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溶血巴斯德菌类属巴斯德菌属,为动物源性细菌,致人感染少见,而尿中分离到该菌国内外均鲜见报道.本室在一患者尿液中两次分离到溶血巴斯德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沈阳地区食源性李斯特菌带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斯特菌对人的致病性被人们所认识已有半个世纪之久。但作为食物传播的重要致病菌引起许多国家食品卫生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却是近几年的事情。在所有李斯特菌属中,只有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LM)经常使人和动物致病。其余的除了绵羊李斯特菌偶尔会致病外,多数已发现的菌株对人均无害。该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从土壤、污水、植物,以及患乳腺炎的牛的牛奶和健康人的粪便中,都可检出该菌。因此,该菌已成为食品生产和加工环境中微生物污染菌。该菌临床症状主要表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败血杆菌又称支气管败血鲍特氏菌,过去此菌归入产碱杆菌属,因其生物学特性相近,具有嗜冷性,都为革兰阴性球杆菌。但该菌主要是动物的致病菌,能从动物的呼吸道中分离出来;从人的检材中曾有检出报告,如郭效东等报道该菌引起一例肾脓肿。其它关于感染人的报道则较少见。因此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了解不多,现将本次从MDCK细胞污染液中分离到该菌分析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李司忒氏菌(Listeria简称李氏菌)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存在于河水、污水、污泥、土壤、多种食物及青饲料中。从人、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牛奶中常可分离到该菌。由于人与动物粪便的污染,该菌在环境中可长期存在,并可通过不同途径污染食物链,经食物传播造成  相似文献   

5.
阴沟肠杆菌致小儿腹泻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为肠杆菌属,该属细菌广泛分布于植物、水、土壤及人和动物肠道中,属条件致病菌,也是继发感染的病原菌.近年来我院先后从小儿腹泻粪便中检出8例由该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紫色色杆菌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红霞  杨庆民 《职业与健康》2006,22(22):1928-1929
紫色色杆菌( 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是一种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水与土壤中存在的革兰阴性杆菌,是条件致病菌.该菌最早发现于巴西亚马孙河流域的黑河,极少引起人类感染,但人类一旦感染此菌后,病程进展迅速,发展为多内脏脓肿,死亡率极高.首例报道于1927年的马来群岛,至今全球受该菌感染的人数大约有150人[1].本文将对紫色色杆菌的分子生物学特性、致病性、治疗和展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面对"粪肠球菌"这四个字,大家可能会有不太美好的联想.的确,该菌就是从哺乳动物的粪便中分离出来的.不过,它却是人体肠道内的正常菌群之一,因此粪便中有它的身影是正常的.正常情况下,长期在人体肠道和阴道内寄居的粪肠球菌,并不会使我们生病.但也有例外,比如皮肤或黏膜出现破损的人,感染该菌会造成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8.
福州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以下简称L.m)是一种严重的人畜普遍易感染的致病菌,可导致人和动物患脑膜炎、败血症、流产等,病死率高达30%~70%.该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土壤是主要的贮主,各种野生和家养动物以及健康人群被认为是该菌的携带者.Gray和killinger从37种不同动物和17种禽类中分离到本菌[1].家庭环境和多种食品均可被污染.我国于1994年制定了食品中L.m检验方法(GB4789-94).为了解福州市各类食品中L.m污染情况,预防李斯特菌病的发生和流行,我们于2000年3月至2001年8月对市场上销售的肉类、花蛤、鲜奶等食品进行抽查检测.  相似文献   

9.
条纹毒鹅膏菌形态分析河北省卫生防疫站(保定071000)钟辉王跃进周爱文郭智慧郝玉琦1994年河北省平山县发生一起野生毒蘑菇中毒,一家6人中毒5人死亡。中毒菌系条纹毒鹅膏菌,该菌及该菌引起的中毒经查新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未查到相同菌名的报道,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10.
沙门菌是人群中重要的肠道传染病病源,其菌型多样,致病性具有种系特异性.该菌属不仅能引起人类沙门菌感染,而且也常引起家禽的沙门菌感染,并且污染食物引起食物中毒.了解该菌属的菌型分布及生物学特性,掌握菌型变迁规律和抗菌药物情况,对防治沙门菌感染,搞好食品卫生管理及预防食品中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2年健康人群体检中获得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及药敏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的报告显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beria monocyto-genes,单增李斯特菌)已经成为21世纪可能对中国人卫生健康有重大影响的病原微生物之一。该菌广泛分布于环境中,由该菌引起的污染是一个典型的环境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单增李斯特菌食品中毒的报告中指出,4%-8%的水产品、  相似文献   

12.
<正> 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直到最近,该菌属仍被认为是一个简单的菌属。它有一个常见的种,即K.pneumoniae菌和2个非常罕见的种,即K.ozaenae菌和K.rhinoscleromatis菌。Brenner等人的DNA杂交研究结果证明,后两个种并非真正的种,而是K.pneumoniae菌生化无活性菌株(Bergey:分类细菌学手册,1984年版;把这两个种分类为K.pne-  相似文献   

13.
在肠杆菌科中沙门菌是一个重要菌属。该菌属分布面广,且可通过各种方式感染动物与人,常见的可使人引起伤寒、副伤寒、食物中毒及急性肠胃炎等病。为了了解我市沙门菌菌型的分布情况,进一步搞好卫生防疫工作,我们对1997~2001年检验工作中分离收集的186株沙门菌进行了血清分型鉴定,现将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斯特氏菌食物中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捷 《现代预防医学》1999,26(4):550-552
李斯特氏菌食物中毒是由单核细菌李斯特氏菌引起的,自1926年Marray等从兔和豚鼠的肝脏中分离现该菌以来,有关该菌报道不断。尤其是该菌被证实为食源性致病菌的十年以来,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报道逐年呈上升趋势,其危害程度甚至超过沙门氏菌食物中毒[1]。李斯特氏菌食物中毒能引起人和动物的脑膜炎、败血症等,死亡率达高30以上[2]。迄今为止,我国尚无人类李斯特氏菌食物中毒的报道,人散在病例和动物食物中毒已见报道[3,4],由于该菌在自然界存在较为广泛,且其具有独特的生理特性,极易引起食物中毒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建立食品中沙门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根据沙门菌fimY基因序列的特点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的产物经DHPLC技术进行快速检测.以沙门菌等89株参考菌株做特异性检测;沙门菌液体培养物稀释成不同梯度,做灵敏度检测.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很好的特异性,而其它非沙门菌均为阴性.该方法灵敏度较高,检测低限可达到45 cfu/ml.结论: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检测食品中沙门菌,是食品中致病菌检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从506例急性腹泻病人粪便中检出5株罕见的布洛克利(S.Blockley)沙门氏菌,检出率达1%。对该菌的生化,血清,药敏及致病性作了系统鉴定。  相似文献   

17.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致病及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是人畜共患病,该菌是耶尔森菌属致病菌之一,发现该菌的国家现已遍及全世界,可感染家畜、家禽、啮齿类动物、鸟类及昆虫等,人、动物、食品、水源均可成为人和动物耶尔森菌病的传染源,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秋冬季和春冬季节发病率明显升高,可以引起范围广泛的多种疾病,以急性肠炎最为普遍。该菌的检测以分子生物学方法最为灵敏和特异。  相似文献   

18.
非脱羧莱克勒菌是肠杆菌科莱克勒菌属唯一菌种,据文献报道,该菌最初称非脱羧埃希氏菌,是leclere在1962年提出的,后归属于埃希氏菌属,到1987年Tanuraetal提出,将其归属于肠杆菌科的莱克勒菌属,命名为非脱羧莱克勒菌。非脱羧莱克勒菌可见于由多病原引起的伤口感染,单独由非脱羧莱克勒菌感染,见于血液感染标本,以及免疫低下患者中。目前,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该菌的报道很少。2010年10月我们从腹泻病人的粪便中分离出两株非脱羧莱克勒菌,山东省系首次检出。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由镰刀菌产生的毒性代谢物T-2毒素,与二乙酰氧基藨草镰刀菌醇(diacetoxyscirpenol)、脱氧雪腐镰刀菌醇和雪腐镰刀菌醇等都是农产品中天然存在的最重要的单端孢霉烯类毒素。该毒素可能对人、家畜(包括牛、猪、马和禽类)引起致死性中毒。人可能摄食受T-2毒素和其代谢物污染的动物食品,故研究该毒  相似文献   

20.
2009年8月,在一腹泻病人的粪便标本中检出1株志贺菌,经流行病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确认该菌为福氏志贺菌4c型(F4c),为当地首次检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