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剂量雷米普利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雷米普利(ramipril)对不同时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90例,年龄42岁~76岁.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根据尿蛋白和肾功能的不同再分为早期肾病组、临床期肾功能正常组和临床期肾功能不全组.治疗组给予口服雷米普利(2.5 mg/d),连续应用12周.对照组不予上述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尿总蛋白和尿白蛋白明显降低,其中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组尿总蛋白由治疗前的(0.34±0.11)g/24 h下降到(0.24±0.09)g/24 h(P<0.01),尿白蛋白由(199±50)g/24 h下降到(148±35)g/24 h(P<0.01);临床期肾功能正常组尿总蛋白由治疗前的(2.15±1.01)g/24 h下降到(1.66±0.86)g/24 h(P<0.01);临床期肾功能不全组尿总蛋白由治疗前的(1.93±0.91)g/24 h下降到(1.68±0.81)g/24 h(P<0.05).结论:应用雷米普利对不同时期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均有减少尿蛋白的作用,且早期应用效果尤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杏丁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将6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杏丁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予丹参注射液。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4h尿蛋白定量(24hupq)、血钾、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蛋白(Col-Ⅳ),并分析其对临床症状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患者Scr、BUN、24hupq、LN、Col-Ⅳ水平明显降低,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杏丁注射液有改善肾功能、减轻肾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肾移植后大量蛋白尿的治疗作用.方法 接受尸体肾移植、术后时间达1年以上、24 h尿蛋白定量≥300 mg的患者82例,以计算器随机数法分为氯沙坦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氯沙坦组患者连续服用氯沙坦达1年以上,剂量为50~100 mg/d;对照组患者连续服用氨氯地平达1年以上,剂量为5~10 mg/d.观察12个月,记录患者的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等.结果 研究过程中,两组患者的血压均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沙坦组研究开始时和研究结束时的24 h尿蛋白定量分别为(1.9±1.5)g和(1.1±0.8)g,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研究开始时和研究结束时24 h尿蛋白定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研究开始时相比较.氯沙坦组中血压控制者及血压未控制者的尿蛋白均有所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对照组中,仅血压控制者的尿蛋白较研究开始时有所减少(P<0.05),血压未控制者的尿蛋白反而较研究开始时有所增加(P<0.05).氯沙坦组和对照组中,治疗明显有效(尿蛋白下降≥50%)者分别占56.4%和15.8%,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氯沙坦对肾移植后大量蛋白尿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该作用不依赖于患者血压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肾小球滤过率(GFR)及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并探讨血压变异性参数特点.方法 收集首次治疗的伴有高血压及蛋白尿的CKD患者70例.测量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等生化检测结果,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24 h血压并记录参数.根据GFR将患者分为CKD1~2期组和CKD3~5期组.根据24 h尿蛋白定量分为以下3组:Ⅰ组<1.0 g,Ⅱ组1.0~3.5 g,Ⅲ组>3.5 g.比较各组动态血压参数,并探讨监测结果与肾功能及蛋白尿的关系.结果 随着患者肾功能恶化,24 h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白昼收缩压、夜间收缩压等指标明显升高(P<0.05),且与GFR成负相关,白昼收缩压是GFR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Ⅲ组的白昼舒张压(92.94±15.32)mm Hg明显高于Ⅰ组的(85.25±8.64)mm Hg(P<0.05).白昼舒张压与蛋白尿水平呈正相关(r=0.257,P=0.032).所有患者舒张压变异性均明显高于收缩压变异性(P<0.05).结论 本研究样本中收缩压与肾功能恶化明显相关,白昼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与GFR下降及蛋白尿有关,舒张压变异性应受到更多重视.  相似文献   

5.
杏丁注射液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LN和Col—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杏丁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将6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杏丁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予丹参注射液。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血红蛋白(1i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4h尿蛋白定量(24hupq)、血钾、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蛋白(Col-Ⅳ),并分析其时临床症状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患者Scr、BUN、24hupq、LN、Col—Ⅳ水平明显降低,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杏丁注射液有改善肾功能、减轻肾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贝那普利联合应用治疗肾移植患者移植肾慢性损伤的远期效果. 方法非糖尿病患者肾移植术后尿蛋白>0.5g/d或SCr>177 mmol/L(>2 mg/d)32例,随机分2组:①治疗组23例.男9例,女14例.平均40岁.病理诊断慢性移植物肾病(CAN)13例、环孢素中毒3例、肾小球疾病7例.②对照组9例.男4例,女5例.平均35岁.CAN 6例、环孢素中毒1例、肾小球疾病2例.治疗组给予缬沙坦(80mg/d)与贝那普利(20 mg,2次/d)联合治疗3年,对照组未进行此项处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SCr、24 h尿蛋白变化及移植肾生存时间.结果 随访3年后,治疗组SCr为(252.2±117.9)mmol/L,对照组为(375.3±203.0)mmol/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AN患者SCr为(282.4±147.3)mmol/L,对照组为(528.7±107.8)mmol/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24 h尿蛋白为(1.0±0.6)g,对照组为(1.3±0.7)g,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肾存活时间治疗组76个月,对照组为71个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与贝那普利联合应用可保护移植肾功能,对蛋白尿及移植肾远期存活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低剂量免疫抑制剂组合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慢性移植肾肾病患者31例,均经临床及部分移植肾穿刺病理证实.术后免疫抑制方案为他克莫司(FK506)、吗替麦考酚酯(MMF)、泼尼松(Pred)三联免疫抑制治疗.调整免疫抑制剂方案为雷帕霉素(RAPA)加低剂量FK506+MMF+Pred四联方案.根据血药浓度、血常规、肝肾功能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监测血压、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血肌酐、肌酐清除率(GFR)、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 31例随访12个月.28例患者SCr由治疗前(300±21)μmol/L,治疗后降至(215±38)μmol/L,GFR由治疗前(42.54±2.95)ml·s-1/1.73 m2升至(49.98±3.05)ml·s-1/1.73 m2;治疗前后SCr、GF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SCr 416~464μmol/L者治疗后SCr仍进行性上升,恢复血液透析治疗.30例24 h尿蛋白定量<0.8 g者应用RAPA后尿蛋白量并不增加,1例24 h蛋白尿由0.95g升至1.29g.人/肾存活率为100%(31/31)、90.3%(28/31).治疗过程中主要不良反应为全血细胞减少和高脂血症.结论 慢性移植肾肾病患者SCr 167~320μmol/L,24 h蛋白尿定量<0.8 g,采用RAPA加低剂量FK506+MMF+Pred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苯拉普利、缬沙坦及二者联合用药对糖尿病肾脏病蛋白尿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糖尿病。肾脏病患者分别给予苯拉普利、缬沙坦、苯拉普利联合缬沙坦,同时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监测治疗前后的血压、血糖、血脂、蛋白尿、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等。结果尽量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达标。苯拉普利治疗前尿蛋白为(1.1±0.4)g/24h,治疗后尿蛋白为(0.8±0.2)g/24h。缬沙坦治疗前尿蛋白为(1.2±0.5)g/24h,治疗后尿蛋白为(0.7±0.2)g/24h。联合用药前尿蛋白(1.2±0.8)g/24h,联合用药后尿蛋白下降为(0.5±0.1)g/24h。联合用药前肾小球滤过率为[(83.8±6.6)ml·min^-1(1.73m^2)^-1],联合用药后肾小球滤过率为[(75.4±7.4)ml·min^-1(1.73m2)。]。结论苯拉普利及缬沙坦联合治疗能更好的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9.
病例资料 患者,男,32岁.因"发现蛋白尿4年"于2021年2月入院.患者于2017年5月体检发现蛋白尿,肾功能正常,具体指标不详.曾至外院就诊,查24 h尿蛋白定量0. 9 g,医生建议进行肾活检,遭患者拒绝.此后间断服用中成药治疗,自述尿常规:蛋白(+)~(++),未随访24 h尿蛋白定量及肾功能.2020年12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评价关节腔内给予右美托咪定对膝关节镜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拟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关节组关节腔内给予右美托咪定0.7 μg/kg(用生理盐水配置成15 ml),静脉给予生理盐水15 ml;静脉组静脉内给予右美托咪定0.7 μg/kg(用生理盐水配置成15ml),关节腔内给予生理盐水15 ml;对照组静脉和关节腔内给予生理盐水各15 ml.记录患者术后静息时和运动时VAS评分和术后2h改良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毕至首次需要镇痛药时间和术后24 h内曲马多用量.结果 关节组术后1~6h.静脉组术后1h静息时和运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关节组(198.0±50.5)min明显长于静脉组(97.0±39.5)min和对照组(62.0±28.1)min(P<0.01).使用曲马多剂量关节组(82.0±36.5)mg明显低于静脉组(119.2±44.1)mg和对照组(163.0±52.5)mg(P<0.01),静脉组又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h改良Ramsay镇静评分静脉组明显高于关节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关节腔内给予右美托咪定可提供膝关节镜术后的有效镇痛,延长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的时间和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少量蛋白尿Ig A肾病(Ig AN)患者临床特征,探讨少量蛋白尿Ig AN患者肾功能损伤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并确诊原发性Ig AN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按照24h尿蛋白定量分为少量蛋白尿组(1 g/24h)及中大量蛋白尿组(≥1 g/24h),并将少量蛋白尿组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肾小球滤过率(e GFR)90 ml·min~(-1)·(1.73 m~2)~(-1)]和肾功能受损组[e GFR90 ml·min~(-1)·(1.73 m~2)~(-1)],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分析各临床指标与肾功能损伤相关性并分析肾功能下降危险因素。结果 302例原发性Ig AN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少量蛋白尿患者116例(38.41%),中大量蛋白尿患者186例(61.59%)。少量蛋白尿组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水平均明显低于中大量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慢性肾脏病分期以慢性肾脏病(CKD)1期为主,Lee氏分级以Lee氏Ⅰ~Ⅱ级为主。亚组间比较,肾功能损伤亚组患者年龄大,高血压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病理损伤较重,以Lee氏Ⅲ级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及血尿酸与少量蛋白尿Ig AN患者e GFR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少量蛋白尿Ig AN患者病理表现亦可能较重,年龄、血尿酸是预测少量蛋白尿Ig AN肾功能损伤独立危险因素,需积极干预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生脉注射液对烧伤后"休克心"防治作用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对严重烧伤患者伤后"休克心"的防治作用.方法 严格按照临床科研方法设计前瞻性试验方案,将笔者单位符合入选标准的20例严重烧伤患者按完全随机化方法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患者入院后均在常规复苏补液的基础上另建1条静脉通道,给药组将生脉注射液40 ml加入50 g/L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共用3 d;对照组以同样方式静脉滴注未加生脉注射液的50 g/L葡萄糖注射液290 ml.于伤后12 h和1、2、3、4、5 d抽取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检测血清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含量.并于滴注前及滴注后1、2、3、5、7 d同法抽血检测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伤后12 h给药组、对照组患者血清中CK-MB、LDH、cTnI含量均达峰值,分别为(52±20)U/L、(5.9±1.3)μmol·s-1·L-1、(0.274±0.231)μg/L和(91±31)U/L、(8.5±1.8)μmol·s-1·L-1、(0.584±0.192)μg/L,随治疗时间推移呈逐渐下降趋势.但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在伤后2 d或3 d内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 患者严重烧伤后早期应用生脉注射液可有效地防治"休克心"损害,对心肌细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清风痛宁辅助治疗IgA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正清风痛宁对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肾活检并结合临床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68例,尿蛋白在1~2.5 g/d,肾功能正常,并有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或应用雷公藤后出现副作用等之一特殊情况,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洛汀新或科素亚、百令胶囊及潘生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正清风痛宁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24 h尿蛋白分别由治疗前的(2.05±0.57)g/d、(1.92±0.54)g/d减少至(0.56±0.30)g/d、(1.48±0.38)g/d,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5例腰痛全部缓解,对照组仅1例(1/4)缓解;两组肝肾功能、血象及月经情况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正清风痛宁是辅助治疗IgA肾病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尿蛋白转归对Ig A肾病增生硬化型患者预后的影响,同时探讨尿蛋白控制的可能目标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01月~2016年03月在杭州市中医院行肾组织活检确诊为Ig A肾病增生硬化型的80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接受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的蛋白尿缓解情况、不同蛋白尿转归对血肌酐的影响以及蛋白尿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经过50. 63±29. 01个月的随访,24例(30. 0%)患者在随访中达到终点事件,接受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的患者2年后蛋白尿缓解率高于激素联合霉酚酸酯(P 0. 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蛋白尿转归是肾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未缓解a组患者进入终点事件的风险是缓解a组的11. 3倍(P=0. 022),未缓解b组患者达到终点事件风险是缓解a组的31. 8倍(P=0. 001)。随访期间平均尿蛋白定量最佳截断值为0. 7 g/d。结论:一定疗程的免疫抑制治疗,可能有助于Ig AN增生硬化型患者蛋白尿的减少以及肾功能的保护。蛋白尿转归与Ig A肾病增生硬化型患者肾功能进展密切相关,而且是患者到达联合终点的独立危险因素,Ig A肾病增生硬化型患者的尿蛋白可能控制的目标值为0. 7 g/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轻度蛋白尿(24 h蛋白尿1 g/d)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007年在本院肾活检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且蛋白尿1 g/d,随访时间≥6个月,终点事件定义为肌酐较基础值翻倍或eGFR下降50%或进入ESRD,进一步将患者分为蛋白尿≤0.3 g/d和蛋白尿0.3 g/d,比较两组间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共667例患者纳入研究,男393例(58.9%),女421例(63.1%),蛋白尿中位数为0.37 g/d(0.20~0.63 g/d),血清肌酐(Scr)中位数67.0(54.9~82.2μmol/L),平均肾小球滤过率(eGFR)(107.3±33.7)ml·min-1·1.73 m-2。两组比较临床指标中Scr、eGFR等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Lee分级以Ⅲ~Ⅴ型多见,占477例(71.5%),蛋白尿≤0.3 g/d组LeeⅢ~Ⅴ级占160例(58.4%),蛋白尿0.3 g/d组占317例(80.7%)。蛋白尿0.3 g/d患者,其LeeⅢ~Ⅴ级的风险较蛋白尿≤0.3 g/d组增加2.51倍;(3)中位随访时间90.3(68.6,114.4)月,共40例(6.0%)进入随访终点事件。Kaplan-Meier生存分析示组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 Rank检验χ2=2.01,f=1,P=0.156)。结论:轻度蛋白尿IgA肾病患者肾功能及病理损伤并非一定轻微,在长期随访中部分患者可出现病情加重,甚至进展至肾功能减退。进一步降低蛋白尿是一种潜在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1,25(OH)2D3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blocker,ARB)延缓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进展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血清肌酐(Scr)水平处于104-265.2 μmol/L,24 h尿蛋白定量≥1 g,临床排除继发性肾脏病,前期随访肾功能无明显恶化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缬沙坦80 mg/d)及骨化三醇组(缬沙坦80 mg/d+骨化三醇0.25 μg/晚),随访6个月,随访时间点为0,2,4,6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Scr、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至随访终点时,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Scr、血钙、PT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8.95±24.30)μmol/L vs(186.05±46.18)μmol/L,P〈0.05],[(2.27±0.21)mmol/L vs(2.10±0.20)mmol/L,P〈0.01],[(145.22±42.30)pg/ml vs(193.44±55.04)pg/ml,P〈0.01];两组患者蛋白尿、血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6±0.69)g vs(2.48±0.79)g,P〈0.05],[(1.41±0.30)mmol/L vs(1.49±0.34)mmol/L,P〈0.05];但与0月比较,骨化三醇组蛋白尿水平下降明显[(2.16±0.69)g vs(3.36±1.10)g,P〈0.01].结论:1,25(OH)2D3联合ARB能有效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其疗效较单纯使用ARB药物为佳.  相似文献   

17.
黄芪注射液对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6例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黄芪注射液治疗组(33例).对照组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黄芪注射液,疗程14 d.分别在治疗前及14 d疗程后观察并记录血常规、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血尿素氮、肌酐、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及血压.结果:黄芪注射液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P<0.01),血总蛋白及白蛋白明显升高(P<0.01,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血压、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不仅能明显的降低蛋白尿,而且具有降低血脂及升高血浆蛋白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小剂量日间非卧床腹膜透析(DAPD)和小剂量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对残肾功能较好的糖尿病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疗效。 方法 病情稳定、残肾功能较好(rGFR≥5 ml/min,且尿量≥750 ml/d)的40例糖尿病ESRD患者入选。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小剂量DAPD组20例和小剂量CAPD组20例。DAPD组透析处方为1.5 L或2 L,3次/d,每次留腹3~4 h,夜间干腹。CAPD组透析处方为1.5~2 L,3次/d,或1.5 L,4次/d,夜间留腹。在研究开始及6个月后,分别计算两组腹膜尿素氮清除率(Kt/V)、残肾Kt/V、每周总Kt/V、Ccr、rGFR等指标;测定24 h尿蛋白量、24 h腹透液蛋白、血清白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剂量;用改良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评估患者营养状况。 结果 共35例患者完成研究。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透析龄、透析液肌酐/血肌酐(D/Pcr)等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后,CAPD组胰岛素剂量和24 h腹透液丢失蛋白明显高于DAPD组,分别为(33.6±10.9) U/d 比(20.6±6.2) U/d(P < 0.05)和(11.13±4.95) g比(5.66±2.88) g(P < 0.01),而血清白蛋白明显低于DAPD组[(29.7±4.2) 比(36.5±3.9) g/L,P < 0.05]。DAPD组与CAPD组相比,24 h净超滤量为(554±187) ml比(309±177) ml,24 h尿量为(1090±361) ml比(750±258) ml,rGFR为(8.21±2.40) ml/min比(4.88±2.11) ml/min,DAPD组均显著高于CAPD组(均P < 0.05)。 结论 对于残肾功能较好的糖尿病ESRD患者,小剂量DAPD较小剂量CAPD能更好地控制血糖,改善营养状态及保护残肾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分期的大量蛋白尿型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并随访观察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1月~2016年12月CKD 1~5期大量蛋白尿型IgA肾病患者80例。比较CKD 3~5期大量蛋白尿型IgA肾病组(A组)及CKD 1~2期大量蛋白尿型IgA肾病组(B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治疗疗效及随访中肾存活率。结果:A组患者肾活检时肾功能较差,其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Sua)、高血压发病率均显著高于B组,血红蛋白、肾小球滤过率水平显著低于B组;肾脏病理上,A组患者活动性病变更明显,肾小管间质疾病及由于血管病变所致的肾损伤均重于B组,A组病理Lee氏分级均≥Ⅲ级,B组病理Lee氏分级均≤Ⅳ级。经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A组患者血白蛋白水平升高[(42.57±5.86)vs.(33.71±8.08)g/L,P0.01],肾小球滤过率升高[(54.69±16.35)vs.40.13±17.67)m L·min-1·1.73 m-2,P0.01],尿蛋白较治疗前显著下降[(2.77±1.98)vs.(6.59±4.17)g/24 h,P0.01],但有效率低于B组(55.56%vs.88.09%,,P0.01),治疗后A组患者的血肌酐、血尿素氮、尿蛋白水平仍高于B组[(2.77±1.98)vs.(1.19±1.07)g/24 h,P0.01],e GFR水平及肾存活率低于B组(84.23%vs.100.00%,P0.05)。结论:大量蛋白尿型IgA肾病患者中CKD 3~5期的患者与CKD 1~2期的患者相比,病理上活动性病变及慢性化病变均更明显,肾存活率更低;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可使部分患者的尿蛋白减少,肾功能改善。CKD3~5期大量蛋白尿型IgA肾病患者仍需行肾活检以便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胃袖状切除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腹腔内注射链脲菌素诱导SD大鼠糖尿病模型,共有36只大鼠诱导成功.选取血糖水平居中的30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血糖17.88~23.65 mmol/L,平均20.32 mmol/L):胃袖状切除组、假手术组及对照组,每组10只.术后检测大鼠一般情况、血脂、肌酐,取大鼠24 h尿液检测24 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行血、尿肌酐检测计算肾小球滤过率,实验结束取肾称重并对肾小球进行病理学检查,PAS染色观察肾小球系膜扩张情况,计算系膜扩张率.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肾小球足细胞突触极蛋白表达率,进一步明确胃袖状切除手术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的影响的机制.检测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胃袖状切除组大鼠术后死亡1只,另两组大鼠无死亡.胃袖状切除组大鼠肾小球滤过率[(8.44 ±2.10) ml·g-1·d-1]、24 h尿蛋白排泄率[(36.04±11.10) mg/d]、血脂[总胆固醇(1.66±0.23) mmol/L,甘油三酯(1.25±0.17)mmol/L]、肾脏质量[(1.61±0.06)g]、肾小球系膜扩张率[(6.14±1.50)%]和足细胞突触极蛋白表达率[(20.44±2.99)%]均优于假手术组[(15.05 ±3.01)ml·g-1·d-1、(57.01±11.34) mg/d、(2.15±0.29) mmol/L、(1.65±0.23) mmol/L、(1.93±0.07)g、(11.32±2.09)%、(10.34±1.43)%]和对照组[(14.79±2.38)ml·g-1·d-1、(62.71±16.46) mg/d、(2.23±0.21) mmol/L、(1.59±0.20) mmol/L、(1.91±0.06)g、(10.82±1.79)%、(11.13±2.43)%](t=0.781 ~5.025,P值均<0.05).结论 胃袖状切除手术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肾功能,手术可能通过改善肾小球系膜扩张及保护肾小球足细胞来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