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去已有实验研究证明,刺激牙髓只产生痛觉而它所诱发的张颌反射(Jaw Opening Reflex)与痛觉有关。本文介绍电针对牙髓——张颌反射的影响及其中枢的作用环节。实验在61只家兔身上进行。刺激牙髓可以在同侧的二腹肌上诱发张颌反射,并通过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对15只8周龄Wistar雄性大鼠深度麻醉后在自制的电刺激-力测试装置上测试并记录了大鼠嚼肌,二腹肌前腹,翼外肌在电刺激下的时间-收缩力关系曲线,得出了它们在电刺激下主动收缩的本构关系,在单一刺激下三种肌群的主动收缩可表达为F=A(e^-αt-e^-βt),拟和出了三种肌群常数A,α,β,当刺激频率大于等于3Hz时,肌群的主动收缩可表达为F=Ce^γ/t Dsinωt,拟和出了三种肌群的常数C,D,γ。电刺激频率大于30Hz。肌肉产生强直收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正常(牙合)者在下颌运动及姿势位时,双侧颞肌前束(TA)、嚼肌(MM)、二腹肌前腹(DA)及胸锁乳突肌(SCM)的肌电活动情况,为临床提供相关参考数据。方法运用美国BioEMGⅡ八道表面肌电仪和美国产BioFLEX双极表面电极,记录32例正常(牙合)者上述肌肉的肌电变化情况。结果下颌姿势位,TA、MM、DA及SCM均有轻微的电位活动,TA活动最明显。牙尖交错(牙合)时(最大紧咬),TA、MM、DA均出现明显的肌电活动,MM和TA肌电活动最大,DA和SCM最弱。前伸运动,MM、DA的肌电活动大于TA和SCM;后退运动,DA肌电活动最明显。吞咽运动,TA活动最明显。结论不同运动状态下,颞肌前束,嚼肌,二腹肌和胸锁乳突肌的肌电活动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表面肌电测量腹肌、膈肌和盆底肌肌电改变,评价呼吸电刺激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方法 共31例功能性便秘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盆底生物反馈治疗(16例),治疗组在盆底生物反馈治疗基础上进行呼吸电刺激训练(15例)。分别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对两组选用便秘评分系统进行评估,采用表面肌电图技术检测膈肌和下腹肌表面肌电均方根,Glazer法评估盆底肌肌电参数。 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便秘评分系统评估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膈肌和腹直肌均方根值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膈肌肌电均方根值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Glazer法评估两组患者前基线、后基线波幅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前基线波幅值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呼吸电刺激训练可有效提高膈肌、腹肌收缩力,降低盆底肌的过度活动,增强盆底生物反馈治疗改善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躯干前屈和后伸运动过程提放体前和体后重物时腰腹臀肌的肌电活动规律和人体运动学特征。方法 10位正常健康的男性受试者直腿站立于试验平台内提放体前后的重物,同时监测双侧腰腹臀10块肌肉的肌电活动、躯干角运动和足底力系变化。分析肌电平均振幅、肌肉做功百分比和足底中心压力(center of pressure,COP)的位移,并进行常规的参数统计分析。结果重物在前时,背肌活动较强,并且负重后背肌做功百分比增大,腹肌活动减小;重物在后时,腹肌活动较强,背肌和腹肌的做功百分比接近相等,负重后腹肌的做功百分比增大,背肌活动减小;臀中肌负重后肌电活动增加,但做功百分比基本一致。结论躯干在前屈后伸的动态动作中,肌肉活动随负载大小、位置的不同而变化。前方负重时背肌主动,腹肌拮抗;后方负重时腹肌主动,背肌协同。臀中肌在动态任务中起的是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呼吸电刺激训练对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治疗作用。 方法 纳入功能性便秘患者共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和对照组。A组采用呼吸电刺激和盆底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口服乳果糖治疗,共15例;B组进行盆底生物反馈联合口服乳果糖治疗,共16例;对照组只口服乳果糖治疗,共15例。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评估功能性便秘严重程度,并评估膈肌和腹肌增厚率、膈肌活动度。 结果 治疗2周后,各组患者便秘严重程度明显下降(P<0.05),A组膈肌和腹肌增厚率、膈肌活动度较治疗前改善(P<0.05);与B组及对照组比较,A组便秘严重程度评分明显改善(P<0.05),膈肌和腹肌增厚率、膈肌活动度改善程度改善明显(P<0.05)。 结论 呼吸电刺激训练可增强盆底生物反馈治疗改善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人体穴位电刺激与相关肌肉活动的关系,通过对经穴刺激诱发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特征分析,阐明经穴电刺激下的肌电信号时域、频域特征参数变化与肌肉的激活程度、疲劳程度之间的定量关系,为康复工程和运动医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8名健康青年志愿者为研究对象,设计穴位电刺激和自主收缩两种实验模式,采集记录两种模式下对应的指伸肌和尺侧腕屈肌的表面肌电信号,提取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平均功率频率、中值频率等特征值,并分析其功率谱变化。通过配对t检验,分析经穴电刺激和自主动作模式的肌电信号特征差异。结果:在经穴电刺激模式下,对应的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幅度增大,且经穴电刺激后,肌电信号的谱分布向高频方向移动,肌电的平均功率频率和中值频率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保持稳定。结论:表明对曲池穴和内关穴位电刺激,能够激活对应的指伸肌和尺侧腕屈肌更多的快肌纤维,使肌肉激活程度提高,对缓解肌肉疲劳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常规电刺激仪的刺激参数不准确、缺少主动治疗模式等缺陷,设计开发了生物反馈式智能电刺激仪。将肌电反馈控制与电刺激相结合,对患者运动肌群的电信号进行无创测量和特征值提取,以肌电特征值作为反馈量控制电刺激仪的输出。创新地实现了基于Delta-sigma技术的肌电信号特征提取及肌电反馈控制,可准确获取肌电特征值,实现了电刺激治疗的智能化,促使患者主动参与训练和治疗;采用刺激电流双向检测技术和可编程式触摸屏人机交互,使刺激参数准确量化。经实验可知:仪器已达到设计要求,实现了既定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肌肉疲劳过程中非诱发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信号和诱发表面肌电信号的研究分析,寻找有效评价肌肉疲劳的分析测量方法.方法 对7名受试者进行自主运动和电刺激两种致肌疲劳的实验,并在两组实验中分别记录电刺激诱发与非诱发肌电信号,然后对每组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求取功率谱和近似熵.结果 随着疲劳的产生,两组实验诱发信号的频谱曲线左移效果优于非诱发信号,近似熵分析中电刺激组诱发信号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自主运动组诱发信号则呈现单调递减的趋势.结论 低频电刺激诱发表面肌电信号更适于测量肌疲劳的动态变化.相对于传统功率谱,近似熵分析方法更适于处理电刺激诱发的表面肌电信号.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在 2 6只氨基甲酸乙酯麻醉、断双侧迷走神经的健康成年家兔上观察了电、化学刺激面神经核腹内侧区 (vMNF)对颏舌肌肌电活动的影响。结果如下 :(1)长串电脉冲刺激vMNF导致颏舌肌肌电活动明显被抑制 ;(2 )在vMNF内微量注射谷氨酸钠 ,颏舌肌肌电活动出现明显的抑制效应 ;(3)单脉冲电刺激vMNF引起颏舌肌抑制反应的潜伏期为 (2 0 6± 0 4)ms。结果表明 :vMNF的兴奋能降低颏舌肌的肌电活动 ,从而提示其具有增强上呼吸道阻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双侧二腹肌前腹双肌腹1例李朗①彭华山①二腹肌的变异及畸形较少见,在解剖1具壮年男性尸体过程中,见其双侧二腹肌前腹为双肌腹,查阅文献尚未见报道,现报道如下:变异为一人字形完整肌,位于双侧二腹肌前腹中央,下颌舌骨肌的表面(见附图)。肌腹以一共同的短腱起于...  相似文献   

12.
副二腹肌     
作者在一例成年男尸上发现了副二腹,现将解剖结果记录如下: 两侧二腹肌后腹以及与其相邻的茎突舌骨肌无异常所见。左、右二腹肌前腹均起自下颌骨的二腹肌窝,都各自移行为中间腱,左侧二腹肌前腹最大横径为14毫米,长径为28毫米;右侧二腹肌前腹最大横径为12毫米,长径为31毫米。在左、右二腹肌前腹的内侧均有一块副肌腹存在,也都起自同侧的下颌骨二腹肌窝内,两侧副肌腹起始部之间的距离为6毫米。左  相似文献   

13.
研发基于脑机接口控制的功能性电刺激系统,服务于下肢的运动康复。脑机接口采用的是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脑电信号技术。使用线性判别分析分类器来处理脑电信号的频域特征,实现对下肢5种运动状态的控制意图识别,即开始、快速、慢速、停止和空闲状态。识别的意图转化为指令触发电刺激系统,刺激下肢的相关肌肉产生运动,并测量关节角度。设计的系统在6位正常受试者上进行了单纯的脑机接口实验,其中2位分别进行了脑机接口控制的小腿摆动与下肢行走的电刺激实验。在小腿摆动实验中刺激的是股直肌,行走运动实验中刺激的是两条腿的髂腰肌、臀大肌、股直肌和腘绳肌。实验分析了电刺激尾迹对脑电信号的影响,结果表明设计的脑机接口可以准确地识别运动意图(平均识别率高于85%),并能够实现电刺激作用下与该意图相对应的下肢期望运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将磁刺激技术应用于动物机器人运动控制的可行性,本文面向鸽子机器人,仿真分析线圈半径、匝数等因素对磁刺激强度、深度及聚焦性的影响,提出线圈设计方案。将线圈置于鸽子头部及腿部,磁刺激同时记录腿部肌电。结果发现,磁刺激时肌电明显增强。降低磁刺激系统输出频率,输出电流增大,肌电随之增强。与脑部磁刺激相比,刺激坐骨神经引起的肌电增强反应更为显著。这表明,磁刺激系统通过驱动该线圈可以有效地实现对脑及外周神经功能的调控。本研究为后续实用性线圈优化改进提供了理论及实验指导,为动物机器人磁刺激运动控制实施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33只箭毒麻痹、人工通气猫观察了牙髓电刺激诱发的束旁核单位发放,并就尾核头部电刺激对此牙髓诱发的束旁核单位发放的影响以及该影响的某些生理学、药理学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解剖一具男性童尸时,发现双侧二腹肌变异,现报道如下:在正常二腹肌内侧出现副二腹肌变异,左侧前腹长2.6cm,宽0.6cm,左侧后腹长2.3cm,宽0.5cm;右侧前腹长3.1cm,宽0.7cm,右侧后腹长2.4cm,宽0.7cm.两侧肌束与中线交叉后止于正常二腹肌中间腱.该副二腹肌的神经来源为下颌舌骨神经.以其纤维方向及附着点,可以认为此肌的作用大致与二腹肌相同,并尚有紧张下颌舌骨缝固定口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状态下家兔Oddi括约肌肌电活动实验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不同状态下家兔Odd i括约肌(sph incter ofOdd i,SO)肌电活动实验模型。方法利用电生理方法记录家兔Odd i括约肌的肌电活动,并建立空腹、进食、药物兴奋和药物抑制等四种状态下Odd i括约肌肌电活动的实验模型。结果空腹状态下家兔SO肌电表现为规律的、单发性的锋电位(sp ike potentials of SO,SPSO);禁食18 h后,给予50 m l牛奶,SO肌电表现为规律的、间断的肌电簇(myoelectron ic activity of SO,MASO);静脉注射1 mg吗啡和2 mg新斯的明后,SO肌电活动首先表现为数个长时间、不间断的SPSO组成的肌电串,120~150 m in内完全抑制,抑制期过后又恢复单个SPSO;静脉给予山莨菪硷1 mg,SPSO随即消失。结论成功建立了四种状态下家兔Odd i括约肌肌电活动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背核(the dorsal motor nucleus of vagus,DMV)对大鼠小肠消化间期肌电活动的影响,探讨DMV对胃肠道功能活动的调控。方法:建立大鼠DMV电刺激模型,采用双极法测定大鼠空肠的消化间期复合肌电(IMC)。分析刺激后慢波频率和振幅的变化、活动期的总持续时间及活动期与周期比值(A/T比值)的变化,刺激即时慢波与动作电位出现概率的变化。结果:电刺激DMV后大鼠空肠慢波的平均频率和平均振幅均增加(P0.05),活动期总持续时间延长(P0.01),A/T比值增大(P0.05)。刺激即时,慢波的平均频率降低、平均振幅增加(P0.01),快波出现概率增加(P0.001)。结论:电刺激致DMV兴奋,可导致大鼠小肠肌电的活动异常,这可能是DMV机能损伤引发胃肠道功能紊乱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为得到肌张力特性与其电生理特性间的实验关系,本文在0.1 ms的波宽下,用不同频率的三种强度的重复脉冲电流,对家兔的胫神经进行电刺激,用生物材料试验机和肌电仪记录其腓肠肌的肌张力和复合动作电位.结果表明,肌张力与脉冲电流频率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而肌张力随刺激电流强度的增加似乎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笔者采用表面电极对216名正常儿童作了肛门外括约肌肌电图,连续观察了(肛门外括约肌在静止、刺激和自主收缩状态的)肌电活动。用针刺肛周皮肤和自主收缩时,观察肌电活动的波幅和频率变化,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肌电活动逐渐增强,肛门右侧波幅高于后侧。肌电图观察结果表明:肛门外括约肌的发育程度在控制排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