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由于抗生素和其他抗感染及升粒细胞治疗措施应用水平的大大提高以及人们对输注粒细胞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和传播疾病的认识,近年来粒细胞输注逐年下降.但由于白血病、恶性肿瘤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的治疗中越来越多的使用化疗和放疗,治疗中患者骨髓严重受损,导致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下降而并发感染,也需输注粒细胞以增加抗感染能力,因此临床上粒细胞输注仍作为中性粒细胞计数低而并发感染者的一项可选择的治疗措施[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输注单采血小板无效的原因及提高输注的有效率。方法:以出血症状改善情况、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为标准,观察我院95例患者的223例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情况及效果。结果:95例单采血小板输注患者中有18例输注无效,发生率为18.9%。结论:单采血小板输注无效率相当高,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需综合考虑血小板计数、出血情况及其他影响因素,避免滥用血小板,提高单采血小板的输注有效率。 相似文献
4.
<正> 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直接原因,故冠脉溶血栓(溶栓)疗法可改善心肌的灌注,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塞面积,改善左室功能及减少并发症。我们总结儿例经静脉输注尿激酶(UK)治疗AMI,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 11例中,男10例,女1例;年龄45~68岁,其中45~50岁3例,50~60岁6例,60岁以上2例。梗塞部位:前壁(包括广泛前壁、前侧壁、前间壁及局限前壁)8例,下壁(包括下壁、后壁、右室)3例。血压20.41±1.90/12.60±1.15kPa。血脂分析:TG1.28±0.54mmol 相似文献
5.
<正> 恶性肿瘤神经系统伴随综合征是指癌肿的远隔影响累及神经元、髓鞘、肌肉和神经肌肉接头,病变部位无癌肿转移证据,故又称癌性非转移性神经疾病。此类疾病神经系统损害之临床表现,可先于肿瘤症状出现,因此常被误诊。现将我们收治的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的17例,报告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女5例。年龄44~66岁,平均50.59±8.89岁。二、首发症状和体征:记忆力下降、精神异常2例;头晕、行走不稳2例;头痛、呕吐1例;两下肢麻木伴无力1例;四肢肌无力伴或不伴肌萎缩8例;四肢无力伴疼痛1例;四肢远端麻1例;四肢远端疼痛1例。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微小癌(Microcarcinoma ofthyroid),因其临床经过常为隐性,多在合并其它甲状腺疾病而行手术后,经病理检查发现,故又称稳性甲状腺癌(Occultcarcinoma of thyroid)。材料和方法1978年5月~1985年6月在我院送检甲状腺活检标本中共诊断微小癌17例。组织均为石蜡切片,H、E 染色,部分蜡块行连续切片。病理分类参照叶玉玲等人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以睡眠过多及白天不抗拒睡眠为特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多数病人可有一或数种症状,如大笑猝倒、睡瘫、入睡幻觉,合称为发作性睡病四联症。现总结全部收治病人17例并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11例,女性6例,起发病最小3岁,最大12... 相似文献
8.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1976,(2)
自1975年4月至1976年3月,壁山县人民医院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患者17例。遵照毛主席“要认真总结经验”的教导,兹综合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就诊治中的点滴体会加以讨论,以供参考。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17例中男性16例,女性1例。年龄在18—61岁之间,多数为青壮年。除1例为镇上工人外,余均为农民。除一、二月份外,全年均有发病,以5月及11,12月为多。患 相似文献
9.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Mangnant Histiocytosis),简称恶组,是发生于单核巨噬细胞的一种全身性恶性肿瘤。据文献报道,发病率有增多趋势。本文收集南京铁道医学院及江苏省人民医院病理证实的恶组17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1979年12月~1989年12月31日我们收治药源性粒细胞减少症30例。本文着重对其病因,治疗和预后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一、诊断标准 1.本组均排除脾功能亢进、伤寒、疟疾、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肿瘤化疗和放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2.有明显的服药史。 3.连续3次以上,周围血白细胞计数低于4.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者为粒细胞减少症,低于0.5×10~9/L者为粒细胞缺乏症(下简称粒缺)。而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均无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窦真菌病合并鼻息肉的发病原因、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该院5年来17例鼻窦真菌病合并鼻息肉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A组7例单纯行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B组10例,行经鼻内镜鼻窦手术+下鼻道开窗术或联合柯陆氏手术。结果17例均确诊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术后随诊6个月~2年,A组7例,治愈4例,有效1例,复发2例,治愈率57%;B组10例,全部治愈,治愈率100%,差异有显著性(P〈o.05),效果B组优于A组。结论治疗鼻窦真菌病合并鼻息肉,鼻内镜联合上颌奏根治手术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该术式对手术设备要求不高,便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2.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附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 (TUAE)治疗子宫肌瘤技术的方法 ,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 用直径为 35 0~ 5 0 0 μm的聚乙烯醇微粒 (PVA)及自制 1mm左右的明胶海绵颗粒对 17例诊断明确的子宫肌瘤进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 ,术后观察子宫体积及肌瘤体积的变化 ,月经量及月经周期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 6~ 12个月 ,术前子宫平均体积 4 35 18cm3 ,术后为 2 2 2 5 1cm3 ,缩小 4 8 87% (P <0 0 1) ,术前肌瘤平均体积 10 2 4 7cm3 ,术后为 5 2 10cm3 ,缩小 4 9 16% (P <0 0 1) ,所有病例临床症状都得到缓解 ,彩超检查子宫肌层及病灶内血流信号明显减少。总有效率 88 2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TUAE能有效地消除临床症状 ,缩小肿瘤体积 ,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 ,易被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3.
14.
跟腱是人体最强大的肌腱之一,能承受很大张力,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发生断裂,但在运动员或学生中却非罕见。近年来由于国内运动技术水平及难度的迅速提高,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数也日趋增加,所以跟腱断裂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三年来共见此类患者17例,兹就其病因、受伤机制、诊断及处理分别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急性会厌炎并不少见。近几年来发病几呈流行性增长。现将我科1973年11月至1980年10月收治急性会厌炎17例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性别:男8例、女9例。男女为1:1.1。国内文献报告男多于女,略有差异。年龄:最小18岁,最大61岁。其中31~50岁12例,占70.6%。平均年龄39.5岁。职业:工人9例,农民4例,干部3例,城市居民1例。发病年月与季节:1974年1例;1979年2例(1例资料不全、1例军人转部队医院未列入);1980年14例。说明近年发病有明显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2 5 8例各类眼病患者ASAⅠ~Ⅲ级 ,术前 30min肌注阿托品 0 1mg/kg ,安定 0 2mg/kg ,诱导后应用丙泊酚 1~ 2 μg/kg ,万可松 0 1mg/kg静脉推注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静脉连接注射泵 ,输注浓度为 2~ 2 5mg/mL ,维持麻醉 ,设对照组比较。结果 术中血压、脉搏平稳 ,无术中知晓。术后苏醒较早。结论 丙泊酚靶控输注对各类眼科手术麻醉效果理想、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抗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临床特点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抗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7例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其中13例(76.5%)于发病前1~2周有非特异性前驱感染症状。首发症状:痫性发作4例,精神行为异常3例。在整个病程中,出现痫样抽搐发作17例,出现锥体外系症状12例,自主神经功能障碍9例,不同程度意识障碍14例。17例脑脊液抗NMDAR抗体均为阳性,13例(76.5%)血液抗NMDAR抗体阳性; 5例(29.4%)头颅MRI检查提示脑内非特异性改变; 17例脑电图检查均提示异常,其中3例(18%)存在癫痫样放电。患者均给予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剂量0.4 g·kg-1·d-1)联合甲强龙及阿昔洛韦治疗。患者症状恢复,随访180 d未见复发和后遗症。 结论 抗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复杂,采用脑电图评估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免疫治疗有效,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Parks术式在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附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17例有适应证的低位直肠癌行Parks术。结果:肿瘤近、远侧断端及直肠外组织均未发现癌浸润,肛门功能优等,无吻合口瘘发生。认为:A~B2期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是安全的。放弃近端结肠造瘘,只要保证两吻合端血运,切尽残存直肠粘膜以及有效的吻合,可避免吻合瘘的发生。予人工直肠袋及侧韧带可期尽快恢复肛功能。 相似文献
19.
鼻咽癌是耳鼻喉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鼻咽部恶性肿瘤的90%,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最有效措施,而CT检查能做到早期诊断,特别是螺旋CT机的应用,目前是检查鼻咽癌的首选取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杜小卉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1999,(3)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以往多采用膀胜镜、泌尿系膀跳造影的方法检查但对病人有创伤并带来一定的痛苦。随着CT的运用.使用CT扫描已成为诊断膀胱癌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我院经手术清理证实的膀胱癌17例的CT表现,并讨论了其病理基础、鉴别诊断及CT检查方法。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17例中.男13例.女4例,男女比例约3:1.年龄46岁~77岁,平均61岁。临床症状:无痛性血尿、尿频、尿急、腰痛。1.2检查方法CT扫描17例,其中平扫12例,平扫加增强5例、机型为PICKERPREMIER.层厚层距10mm.局部5mm。2结果17例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