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42d龄婴儿脑外间隙与新生儿期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关系,回顾性评价新生儿期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并及时指导临床给予适当治疗改善预后.方法 将38例新生儿期患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42 d龄婴儿作为一组,将28例因呼吸道引起发热、惊厥以及外伤而行CT头颅检查,并且结果 为阴性的同龄婴儿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2组婴儿的脑外间隙宽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婴儿的额前间隙及前纵裂间隙宽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外侧裂间隙宽度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42 d龄婴儿额前间隙及前纵裂间隙宽度的测量分析有助于新生儿期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面中部(鼻眶部)的骨性支架由很多小骨骼组成,外伤后如发生骨折移位可引起面部畸形。作者研究了外伤后面中部畸形的X线检查方法,和临床检查与手术所见进行对照,以提高X线诊断水平。检查52例病人,包括头颅正位、侧位、偏轴侧位;眶部偏心正位,头颅正位全景体层X线摄影等。头颅正位X线照片:只能发现眶上壁和额骨鳞部骨折,不能诊断面中部骨折和畸形,因为和颅底与颈椎重选。头颅正位全景体层X线照片:能查出面中部骨损伤,女性断层深度4cm,男性5~6cm。52例都诊断出眶上、下壁和外侧壁,额骨,梨状孔壁,鼻中隔和鼻甲的骨损伤,并经手术证实。有16例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及婴儿脑外间隙正常演变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婴儿及新生儿正常脑外间隙的演变过程,以便与病理改变相鉴别。材料和方法:选择因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热,惊厥行头颅CT检查,而又无阳性发现的95名2岁以下儿童,将其分为5组,分别测量其额前间隙、纵裂及脑沟。结果:2岁以内小儿脑外间隙的演变过程呈小→大→小的特点,即新生儿脑外间隙较小,2~12个月的婴儿脑外间隙明显增宽,以2~6个月最宽,以后又逐渐缩小。结论:2~12个月的婴儿存在较明显的脑外间隙属正常现象,不应误为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4.
MRI在儿童头颅及脊柱病变的诊断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MR检查技术难度大, 成像参数和序列繁多, 同时儿童尚在生长发育中, 为了规范儿童头颅及脊柱MR检查技术, 我国儿科放射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 并结合临床实际, 从MR检查禁忌证、检查前准备、不同检查部位及检查目的的序列选择等方面起草了儿童头颅及脊柱MR检查专家共识, 以期规范儿童头颅和脊柱MR检查方案, 不断提高儿童颅内及脊柱病变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CR)系统在儿童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儿童分别采用传统屏/片及CR进行IVP检查,并对比二者间诊断符合率的差异。结果CR能较好地显示儿童泌尿系统病变,最大限度地保证照片的质量,诊断符合率为86.7%;而传统屏/片诊断符合率仅为59.1%。结论CR对儿童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热性惊厥性疾病对儿童神经系统损害和智力影响的程度。方法 :对本院 1989年 2月~ 2 0 0 2年 12月收治的以热性惊厥起病的 90例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0例中 80例发育情况良好 ,智力正常 ;10例发生神经系统异常 ,占 11 1%。有热性惊厥家族史 2 8例 ,占 31 1% ;有癫痫家族史 4例 ,占 4 4 % ;严重智力低下 4例 ,占4 4 % ;智商偏低 2例 ,占 2 2 % ;其余病人智商均正常。结论 :病史、家族史和随访等对诊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诊断和急救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惊厥持续状态的预后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较大儿童的头颅侧位照片及婴幼儿的颈部侧位照片是估价鼻咽腔气道和腺样体的标准照片。但在同一病人相继拍摄的照片上,常可显示该气道宽度有非真实的差别,而这将影响对腺样体肿块大小的解释。我们试网确定鼻咽部气道的最宜显示的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复发高危因素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通过对101例热性惊厥住院患儿的临床分析,家族史调查,脑电图、头颅CT等辅助检查及智力测定,研究其复发的高危因素。结果 101例中复发68例(67.3%),复发高危因素与惊厥家族史、热性惊厥发作类型有关(P<0.01);预防复发的关键在于早期干预。结论 有家族史及复杂型热型惊厥复发率高。对有复发高危因素的热性惊厥患儿,应早期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的发病与临床情况。方法对2007年10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我科收治的急性胃肠炎(GE)合并无热惊厥的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出院后随访。结果观察期内共有387例GE患儿住院,伴无热惊厥者8例,发病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6个月。GE症状不严重,无热惊厥呈全身强直阵挛样发作,发作间期常规脑电图正常。头颅CT、血清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其中5例行脑脊液检查结果正常。惊厥发作容易控制,出院后随访1~2年未见惊厥复发,生长发育如正常儿。结论轻度GE可伴无热惊厥,其发生比例为2.06%(8/387),惊厥形式为全身强直阵挛样发作,易控制,预后良好,可诊断为BICE。  相似文献   

10.
作者诊断16例脑囊虫,男7例;女9例,年龄10~62岁,均作了造影增强。8例摄大腿软组织照片,发现典型钙化,2例头颅平片显示钙化,6例经病理证实。1例CT 检查后因疑诊为第四脑室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X线头颅定位投照法拍摄儿童鼻咽侧位片。方法:对3—13岁儿童41例行侧位X线头颅定位摄片,8例同时摄常规鼻咽侧位片。结果:侧位X线头颅定位片的摆位简单、准确,可重复性强。对鼻咽部各类结构显示良好。结论:X线头颅定位片显示鼻咽侧位解剖结构清楚,适用于鼻咽部的各类影像学诊断测量,尤其便于对属于软组织结构的儿童腺样体的测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相关的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的临床及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MRI证实的4例儿童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相关的RESLES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均表现为发热、咳嗽等流感症状,并伴抽搐、惊厥。头颅MRI示:圆形或椭圆形胼胝体压部病灶,T_1WI呈稍低信号,T_2WI、T_2-FLAIR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均无强化。其中1例同时伴胼胝体膝部受累,且信号改变与压部一致。治疗后复查患儿症状及病灶均消失,且无后遗症。结论:儿童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相关RESLES的脑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结合相关症状,有助于早期诊断,并提示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3.
作者用CT 对5例婴儿与儿童的脊柱及颅底损伤作出了正确的诊断。尤其在紧急情况下,常规X 线检查有一定的限度,因为患者常不能合作,且因外伤而限制位置放正。如患者采取仰卧位,通过一次CT 检查同时能显示骨骼和软组织,能清晰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近6年来收治的18例轻度胃肠炎伴发非高热惊厥的住院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出院后随访。结果:在观察期间因急性胃肠炎住院的患儿中,伴发非高热惊厥者18例,发病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28个月。临床腹泻症状较轻,但在病程1-4 d突发惊厥呈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发作间期所有患儿脑电图均正常。血电解质、血糖、肝功检查无异常;10例大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10例脑脊液检查、16例行头颅CT检查结果均正常。2例惊厥较难控制的患儿持续静滴利多卡因效果良好。出院后随访1-4年,16例无惊厥复发,生长发育正常。结论:本组病例具有以下特点:①1-2岁高发,秋冬季多见;②患儿无热或低热惊厥于病程1-4 d发作,表现为强直阵挛发作,无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③血生化、发作间期脑电图、脑脊液、头颅CT检查均正常;④多数病例无复发,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惊厥(neonatal seizures)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严重的新生儿惊厥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存活者容易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是影响儿童脑发育的要原因之一,但新生儿惊厥发作不典型,尤其是临床下发作如无脑电图(EEG)监测很难诊断,因此EEG检查是确定惊厥发作不可缺少的诊断方法。本综述主要侧重于新生儿惊厥的脑电临床一致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联合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在儿童病毒性脑炎(VE)急性期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6例V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电脑监护仪和核磁共振扫描仪检测患儿AEEG及MRI变化,根据检测结果分为AEEG异常组(n=52)和MRI异常组(n=34),比较两组患儿恢复正常率、重症发生率及后遗症发生率,再对影响儿童VE预后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EEG检测异常52例(92.9%),其中,轻度异常33例,中度异常13例,重度异常6例;MRI检测异常34例(60.7%)。随访6个月,AEEG异常组恢复正常率显著高于MRI异常组(P<0.05),且AEEG异常组重症发生率、后遗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MRI异常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VE预后与患儿年龄无关,与惊厥、AEEG异常、MRI异常及脑脊液异常有关(P<0.05)。结论 AEEG联合头颅MRI对VE急性期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二者异常均为VE预后的危险因素,二者结合对VE患儿的病情分析、治疗以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脑外积水(EH)是由于婴儿头颅迅速发育在CT上出现的蛛网膜下腔增宽、不伴有或仅有轻度脑室扩大的现像。作者研究了74例由不同病因所致的脑外积水患儿的临床及放射学资料。根据病史,脑外积水可分为三型。第一型有47例原发性巨脑症患儿。40例特发性巨脑症,其中19例符合良性家族性巨脑症的诊断,另外7例有明确的遗传性疾病。第二型有14例患全身性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儿,其中,硬膜下血肿8例,脑膜炎3例。第三型有13例早产儿。作者指出,脑外积水的诊断标准:①在婴儿头颅发育时期,最大额枕头围大于标准生长曲线的P95以上;②CT上表现为蛛网膜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儿童保健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及干预对策.方法 收取108例健康检查儿童,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20日-2017年3月20日,并将健康检查儿童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儿童进行常规保健干预),观察组(54例儿童进行综合保健干预).结果 观察组健康检查儿童干预后的语言(120.15 ± 6.21)分、适应性(109.15 ± 6.18)分、精细运动(110.45 ± 6.98)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婴儿进行综合保健干预,能促进婴儿智力和身心发展,降低疾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正>病儿,男,4个月,出生后99 d出现惊厥,1~2次/d,约0.5 min惊厥可自行缓解。病儿系母乳喂养,但生长、发育欠佳。父母健康,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史。头颅CT:脑外间隙增宽,两侧额叶硬膜下积液;尿甲基丙二酸和甲基枸橼酸排泄增高;血常规未见异常。诊断为甲基丙二酸尿  相似文献   

20.
外伤性脑梗塞(附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儿童6例,成人6例,均有外伤史,都作头颅CT平扫。结果:12例头颅CT平扫先后都示低密度梗塞灶;其中5例在复查时发现。结论:①CT是外伤性脑梗塞的首选检查手段。②首次检查未见脑梗塞,应作CT复查。③当发现有其它颅内损伤时,还应注意有无外伤性脑梗塞。④外伤性脑梗塞好发于儿童,而儿童又好发于基底节区。⑤CT追踪观察对了解病情的进展情况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