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先福  王晓川  曹枫 《重庆医学》2008,37(20):2327-2328
目的 探讨浅快呼吸指数(RVR)对机械通气患者撒杌的预测价值.方法 62例准备撤机的患者按呼吸衰竭(呼衰)病因分为急性呼衰(ARF)组38例和慢性呼衰(CRF)组24例.采用低水平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进行撤机.在自主呼吸试验(SBT)开始3min时测定呼吸频率(f)、潮气量(Vt),并计算RVR值(f/Vt).比较撤机成功组和失败组RVR值及RVR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ARF撤机成功组RVR值(62.3±18.5)bpm/L,明显低于ARF撤机失败组的(84.7±25.4)bpm/L(P<0.05);CRF撤机成功组RVR值(66.5±20.8)bpm/L,明显低于CRF撤机失败组的(93.2±27.6)bpm/L(P<0.05).以RVR值≤105bpm/L为标准,预测ARF组撤机成功的敏感性为93.8%、特异性为33.3%、准确性为84.2%;预测CRF组撤机成功的敏感性为89.5%、特异性为40.0%、准确性为79.2%.以RVR值≤125bpm/L为标准,预测ARF组撤机成功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6.7%、准确性为86.8%;预测CRF组撤机成功的敏感性为94.7%、特异性为20.0%、准确性为79.2%.结论 RVR测定简便、无创,预测的准确性较高,是一个较好的临床撤机指标.  相似文献   

2.
李文杰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8):31-31,33
目的探讨吸入性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90例吸入性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氧合指数、中心静脉压较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恢复,治疗后PEF、FEV1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经治疗后,痊愈45例(50%)、有效30例(33%)、死亡15例(17%)。死亡原因:窒息1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结论对吸入性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浅快呼吸指数(f/VT)在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时的预测价值。方法 40例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达到临床撤机标准后,监测其浅快呼吸指数(f/VT)。结果撤机成功组(31例)f/VT平均为(78±21)bpm/L,撤机失败组(9例)f/VT平均为(108±20)bpm/L,撤机成功组f/VT明显低于撤机失败组(P〈0.05)。撤机成功组中f/VT≤105bpm/L者29例,f/VT〉105bpm/L者2例;撤机失败组中f/VT≤105bpm/L者4例,f/VT〉105bpm/L者5例,以f/VT≤105bpm/L为标准,其预测撤机成功的灵敏度为93.54%,特异度为55.56%。结论 f/VT在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呼吸机撤离时是一种简便、无创、预测准确性较高的临床撤机指标之一,适合基层医院操作。  相似文献   

4.
田巍  王彤 《医学研究杂志》2011,40(6):135-137
目的研究浅快呼吸指数(RSBI)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撤机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64例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的资料。对符合撤机条件的患者在无任何呼吸支持条件下测定浅快呼吸指数(RSBI),然后进行撤机试验,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结果撤机成功组43例(67.2%),失败21例(32.8%)。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RSBI和撤机当日APACHEⅡ评分为预测COPD患者撤机成功的独立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RSBI截尾值为93,预测COPD患者撤机成功的敏感性为74.4%,特异性为81.0%。结论 RSBI和撤机当日APACHEⅡ评分为预测COPD患者撤机成功的独立因素。本组COPD患者预测撤机的RSBI值为93,此时RSBI预测COPD患者撤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浅快呼吸指数(f/VT)和呼吸功(WOB)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机械通气并准备撤机23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应用BICORE-CP100呼吸监测仪床边监测病人f/VT、WOB、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每分钟通气量(MV)、最大吸气压(MIP)、氧合指数(PaO2/FiO2)及APACHⅡ评分,并将浅快呼吸指数、呼吸功值和常规撤机指标及APACHⅡ评分相互比较,观察其对撤机的指导意义。结果撤机成功16例,其中14例f/VT值≤100 bpm/L,2例f/VT值>100 bpm/L;12例WOB值<0.75 J/L,4例WOB在0.93-1.37 J/L之间。撤机失败7例中,1例f/VT值≤100 bpm/L,6例f/VT值>100 bpm/L;7例WOB>(1.86±0.51)J/L。撤机组f/VT、WOB于成功组相互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f/VT、WOB对撤机都有重要指导作用,但并非敏感指标,应考虑肺部基础疾病,结合临床综合指标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6.
吸入性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平 《吉林医学》2009,30(18):2071-2072
目的:探讨吸入性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8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吸入性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8例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6h、12h、24h、48h、72h较治疗前血气分析结果、氧合指数、中心静脉压均有明显恢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20例(34%)、好转28例(48%)、死亡10例(18%),其中死于严重缺氧者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者7例。结论:吸入性肺炎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应迅速建立人工气道,排出误吸物,使气道通畅的同时,减少支气管痉挛及肺损伤,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浅快呼吸指数(RVR,f/Vt)对慢性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病人撤机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对准备撤机慢性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床旁监测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血氧饱和度(SpO2)、浅快呼吸指数(RVR),在无任何辅助呼吸支持条件下对符合撤机条件78例患者进行撤机,观察RVR值及其他值与撤机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63例撤机成功组,RVR值为59.38±14.21次/((min.L);15例撤机失败组,RVR值为86.54±23.47分?(min.L),撤机失败组RVR值明显高于成功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快呼吸指数对慢性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撤机判断上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有创—无创序贯性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撤机中的应用和时机选择。方法 :随机将 38例ARDS患者分成有创 无创序贯通气治疗组 (A组 )和常规有创通气治疗组 (B组 )。A组由有创通气过渡到无创通气后撤机拔管 ,而B组则有创通气直至撤机拔管 ,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发生率、病死率、总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重症监护病房 (ICU)的时间。结果 :A组与B组VAP发生率分别为 10 5 %和 78 9%例 (P <0 0 5 ) ;病死率分别为 2 1 1%和 5 7 9% (P <0 0 5 ) ;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 (12± 5 )天和 (2 2± 11)天 (P <0 0 5 ) ;住ICU时间分别为 (15± 7)天和 (2 7± 12 )天 (P <0 0 5 )。结论 :ARDS机械通气患者当出现ARDS控制窗时改用无创通气可以降低VAP发生率 ,缩短机械通气和住ICU时间 ,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吸入性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影响。方法 以60例吸入性肺炎并发ARDS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集束化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呼吸功能。结果两组干预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PaO2/Fi O2水平升高,观察组Pa O2、SaO2、PaO2/Fi 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入住ICU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病死率分别为0、10.00%,低于对照组(13.33%、36.67%,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可改善吸入性肺炎合并ARDS患者呼吸功能,促进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胡明 《医学新知杂志》2011,21(5):331-333
目的探讨浅快呼吸指数(RSBI)在结核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时的预测价值和指导意义。方法27例结核性呼吸衰竭患者达到临床撤机条件后,监测其浅快呼吸指数。结果撤机成功组(23例)和撤机失败组(4例)患者在撤机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RSB平均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撤机失败组的撤机前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撤机成功组,撤机失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撤机成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成功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参数pH、PaO2、PaCO2和R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动态观察RSBI对结核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撤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简单、可靠、重复性好且与呼吸做功相关性好,预测准确性高,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浅快呼吸指数(Rapid Shallow Breath Index,RSBI)在加强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机械通气超过72h的患者撤离呼吸机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满足常规撤机标准的33例患者,进行120min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s Breath Trial,SBT)并动态监测5、15、30,60、120min五个时点的RSBI,根据撤机结果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例患者完成了120min SBT,其中有12例撤机失败。在SBT 5min和SBT 15min时候,RSBI在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SBT 30min及SBT 30min以后时点撤机失败组的RSBI明显高于撤机成功组的RSBI (P<0.05)。5个时点的RSBI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52、0.71、0.91、0.96、0.99。结论在ICU中,对机械通气超过72h以上的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时候,SBT 2h时的RSBI较之前的RSBI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俊  姜淑庆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5):4481-4484
背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指出若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使用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或无创通气后短时间( 1~2 h) 内病情无改善甚至恶化,应当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但其并未给出客观参考指标,而通常使用的氧合指数在该类患者临床应用中存在不足,故而探寻更有参考价值的预后评估指标显得尤为重要。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时氧合指数和弥散指数对患者预后评估的差异。方法 选取2020-01-25至03-14在武汉科技大学天佑医院ICU收治的行机械通气的COVID-19并发ARDS患者39例,其中2例因24 h内死亡脱失,以患者28 d的预后结果分为生存组(n=11)和死亡组(n=26),记录呼吸机参数设置与对应的血气数值,分析氧合指数、弥散指数与患者28 d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生存组最差氧合指数、入ICU时弥散指数、最差弥散指数高于死亡组(P<0.05)。入ICU时氧合指数预测死亡的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46.2%,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54,AUC与参考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4);最差氧合指数预测死亡的灵敏度为3.8%,特异度为100.0%,AUC为0.862,AUC与参考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ICU时弥散指数预测死亡的灵敏度为7.7%,特异度为100.0%,AUC为0.734,AUC与参考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差弥散指数预测死亡的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80.8%,AUC为0.902,AUC与参考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COVID-19患者发生ARDS时,弥散指数是比氧合指数灵敏度高且可信度高的预后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