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六虚"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考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广仁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4,22(10):1781-1782
讨论了精虚、血虚、津亏、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主症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此“六虚”都是相对独立的概念,有相对独立的临床表现。阴虚、阳虚、阴阳两虚都属气虚范畴:阴虚实为阴气不足,而非精虚、血虚或津液不足;阳虚实为阳气亏虚,而非气虚;阴阳两虚有偏于阴虚或阳虚的不同,若阴阳两虚是对等的,即是气虚;气阴两虚和气阳两虚在理论上是悖论,不可用于临床疾病的病机和证候的表述。  相似文献   

2.
孙广仁 《中医药学刊》2004,22(10):1781-1782
讨论了精虚、血虚、津亏、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主症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此“六虚”都是相对独立的概念,有相对独立的临床表现。阴虚、阳虚、阴阳两虚都属气虚范畴:阴虚实为阴气不足,而非精虚、血虚或津液不足;阳虚实为阳气亏虚,而非气虚;阴阳两虚有偏于阴虚或阳虚的不同,若阴阳两虚是对等的,即是气虚;气阴两虚和气阳两虚在理论上是悖论,不可用于临床疾病的病机和证候的表述。  相似文献   

3.
孙广仁 《中医药学刊》2005,23(2):215-216
主要讨论了《内经》中的阴虚、气虚的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指出《内经》中阴虚的涵义有三:一是与阳气虚相对,是指阴气虚亏及其凉润、宁静等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二是与在外或在上之气的不足相对,是指在内或在下之气的不足;三是与气属阳相对而指精虚。《内经》中的气虚概念,主要有二:一是指人体之气虚亏及其各种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属阴阳二气对等的皆不足;二是指以针刺泻法使气得散的一种状态。目前临床应用的阴虚概念,是指阴气虚而非精虚、血虚或津液亏虚。阴虚与阳虚都是人体之气某一部分的虚亏,阴阳两虚是阴气与阳气不对等的皆虚,它们都属于气虚的范畴。气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气虚包括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等,狭义的气虚是阴阳二气对等的皆不足。气阴两虚与气阳两虚在理论上是悖论,不可再用于临床疾病的病机和证候的表述。  相似文献   

4.
五脏精气阴阳的虚性病机及几个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讨论了五脏精气阴阳的虚性病机及其相关问题,提出了各脏之精虚、气虚、阴虚、阳虚可用以阐释其不同生理机能失常的病证,当属于类证病机的范畴;五脏之阴虚、阳虚不能与其气虚同时并存,但与其精虚、血虚、津液不足可同时发生;肾之精气阴阳的不足在五脏精气阴阳虚性病机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主要讨论了<内经>中的阴虚、气虚的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指出<内经>中阴虚的涵义有三:一是与阳气虚相对,是指阴气虚亏及其凉润、宁静等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二是与在外或在上之气的不足相对,是指在内或在下之气的不足;三是与气属阳相对而指精虚.<内经>中的气虚概念,主要有二:一是指人体之气虚亏及其各种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属阴阳二气对等的皆不足;二是指以针刺泻法使气得散的一种状态.目前临床应用的阴虚概念,是指阴气虚而非精虚、血虚或津液亏虚.阴虚与阳虚都是人体之气某一部分的虚亏,阴阳两虚是阴气与阳气不对等的皆虚,它们都属于气虚的范畴.气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气虚包括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等,狭义的气虚是阴阳二气对等的皆不足.气阴两虚与气阳两虚在理论上是悖论,不可再用于临床疾病的病机和证候的表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阴气、阴液与阴虚的涵义。方法:以文献及中医学基本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阴气、阴液、精、血、津液以及阴虚、精虚、血虚、津液不足之间的关系,剖析阴虚的临床类型,以归纳相关概念的内涵及关系。结论:精、血、津液合成阴液;阴气是阴液的一种存在方式;阴虚主要是指以精、血、津液为物质基础的阴液、阴气的不足,或精、血、津液运行道路阻塞,濡润、滋养作用减弱所产生的临床证候。  相似文献   

7.
孙广仁 《中医药学刊》2006,24(6):981-984
目的:梳理并规范中医学精气理论范畴中的相关概念,构建中医学精气理论的逻辑架构。方法:提出了中医学精气理论中的10个需要研讨的问题,检索尽量全面的相关文献资料,运用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结合临床应用,分析、比较以归纳或区分相关概念的不同内涵及其逻辑关系。结果:①论证了中医学中精、气概念的自然科学属性;②论证了古代哲学范畴中精、精气与气的概念及其来源;③明确了人体之精的概念及其与古代哲学宇宙本原之精的区别;④明确了人体之气的概念、功能及其与古代哲学宇宙本原之气的区别;⑤明确了人体之精与人体之气的区别和联系;⑥分清了两种不同学科范畴的生命本原说;⑦论证了人体之气阴阳两分的思想渊源以及人体之阴气、阳气的基本概念;⑧论证了精虚、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⑨在以上基础上构建了精化气,气分阴气与阳气,阴气与阳气对立互根的中医学精气理论逻辑架构,进而构建了脏腑精气阴阳理论体系;⑩提出了精气理论的深化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小鼠气、血、阴、阳、虚等八种模型四诊的比较和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观察常见小鼠虚证模型四诊表现的异同及其模型的可靠性,我们依据文献,分别制作气血阴阳各两种共8个虚证模型,通过同步检测体重、饮水、摄食、肛温、尾温、心率及爪、尾显微放大拍照及图像处理得到r值,对各虚证各模型四诊进行比较。初步研究表明,在气虚方面,环磷酰胺模型属脾阳气虚,可能还伴随血虚和肾虚;番泻叶模型大体为腹泻伤津模型,而脾气虚不是主要的;在血虚方面,乙酰苯肼模型为血虚模型;而尾静脉放血至血虚模型,需要延长造模时间与增加放血的次数和数量;在阴虚方面,甲状腺素模型属阳热偏盛,阴虚不突出;氢化可的松阴虚模型接近于阴虚;在阳虚方面,丙基硫氧嘧啶阳虚模型可能要求造模剂量增大和时间延长,而氢化可的松阳虚模型不甚典型。  相似文献   

9.
从虚辨治老年性便秘6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时建山 《河南中医》2004,24(11):46-46
笔者1998年6月~2003年2月在临证中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结合气血阴阳虚损的不同情况,从虚论治老年性便秘60例(3d以上排便1次,大便干结难解),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肝为风木之脏,眩晕的发生与肝脏生理功能的常否密不可分。临床上多以实证治之,鲜有论及肝虚眩晕者。从肝论治眩晕不能仅仅遵循于平肝、清肝、疏肝等法,更要对肝虚型眩晕有足够的重视,其基本证型包括:肝气虚、肝血虚、肝阴虚、肝阳虚。眩晕与肝虚的关系密切,必须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仔细地辨证和研究,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中医药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还可以丰富肝病的诊断和辨治内容,并使其更好地指导临床,以便更为快速地解除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1.
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太过与不及或不应时而至,即成为易对人体致病的六淫。中医学认为它们属于外感疾病中的致病因素。然而历代医家中,对传统的外感六淫,尤其对其中的“火邪”致病有质疑者不乏其人。笔者亦愿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中医"气血"学说中的免疫学思想进行了探讨。认为在中医的"气血"学说中,包括现代免疫学免疫系统中的诸多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也贯穿着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等免疫学功能的思想;从气虚、血虚患者的免疫功能多发生变化,而补气血方药多能增强或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等研究资料分析,也能进一步佐证"气血"学说与免疫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发生学角度探析六淫的概念。认为生活观察是气候致病认识的直接来源,天人相应是六气致病框架的指导思想,"三才"思想确立"六淫"之为"六",意象思维是六淫概念构建的主要思维方式。指出六淫是以风、寒、暑、湿、燥、热六气为原型的外感病因符号,其概念具有抽象及气象学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文献谈"君臣佐使"概念与应用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历代相关的代表性文献,笔者认为依"三品"而确定的"君臣佐使"现在看来并不完全适用于养生保健,在临证用药处方中,更不宜机械套用,使药物发挥作用必须有相应足够的适当剂量.处方中针对病证起主要治疗作用且用量最大、剂量足够、药力最强的药物为"君"药,引导诸药达到患病脏腑及相关经络、病位的药物为"使"药,"臣、佐"药则从正反两个角度辅助"君"药.组方时还要注意"君臣佐使"的数量、奇偶、配比及方剂大小,提倡大"使"药观点,即处方中不仅有"君臣佐使",而且全方作用都要如"使"药那样能够达到患病脏腑及相关经络、患病部位,切合病证的病位、病因、病机和病变性质特点.  相似文献   

15.
"大丁"小议     
张正社 《中医药导报》2004,10(12):51-51
文章就<内经>原文"膏梁之变,足生大丁"中之"大丁"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大丁"应释为"薄厥",即"中风病".  相似文献   

16.
秦润笋  金杰  张振铎 《新中医》2021,53(13):217-219
帕金森病(PD)是临床常见严重危害中老年健康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本文从六郁学说源流、病机病理及临床运用进行探讨,认为肝风为病之标,六郁为病是PD的主要病机,诸郁不除,则肝风不熄。结合临床,可从外风、肝郁化风、风痰郁阻、瘀血动风、水泛动风和阴虚动风对PD进行辨证论治,以期提高本病的证治水平。  相似文献   

17.
心悸虽不离于心,亦不止于心,其与五脏六腑均密切相关。心悸多由七情所伤、饮食失节、体虚劳倦等因素导致心之阴阳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或邪阻心脉、心神被扰所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其他脏腑失调如肝气郁滞、脾虚生痰、肾阳亏虚、肺失通调、胆气虚怯等均致心神导致心悸,故五脏六腑令人心悸。重视其他脏腑对心悸的影响,不拘泥于心之为病,宜因脏腑不同,证型不同,各立方药,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18.
从气概念谈中医名词术语翻译的特殊性及翻译原则薛俊梅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译者在翻译时应正确认识中医中的气概念的重要性,认为中医名词术语翻译有其特殊性,因而在介绍和翻译中医药学时,译者要充分了解中医药体系的基本特点,掌握中医名词术语的真正内涵并根据其特点和原则进行翻译来保持中医药固有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9.
从舌的结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临床舌诊等方面,对舌与五脏六腑的相关关系做一探讨,对舌候五脏六腑的原理做进一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