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芬太尼贴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确诊为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单纯芬太尼贴治疗组(对照组)与芬太尼贴联合加巴喷丁组(联合组)。对照组对以前用过强阿片类药物的患者根据用药情况进行剂量转换,逐渐增量,直至疼痛缓解VAS < 3分或爆发痛 < 3次;联合组在使用芬太尼贴的基础上加用加巴喷丁,初始剂量为100 mg 3次/日,逐渐增加剂量,直至疼痛缓解,但总用量≤2 400 mg/日。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2、3和4W的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OL)、疼痛缓解程度、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与联合组VAS评分均有下降(P < 0.05),联合组更明显(P < 0.05);QOL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 < 0.05),联合组改善显著(P < 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联合组为96.7%;联合组阿片类药物使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明显降低P < 0.05)。  结论  芬太尼贴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妥乐平(NTP)联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OST)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NCP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8 月至2013年8 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疼痛治疗科接受药物治疗且VAS 评分> 4 分的102 例NCP 患者随机分成安慰剂联合OST 治疗组(A 组)和NTP 联合OST 治疗组(B 组)。 比较两组VAS 评分、疼痛缓解率、爆发痛发作次数、OST 使用剂量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VAS 评分、爆发痛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 0.05);治疗第14天后B 组VAS 评分、疼痛程度、爆发痛发作次数以及OST 日均用量均优于A 组(P < 0.05),且B 组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A 组(P < 0.05)。结论:NTP 联合OST 能有效减轻NCP ,并减少OST 的用量及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凯纷注射液(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联合吗啡治疗重度难治性癌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口服或肌注镇痛药物效果欠佳、药物不良反应明显或不能口服镇痛药物的重度癌痛患者40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纯吗啡自控静脉镇痛(PCIA)治疗组(A组)和凯纷注射液联合吗啡PCIA治疗组(B组),每组20例,连续观察10d为1个疗程。分别就两组治疗后疼痛缓解、阿片类剂量滴定、生活质量改善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A组疼痛缓解率70.0%(14/20),B组为75.0%(15/20),镇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在减少阿片类止痛药剂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减轻阿片类药物引起恶心、便秘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凯纷注射液与吗啡联合治疗重度难治性癌痛,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胃肠道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普瑞巴林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MNP)的疗效。方法 2011年8月至2014年1月间52例中度以上MNP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A组(17例),仅接受吗啡;B组(18例),接受吗啡加75mg普瑞巴林(每日2次);C组(17例),接受吗啡加150mg普瑞巴林(每日2次)。患者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方式给予吗啡注射72h,滴定其所需剂量。72h后将吗啡换成口服羟考酮控释片,继续治疗4周。分析A、B、C 3组每24h吗啡用量,PCIA期间及口服羟考酮控释片后的疼痛情况(爆发痛次数、静息以及活动VAS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与A组比较,B组72h内、C组48h内及72h内的每24h吗啡用量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72h内爆发痛次数及活动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吗啡PCIA滴定期间,3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及便秘,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第28天羟考酮缓释片用量(mg)为117.67±36.39,而B、C组分别为94.06±25.38和88.21±24.46,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第7、14、28天爆发痛次数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第14天活动VAS评分低于A组,C组第7、14天活动VAS评分均低于A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瑞巴林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MNP的效果较好,优于单用阿片类药物,且普瑞巴林可能需使用较大的剂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观察小剂量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度慢性癌痛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满意度.将43例中度癌痛患者,根据既往使用的镇痛药决定芬太尼初始剂量并分为2组.A组(2.5 mg)28例已口服弱阿片药物;B组(1.25 mg)15例使用非阿片类药镇痛但效果差.观察疼痛缓解程度、生活质量改善、不良反应及满意度.结果使用芬太尼贴剂后疼痛缓解率100%(Ⅲ度58.1%+Ⅳ度41.9%),最终滴定剂量≤25 μg/h,A组60.7%,B组86.6%,两组之间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尤以睡眠和食欲改善最为显著.不良反应为轻度头晕、嗜睡、恶心呕吐、便秘等.自身对比显示,使用芬太尼贴剂较使用弱阿片药物满意度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小剂量芬太尼透皮贴剂可作为治疗中度慢性癌痛的首选方法之一.肿瘤防治杂志,2004,11(10)1099-1100  相似文献   

6.
许多患有癌症的人都有中度至重度的疼痛需要使用强效的镇痛药来缓解疼痛。阿片类药物为治疗晚期癌痛的主要药物(如吗啡、羟考酮等)。羟考酮是一种强效的阿片类镇痛药,可快速透过血脑屏障,口服给药后生物利用度高。但阿片类药物常常伴有很多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便秘、成瘾等,而羟考酮与纳洛酮联合用药不仅可以缓解病人的疼痛,而且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对羟考酮联合纳洛酮对疼痛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癌痛治疗的基本原则如下 1按阶梯给药轻度疼痛:非阿片类药物±辅助药物。中度疼痛:弱阿片类药物±非阿片类镇痛药±辅助药物。重度疼痛:强阿片类药物±非阿片类镇痛药±辅助药物。当患者出现中、重度疼痛时可直接使用阿片类药物。只要疼痛达到一定强度,越早使用阿片类药物,所用的剂量就越低,而且耐药的时间会越长。阿片类药物是强效的镇痛药,无"天花板效应",可以持续增加剂量直至无痛。  相似文献   

8.
癌痛治疗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中重度癌痛患者强阿片类及第一类精神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从疾病类别、患者年龄及性别方面,回顾性分析12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使用强阿片类药物、曲马多口服制剂、盐酸布桂嗪针剂的情况。结果使用强阿片类药物的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P=0.004〈0.05)。强阿片类、曲马多口服制剂及盐酸布桂嗪针剂的日最大剂量男性均大于女性。使用强阿片类药物(P=0.030〈0.05)和盐酸布桂嗪针剂者(P=0.019〈0.05)的日平均剂量,男性也大于女性。≥60岁组便秘发生率高于〈60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3〈0.05)。结论癌痛患者中男性使用强阿片类药物的比率高于女性,且强阿片类药物与盐酸布桂嗪针剂的日平均应用剂量也高于女性。50~59岁组强阿片类药物的日平均应用剂量最高。因强阿片类药物对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较重,尤其是便秘,该类药用药剂量应酌减。  相似文献   

9.
邵月娟  王昆 《中国肿瘤临床》2015,42(10):530-534
辅助镇痛药物是指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原本用于治疗某种疾病,之后发现兼具镇痛作用的一组药物。由于癌痛机制复杂,所以经常需要阿片药物、非甾体类药物和辅助药物联合镇痛。根据WHO三阶梯镇痛原则,辅助药物可以用于癌痛治疗的任何一个阶梯,与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具有协同镇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减轻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的作用,尤其适用于对阿片类药物部分敏感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常用的辅助镇痛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惊厥药、局部用药、皮质类固醇激素以及NMDA受体拮抗剂等,这些药物在辅助镇痛时与原本治疗疾病的用法用量有所不同,临床医生应该熟知其不良反应,并从小剂量开始,经过数天或数周的逐步加量达到最佳效果与不良反应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奥施康定)联合即释吗啡在中、重度癌痛滴定治疗中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82例中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即释吗啡)和B组(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即释吗啡),通过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对镇痛疗效、起效时间、滴定达到稳态时间、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两组镇痛效果均显著,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B组较A组镇痛起效时间明显缩短,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B组较A组滴定达到稳态时间明显缩短,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两组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比较无差异性(P>0.05);两组便秘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比较无差异性(P>0.05)。结论: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即释吗啡治疗中、重度癌痛起效快、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加巴喷丁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试验方法,35例晚期恶性肿瘤伴疼痛的患者,年龄32~69岁,随机分为3组:吗啡组(M组)11例,加巴喷丁组(G组)13例,加巴喷丁+吗啡组(GM组)11例。达到疼痛缓解时(VAS评分≤3分)维持给药直至观察终点,然后比较治疗前后的疼痛缓解程度、吗啡日均消耗量、生活质量和毒副反应,并检测疼痛介质(5 HT、NE)和免疫功能各指标(IgA、IgM、IgG;CD4、CD8、NK细胞)的改变。结果 (1)疼痛程度的改变大小:与治疗前相比,3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GM组大于M组(P<0.05)和G组(P<0.05);(2)吗啡消耗量:GM组比M组少(P<0.05);(3)疼痛介质检测值:3组在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4)毒副反应:GM组较M组和G组轻;(5)生活质量:GM组较M组和G组明显提高;(6)免疫功能指标:3组各项免疫指标在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加巴喷丁联合吗啡能有效地控制癌痛,减少吗啡的用量及其副反应,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吗啡治疗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35例晚期癌症伴疼痛的患者,VAS评分≥6分,年龄32—69岁,随机分为M组、G组、MG组三组,分别给予吗啡,加巴喷丁,加巴喷丁+吗啡,直至疼痛缓解(VAS≤3分),比较治疗前后的疼痛缓解程度、吗啡用药量、生活质量和副作用,并检测疼痛介质的改变。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有不同程度的缓解,MG组的患者疼痛减轻程度要大于M组(P〈0.05)和G组(P〈0.05);MG组的吗啡消耗量比M组少;各组的疼痛介质在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MG组的副作用少于M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加巴喷丁联合吗啡能有效控制癌痛,可以减少吗啡的用量及其副作用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治疗癌性疼痛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大剂量阿片类止痛药物控制国人癌性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八一医院肿瘤内科2005年1月~2009年2月住院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有21例因重度疼痛而需要大剂量阿片类(口服吗啡等效剂量为≥300mg/d)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断,阿片类滴定时间、剂量、使用持续时间以及毒副反应。结果:21例中,16例为胃肠道肿瘤;14例存在骨骼转移,8例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躯体痛14例,神经性疼痛和内脏痛各9例。治疗过程中17例患者经历阿片类转换。滴定至最大剂量的时间为4~378d(中位时间92d)。最大剂量范围为330d~1200mg/d(中位数450mg/d)。大剂量阿片类持续时间为12~255d(中位时间61d)。出现疼痛后生存期为2~45个月(中位数11个月)。未出现威胁生命的毒副反应。结论:大剂量阿片类止痛药对具有重度疼痛的国人晚期肿瘤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普瑞巴林用于治疗神经刺激引起肢体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近期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78例明确诊断肢体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资料。本组患者均在手术前使用普瑞巴林口服进行镇痛治疗。观察口服普瑞巴林48h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疼痛程度评估分别使用VAS评分(0为无痛,10为疼痛不能忍受)和LANSS评分(即利兹评分,0为无痛,16分为剧烈疼痛)。结果用药后大部分患者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改善率为81%(63/78)。用药后48h患者的平均VAS评分从用药前的6.8±2.4降到了用药后的3.8±3.2;平均LANSS评分从用药前的11.1±3.4降到了用药后的6.3±4.7,用药前后2组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1。本组病例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普瑞巴林治疗神经源性肢体病理性疼痛疗效明确,不良反应较轻,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抗抑郁药物作为辅助性干预措施对伴有抑郁状态和癌痛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为期4周的临床观察。对照组联合使用阿片类药物以及心理干预,治疗组联合使用阿片类药物、心理干预以及抗抑郁药物度洛西汀,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周末进行疗效评估,观察辅助性抗抑郁药物对伴有抑郁状态的癌痛患者抑郁情绪及联合用药对疼痛改善、阿片类药物使用的情况。结果在治疗后第1、2、4周末,治疗组患者HAMD17评分显著降低,抑郁情绪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17评分无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第2、4周末HAMD17焦虑/躯体化、体重、认知障碍、睡眠障碍以及阻滞各因子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增加(P>0.05),而对照组患者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在第4周末有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患者在用药期间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对伴有抑郁状态的晚期癌痛患者,单纯的心理干预和止痛治疗不能明显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在接受阿片类药物和心理干预的同时联合抗抑郁药物度洛西汀,其效果优于阿片类药物联合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患者抑郁情绪,并有益于疼痛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盐酸吗啡缓释片经直肠给药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选择癌性疼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经直肠给药)和B组(口服给药),盐酸吗啡缓释片30-90 mg,每12小时1次,记录各组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A组的有效率为90.0%(18/20),B组的有效率为80.0%(16/2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784,P=0.376)。治疗前A组VAS(Visual Ana-logue Scale)为7.65±1.09,B组为8.05±1.1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108,P=0.275)。治疗后A组VAS为2.40±1.47,B组为2.55±1.7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296,P=0.769)。副作用有头昏、恶心呕吐及腹胀便秘等,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盐酸吗啡缓释片经直肠给药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及副作用与口服给药无差别,对于不能口服给药的患者,经直肠给药是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使用神经妥乐平+羟考酮控释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VAS评分>4分的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86例,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每组均43例.对照组予以安慰剂+羟考酮控释片的治疗方案,试验组则实施神经妥平乐+羟考酮控释片的治疗措施.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SAS评分、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治疗7d及14 d后爆发痛发作情况及羟考酮控释片服用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VAS评分为(0.96±1.08)分、SAS评分为(36.69 ±8.4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1±1.29)分、(48.56±10.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整体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疼痛缓解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49%),组间对比有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治疗14 d时,试验组爆发痛发作次数为(1.72±0.95)次/d、羟考酮控释片日均服用量为(80.76±20.79) mg/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21±1.24)次/d、(101.99±23.56)mg/d],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妥乐平联合羟考酮控释片联合治疗,可缓解肿瘤患者的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