明显的减退作用。  相似文献   

2.
齐晓 《陕西中医》2009,30(3):286-286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化瘀、退黄类中药配伍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茵栀丹芍瓜蒌汤(茵陈、山栀、丹参、赤芍、瓜蒌、甘草)联合西药抗生素、激素等治疗本症46例;同时设单纯西药对照组观察48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9.13%,对照组72.9%,P<0.05,有显著差异。结果:本方有显著的利胆作用和促进肝组织的修复和再生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2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胆红素水平改善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发现,观察组患儿显效率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患儿有效率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05);治疗前,两组胆红素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05),两组患儿治疗第5d,胆红素水平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明茵栀黄口服液与常规治疗配合应用,可加速胆红素排泄,迅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但对总体有效率改善情况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病,系因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失调所致.我科自2004年1月~2005年1月采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9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每次3ml,每日3次,5天为一疗程,并进行疗效判定,观察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胆红素下降情况。结果: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5.1±1.8d,短子对照纽7.5±2.2d,胆红素下降值149.18±38.32umol/L,高于对照组95.35±36.42umol/L。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在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疽中,具有加速胆红素分解和排泄,缩短病程的作用。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6.
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17(20):3107-3108
  相似文献   

7.
冯丹平  程申 《新中医》2016,48(10):130-132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茵栀黄颗粒内服配合按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12例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6例。2组均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再予茵栀黄颗粒内服配合按摩治疗,连续治疗7天。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的变化、黄疸消退及胎便转黄时间。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对照组75.0%,观察组89.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均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茵栀黄颗粒内服配合按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能有效改善患儿症状,促进黄疸消退。  相似文献   

8.
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茵桅黄注射液是传统中医良方“茵陈蒿汤”基础上研制的中成药制剂,曾有报道该注射液具有显著的退黄作用[1、2]。然而,既往的研究缺乏阳性药物的对照观察,影响对其疗效的进一步评价。为此,我们以鲁米那和尼可刹米治疗为对照,观察了茵桅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桓的作用,现总结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观察对象住院治疗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疽患儿共67例。病例选择标准:①均为足月新生儿,体重InZ.skg。②总胆红素>205.Zpmd/L。③除黄殖症状外,均存在影响胆红素代谢的原发疾病。1.2分组67例患儿随机分茵振黄组(34例)、鲁米…  相似文献   

9.
陈团营  黄可丹  董志巧 《河南中医》2012,32(9):1152-1153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光疗,肝酶诱导剂等一般退黄治疗;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茵栀黄颗粒,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5 d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胆红素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茵栀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07年1月—2008年1月住院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后3 d5、d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值,并对治疗组中早期、晚期黄疸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8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3 d血清总胆红素下降(40.1±19.5)μmol/L,5 d下降(71.3±26.7)μmol/L;对照组3 d下降(34.3±17.2)μmol/L,5 d下降(62.7±25.2)μmol/L,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组晚期黄疸总有效率高于早期黄疸。讨论应用茵栀黄注射液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更有效、快速,且安全、经济。对晚期病理性黄疸效果优于早期病理性黄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布拉氏酵母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随机分两组,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蓝光治疗并服用布拉氏酵母散;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服用茵栀黄口服液。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治疗后第2~6天的血清胆红素下降明显比对照组快,日均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布拉氏酵母散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疗效确切、安全,起效快且可以明显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104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上加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观察疗效所反映的指标。结果:治疗组在治疗效果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使用药物后一天开始,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第一天;在治疗3天以后,治疗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对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有明显可见作用,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蒋美红 《新中医》2015,47(12):160-162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西药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对108例病理性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儿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蓝光照射并注射核黄素磷酸钠、服用布拉氏酵母菌,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儿的生化指标、凝血指标、血气指标,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等。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6%,对照组为8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K+、Na+、C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a2+、Mg2+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氢离子浓度指数(pH)、碱剩余(-BE)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E较治疗前升高(P<0.05),其余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凝血4项异常人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对照组凝血4项异常人数则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西药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安全有效,对机体内环境、血气及凝血功能有调节作用,明显缩短了黄疸消退时间,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陕西中医》2016,(1):25-26
目的:观察采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母婴ABO血型不合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胶丸、维生素C片以及袋装葡萄糖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10d为1个疗程,共计4个疗程为1周期,经过2个周期后;对两组的抗体效价改变、有效率以及新生儿发生病例黄疸的比例、脐带血总胆红素(TBIL)以及血红蛋白(Hb),Apgar5分钟评分以及体重的对比分析,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第1周期后,两组不同效价的患者分布无差异。第2周期后,治疗组的低效价人数显著增加,高效价人数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组的新生儿TBIL和病理性黄疸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但Hb、体重和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于对照组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体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母婴血型不合,临床疗效较好,可在今后临床中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蓝光照射配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7月—2018年7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间隙蓝光照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颗粒。观察黄疸消退时间、经皮胆红素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早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儿治疗前经皮胆红素水平对比,P 0. 05;观察组治疗后经皮胆红素水平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 0. 05);对照组治疗后经皮胆红素水平低于治疗前(P 0. 05)。患儿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腹泻、皮疹,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P 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 14%,高于对照组的74. 29%(P 0. 05)。结论蓝光照射配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可以快速退黄,改善经皮胆红素水平,而且并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疗效明显,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佐治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对我科2011年8月至2012年6月治疗的49例新生儿黄疸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治疗组24例,治愈20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25例,治愈18例,好转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实践证明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有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2~3次/d,5 mL/次,口服。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2次/d,0.5 g/次,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7天,观察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患儿例数及呕吐、腹泻的发生情况。结果:经皮测黄疸值治疗3天、7天时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例数、呕吐例数、腹泻例数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陈明福  张萍  赵守库 《光明中医》2014,(10):2138-2139
目的:探究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有本院收治的136例新生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茵栀黄口服液,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2.35%、94.12%,观察组相对对照组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有少量轻度腹泻患儿,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安全可靠,疗效显著,为临床上治疗该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沈剑虹 《新中医》2015,47(2):161-163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配合培菲康、蒙脱石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1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采用培菲康、蒙脱石治疗,观察组5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口服。治疗前后检测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患儿粪便总胆红素、黄疸降至正常的时间等,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55%,对照组为82.69%,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粪便有形成分总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第1、2、3、4、5天,观察组粪便总胆红素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黄疸消退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2组患儿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茵栀黄口服液配合培菲康、蒙脱石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有效降低患儿血胆红素水平,增加粪便中胆红素排出,加快黄疸消退,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茵栀黄口服液辅助袋鼠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40例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均接受蓝光照射、液体补充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实验组则给予茵栀黄口服液辅袋鼠疗法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黄疸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儿黄疸消失时间(6.01±1.26)d,对照组患儿黄疸消失时间(5.03±0.9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辅助袋鼠疗法能有效改善黄疸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安全有效,值得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