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靶向持续性组织间化疗治疗舌鳞癌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靶向持续性组织间化疗治疗舌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顺铂(缓释型)植入于10例舌癌患者癌区周围及中央,观察局部变化、全身反应与术后标本的病理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原发灶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部分缓解8例,无效2例(缩小约30%左右),有效率为80%。所有患者术后标本肉眼见肿块边缘药物所在区形成比较明显的纤维组织样反应;镜下见癌中央组织凝固性坏死,植入药物周围组织变性、坏死,转移淋巴结内可见部分坏死灶、组织变性。结论顺铂(缓释型)治疗舌鳞癌,疗效较好,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少,对转移淋巴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瞬间受体势M亚基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1,TRPM1)在舌癌组织及舌癌Tca8113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25例舌癌组织作为实验组,15例正常舌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TRPM1蛋白在舌癌组织及Tca8113细胞与正常舌组织中的表达;应用RT-PCR方法检测TRPM1 mRNA在舌癌细胞与正常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23/25例舌癌组织中TRPM1呈强阳性表达,2/25例呈阴性表达;12/15例正常舌体组织中TRPM1呈阴性表达,3/15例呈弱阳性表达。TRPM1在舌癌与正常舌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Western-blot实验显示舌癌组织及舌癌细胞系Tca8113细胞中TRPM1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其在正常舌组织的表达;RT-PCR实验结果也证实TRPM1 mRNA在Tca8113细胞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舌组织。结论 TRPM1与舌癌的发生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口腔医学》2013,(3):207-208
目的探讨舌癌患者手术后,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指导训练的患者的语言功能,使患者在术后达到正常发音的目的。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1年1月因舌恶性肿瘤在我院行手术的100例患者(观察组)资料,从分析舌癌对患者口腔系统的影响及手术对口腔组织结构的影响入手,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对比观察此组患者与舌癌术后未进行语音康复训练的100例患者(对照组)的术后发音对比观察。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率为64%;观察组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率为87%。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维持患者术生命体征较为平稳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从唇训练、张口训练到舌功能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因疾病及手术照成的对发音的影响。舌癌患者术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后,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术后发音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颌下区面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舌癌根治术后组织缺损的可靠性及效果。方法 :选择2009-01—2012-01,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舌癌患者12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全部采用下颌下区面动脉岛状肌皮瓣同期修复舌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半舌缺损,术后观察组织瓣成活情况、外形和功能、患者的生存状态以及癌瘤复发等情况。结果:12例患者中,皮瓣完全成活11例,1例皮瓣部分坏死。术后随访6~36个月,患者舌部皮瓣形态、质地良好,语言及吞咽功能理想。1例患者出现颈部肿瘤复发。结论:下颌下区面动脉岛状肌皮瓣可作为半舌缺损修复较理想的皮瓣,该术式简单,易成功,适合同期修复舌癌根治术后半舌缺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舌癌组织中FAT10 mRNA的表达与舌癌患者病理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01—2004年120例有5年以上完整随访资料的舌癌术后患者,采用RT-PCR方法检测舌癌组织(TCT)和正常舌组织(NTT)中FAT10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FAT10基因表达与舌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结果:FAT10 mRNA在本组舌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5.56%(65/117),与正常舌组织相比,FAT10基因在舌癌组织中的表达量(0.85±0.05)明显增加(P<0.05),且FAT10 mR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和TNM分级等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等无关(P>0.05)。Log-rank分析发现FAT10 mRNA阳性表达者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P<0.05)。结论:FAT10 mRNA的表达与舌癌的转移及预后等关系密切,有可能作为反映舌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舌癌切除后立即前臂皮瓣修复的一种改良手术方法.在舌癌切除后的正常残留组织侧作一以舌根为蒂的组织瓣;同时,在前臂皮瓣的缝合侧缘作一斜形切口,并将舌瓣嵌入其中,以增加皮瓣的活动度,改善修复舌的功能。作者用本方法修复了6例舌癌术后缺损,并初步对舌的功能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阿霉素纳米微粒经舌动脉超选择性插管给药后,药物在靶器官及易损器官内的分布特点,探讨阿霉素纳米微粒治疗舌癌的靶向性.方法 将40只荷舌癌的纯种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阿霉素纳米微粒组和阿霉素组,每组20只,以超选择性舌动脉插管分别注射阿霉素和阿霉素纳米微粒.每组给药后1 h、5 h、15 h各处死5只兔,分别取舌、舌癌、心、肝、脾、肺、肾组织各1.0 g,血浆1 mL,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组织和血浆内的药物浓度.给药45 d后切取兔舌癌组织,制作连续病理切片,检测治疗效果.结果 给药后1 h、5 h、15 h,阿霉素纳米微粒组舌癌内的药物浓度显著高于阿霉素组(P<0.01),而血浆、心、肺中阿霉素浓度则显著降低(P<0.01);阿霉素纳米微粒组中,给药后1 h、5 h、15 h以舌癌和舌组织内药物浓度为最高,各时间点均以心脏药物浓度为最低.45 d后阿霉素纳米微粒组均达到完全缓解,病理切片仅见少量癌细胞.结论 阿霉素纳米微粒经舌动脉超选择性插管给药后,可以显著提高阿霉素在舌癌病灶内的浓度,具有显著的靶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瞬时受体电位M8(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 type 8,TRPM8)在舌癌组织及舌癌细胞系Tca8113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肿瘤生成与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方法检测TRPM8在舌癌组织、Tca8113细胞株、舌乳头状瘤组织和正常舌体组织中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检测TRPM8在舌癌组织、Tca8113细胞及正常舌体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显示:TRPM8在舌癌组织中100%(22/22)呈强阳性表达;而在舌乳头状瘤组织中18%(2/11)呈强阳性表达,45%(5/11)呈弱阳性表达,余为阴性表达;正常舌体组织中10%(1/10)呈弱阳性表达,余为阴性表达.TRPM8在舌癌、舌乳头状瘤及正常舌体组织中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细胞化学显示:TRPM8在舌癌细胞Tca8113中呈阳性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舌癌细胞及组织中TRPM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舌体组织.结论 TRPM8在舌癌中的高表达提示肿瘤的发生发展可能受到离子通道蛋白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舌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和高分辨率溶解法,检测43例舌癌组织、11例正常舌组织中HMGB1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转移和复发的关系。结果:HMGB1蛋白在舌癌组织中表达强阳性率为72.1%,弱阳性率为27.9%,在正常舌组织中弱阳性表达(P<0.01),HMGB1mRNA在舌癌组织的定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HMGB1表达强度与舌癌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病灶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复发相关(P<0.05)。结论:HMGB1在舌癌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可作为舌癌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判定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不同舌重建术后患者语音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不同舌重建术式对舌癌患者术后语音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2例舌癌患者据重建术式分组: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组5人,除1例外舌切除缘范围均过中线;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组和邻近组织瓣修复组分别为16人和11人,除1例外舌切除缘范围均不过中线。采用汉语语音清晰度测试和短句测试方法,对患者手术前后语音清晰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组和邻近组织瓣修复组的评价结果进行团体t检验。结果: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组、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组和邻近组织瓣修复组术后的语音清晰度平均下降值分别为26.60、7.84和4.18分,短句测试得分下降值分别为1.60、0.50和0.27分;t检验结果显示,前臂皮瓣和邻近组织瓣修复组的语音清晰度和短句测试得分下降值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舌癌手术切除后运用前臂游离皮瓣或邻近组织瓣进行舌重建均能较好地恢复患者术后的语音功能,且两者间没有显著差异;对于舌缺损范围较大尤其是超过半侧舌的患者,采用带蒂胸大肌皮瓣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术后的语音功能。  相似文献   

11.
舌癌患者术后语音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舌癌患者手术前、后的语音功能,探讨患者术后语音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1年10月—2004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I病区接受手术的舌癌患者27例,所有患者的舌切除范围均在半舌内。根据重建术式分为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组(16例)、邻近舌组织瓣修复组(11例);根据肿瘤大小和分期分为T1组(9例)、T2组(13例)及T3组(5例);根据肿瘤切除后缺损的部位分为舌前部切除组(5例)、舌中部切除组(6例)、舌后部切除组(12例)和半舌切除组(4例);根据术后舌活动度分为I度受限(14例)、Ⅱ度受限(7例)和Ⅲ度受限(6例)。采用100个具有代表性的汉字组成的汉语语音清晰度测试字表作为检测手段,对每例患者手术前、后语音清晰度变化情况进行采样,利用SPSS11.5软件包对所获资料进行方差分析,评价原发灶大小、手术切除部位、修复术式、邻近结构保存以及术后舌活动度等因素对患者术后语音清晰度的影响。结果:前臂游离皮瓣组和邻近舌组织瓣修复组间,术后语音清晰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原发灶大小不同的舌癌患者术后语音清晰度的比较表明,T1和T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舌前份切除者的语音清晰度显著低于后份切除者(P〈0.05),保存舌尖和口底组术后的语音清晰度明显高于未保存组(P〈0.05),保存舌根组和未保存组间的语音清晰度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程度伸舌受限者,术后语音清晰度下降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半舌范围内行舌切除的舌癌患者,手术切除部位和邻近结构以及舌活动度的保存与否是影响术后语音功能的敏感因素,原发灶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术后语音清晰度的高低,而选择何种修复手段并不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王斌  张阳  吴煜农 《口腔医学》2010,30(11):679-683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和神经丛素(Plexin)A1在舌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舌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6例舌癌组织及15例正常舌组织中VEGF165及PlexinA1的表达。结果 VEGF165在正常舌组织和舌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2/15)和78.3%(36/46),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0,P<0.05),PlexinA1在正常舌组织和舌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3/15)和54.3%(25/46),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P<0.05);舌癌组织中VEGF165及PlexinA1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均不相关(P>0.05);VEGF165和PlexinA1在舌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6,P<0.05);本组患者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76.1%、58.7%,VEGF165阳性组和VEGF165阴性组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72.2%、50.0%和90.0%、9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7,P<0.05)。PlexinA1阳性组和PlexinA1阴性组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72.0%、44.0%和80.6%、7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4.419,P<0.05)。结论 VEGF165及PlexinA1在舌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舌癌血管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对舌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可作为舌癌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舌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观察环氧化酶-2(COX-2)在舌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COX-2与肿瘤微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了46例舌鳞状细胞癌组织及颈部转移淋巴结中COX-2和CD34的表达,并以正常口腔黏膜作为对照。结果:COX-2在舌癌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82.61%),而在正常口腔黏膜均为阴性表达。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0)。COX-2表达强度同舌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值(MVD)呈正相关(rs=0.495,P=0.001);在阴、阳性淋巴结的两组舌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2)。结论:COX-2在舌鳞癌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其与舌鳞状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但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舌瓣在舌癌术后缺损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舌癌患者在原发灶切除后利用舌体组织瓣修复舌体缺损和舌体形态重建,术后随访评价舌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舌瓣无明显萎缩,舌体运动良好,患者的言语、咀嚼、吞咽功能满意。结论:舌瓣修复舌癌切除术后缺损手术设计符合舌的解剖生理特点,手术相对简单、安全,术后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mRNA及其蛋白在舌癌组织及转移颈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舌癌预后和颈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1例舌癌组织及41例颈部淋巴结标本中CXCR4的表达及定位.用半定量RT.PCR检测各标本CXCR4的mRNA相对表达值。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舌癌原发灶和颈淋巴结转移灶表达CXCR4,正常舌组织不表达CXCR4或仅呈弱阳性表达,正常淋巴结不表达CXCR4:RT-PCR结果显示.舌癌以及转移淋巴结表达CXCR4 mRNA,正常舌组织和正常淋巴结不表达或低表达CXCR4 mRNA。结论舌癌组织及转移颈淋巴结中有CXCR4 mRNA及蛋白的表达,其表达与舌癌的预后及颈淋巴结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舌癌组织中Liv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Bcl-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法)检测Livin、Bcl-2在舌癌和正常舌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舌癌与正常舌黏膜组织中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89%和10%,二者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Livin的高表达与舌癌组织学分化程度相关(P<0.05),与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舌癌与正常舌黏膜组织中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和0,二者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Livin与Bcl-2之间呈正相关(r=0.353,P=0.027)。结论:Livin蛋白在舌鳞癌组织中高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舌黏膜组织:Bcl-2蛋白在舌鳞癌组织中高表达,而在正常舌黏膜组织中无表达:在舌鳞癌组织中Livin与Bcl-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环氧酶-2在人舌鳞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环氧酶 2 (COX 2 )在口腔癌前病变和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IHC)检测 6 0例人舌鳞状细胞癌和 2 0例癌前病变石蜡标本的COX 2表达。结果 COX 2在正常舌粘膜上皮组织中仅有 1例 (1/ 10 )弱表达 ,在舌粘膜上皮异常增生及舌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6 5 0 %、78 3% ,舌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舌粘膜上皮异常增生组织 (P =0 0 2 17)。结论 COX 2在舌癌及其癌前病变中有不同程度的高表达 ,可以作为化学预防和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p53 up-regulated modulator of apoptosis,PUMA)在舌鳞癌组织、舌癌旁组织及正常舌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舌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检测30例舌鳞癌组织、13例舌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舌黏膜组织中PUMA的表达水平,分析PUMA在舌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UMA在舌鳞癌组织、舌癌旁组织及正常舌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67%、53.85%和80.00%,3组之间PUMA表达均有显著差异(P<0.05)。淋巴结转移组中PUMA的阳性表达率为18.18%,而无淋巴结转移组中PUMA的阳性表达率为47.37%,2组差异显著(P<0.05)。而在不同年龄、性别、临床与病理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的舌鳞癌组织中,PUMA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UMA蛋白表达降低在舌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判断舌鳞癌的预后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 Notch1在大鼠舌癌模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将40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 组10只)和实验组(B、C、D组各10只),使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004%的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itroquinoline-1-oxide,4NQO)饮用水喂养实验组 SD大鼠,用蒸馏水喂养对照组 SD大鼠。B、C、D组分别于8、16、24周取大鼠舌体组织;A 组在8、16、24周同时各取3只、3只、4只作为正常对照。行常规组织学观察,并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Notch1在病变不同阶段的舌粘膜内的表达。结果:4NQO可以有效诱导大鼠舌黏膜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在不同的给药时间点,可以诱导大鼠舌黏膜产生不同程度的癌前病变。Notch1在正常舌黏膜、癌前病变、舌鳞癌中的表达逐渐增高(P<0.01)。随着异常增生程度的增加,阳性表达部位逐渐由基底层向表层扩展,且 Notch1的膜型表达逐渐增多。结论:Notch1的高表达及其在细胞膜上的集中表达可能与舌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阿霉素纳米微粒经兔舌动脉给药后,舌癌病灶及易损器官的药物分布,确定阿霉素纳米微粒治疗舌癌的靶向性。方法:将30只荷舌癌的纯种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阿霉素组和阿霉素纳米微粒组,每组15只。分别将阿霉素和聚氰基丙烯酸正丁脂阿霉素纳米微粒(平均粒径93.1nm±11.7nm),通过超选择舌动脉导管给药(药物剂量2mg/kg、药物浓度1mg/ml)。每组给药后1、5、15h分别处死5只兔,取舌、舌癌、心、肝、脾、肾组织各1.0g,血浆1ml,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组织和血浆内的药物浓度,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1、5、15h阿霉素纳米微粒组在舌肿瘤和舌组织内的药物含量显著高于游离阿霉素组(P<0.01);而非靶器官心、肝等药物浓度显著降低,差别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阿霉素纳米微粒经舌动脉给药,可以显著增加抗癌药物的靶向性,增加药物疗效,同时由于非靶器官药物浓度减少,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