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MRI表现,探讨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表现。结果MRI能清楚地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的病理改变(脑膜脑炎、脑积水、脑梗死),具有特征性表现,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结论MRI对于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结核性脑膜炎和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脑梗死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和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脑脊液和影像学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种慢性脑膜炎并发脑梗死的治疗、临床特点、脑脊液、影像学及预后。结果结核性脑膜炎并发的脑梗死多急性起病,多有抽搐、肢体瘫痪及意识障碍,病理征阳性,伴有颅外的表现,影像学伴有脑膜强化、结核瘤和脑积水,腺苷脱氢酶增高明显(P<0.05)。而隐球菌性脑膜炎多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以逐渐加重的头痛、呕吐为主要表现,意识障碍多为阵发性,很少有颅外表现,视乳头水肿明显,脑脊液压力高且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影像学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可伴有脑积水,预后极差。结论两种脑膜炎一旦合并脑梗死预后差,致残率高;影像学和脑脊液的检查为二者的鉴别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各期结核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临床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磁共振表现。结果:69例中,Ⅰ期15例,Ⅱ期40例,Ⅲ期14例,磁共振对各期结核性脑膜炎均能显示病变,尤其是MR增强扫描,对脑内粟粒性结节及脑膜炎性病变显示最佳,粟粒性结节常位于皮髓交界区,脑膜炎性病变则以脑底部明显。结论:磁共振平扫和增强是结核性脑膜炎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结核性脑膜炎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文峰  李瑶宣 《广西医学》2001,23(5):1078-1079
目的:总结结核性脑膜炎的CT表现。方法:分析82例结核性脑膜炎的CT表现。结果:结核性脑膜炎的CT表现为:正常16例,蛛网膜下腔渗出40例,软脑膜蛛网膜增强征象20例,脑积水38例,脑梗塞12例,脑炎11例,脑白质水肿13例,脑结核瘤5例,结核性脑脓肿2例。结论:结核性脑膜炎的CT表现呈多样性,以蛛网膜下腔渗出及脑积水最多见,其次为脑白质水肿、脑梗塞、脑炎、脑结核瘤,脑脓肿较少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GD-DTPA增强MRI对颅内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9例颅内结核性脑膜炎的MRI表现,Gd-DTPA增强的作用和追踪MRI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MRI显示脑膜炎14例,表现为蛛网膜腔狭窄和消失,脑脊液分房。在增强MRI上,受累的脑膜呈线形、弥漫性斑状和结节状或环状显著性增强。结核性脑膜炎合并结核瘤2例,结核性脑脓肿2例,脑梗塞1例。结论结核性脑膜炎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增强MRI可以清楚地显示出结核性脑膜炎受累的形态学和病理学改变。因此,MRI检查对颅内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无论是在急性期或慢性期,均优于CT检查。  相似文献   

6.
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膜的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常侵犯脑膜而导致中枢感染,以累及脑膜,脑实质为主,同时可累及脊髓和脊膜,在肺外结核中大约有5%~15%的患者累及神经系统,其中又以结核性脑膜炎最为常见,多起病隐匿,慢性病程,症状轻重不一,一般表现为低热,盗汗,乏力,纳差,发热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如未能及时治疗,可出现脑实质损害症状,近年来,因结核杆菌的基因突变,抗结核药物研制相对滞后和AIDS病患者的增多,国内外结核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逐渐增高,因此具有病死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且多发生于青壮年[¨.我科于2015年1月收治一例结核性脑膜炎病人,病程进展中发生尿潴留,经治疗后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5):461-463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结核性脑膜炎及时诊治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尤其是细胞学动态变化资料。结果:3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多亚急性起病,以颅高压和脑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中度升高,葡萄糖、氯化物中度减低,脑脊液细胞学细胞数多中度升高,早期为混合细胞反应,嗜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较慢,可稳定在1个月以上,正规抗结核治疗后多数好转,发病2周内接受抗结核治疗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其他患者。结论:对于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低、早期确诊困难的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对于其鉴别诊断和治疗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并发症的特点。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5月本院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321例,从两个年龄组,对并发脑积水和脑梗死的发生率及临床治疗情况用SPSS统计软件做统计。结果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脑梗塞时,老年组与儿童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治疗效果较差,致残率高,死亡率高(P〈0.05)。结论加强对老年结核性脑膜炎的认识,老年病人注意并发脑积水、脑梗死。早发现、早期规范抗痨治疗、早用激素,对增加治愈率,减少致残率、死亡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并发症的特点。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5月本院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321例,从两个年龄组,对并发脑积水和脑梗死的发生率及临床治疗情况用SPSS统计软件做统计。结果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脑梗塞时,老年组与儿童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治疗效果较差,致残率高,死亡率高(P<0.05)。结论加强对老年结核性脑膜炎的认识,老年病人注意并发脑积水、脑梗死。早发现、早期规范抗痨治疗、早用激素,对增加治愈率,减少致残率、死亡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结核性脑膜炎病例的统计和分析,提高对结核性脑膜炎鉴别诊断的认识,为临床诊治结核性脑膜炎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2003年1月~2011年12月临床诊断的172例“结核性脑膜炎”病例和633例疑似病例的临床资料,两组资料进行单因素检验后,用非条件logistic模型进行多元分析。结果多因素结果筛选出头痛发热、脑积水或脑梗死、脑脊液压力升高、糖和氯化物同时降低、腺苷脱氨酶(ADA)升高是结核性脑膜炎确诊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早期由于临床症状、脑脊液及影像学表现等不典型,极易误诊.应针对其重点表现因素进行诊断,一旦确诊应尽早给予抗结核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王学义 《四川医学》2013,(11):1702-1704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和预防.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9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3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均为散发,以中青年为主,多为隐匿起病.首发头痛、发热、恶心、呕吐,部分伴咳嗽,意识障碍,肢体瘫痪,颅神经损害,病理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检查:涂片培养各发现抗酸杆菌阳性1例.病毒学检测:排除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病理检查:无癌细胞及恶性肿瘤细胞.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大部分发现有肺部结核病灶,(包括继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胸膜增厚),少部分有生殖、泌尿系统、骨脊柱结核病灶;头部CT大部分有异常改变,主要为脑实质低密度灶脑积水,少部分有脑表面、室管膜的多发性小钙化灶,极少数伴脑梗死,脑出血.预后:近半数15例好转,7例未愈,6例有后遗症,5例死亡.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按临床诊断标准易被诊断,但大部分患者起病隐匿,慢性病程,症状变化大,体征不典型.脑脊液初期不典型,抗酸杆菌阳性率低,早期易误诊误治,大部分确诊时已为中晚期,经抗结核治疗,大部分预后良好,部分未愈,部分留有后遗症,少部分死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病变的脑膜异常强化MRI表现,探讨脑膜异常强化模式的形态与病因间的关系。方法对资料完整、MRI增强扫描显示脑膜异常强化的2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者中脑膜癌病11例(其中软脑膜强化模式9例,包括结节样强化4例、线样强化4例、结节样和线样强化并存的混合型强化1例,全脑膜强化模式、混合型强化2例);感染性脑膜炎9例(其中细菌性脑膜炎5例,包括软脑膜强化模式、线样强化4例,全脑膜强化模式、线样强化1例,并伴有硬膜下脓肿、颅骨骨髓炎,结核性脑膜炎3例,均为软脑膜强化模式,2例为线样强化,1例为结节样强化并伴有脑内多发结核结节,病毒性脑膜炎1例,为软脑膜强化模式、局限性线样强化);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2例(硬脑膜强化模式、为弥漫均匀的线样强化);慢性硬膜下血肿4例和慢性硬膜下血肿伴硬膜下积液1例(硬脑膜强化模式、线样强化)。结论不同病变所致脑膜异常强化,其强化模式及形态具有一定的特点,MRI能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3.
任永芳  朱海旭  曲源  王艳 《海南医学》2010,21(20):103-105
目的探讨颅内结核MRI的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颅内结核患者的MRI表现,全部病例均根据临床表现、胸片、脑脊液检查以及手术病理或药物治疗随访等建立诊断。结果其中单纯结核性脑膜炎4例,颅内结核瘤并脑膜炎3例,粟粒型脑结核5例,颅内结核瘤11例。结核性脑膜炎的MRI主要表现为脑梗塞、脑积水、脑膜及脑基底池的异常增强。结核瘤MRI平扫在T2WI上呈等、低信号或高信号,增强扫描环形或结节状强化为其特征表现。结论 MRI对颅内结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可对其进行分型及治疗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脑脊液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在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ar meningitis,TBM)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urface-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SELDI-TOF-MS)检测80例脑脊液标本,其中TBM30例、化脓性脑膜炎30例及同期排除中枢感染的上呼吸道感染病例20例,用Biomarker Wizard 软件分析找出差异蛋白峰,蛋白峰差异的比较使用Biomarker Patterns 5.0软件进行统计判别,建立决策树诊断模型,并通过盲法验证评价其准确性和有效性。[结果]蛋白质组谱图分析发现有9个差异显著的蛋白峰(P&lt;0.01),4个在TBM组中高表达,m/z分别为15920.00,32540.50,7967.66,8046.85;有4个在TBM组中低表达,其m/z为8762.66,9411.40,6840.92,6649.47。由m/z为8046.85,15920.00及32540.50建立的决策树模型对TBM的诊断准确率为90%。通过盲法验证模型对TBM的诊断准确率为85%。[结论]由3个差异蛋白峰构成的TBM蛋白质指纹图谱诊断模型为TBM的诊断提供了新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结核MRI的表现及分型。方法回顾性地分析32例颅内结核的MRI表现及分型,全部病例均根据临床表现、PPD试验、胸片、脑脊液检查以及手术病理或药物治疗随访等建立诊断。结果其中结核性脑膜炎19例,颅内结核瘤13例,颅内结核瘤并脑膜炎5例。结核性脑膜炎的MRI主要表现为脑梗塞、脑积水、脑膜及脑基底池的异常增强等。结核瘤MRI可表现为占位、脑水肿,可见钙化,在T2WI上呈低信号以及环形或结节状的异常增强为其特征表现。结论 MRI对颅内结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可对其进行分型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李群 《四川医学》2014,(7):849-852
目的:总结彝族地区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探讨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71例临床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住院患儿病例资料。结果①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7~14岁组最多,男女比例为2.38:1。彝族患病率为1.56%,汉族患病率为0.1%。农村儿童患病率为0.77%,城镇儿童患病率为0.29%,彝族与汉族比较,农村与城镇儿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②本组患儿卡介苗接种率、阳性接触史和 PPD 阳性率均较低,分别为5.6%,8.5%,和36%。③本组患儿中中晚期病例占85.9%。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占94.4%。早期几乎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性格改变,而颅内高压、抽搐、意识障碍则是突出的临床症状。④71例患儿中脑脊液检查90.1%有细胞数增高,而糖降低50%以上者占41.5%。46.9%胸片或胸部 CT 检查异常,其中6例为粟粒性肺结核。60.8%(42/69)头部 CT 检查异常。其中33例表现为脑积水占表现异常者的47.8%(33/69)。结论①彝族、农村儿童结脑患病率高于汉族、城镇儿童患病率。②彝族地区卡介苗接种覆盖率低,发病率高,应重视宣传及加强对基层的防御工作。③性格改变是结脑早期最普遍的临床特点,应高度重视。④发热伴颅内压增高,脑神经损害是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常见的表现。⑸头颅 CT 是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比较有效的方法。肺结核的血行转移仍是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疑诊患儿或脑脊液不典型患儿应早期行头部 CT 及胸片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药学服务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50例,分为两组,药学服务干预治疗组(研究组)25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用药合理性的变化.结果 药师提供药学服务干预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研究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0%(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停药率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依从性则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药学服务能提高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且使患者的抗结核用药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8.
细菌性脑膜炎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RI对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证实为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MRI平扫、增强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影像特点。结果MR平扫可见局部脑膜增厚10例,脑沟模糊37例,脑实质异常信号25例。增强后脑膜强化方式分为三种:软脑膜-蛛网膜下腔强化30例,表现脑表面及脑沟内细线状或条带状强化。硬脑膜-蛛网膜强化3例,表现脑膜较厚的、连续的弧线状高信号影,未伸入脑沟内。全脑膜强化7例。并发症包括硬脑膜脓肿形成2例、脑积水4例、脑室内出血2例、室管膜炎2例。结论细菌性脑膜炎的MRI增强表现具有-定特征性,正确的诊断有赖于结合临床资料和影像征象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9.
结核性脑膜炎40例CT、MRI影像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BM)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40例结核性脑膜炎的头颅CT或MRI进行研究,并结合临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中,早期7例,中期17例,晚期16例。影像学表现为:脑池及脑膜异常、脑积水、结核瘤、脑梗死和脑膜钙化等。正规合理的抗结核治疗后,有效33例(82.5%),无效6例(15.0%),病死1例(2.5%)。结论: CT或MRI能较清楚地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的多种病理改变,具有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有助于TBM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