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麻风实际上是周围神经病,其临床诊断主要靠神经损害的确定。有周围神经粗大、皮肤麻木区及手足或面部的肌瘫便可作出诊断。有麻风菌侵犯神经的病理表现或神经内外的炎性肉芽肿也可诊断麻风。神经组织对麻风菌的反应有很大不同,可以是神经内有少量抗酸菌和雪旺氏细胞增生,而没有神经功能改变,也可全部神经实质有广泛的肉芽肿,导致神经结构破坏,功能完全丧失。临床上神经炎可以没有体征和症状,也可为急性的,伴有剧痛、肿胀、感觉丧失和肌瘫。通常均勾慢性,表现为无汗、感觉缺失,最后出现肌肉瘫痪。神经炎和神经损害不同。神经炎可伴有轻度的神经损害,或者没有。神经损害亦可由其它原因致成。当有神经痛或触痛、肿胀,或皮肤有针刺或麻木感时,就可做出神经炎的诊断·在诊断麻风时总是有神经炎。麻风菌侵入神经有四种可能的途经。①通  相似文献   

2.
3.
麻风初发损害的分布与麻风菌的传染和致病性之间可能有的关系,曾促使人们做过许多研究,并提出一些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的研究已证实,肥大细胞不仅在诱导产生速发型变态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有迹象表明,肥大细胞在皮肤迟发超敏反应中也可能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凡麻风都有不同程度的外周神经损害,早期发现这种损害,对麻风的诊断和治疗很重要。作者在达喀尔检查了I 7例、T 60例、B 2例、L 34例和纯神经炎5例,都是新病人,以30mm长的5根尼龙线为一束固定在柄上,其粗细分别为加压10g、5g、2g、0.5g和0.2g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5例结核样型麻风(TT)患者外周神经的超微结构改变,其中3例光镜下为活动二期,2例为消退期.电镜下观察:(1)活动期病变见神经纤维大部崩解,由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纤维母细胞所取代.残存的神经纤维多为无髓鞘或脱髓鞘,轴突可呈不同程度的变性.病变内还可见个别中性白细胞、轻度胶原纤维增生及毛细血管的改变.文中对这些改变出现的意义进行了讨论.此外,在巨噬细胞内仍可见完整的或变性的麻风杆菌.(2)消退期病变可见上皮样细胞的变性,淋巴细胞增多及明显胶原纤维增生.本文对结核样型麻风外周神经病变的发生、麻风菌入侵外周神经的途径等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麻风病人的外周神经乃麻风菌的贮藏地,据认为那是免疫识别能力所不及之处,感染可由此扩散,复发也可由此而起。已知感染能通过神经通路由下而上,是否能由上而下还不清楚。有些病人只有神经损害而无皮疹,尽管其带菌可能很多;经过治疗,有的出现了皮疹,但细菌仍  相似文献   

8.
LL30例的境界带平均宽度为48.11±20.96μm,BT20例为48.22±18.35μm(P>0.05)。LL型的境界带有下列特点:(1)境界带上方的表皮萎缩;(2)境界带中毛细血管数目正常或减少,血管扩张不明显;(3)无红细胞外渗;(4)炎症浸润灶与境界带边界清楚,很少与表皮连接。 BT型麻风境界带的特点:(1)境界带上方表皮一般正常:(2)境界带中毛细血管数增多,血管扩张明显;(3)常有红细胞外渗;(4)炎症浸润灶与境界带边界欠清楚,常见多处与表皮连接。  相似文献   

9.
一些作者在麻风周围神经和皮肤活检中发现前者菌荷高于皮肤而病理分级低于皮肤,这一原因尚不清楚。为此作者对同时取自不同类型麻风患者的皮肤和神经损害活检的病理学关系及神经组织学在麻风分类中的作用进行了研  相似文献   

10.
11.
12.
严重的残疾和毁容是麻风侵及神经导致组织破坏所致。神经损害的早期症状常常是隐匿的,易被忽视,但如在反应期能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则可减轻或避免残疾。大多数病例可有麻木和剌痛,但无自发痛,肌力减弱很轻。早期是痛觉丧失,这比其他感觉  相似文献   

13.
在所有麻风的神经中均可发现肉芽肿。L型为典型的巨噬细胞肉芽肿,而T型则为可能与迟发性过敏有关的肉芽肿。T型病例约有1/3~1/2在其皮肤和神经中所见的肉芽肿可能并不属于同一类型。有人用电镜研究过麻风神经肉芽肿中浸润  相似文献   

14.
麻风是细菌性周围神经疾病,可导致畸残,从而引起人们的恐惧和歧视。 上海地区1982~1990年有新发病例53例,发病年龄4~76岁,平均41.3岁;男41例,女12例(3.42∶1);病期10天~34年,平均40.65个月,其  相似文献   

15.
麻风菌是唯一能不变地侵犯皮神经和中小神经干的细菌,因此麻风最特异的早期损害就是外周神经病变。一般说来,皮肤损害和外周神经损害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界线型麻风患者发生反应(包括Ⅰ型和Ⅱ型)的可达50%。麻风菌对宿主是无毒性的,麻风的临床表现乃宿主免疫反应的直接结果,因此必须更清楚地了解这些病人的免疫反应。已知T型皮疹中以CD4~+T细胞为主,而L型则以CD8~+者占优势;T型皮疹中主要有IL—2,其IL—1、γ—干扰素和2—肿瘤坏死因子虽较高,但亦可见于  相似文献   

17.
89例麻风的面部神经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支配面部肌肉主要运动的面神经受损后,可造成不完全或完全、单侧或双侧面瘫。由于面神经受损后往往无明显的前驱症状,难以早期发现,但往往在面瘫之前有三叉神经损害的表现。所以,处理三叉神经受损后的表现,对预防面瘫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麻风周围神经损害的研究及对其治疗效果的比较皆存在困难,因名称混乱且所用方法的报导不完全。作者提出以①神经受侵(nerve impeirment)指神经内存在麻风菌直至神经完全被破坏;②周围神经病变(peripheral neuropathy)指周围神经的神经纤维有结构性损害,不表明病  相似文献   

20.
自1989年以来,我们用强的松治疗麻风神经损害,选择初诊时有神经损害和联合化疗中发生新损害或原神经损害加重者56例,其麻风病期均<2年,神经损害期<1年(平均3.4月),其中面神经损害8例,尺神经19例,正中神经9例,腓总神经9例,胫神经1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