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是全麻以及危重病人抢救时建立人工气道的一种主要方式。护理操作中若不慎将气管导管气囊连接管剪断 ,会立即导致气囊漏气。病人口、鼻以及气管导管气囊以上的分泌物进入气管内发生呛咳 ,严重者导致误吸。对于正在行机械通气的病人 ,可使整个通气环路漏气 ,气道压降低达不到设定的潮气量 ,呼吸机不能正常工作 ,影响通气效果 ,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此时 ,常规的处理方法是立即为病人充分吸痰后更换新的气管导管。更换导管给医务人员增加了操作技术上的难度 ,而且在更换导管的过程中易出现插管困难、窒息、吸入性肺炎等…  相似文献   

2.
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的效果.方法 将68例气管切开术后需更换套管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改进组和常规组各34例.常规组按照常规方法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改进组利_用气管导管为导芯.将气管导管插入原气管切开套管腔内10~15 cm,一手固定气管导管,另一手沿气管导管迅速拔出原气管切开套管,将新的气管切开套管顺气管导管送入气管腔内,拔出气管导管,新气管切开套管气囊充气、固定.结果 改进组一次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成功率、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时间、脉搏血氧饱和度降低和局部出血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可显著提高一次换管成功率,缩短换管时间,减少脉搏血氧饱和度降低和局部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圆柱形与锥形气囊气管导管对机械通气患者微误吸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机械通气≥48h的气管插管患者64例随机分为A组32例,采用圆柱形气囊气管导管;B组32例,采用锥形气囊气管导管。将机械通气≥48h的气管切开患者72例随机分为C组36例,采用圆柱形气囊气管导管;D组36例,采用锥形气囊气管导管。观察并记录四组患者VAP发生率和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痰液变化量、声门下分泌物变化量、脱机成功率。结果 B、D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A、C组;痰液变化量和声门下分泌物变化量显著多于A、C组(P0.05,P0.01)。四组机械通气时间、7d内脱机成功率、14d内脱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锥形气囊的气管导管可以更好地预防微误吸的发生,从而预防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声门下吸引气管导管在ICU防治肺部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巍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12):1024-1025
重症病房的肺部感染的发病率极高,尤其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其病程较长,治疗上也较普通患者更困难,治愈后易复发,病死率高[1]。我院ICU自2004年12月~2007年3月收治61例重症病房须长期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其中31例使用声门下吸引气管导管治疗,疗效显著,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61例入住ICU的重症病房须长期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气管插管15例,气管切开46例,其中男34例,女27例,年龄(46.08±2.57)岁。APACHEⅡ评分(16.47±3.52)分;其中42例有呼吸机(Servo-s)通气。入住ICU时常规查血常规、胸部CT,痰培养检查无肺部感染证据;…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术常用于预防和治疗可能出现呼吸道梗阻或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的疾病,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放置金属或一次性硅胶气管切开套管,目前厂家生产的两种导管均无配套的封管帽.偶见有堵管帽的报道,套管多是被直接密封,患者缺乏适应时间,其舒适度降低,且不便于护士的吸痰等操作.鉴此,我们研制了一种舒适度良好的医用气管切开导管封管帽,与气管切开导管衔接紧密,装卸方便,既方便吸痰,又不易污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经鼻气管导管固定带的制作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桂兰 《护理学杂志》2006,21(22):11-11
机械通气时气管导管滑脱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未及时处理,可导致患者急性缺氧,甚至窒息导致死亡.妥善固定导管,是防止气管导管滑脱的主要措施之一.我科2003年10月至2006年6月,对经鼻气管插管患者采用自制的气管导管固定带固定,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报道2例术前无呼吸道梗阻症状的患者,行全麻气管插管引起气管内肿物出血的抢救。纤维支气管镜检是诊断气管内肿物的金标准。导管套囊封堵气管下段,头低位及时吸引气管内出血可有效减少两肺血液灌注,改善患者氧供和通气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PETCO2监测快速判断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和普通气管导管通气是否正常。方法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48例,随机均分为四组:联合导管食管腔通气组(A1组),联合导管气管腔通气按压上腹部组(A2组),联合导管气管腔通气不按压上腹部组(A3组),气管导管气管通气组(B组)。除常规监测SpO2外,记录四组的PETCO2及波形变化。结果A1、B组显示正常数值及波形;A2组3 min内始终显示为0,CO2波形为直线;A3组在第1分钟显示为0,无CO2波形,第2分钟开始显示为8~9 mm Hg的数值,并有小的CO2波形。结论PETCO2可以较为准确、快速、有效地判断气管插管位置和通气是否正常。  相似文献   

9.
在口腔、颌面、整形及耳鼻咽喉部等气管插管全麻手术过程中,常有导管扭曲现象发生,造成通气不够或梗阻。为了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便于手术操作从而稳妥固定气管导管,用异型导管做气管插管全麻。由于异型导管的来源有限、价格较高等原因,基层医院有时不易获得,采用自制的异型导管,在使用过程中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喉通气导管(LT)及食管气管联合导管(ETC)是两种较新型的快速建立气道装置[1]。为探讨LT及ETC用于困难气管插管患者快速建立气道的临床效果,我们对此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1998年2月至2006年2月气管插管困难患者(即根据插管困难分级为Ⅲ级以上,  相似文献   

11.
报道1例气管切开异物取出术后支气管内异物残留的患儿行支气管镜检和异物取出术的麻醉过程.术中采用自制的插管引导管(gum-elastic bougie,bougie)引导金属气管导管通过气管切开口以预防金属导管置入困难.在术中及术后发生缺氧而经面罩通气不佳时用喉罩盖住气管切开口行正压通气以改善缺氧症状.  相似文献   

12.
气管切开及昏迷患者需经胃管注入食物、水、药物,但由于气管切开患者咽喉部有气管导管存在,而昏迷患者又失去吞咽功能,按常规胃管置入法很难一次操作成功。反复多次的置管,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鉴此,我科对16例气管切开和9例昏迷患者采用沿胃管盘绕形成的弯曲反方向进行置管,均一次获得成功,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我院一胎儿因宫内窘迫,母体静脉点滴催产素后行会阴侧切娩出,胎儿清理气道后仍不能建立自主呼吸,缺氧紫绀明显,APgr评分为5分,行气管插管,接T型管手法通气,患儿肤色渐转红润,自主呼吸恢复后,终止人工通气,保留导管观察呼吸变化。此时工作人员手松离了气管导管,瞬间新生儿将气管导管吞入口内,速用喉镜伸入口腔窥视,气管导管尾端在咽喉区  相似文献   

14.
临床常用的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对位技术要求高,管径粗大,只能经口,很难适应困难气管插管和小儿支气管手术的麻醉;Univent T有患侧不能及时吸引的不足。我科采用普通气管导管制作简易气管支气管导管,成功单肺通气21例,现报道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应用导引管术中更换双腔气管导管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6 7岁 ,因患右上肺癌拟行右上肺叶切除术。常规诱导下置入左侧双腔气管导管 ,调节导管位置无误后 ,患者取左侧卧位 ,再次听诊无误后开始手术。以N2 O +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切皮后 5分钟拟改用单肺通气时发现支气管套囊漏气 ,氧气流量达 4L/min仍不足以维持有效通气。取逆行气管插管用的塑料导引管一根并置入同一厂家同一型号左侧双腔气管导管 ,使其前端超出左侧管前端1cm并在塑料导引管上分别标记门齿位置及支气管导管尾端位置。吸入纯氧 5分钟后 ,将塑料导引管置入破损的双腔气管导管的左侧管 ,使门齿标记位于门齿处…  相似文献   

16.
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时机和方式尚存争议.近期的一些研究显示,早期气管切开增加了患者舒适度和依从性,可以减少镇静剂的使用,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等.因此,早期气管切开可能使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受益,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是一种较好的气管切开方式,但要正确把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经典喉罩管腔较小,只能使用内径小于6.0 mm的气管导管,且插管成功后喉罩退出困难,因而引导气管插管的使用范围有限。经典插管型喉罩虽然管腔较大,但其通气导管为硬质导管,无法使用各种纤维硬镜和各种可视管芯引导气管插管。而Cookgas气管插管型喉罩(CILA)是一种新型插管型喉罩,是用于引导气管插管和困难气管插管的有效工具。视可尼喉镜(SOS)是目前广泛应用于气管插管和困难气管插管的光导纤维硬镜,但能否采用SOS经CILA引导气管插管尚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拟评价SOS经CILA引导全麻患者气管插管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气管导管管芯断落气管内在临床麻醉插管过程中很罕见,及时发现并成功取出至关重要。我科利用纤维支气管镜确定导管位置,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用胆道镜钳成功取出断落管芯,避免了一起医疗事故发生。现报道如下。患者,男,72岁,68kg,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患者一般状况良好,无呼吸及循环系统疾病,无药物过敏史,ASAⅠ级。麻醉过程:麻醉诱导平稳,快速去氮给氧过程中发现气道阻力较大,置入口咽通气道后改善,喉镜挑起会厌发现声门暴露困难,试插入折成鱼勾状8#带管芯(铝质管芯直径3mm)气管导管,导管置入声门时阻力较大,拔出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讨论气管切除吻合或人工气管替代等手术的麻醉方式和结果.方法 对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25例气管良、恶性疾病患者的麻醉和手术过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良性疾病患者10例,恶性疾病患者15例.全组患者气管管腔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严重者伴有明显呼吸困难.气管病变长度2.0~7.5cm.气管切除最长者8 cm,行一期吻合者14例,行人工气管替代者7例.该组患者采用单纯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者13例,同时行心肺转流者2例;经已有的气管切开行全身麻醉者8例,在局部麻醉下行气管切开后全身麻醉者2例;行高频喷射通气辅助者2例.气管切断后,均需经远端气管或对侧主支气管内插管维持麻醉和通气.结果 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麻醉和手术死亡.2例患者于气管切开后向左主支气管插管困难,1例患者向左主支气管插管过深,仅余左下肺通气,造成血氧饱和度下降;1例患者术毕改换无气囊导管时造成吻合口裂开;均经处理后好转.结论 气管手术麻醉风险高,个性化、周密的麻醉和手术方案以及麻醉医师与手术医师的密切配合,是保证麻醉和手术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气管内麻下行俯卧位手术患者气管导管固定方法。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596例气管内麻下行俯卧位手术资料(常见的俯卧位手术有脊柱后路手术、颅脑手术、腰背部),对比传统的气管导管固定方法和改良的气管导管固定方法的固定效果。结果用传统的气管导管固定方法固定的372例手术患者发生气管导管移位14人,脱落3人,用改良的气管导管固定方法固定的224例手术患者发生气管导管移位者2人,无脱落。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改良的气管导管固定方法固定气管导管比传统方法更牢固,是一种简单、经济、实用、安全的固定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