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宫颈癌端粒酶活性与 HPV16,18 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蓓  王绪  古涛  王秀英  高之睦 《癌症》2001,20(9):991-991
最近的研究表明端粒酶的激活在细胞癌变中起重要作用 , 而 HPV16,18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也密切相关 . 本研究采用以 PCR技术为基础的 PCR TRAP方法对宫颈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 , 同时应用 FQ PCR技术检测宫颈组织 HPV16,18, 以期探讨端粒酶活性与 HPV16,18感染之间在致癌作用中是否存在一定关系 .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 全部标本均来源于 1998年 7月~ 2000年 2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及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妇科 . 经活检、病理确诊的宫颈癌 28例 , 年龄 29~ 78岁 , 中位年龄 56岁 . 宫颈不典型增生组织 6例 . 另选择 10例全子宫切除者的正常宫颈组织作对照 .  相似文献   

2.
子宫颈HPV感染与子宫颈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颈癌是女性生殖道的常见恶性肿瘤 ,其发病率在不同的国家差异很大。在过去 5 0年 ,美国子宫颈癌发病率明显下降 ,但在发展中国家 ,情况无明显改变。文献报道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主要分布于非洲撒哈拉、中美和南美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子宫颈癌是一被广泛研究的恶性肿瘤 ,大量的文献主要集中在流行病学和可能病因的研究上。虽然至今病因不清 ,但研究发现子宫颈癌的发生与性行为和经性行为传播的病毒感染有关 ,其中人乳头状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最主要的致癌病毒。这可能也是导致世界范围子宫颈癌发病率不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5 3外显子 7突变与HPV1 6、1 8型感染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限制性酶解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分析等方法对 49例宫颈癌组织石蜡包埋标本中p5 3外显子 7的突变与HPV1 6、1 8型感染进行了检测。结果 p5 3外显子 7的突变率 1 0 .2 0 % ,HPV DNA阳性率 87.76% ,二者差异显著 (χ2 =5 5 .90 1 ,P <0 .0 0 1 ) ,突变位点多见于密码子 2 2 9(1 /5 )、2 47(2 /5 )、2 49(1 /5 ) ;HPV1 6 DNA阳性率 87.76%显著高于HPV1 8 DNA阳性率 3 8.78%(χ2 =2 3 .2 2 7,P <0 .0 0 1 ) ;p5 3外显子 7突变与HPV感染可共存于同一标本中。结论 宫颈癌p5 3外显子7突变热点是密码子 2 2 9、2 47、2 49;少数宫颈癌是由于 p5 3外显子 7突变或 p5 3外显子 7突变与高危HPV感染相互作用所致 ,大多数宫颈癌是由于高危HPV感染尤其是HPV1 6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4.
子宫颈癌是我国妇女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我省略阳县发病率尤高,据调查,在当地农村的已婚妇女中,发病率为875.96/10万。许多流行病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资料表明,宫颈癌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关。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Ⅱ)与宫颈癌的关系曾有过大量研究。近年来,关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更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人们发现,宫颈HPV感染常引起疣状增生性病变,同时发现这种增生病变常  相似文献   

5.
子宫颈癌位于女性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率的第二位,每年全球约有50万新诊断的子宫颈癌患者,接近27万人死于子宫颈癌,其中有80%的死亡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在我国,每年新增子宫颈癌病例约13.5万,约有8万人因此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的2 423例病例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对细胞学诊断≥ASCUS及HPV检测为高危阳性的病例进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结果]在2 423例病例中,HPV阳性率为36.11%(875/2 423).在ASCUS、LSIL、HSIL、SCC中HPV阳性率分别为54.13%、71.67%、93.85%和100.00%.组织学诊断CIN Ⅰ、CINⅡ、CINⅢ、SCC病变中HPV阳性率分别为76.74%、85.0%、90.91%和100.00%.HPV16的检出率在不同宫颈病变中均居首位,且随宫颈病变的级别升高而感染率升高.[结论] HPV16是最常见的高危型.HPV检测并联合液基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能更有效地筛查宫颈病变,为预防宫颈癌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徐慧芳  乔友林 《中国肿瘤》2019,28(9):705-709
摘 要:有组织的宫颈癌筛查可以显著降低疾病负担。现有筛查方法主要基于宫颈或阴道脱落细胞学标本,但其采样过程具有侵入性而且依赖妇科医生。尿液自我取样可以弥补现有不足,有望成为现有取样方法的补充方案,应用于宫颈癌的防控实践。该文将从尿液中的HPV感染细胞来源以及尿液的收集、保存、检测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市乳腺癌HPV感染的情况。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36例乳腺癌与2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HPV与HPV16。结果:36例乳腺癌HPV检测结果均为阴性,HPV16阳性4例,阳性率11.11%。20例乳腺纤维腺瘤HPV阳性1例,阳性率5%。结论:本市女性乳腺肿瘤存在HPV感染,两者可能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9.
宫颈癌中HPV16 感染与IL-6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IL-6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探讨宫颈病变组织中HPV16 DNA的表达 及临床意义,探索两者之间的 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4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38例CIN Ⅲ、28例CIN Ⅰ~Ⅱ和 1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IL-6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各组中HPV16 DNA的表达。 结果 IL-6在正常对照组、CINⅠ~Ⅱ组、CINⅢ组和CSCⅣ组阳性率分别为46.7%(7/15)、 71.4%(20/28)、 81.6%(31/38)、87.5%(35/40),CSCC组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CIN1 2组(P <0.05),且与临床分期和 病理分级无关,但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上述各组中HPV16 D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 (1/15)、 25%(7/28)、 65.8%(25/38)、 80%(32/40),各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CINⅢ组明显高于CIN Ⅰ~Ⅱ组(P<0.05) ;HPV16 DNA 的表达与CSCC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关;IL-6和HPV16 DNA表达呈正相关(rs=0.756, P<0.05)。 结论 IL-6在CSCC中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侵袭性行为有关,可作为判断早期宫颈癌预后的指标; IL-6和HPV16感染呈正相关,二者可能协同作用导致宫颈癌的恶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3例宫颈癌、86例宫颈癌前病变(CINI28例、CINⅡ26例、CINⅢ32例),35例慢性宫颈炎中HPV感染及分型、构成、年龄分布状况。[结果]HPV总阳性率为41.7%,在慢性宫颈炎(8.6%)、宫颈癌前病变(CINI+Ⅱ+Ⅲ)(48.8%)和宫颈癌(65.2%)三者比较中,差异具有显著性(X^2趋势=22.84,P〈0.01);HPV感染在不同宫颈疾病亚型不同,在慢性宫颈炎、CINI中HPV6、11占优势,CINII、CINⅢ和宫颈癌中以HPV16、18为主;不同宫颈疾病HPV感染构成比。在慢性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中分别为5.0%、70.O%、25.0%,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HPV感染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P〈0.01);HPV感染在青年组占50.0%,中年组占44.9%,老年组17.4%,尤其46~55岁为高,占52.2%,青年组与老年组(X2=6.15,P〈0.05)及中年组与老年组(X2=5.82,P〈0.0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HPV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HPV16、18和宫颈癌密切相关,青年妇女和中年妇女HPV感染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族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宫颈癌的发病状况,为新疆宫颈癌预防和筛查提供数据。方法 于2006年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新疆于田县有性生活、16~59岁维吾尔族女性,按年龄分层入组,依次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或HPV阳性者行阴道镜检查及必要的宫颈活检。结果 新疆维吾尔族妇女高危型、低危型和总体HPV感染率分别为7.25%、1.59%和8.27%。CINⅡ级以上病变和宫颈癌现患率分别为1.93%和0.23%。高危型HPV在细胞学ASCUS、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和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中的比例分别为13.46%、64.71%和90.00%;高危型HPV在CINⅠ、CINⅡ、CINⅢ和ICC的比例分别为66.67%、83.33%、100.00%和100.00%。HPV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级别增加有增高趋势,但在CINⅡ级以上病变中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女性HPV感染率低于我国汉族女性,但宫颈癌现患率高于我国城市汉族女性,低于一些农村汉族女性。新疆维吾尔族女性HPV感染率在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分布趋势与中国其他地区相似,但同时具有自身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12.
Cervical cancer is the second commonest causes of cancer death among women worldwide. Uniquely amongst human cancers, it is entirely attributable to infection. Persisting infection of anogenital epithelium with one of a limited subset of human papillomaviruses (HPVs) is necessar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ervical cancer. Several recent large clinical trials have shown that prophylactic vaccines, based on PV virus particles produced using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provide long lasting immunity against infection with the incorporated PV genotypes, and against premalignant conditions caused by these infections. Effective deployment of these vaccines, which have excellent safety and efficacy profiles, could eventually reduce the global burden of cervical cancer by up to 70% through universal immunisation of preadolescent girls. Vaccine use will supplement rather than replace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programs, where these programs already exist.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iR-22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HPV感染的关系。方法经HC2法检测宫颈癌患者高危型HPV病毒,分别收集30例高危型HPV(HR-HPV)阳性及5例阴性的宫颈癌标本。同时选取30例同期因良性疾病住院患者的正常宫颈组织为对照,通过RT-PCR方法检测宫颈组织中miR-221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miR-221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HPV感染的关系。并通过转染的方法分别将miR-221和anti-miR-221转入HPVl6阴性的宫颈癌细胞株C33a中和HPVl6阳性的宫颈癌细胞株Caski,观察其对C33a和Caski转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miR-22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miR-22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1);miR-221在HR—HPV阳性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HR-HPV阴性癌组织(P〈0.01);转染miR-221可促进Caski和C33a细胞转移和侵袭,而转入anti-miR-221可降低Caski和C33a细胞转移和侵袭能力,转染后两组细胞增殖率和凋亡率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miR-221表达升高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HPV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但近来发现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能检测到HPV,两者间的关系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研究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感染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否存在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应用PCR、免疫组化和TUNEL分别检测76例NSCLC及13例肺良性病变中HPV16、18型DNA及其原癌蛋白E6 E7、端粒酶hTERT、P53、MDM2、桩蛋白(paxillin)和细胞凋亡的表达。结果:NSCLC中HPV16、18型总阳性率为40.8%(31/76),而肺良性病变组阳性率为7.7%(1/13),差异有显著性(P〈0.05)。NSCLC中HPV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细胞凋亡、P53、MDM2、paxillin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端粒酶hTERT无显著性差异。HPV感染与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无关,而与组织分化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V16、18型感染在NSCLC发生中可能有病因学意义,其致癌机制可能与细胞凋亡、P53、MDM2及paxillin表达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Feng SY  Zhang YN  Liu JH  Liu JG  Yan M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10):759-763
目的探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人乳头瘤病毒(HPV)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宫颈癌组60例,选自1997年至2001年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住院初治的宫颈癌病例,临床分期Ⅰa~Ⅱb期;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40例;正常上皮对照组30例。以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组织EGFR的表达,以PCR检测HPV16和(或)HPV18感染。结果正常上皮组、CIN组和宫颈癌组的EGFR中强表达率呈梯度上升,分别为0、42.5%和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上皮组、CIN组和宫颈癌组的HPV16和(或)HPV18感染率分别为6.7%、67.5%和58.3%,宫颈癌组和CIN组的感染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上皮组(P=0.000),但宫颈癌组与CIN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5)。肿瘤侵袭程度超过宫颈1/2间质者,EGFR中强表达率显著高于未达1/2间质者(89.2%:56.5%,P=0.004)。宫颈管侵袭者HPV16和(或)HPV18感染率显著高于无侵袭者(88.2%:46.5%,P=0.003)。EGFR与HPV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EGFR与HPV均未显示与宫颈癌预后有关。结论EGFR和HPV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EGFR、HPV16和(或)HPV18与宫颈癌预后无关,EGFR与HPV16和(或)HPV18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湖北省近30余年年轻宫颈癌的发病趋势、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湖北省武汉市、宜昌地区、荆州地区、襄樊地区、黄冈地区以及五峰土家族自治县1975~2009年间收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患者年龄≤35岁为研究组,以同期收治的患者年龄>35岁为对照组,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75~2009年间收治宫颈癌患者6736例,其中年轻宫颈癌(研究组)820例中位年龄32岁,平均(31.49±3.28)岁;对照组5916例,年轻宫颈癌占同期宫颈癌比例分别为2.7%、2.9%、3.8%、8.6%、12.5%、15.4%和17.5%,年轻宫颈癌呈上升趋势;腺癌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年轻宫颈癌与对照组比较结婚年龄延后(P=0.03),孕产次低(P<0.001);原位癌及早期浸润癌比例高于对照组(P<0.001);年轻宫颈癌以接触性出血为主要症状(36.4%);2.7%患者妇科检查宫颈无明显病灶。结论年轻宫颈癌呈上升趋势,临床表现为起病较隐匿,原位癌及早期浸润癌、非鳞癌比例高。应重视对年轻女性的防癌普查,做到预防为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本地区宫颈癌患者的HPV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 10 1例治疗前病例的颈管分泌物 ,用PCR荧光定量方法进行HPV6、11、16、18的检测。结果 HPV阳性者 4 4例 ,阳性率 4 3.6 % ,在 <4 0岁、4 0~ 5 0岁、>5 0岁 3个年龄段 ,HPV阳性率分别为 5 9.5 %、35 .9%、2 5 % (P <0 .0 5 )。近 2年与 2年前病例HPV感染率分别是 5 0 %、33.3%。宫颈鳞癌的HPV阳性率明显高于腺癌、腺鳞癌 (P <0 .0 1)。结论 HPV感染是宫颈癌的重要致病因素 ;鳞癌的发生与HPV感染的关系较腺癌更密切 ;在本地区极可能存在除上述 4型以外的已定或未定亚型的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同步化疗加放射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28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同步放化疗和单纯放疗各64例.单纯放射治疗采用192Ir高剂量率腔内加体外放射治疗,开始体外全盆腔照射,5次/周,2 Gy/次,盆腔平面中心剂量26 Gy-40 Gy,2.5-4.0周完成;然后中间挡铅,4个野照射,4次/周,2 Gy/次,宫旁剂量20 Gy-25 Gy;同时腔内治疗,1次/周,66y/次,A点剂量为30 Gy-36 Gy.同步化疗加放疗组在放疗开始给予DF方案化疗即DDP50 mg/m2 dl 5-Fu 4.0/m2静注96 h,每4周重复,共3个周期.结果 两组3、5年生存率,A组分别为73.4﹪和59.4﹪,B组分别为51.6﹪和43.7﹪(P<0.05).早期放射性直肠反应发生率A组为15.6﹪,B组为12.5﹪,膀胱反应发生率A组为6.3﹪,B组为4.7﹪.A组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B组,A组的骨髓抑制和消化的道反应明显低于B组,但患者经一般处理均能耐受.结论 同步化疗加放射治疗官颈癌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远处转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宫颈癌中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HIPK2)的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取50例宫颈癌组织和15例正常宫颈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HIPK2和HPV的表达,采用DNA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了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1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HIPK2、HPV和PCNA阳性表达者分别有1、3和4例,而50例宫颈癌组织中分别有44、39和45例,官颈癌组织HIPK2、HPV和PC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官颈组织(均P<0.05).宫颈癌组凋亡指数(AJ)为(1.6±0.7)%,正常宫颈组AI为(5.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宫颈癌组织中,HIPK2表达与HPV表达呈正相关(r=0.467,P=0.0006),与AI呈负相关(r=-0.370,P=0.0083).结论 在宫颈癌中,HIPK2的表达与HPV感染和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可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