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住院脑梗死患者 D 型人格与焦虑、抑郁情绪情况,比较其在住院期间进行干预治疗后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至2015年4月到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D型人格量表、抑郁量表(MAMD)和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同时针对患有焦虑和抑郁情绪患者进行干预治疗。结果60例脑梗死患者检出D型人格33例,发生率为55.0%;D型人格患者干预前有焦虑情绪(72.7%)和抑郁情绪(100.0%),住院期间经过医护人员的干预后明显改善,分别为6.1%和15.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0.715、48.632,P=0.000)。结论 D型人格脑梗死患者易发焦虑和抑郁情绪,缓解脑梗死患者D型人格住院期间的焦虑与抑郁情绪,医护人员的干预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并研究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对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6月在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人性化护理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情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相比护理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社会支持与焦虑、抑郁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2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1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老年焦虑量表、老年抑郁量表以及社会支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本次调查共计回收合格问卷168份,有效回收率为93.33%。老年脑梗死患者社会支持与焦虑呈现显著负相关(r=-0.547,P<0.001),老年脑梗死患者社会支持与抑郁呈现负相关(r=-0.328,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医护人员应尽早评估其焦虑、抑郁及社会支持情况,充分发挥其社会关系网,缓解老年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互动达标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应用互动达标护理进行护理,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的差异。结果4周后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互动达标护理进行护理可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探讨慢性乙肝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相关性以及护理方法。方法:采用自评表的方式对慢性乙肝患者的焦虑、抑郁和社会支持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分析得出,慢性乙肝患者的发生率为40%,而慢性乙肝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为60%,慢性乙肝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结论:慢性乙肝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发生与社会支持密切联系,因此社会支持系统和心理护理的提供对慢性乙肝患者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脑梗死患者抑郁焦虑及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0年6月—2012年3月收治入院的符合筛选标准的脑梗死患者,共360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基本资料以及抑郁焦虑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统计。结果调查发现:脑梗死患者抑郁焦虑情绪与多方因素相关。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一定要详细了解患者各方面情况,找出其抑郁焦虑的原因,再对应实施干预措施,这样才能提高临床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口腔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择确诊为口腔癌的患者50例为观察组,并选择健康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情况,观察组的抑郁率(7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抑郁率(20.00%),观察组的焦虑率(5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焦虑率(2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癌患者有焦虑抑郁的情绪经过调查因为患者对疾病缺乏有效的认识占42.00%,口腔癌本身有出血、恶臭、面部畸形等特征占45.00%,经济原因和社交障碍等其他原因占13.00%。结论:口腔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出现率较高,对于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的因素有患者自身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和疾病本身的特征等。 相似文献
9.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12)
目的:观察情绪放松疗法对某三级医院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就诊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如环境介绍、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情绪放松疗法。干预1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我效能感评分变化。结果:与干预前比较,2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疼痛管理、躯体功能及症状应对评分均增加(P<0.05),且观察组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绪放松疗法能降低某三级医院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并提高自我效能感,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患有情绪障碍患者的父母的焦虑抑郁水平。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3个量表对82例情绪障碍患者的父母(研究组)进行测试和评定。同时对82例正常患者的父母(对照组)进行测试。结果研究组3个量表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自杀意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45,P<0.01)。结论情绪障碍患者父母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对于焦虑抑郁症状突出的父母,临床工作者应该给予咨询、指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女性脑梗死后焦虑抑郁在不同瘫痪程度焦虑抑郁发生情况。方法收集住院年龄≥60岁女性脑梗死患者资料。对各种瘫痪程度出现SAS、SDS出现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6例患焦虑、65例患抑郁,发病率分别为29.5%、41.7%,瘫痪肢体肌力0~1级、2~3级评分和发病率较4级及以上评分和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瘫痪程度与SDS、SAS发病率相关,瘫痪越重,其SDS、SAS发病率越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135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调查问卷、抑郁自我评定量表(SDS)、焦虑自我评定量表(SA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进行测评。结果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中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检出率分别为59.26%和64.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认为经济状况好、照顾者对患者照顾到位和对心肌梗死相关知识充分了解是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出现焦虑情绪的保护因素,而有睡眠问题和患者对死亡极度恐惧是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出现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照顾者对患者照顾到位和对心肌梗死相关知识充分了解是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出现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而经济压力大、有睡眠问题和患者对死亡极度恐惧是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出现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其焦虑抑郁情绪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改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伴抑郁焦虑患者的综合性心理干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脑卒中伴抑郁焦虑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卒中伴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心理干预,包括行为干预、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训练及生物反馈治疗等。对每位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6周后分别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SDS及SAS标准分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周后观察组的SDS及SAS标准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伴有的抑郁焦虑症状,亦可促进躯体疾病的康复,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控制程度与焦虑和(或)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至2011年4月间我中心随访的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患者,同时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和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表进行测评.结果 共有103例门诊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完成测评,40.8% (4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与焦虑和抑郁精神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神经病理性疼痛初诊患者36例(病例组),根据病情需要分别采用阿米替林、阿片类药物和神经阻滞药物进行镇痛治疗,治疗前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Zung焦虑评分(SAS)和Zung抑郁评分(SDS),治疗后2和4周再进行SAS和SDS评分。同时选1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进行SAS和SDS评分。结果 病例组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病程均超过3个月,其疼痛程度与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发生率成正相关(P<0.01),其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周和4周病例组患者疼痛均得到有效缓解(P<0.05),但疼痛程度与焦虑、抑郁情绪仍呈正相关(P<0.05),且其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往往伴随焦虑和抑郁情绪,两者密切相关。随着疼痛的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均可不同程度缓解,但无法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患者的特质焦虑与其血清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e factor,BDNF)变化水平的关系,分析特质焦虑是否对共病患者治疗效果产生影响。方法收集重医附一院门诊及住院部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患者64例,以及正常对照组人群60例,随机给予患者抗抑郁药帕罗西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伴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40例MM患者进行了一般情况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同卷调查.结果 有抑郁情绪的患者28例(70.00%),有焦虑情绪的患者31倒(77.50%).21例Ⅲ期MM患者中达到抑郁、焦虑症状肯定存在标准的有19例,高达90.48%.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男性比女性患者更易出现抑郁和焦虑症状(OR值分别为1.04,95%CI 0.87~1.68,1.16,95%CI 0.89~1.70),肾功能差的患者更易出现抑郁和焦虑症状(OR值分别为2.41,95% CI 2.01~3.29;2.56,95%CI 2.12~4.01);了解疾病情况的患者更易出现抑郁和焦虑症状(OR值分别为1.24,95%CI 0.97~1.55;1.27,95% CI 1.01~2.33).结论 MM患者中存在较高的抑郁及焦虑情绪障碍,肾功能受损程度以及对疾病了解情况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心理灵活性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方法选取ICVD患者200例,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接纳与行动问卷第2版(AAQ‐Ⅱ)及认知融合问卷(CFQ)测出焦虑抑郁水平和心理灵活性。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按焦虑及抑郁不同程度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结果存在焦虑抑郁情绪ICVD患者的AAQ‐Ⅱ、CFQ显著高于正常情绪ICVD患者(P<0.01);焦虑抑郁不同程度ICVD患者间的AAQ‐Ⅱ、CFQ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AQ‐Ⅱ水平与焦虑抑郁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778,P<0.01;r=0.759,P<0.01);CFQ水平与焦虑抑郁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785,P<0.01;r=0.774,P<0.01);分别以SAS、SDS为因变量,AAQ‐Ⅱ、CFQ为自变量,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心理灵活性是焦虑抑郁的影响因子。结论在ICVD患者中,心理灵活性与焦虑抑郁情绪程度密切相关,心理灵活性是焦虑抑郁情绪的预测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