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核转录因子抑制旦白(IκBαM)对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TNF-α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分4组:组Ⅰ为假手术组(行游离肝脏手术),组Ⅱ为空白对照组(行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组Ⅲ为PcDNA 3.0空载体转染组(移植前2d行人PcDNA 3.0转染供肝),组Ⅳ为PcDNA 3.0-IκBαM转染组(移植前2d行人PcDNA 3.0-IκBαM转染供肝)。分别于术后2h、12h、24h、3d取材。应用免疫组化、ELISA测定肝组织和血清中TNF-α的表达,同时检测各时点肝脏酶学的变化。结果PcDNA 3.0-IκBαM转染组与组Ⅱ、组Ⅲ相比:免疫组化示TNF-α于移植后12h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术后2h血清TNF-α具有显著性差异;肝脏受损指标(ALT)在各时点具有显著性差异,尤其在术后12h最为显著(P<0.05)。各移植组与组Ⅰ差异显著(P<0.05)。结论IκBαM通过抑制TNF-α的表达减轻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的灌注方式对大鼠小体积肝移植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将 156 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经门静脉灌注组(GroupⅠ)和经腹主动脉灌注组(GroupⅡ), 每组 78 只, 供、 受体各 39 只。GroupⅠ与 GroupⅡ在获取供肝后, 切除肝脏的左叶和中叶, 剩余约 30%体积进行移植, 术中记录供体和受体的体质量、 移植肝质量、 温缺血时间、供体手术时间、 冷缺血时间、 无肝期、 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时间及受体手术时间相关指标, 比较 2 组大鼠术后 6 h、 1 d、 3 d 和 7 d 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 病理 HE 染色及 7 d 生存率。结果 2 组术中血清 ALT、 AST 均逐渐下降, 但是 GroupⅠ下降缓慢, 术后 24 h 高于 GroupⅡ(P<0.05)。HE 染色提示 GroupⅠ术后早期肝组织显微结构损伤大, GroupⅠ的 7 d 中位生存期低于 GroupⅡ (Log-rank χ2=4.050, P=0.044)。结论 使用经腹主动脉灌注的方法建立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模型具有肝脏损伤小、 生存率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门静脉分流和阻断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后肝脏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分流组和阻断组,制作门颈静脉转流下大鼠自体肝移植模型,观察术后肝脏组织学变化及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1)分流组术中大鼠胃肠及脾脏无淤血,术后大鼠约2 h后可站立,24 h后能自由饮食及活动;而阻断组大鼠可见脾脏明显淤血,术后大鼠精神差,恢复时间延长。(2)分流组大鼠术后6 h部分肝细胞变性坏死,肝脏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肝小叶结构基本完整,术后24 h肝脏组织病理损伤好转,至术后3 d基本恢复正常。阻断组大鼠术后6 h可见广泛肝细胞变性坏死,部分肝小叶组织结构破坏,术后3 d起肝脏组织病理损伤逐渐好转,至术后第7天基本恢复正常。(3)两组肝细胞凋亡数于再灌注24 h达到高峰,分流组肝细胞凋亡数目于再灌注各时间点均显著少于阻断组(P<0.05)。结论无肝期门体分流处理可以避免门静脉阻断引起的胃肠、脾脏淤血,在更大程度上保持肝移植后肝脏组织结构完整性,减少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银杏内酯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景生虹  王惠成  苏刚  范玉琢  周炳刚 《中国药房》2007,18(33):2566-2569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对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探讨其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银杏内酯在门静脉-左肾静脉搭桥、肝后下腔静脉内置管分流法建立的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上的应用,采用硝酸酶还原法测定肝脏缺血前和再灌注后5min、30min、2h血清血管活性递质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ET1)的水平变化;测定血清谷丙氨基转移酶(ALT)、谷草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的酶学差异和肝组织三磷酸腺苷(ATP)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再灌注2h取肝组织,用甲醛固定制成电镜标本,观察肝细胞、肝小叶超微结构。结果:银杏内酯能提高再灌注后血NO水平,并对ALT、AST、LDH的病理性升高有降低作用,且能改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微循环,减轻肝细胞内超微结构的损害程度。结论:肝移植术前施行门腔分流是预防术后发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措施;NO/ET1平衡可能是影响移植肝脏微循环血流量变化的调节因素。银杏内酯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制作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定的肝移植动物模型是肝移植实验研究的基础 ,特别是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 (ratorthotopiclivertransplanta tionmodel,ROLTM ) ,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本文对近十余年来国内外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制作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1 概  述ROLTM是研究肝移植器官保存、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流动力学、药理学、移植排斥反应及免疫耐受等方面的理想动物模型[1] ,是一种较为复杂又较难掌握的动物模型。高水平的显微外科技巧和长期的训练是建立模型的两个基本要求。2 ROLTM制作的进展2 .1 发展历史ROLTM最先由美国的Sun等 (1973年 )报道 ,方…  相似文献   

6.
肝移植大鼠胃肠动力改变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肝移植后早期胃肠动力改变及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肝移植组10对、全肝血流阻断组及对照组各10只.移植组采用改良的两袖套法行原位肝移植;全肝血流阻断组参照移植组受体的手术步骤,控制无肝期时间与移植组相同;对照组仅开腹.术后1h测小肠推进率、血浆内毒素含量,肠组织匀浆测Ca2 -ATPase、丙二醛(MDA).结果 与全肝血流阻断组和对照组相比,移植组术后小肠推进率低,血内毒素水平升高、肠组织内Ca2 -ATPase活性降低、MDA升高.结论 大鼠肝移植早期,胃肠动力显著降低,与肠道能量代谢障碍、缺血再灌注损伤、内毒素移位及其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邓高旺  李勇  占敏  吴安涛  李煜 《江西医药》2009,44(7):653-657
目的建立稳定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和脾窝异位辅助性肝移植大鼠模型,研究移植肝对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早期支持作用,探讨原肝再生与移植肝萎缩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近交SD大鼠将其分为:A组(n=40)、切除脾脏和左侧肾脏.将小体积移植肝(30%)植入该受体脾窝;B组(n=20)为对照组.切除85%肝脏+脾脏+左侧肾脏。观察两组术后存活率、血生化变化、两肝重量及病理变化。结果A组术后1d、3d、7d、14d存活率明显高于同期B组(P〈0.05):A组术后肝功能指标随时间进行性下降,术后14d基本接近正常,且大大低于同期B组水平,与同期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大鼠原肝随时间进行性增生,移植肝在早期无明显改变,14d左右开始萎缩。结论脾窝辅助性肝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肝衰方法科学、合理、可行;移植肝对大鼠急性肝衰有明显的支持作用;原肝术后呈进行性增生改变.移植肝在早期无明显变化,随着大鼠原肝再生、肝功能逐步恢复移植肝开始出现萎缩性改变。  相似文献   

8.
张毅  冉艳  叶启发 《贵州医药》2007,31(3):208-211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甙(PNS)预处理在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I/R)中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分别用作供、受体,采用Kamada's袖套改良法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根据供肝切取前1 h是否静脉注射PNS(50 mg/kg)将大鼠随机分为PNS预处理组(PNS组)和NS对照组(NS组);另设假手术作对照组(SO组).分别于供肝再灌注后2h、6h及24h处死各组动物,检测血清ALT及AST,HE切片作病理组织学检查,比色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RT-PCR法检测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 供肝再灌注后2h、6h及24h各时点,PNS组大鼠血清ALT及AST水平均明显低于NS组(P<0.05);再灌注后6h,NS组大鼠肝组织的MPO含量明显高于PNS组(P<0.05);供肝再灌注后2h、6h,PNS组大鼠肝组织ICAM-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NS组(P<0.05).结论 PNS预处理大鼠供肝,可以有效地减轻大鼠肝移植I/R损伤;PNS对肝移植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ICAM-1的表达及中性粒细胞(PMN)的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苦参碱(Mat)对大鼠原位肝移植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肝窦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供肝保存5小时,12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at40mg/kg治疗组,Mat80mg/kg治疗组和假手术组,分别检测移植术后1、2、4小时血透明质酸及肝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含量,并观察肝血窦内皮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合比较,治疗组术后各时点的透明质酸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均显著降低,肝血窦内皮细胞形态变化也有明显改善。结论:苦参碱在大鼠原位肝移植冷却血再灌注中保护肝血窦内皮细胞免受损伤。  相似文献   

10.
何华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8):1335-1336
目的 探讨术后补充适量的碱性液体对全肝移植术大鼠术后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将40只进行全肝移植的受体SD大鼠(以供肝复通后有胆汁排出、关腹时吻合口无活动性出血及术后苏醒为标准)随机分为A、B两组,各20只,A组术后不予补液,B组术后给予4ml碳酸氢钠和生理盐水混合溶液静脉补液。结果 B组大鼠术后迅速苏醒并很快恢复正常的饮食和排泄,术后24h存活率也明显优于A组(A组14只存活,存活率为70%;B组19只存活,存活率为95%)。结论 大鼠全肝原位移植术后补充适量的碱性液体有利于纠正机体酸中毒,迅速恢复血容量,纠正低压状态,减少血栓的发生率,能明显改善受体大鼠术后一般情况,对提高肝移植大鼠术后的存活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鼠肝移植胆道缺血性损伤对肝内胆道微循环的影响及重组人生长激素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对照组(CON),胆道缺血性损伤组(HAL),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处理组。于术后7d取肝组织,用兔抗CD34多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光镜下观察汇管区血管、胆管并计数。结果:HAL组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排列明显缺失,汇管区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汇管区血管及胆管数明显减少,不伴有血管的胆管数明显增多(P〈0.05);rhGH处理组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呈慢性增生性炎症改变,汇管区血管及胆管数增加,伴有血管的胆管数明显增多(P〈0.05)。结论: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胆道缺血性损伤使肝内胆道微循环受损,而外源性rhGH促进肝内胆道微循环的恢复从而对胆道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鼠肝移植胆道缺血性损伤对肝内胆道微循环的影响及重组人生长激素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对照组(CON),胆道缺血性损伤组(HAL),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处理组。于术后7d取肝组织,用兔抗CD34多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光镜下观察汇管区血管、胆管并计数。结果:HAL组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排列明显缺失,汇管区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汇管区血管及胆管数明显减少,不伴有血管的胆管数明显增多(P〈0.05);rhGH处理组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呈慢性增生性炎症改变,汇管区血管及胆管数增加,伴有血管的胆管数明显增多(P〈0.05)。结论: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胆道缺血性损伤使肝内胆道微循环受损,而外源性rhGH促进肝内胆道微循环的恢复从而对胆道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华  刘天金  胡鹏  鄢业鸿 《江西医药》2012,47(4):301-304
目的研究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移植对肝再生的影响。方法以CCl4制备肝硬化大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2组(每组18只):A组(对照组)行30%肝切除后再行0.9%氯化钠溶液门静脉注射;B组(实验组)行30%肝切除后再行诱导性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s)门静脉注射。分别于术前,术后12h、24h、3d、1周、2周采血测血清ALT、AST,术后3d、1周、2周测大鼠肝脏再生率;并取病理标本做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及HE染色普通光镜下观察。结果两组各时间点肝再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周、2周血清ALT、A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移植有利于肝硬化大鼠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进切肝技术,以建立更可靠的小体积肝移植供肝大鼠模型。方法以Kamada的“二袖套法”为基础,建立30%小体积肝移植中叶供肝大鼠模型。实验分两组:Ⅰ组(28只),常规方法切肝,以中叶作供肝;Ⅱ组(36只),改进为左叶和右叶的切肝方法,余方法步骤同Ⅰ组。观察两组手术并发症和7d生存率。结果Ⅱ组肝后下腔静脉狭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P〈0.05),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d生存率Ⅱ组(60%,21/36)高于Ⅰ组(33%,9/28),但差异未显示有统计学意义(Χ^2=0.272,P〉0.05)。结论采用中叶供肝、改进切肝技术,可以建立更稳定可靠的部分体积肝移植供肝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5.
李晓飞  金旭鹏  郭莲怡 《中国药房》2012,(13):1169-1171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CCl4致大鼠肝硬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对大鼠皮下注射CCl4建立肝硬化模型,并于造模成功后继续半剂量注射CCl4,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NS)组、HUC-MSCs组(1×107个/mL),每组24只,后2组通过尾静脉注射,移植相应药物或细胞1mL,移植后第1、3、5周末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其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固醇(CHO)、白蛋白(AL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和肝组织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情况;另选取8只正常大鼠设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模型组和NS组相似,大鼠肝内胶原纤维增生明显,肝细胞排列紊乱,HUC-MSCs组移植后5周大鼠的肝内胶原纤维增生减少,有较多正常肝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NS组大鼠的ALT、AST、TGF-β1、HGF水平均明显升高,CHO、ALB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HUC-MSCs组上述指标均明显好转(P<0.05或P<0.01),其中ALT、ALB、TGF-β1水平与移植后的时间呈正相关;HUC-MSCs组移植后1、3、5周大鼠肝组织中均有人EGF-R的阳性表达。结论:HUC-MSCs可促进肝功能的改善,修复肝硬化损伤的肝脏组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对雌激素诱导的妊娠期大鼠肝内胆汁淤积的影响。方法:将妊娠12 d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茵栀黄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肌内注射苯甲酸雌二醇(EB),1 h后灌胃给药,1周后测定妊娠大鼠胆汁流量和血清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KP)、雌激素(E2)水平。结果:茵栀黄口服液可以增加EB诱导的肝内胆汁淤积妊娠大鼠的胆汁流量,显著降低血清中TBA、TBIL、AKP和E2水平。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可以改善EB诱导的妊娠期大鼠肝内胆汁淤积状况,其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大鼠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而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甘草酸单铵(MAG)对异烟肼(INH)诱导的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肝脏转运体Na+-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Na+-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NTCP)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2,Mrp2)的调节作用。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9组,即对照组,异烟肼肝损伤组(INH组),甘草酸单铵治疗组(MAG组),以上每组又各分为干预7,14,21 d组。INH组大鼠灌胃INH 60 mg·kg-1·d-1;MAG组大鼠灌胃MAG 45 mg·kg-1·d-1 3 h后灌胃INH。干预结束后,处死大鼠,通过血清生化指标、肝脏病理及Ntcp、Mrp2蛋白表达对各组大鼠进行评价对比。结果:血清生化指标与肝脏病理结果显示,INH诱导的大鼠肝损伤具有时间依赖性,而MAG对INH诱导的大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存在时间依赖性;与INH组相比,MAG干预21 d对肝脏转运体Ntcp及Mrp2表达具有明显下调作用(P<0.05)。结论:MAG对INH诱导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肝细胞膜转运体Ntcp与Mrp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