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单发脑转移瘤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对单发脑转移瘤(SBM)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38例SBM的CT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本组SBM幕上占92.1%,右侧大脑占73.7%。瘤体位于脑皮质及皮质下区占84.2%,且常明显强化。环状强化占65.8%,结节状强化占31.6%。幕上中、重度瘤周水肿占86.8%。结论:SBM常见于幕上脑皮质及皮质下区,右侧多见;常呈环状及结节状明显强化,环壁厚薄不均,形态常不规则,结节状强化密度常不均匀,指状瘤周水肿显著,瘤体较小时瘤周水肿常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单发脑转移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勇  布桂林  曹林德  林薇 《华西医学》2009,24(3):691-693
目的:探讨单发脑转移瘤的CT和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综合诊断确诊的单发脑转移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病灶位于幕上31例,分布于皮髓质交界区21例。囊实性22例,实性9例,囊性6例。不规则环形强化13例,结节形强化7例,囊实形强化15例,均匀强化2例。病灶直径〉1.0cm时瘤周水肿常较明显。结论:单发脑转移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增强扫描对诊断单发脑转移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CT表现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在新沂市铁路医院作CT检查的经临床与病理证实的脑转移瘤41例,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其中32例行增强扫描,部分病例作延时扫描。结果转移瘤多发于灰白质交界区,好发于额顶叶。病灶直径在2 cm以下者占88.1%。平扫呈等或稍低、稍高密度,增强后病灶表现为三种形式:当肿瘤为实质性,呈均匀强化;当转移瘤内出现坏死囊变,则呈环形强化,表现薄壁或不规整厚壁强化;混杂密度不均匀强化肿块。CT较特征性表现,脑水肿与病灶大小不成比例,呈小结节大水肿。结论 CT平扫+增强扫描能对脑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单发脑转移瘤(SBM)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18例SBM的CT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本组SBM幕上14例,小脑3例,脑干1例。瘤体位于脑皮质及皮质下区占77.8%,且有明显强化。环状强化占27.8%,结节状强化占69.2%。幕上中重度瘤周水肿占77.8%。结论临床病史及原发灶在单发转移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单发脑转移瘤易于误诊,正确诊断需多方面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57岁。头痛、头晕半月余,近日呕吐,走路不稳入院。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右侧小脑半球大囊状低密度(图1),大小4.5cm×4.8cm,密度均匀。增强所见(图2):囊壁边缘略轻度强化,未见壁结节,周边未见水肿带,第四脑室受压变形。为鉴别诊断,追寻病史:间断咳嗽2月余,建议加扫肺CT。片中示:右侧肺门影增大,肺门旁见3.0cm×4.0cm大小的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块影,右侧支气管腔变窄,气管血管间隙见直径1.5cm的淋巴节。CT诊断:右肺占位病变,脑转移瘤。临床以小脑肿瘤行开颅手术,术后病理诊断:小脑转移性未分化腺癌。讨论脑转移瘤临床以多发常见,好发…  相似文献   

6.
肺空洞性转移瘤是肺转移瘤的一种特殊类型,比较少见,主要是肺内单发或多发性囊性改变。笔者总结我院14例肺空洞性转移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全身骨显像、CT及二者联合诊断在单发骨转移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02例全身骨显像表现为单发异常核素分布的恶性肿瘤患者行骨病变部位CT扫描。全身骨显像、CT及二者联合分别做出诊断,并与随访结果和病理对照。结果 102例患者,经随访和病理证实有53例为骨转移瘤。全身骨显像、CT与二者联合诊断骨转移瘤灵敏度分别为90.57%(48/53)、86.79%(46/53)、100%(53/53);特异度分别为61.22%(30/49)、97.96%(48/49)、91.84%(45/49);准确率分别为76.47%(78/102)、92.16%(94/102)、96.08%(98/10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1.64%(48/67)、97.87%(46/47)、92.98%(53/5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1%(30/35)、87.27%(48/55)、100%(45/45)。CT诊断特异度、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优于全身骨显像(P<0.05)。二者联合诊断特异度、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明显优于单纯全身骨显像(P<0.05),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明显优于单纯CT(P<0.05)。结论 CT有助于区分全身骨显像单发病变的良恶性。全身骨显像与CT联合诊断可明显提高肿瘤患者单发骨转移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对我院1994-02~2005-09经病理证实的单发性肺转移瘤(SPM)32例CT表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14例,女18例,年龄27~82岁,40岁以上27例.SPM与原发肿瘤同期发现者4例,另28例自原发肿瘤确诊至发现SPM间隔3个月~12 a.原发肿瘤中结肠(含直肠)癌8例,乳腺癌6例,肾癌、膀胱癌、宫颈癌各3例,甲状腺癌、胰腺癌各2例,鼻咽癌1例(上述28例癌患者中腺癌12例,鳞癌6例,其余类型共10例),骨肉瘤2例,软骨肉瘤、滑膜肉瘤各1例.27例临床上无呼吸系统症状与阳性体征,5例有咳嗽、胸痛、咯血等症状.  相似文献   

9.
胰腺转移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胰腺转移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收集21例胰腺转移瘤,回顾性分析原发肿瘤性质、原发肿瘤诊断与胰腺转移瘤发现间隔时间及胰腺转移瘤的CT表现。结果①原发肿瘤:主要包括肺癌(10例)、贲门癌(2例)、结肠癌(3例)及肾癌(2例)等。②原发肿瘤诊断与胰腺转移瘤发现间隔时间:7例在原发肿瘤的同时发现有胰腺转移瘤,14例间隔时间为1周~8年(中位间隔时间为15个月)。③CT表现:包括单发结节(13例)、多发结节(7例)及胰腺弥漫性增大(1例)三种形式,肿块大小主要在2~5cm(10例),大部分无强化(15例),大部分没有合并胆管及胰管扩张(17例)。结论综合分析CT表现及病史对胰腺转移瘤的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增强扫描是颅脑占位性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主要方法 ,环形增强病灶是增强后出现环形高密度影。本文回顾性分析 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单发环形病灶 ,以提高诊断水平。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本组男 34例 ,女 2 6例。年龄 1 5~ 69岁 ,平均 43.5岁 ,均经手术病理证实。1 .2 方法  CT机为日立 HITACHI PRATCO型螺旋 CT,常规听眉线横断扫描 ,层厚 ,间距 1 0 mm,部分病例 5mm扫描 ,均行平扫加增强扫描。2 结果星形细胞瘤 1 6例 ,不规则环形 1 3例 ,卵圆形 3例 ;1 0例伴壁结节 ,2例轻度水肿。 1 4例中重度水肿 ;转移瘤 1 3例 ,不规则…  相似文献   

11.
腹膜转移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膜转移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腹膜转移瘤的CT表现。结果:①腹水45例,占56.3%,其中少量腹水18例,大量及中等量腹水27例;②腹膜增厚25例,占31.3%,其中结节状10例、条带状7例、块状增厚8例;③网膜改变23例,占28.8%,污垢状7例、结节状10例、饼状6例;④腹腔内囊性占位性病变共9例,占11.3%,均见于卵巢癌;⑤小肠壁增厚伴肠管移位5例,占6.3%。结论:CT对腹膜转移瘤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必要时应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后颅窝脑转移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后颅脑转移瘤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回顾性分析了6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裨病例,后颅窝脑转移瘤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3.53:1,发病年龄24-76岁,平均55岁。本组原发肿瘤包括肺癌35例,不明确14例,乳癌9例,食管癌、胃癌各3例,直肠癌2例喉癌和膀胱癌各1便。后颅窝脑转移瘤的CT表现可分烃下五型:(1)结节型;(2)环型;(3)囊伴结节型;(4)囊性低密度型;(5)混合型。CT对以上各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单发小脑转移瘤的CT表现。方法:对2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单发小脑转移瘤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病灶16例位于小脑半球,4例位于小脑蚓部;其CT表现为:(1)平扫呈低、等或稍高混合密度,瘤内有坏死囊变区。(2)增强扫描呈不均匀环状或不规则结节状强化;(3)瘤周水肿轻或无,但均有程度不同的占位效应。结论:根据小脑转移瘤的CT表现,结合患者年龄,临床病史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脑转移瘤较常见,笔者回顾性分析68例脑转移瘤的螺旋CT表现,旨在提高诊断符合率。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均经病理及临床追踪证实。其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30~75岁(平均56岁)。临床表现:头痛50例,偏瘫12例,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原发肿瘤中肺癌48例,乳癌6例,胃肠道肿瘤5例,肝癌2例,肾癌2例,其中不明来源的脑转移瘤6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双侧肾上腺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双侧肾上腺转移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资料。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双侧肾上腺转移瘤40例,2例误诊为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误诊为双侧肾上腺结核;CT平扫发现双侧肾上腺病灶86个,双侧瘤体大小不等,与肾上腺长轴一致;4个病灶瘤侧可见残存肾上腺结构;平扫呈实性密度40个,CT值25~55 Hu,呈囊实性密度46个,CT值10~35Hu。增强扫描32个病灶呈轻中度均匀强化,36个病灶呈不均匀逐渐强化,18个病灶呈厚环状强化,囊变、坏死区强化不明显。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对双侧肾上腺转移瘤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转移瘤的CT双期扫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确诊的肝转移瘤的CT双期扫描表现。结果52例为多发病灶,6例为单发病灶;增强后显示47例为少血供,8例为富血供,3例无血供。门静脉期发现病灶最多。结论肝转移瘤以多发为主,增强后显示大多数为少血供,少数为富血供,双期增强扫描有助于提高肝转移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8例经过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炎性假瘤主要CT表现:(1)病变多位于胸膜下,可广基底,邻近胸膜可增厚;(2)6例呈球形,有完整假包膜者4例,边缘光整清晰。有部分假包膜者2例,部分边缘模糊。(3)2例呈不规则团块影,边缘有毛刺;1例肿块内可见小空洞形成。(4)病灶强化多较明显,其中5例CT值升高大于60HU,CT增强扫描有一定意义。(5)3例病灶周围有散在炎性浸润灶;(6)淋巴结肿大及胸腔积液少见。结论 肺癌、肺结核及肺炎性假瘤不易鉴别,要结合既往感染病史,重视CT增强扫描,注意动态随访,能够有助于肺炎性假瘤的诊断。穿刺活检是良好且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脑转移瘤~(18)F-FDG PET/CT全身扫描的图像特点.方法 对25例脑转移瘤患者的~(18)F-FDG PET/CT全身扫描的头部图像进行分类.依据CT表现将瘤灶分为高密度结节、等密度结节、囊性密度结节及无结节型四种形式,并观察病灶周边水肿情况;根据病灶摄取18F-FDG程度将PET图像分为0级、1级、2级和3级四级;分析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 本组发现脑转移瘤病灶共53个,其中高密度结节、等密度结节、囊性密度结节和无结节型各占16.98%(9/53)、52.83%(28/53)、9.43%(5/53)和20.75%(11/53).无结节型脑转移病灶摄取18F-FDG情况均为0级(11/11,100%),高密度结节摄取~(18)F-FDG程度均不超过2级(9/9,100%),而等密度结节周边无论有或无水肿,摄取~(18)F-FDG均不低于1级(28/28,100%),并以3级居多(20/28,71.43%);囊性密度结节摄取~(18)F-FDG程度与囊壁厚度有关.结论 脑转移瘤的~(18)F-FDG PET/CT表现形式多样,掌握其PET与CT图像间的对应关系及特点有助于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脑淋巴瘤的CT表现,提高脑淋巴瘤的CT认识,减少误诊.[方法]报道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淋巴瘤,主要讨论脑淋巴瘤的CT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CT主要表现为:①平扫脑内单发或多发或较高密度瘤灶;②增强扫描肿瘤呈中度至明显较均匀强化.③大部分病例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一般较轻或无;④少部分病例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明显.[结论]CT为脑淋巴瘤的有效诊断方法之一,为临床指导选择治疗方案有决定意义,但应进行必要的鉴别诊断,最后确诊尚需依赖手术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20.
空洞性肺转移瘤的多形性CT表现及随访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空洞性肺转移瘤的多形性CT表现及随访过程中CT变化,方法:搜集证实有原发瘤灶并出出错肺内空洞性转移的病例60例,回顾性观察肺内空洞性转移瘤的CT形态学特点,并结合病例资料进行形态学分类,同时观察治疗随访过程中病灶的形态变化。结果:空洞性肺转移瘤可分为厚壁空洞(n=34),薄壁空洞(n=29),小空泡性空洞(n=17),裂隙样空洞(n=9),硬壁空洞(n=6),齿轮样空洞(n=3)等,治疗随访中部分空洞性转移瘤结节由实性结节发展而来,部分空洞洞壁厚薄,密度,大小及数目等可发生变化。结论:CT可评价空洞性肺转移瘤的多形性影像表现及在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