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仲景所论之郁证为广义的郁证,其包含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饮食情志等多方面的壅滞、痞塞、蓄积、瘀结、失舒、失畅,为病机的概念。郁证由诸多因素造成,其非独为情志一端,外感六淫之邪气,饮食劳倦之所伤,脏腑气血津液之失常,或者失治误治等皆可导致郁证。《伤寒杂病论》描述的是一种滞而不通,结而不散的病理状态,其以气之升降出入失常为基础病机,气郁、血郁、水郁、火郁均蕴含气机升降出入失常之内涵,气郁为诸郁之先,亦为诸郁之结果。仲景对郁证之症状描述,既包括病机的内涵,亦包含有症状之内涵,对郁证病位、性质和症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其既有对《黄帝内经》之发挥,又有对各种临床所见郁证之总结,主要表现为满、痹、着、结、痞等。 相似文献
3.
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序,以六百字精要之宏论,述世间至理之明言,字句铿锵,千古播扬。愚读此论,四十有年,揣度吟诵,获益匪浅。今重温原序,思绪万千,感慨良多,兹略举一二,愿与同道共勉。1勤求博采,重实践方可为大医序言开篇明义,是被名医扁鹊的“才秀”所触动,于是经过“勤 相似文献
4.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不仅是诊疗疾病理、法、方、药完备的辨证施治纲领,而且记述了丰富实用的护理知识。通过对此著作的研究,从五个方面就其中的护理学思想进行了探索。一是仲景主张医疗护理本为一体,相互依存,治护不分。二是重视未病时养生调摄、预防护理,防病于未然。三是根据病情,辨证施护,三因制宜。四是注意护理工作中的细节,保证治疗效果的充分发挥。五是病情初愈后,适当护理,以防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仲景苦辛并用,寒热共剂治法。方法:通过探讨其组方特点、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举例说明。结果:苦辛法在治疗寒热错杂证、湿热证、支饮重证时有和阴阳调气机之功。结论:仲景苦辛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效果肯定,值得进一步发掘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内科疾病采用外治法,早在东汉末年张机所著《伤寒杂病论》就有论述。根据《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可将仲景外治法归纳为药塞法、熏洗法、外敷法、针灸法四种方法,以便指导临床。一、药塞法仲景用药塞法有肛门、阴道、鼻中三补给药途径。如《伤寒论》233条:“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 相似文献
7.
《伤寒杂病论》有29首方剂应用到白术,张仲景应用白术主要是利小便和补脾气。张仲景治疗痰饮水湿病证有“发汗、利小便、逐水”三大治疗原则,以白术利尿是对这些原则的灵活应用。张仲景通常采用白术配茯苓以消胸腹痰水,白术配麻黄以逐皮间水湿,白术配附子以疗风寒湿痹。张仲景以白术补脾气见于理中丸、薯蓣丸等经典方剂的配伍中,常以白术配人参以补中气,白术配当归、川芎以调气血。认识白术利小便和补脾气的两大功效,对于指导相关疾病的临证用药当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迄今为止,中医学者大都认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统观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的本意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也即是在辨病基础上的辨证论治。《伤寒论》以六病(即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命名;《金匮要略》也是以“病”命名,如痉湿喝病、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疟病、中风历节病等。说明仲景首先重视的是辨病。在《伤寒论》太阳病中依症状不同又分为中风、伤寒、温病,实际上中风为太阳表虚证、伤寒为太阳表实证,温病为外感温邪所致病,属于另一类型的病,故后世又把温病分为另一大类,再依次辨证为卫分证、气分 相似文献
9.
10.
温阳法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狭义温法之祛寒温经,《伤寒杂病论》中温阳的概念则更加广泛深刻。本文以《伤寒杂病论》中干姜的配伍规律、量效及煎煮时间为线索,并结合历代医家对干姜的临床应用,从筑阳法之干姜甘草,温中阳以筑生阳之基;干姜人参,滋液救阴以助化阳之能;通阳法之干姜半夏,温化饮邪以达阳之流通;密阳法之干姜桂枝,温通内外以资阳气之密固;潜阳法之干姜附子,破阴救逆以潜下焦之元阳;复阳法之干姜黄连,寒热并用以复阳位之乱五个方面探讨干姜之温阳五法内涵,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及拓展干姜的临床运用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从细辛的功效、细辛的剂型、细辛的用量三方面论述《伤寒杂病论》应用细辛的特点。认为其功效为温肺化饮、散寒止痛、温通血脉、温里发表;其剂型多为汤剂,且应久煎;其用量在复方中与他药基本相同,证有化热者量宜相应减小,证属纯寒无热者,用量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2.
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辨证论治的专书,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代重要医学著作,为祖国医学的划时代创造。任何创造都是人们创造性思维的成果。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在思维领域里追求“独到”和“最佳”,在前人和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突破,新的发现。那么,张仲景的创造性思维又体现在何处呢?这是本文试图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探讨《伤寒杂病论》关于体质理论的学术思想以及对后世体质学说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方法:研读《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相关条文,并参考有关教材及历代医家的注释进行分析论述。结果:在《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体系中,张仲景从临床医学的角度将体质与发病、体质与病位病性、体质与病证转归及预后、体质与治法方药等方面理论与临床实践充分结合起来,丰富和发展了中医体质学说。结论:《伤寒杂病论》建立了以体质差异性为基础的病因病机学和辨证治疗学思想,开创了体质与病证结合进行辨治之先河,为后世体质学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热病的专书 ,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 ,比较完善 ,理论联系实际的古代重要医学著作 ,它的核心是辨证施治 ,经历代运用不衰 ,究其内容 ,新解几点如下 :1 辨证核心 六经新解 《伤寒杂病论》的核心是六经辨证 ,那么六经究竟应当怎样理解 ,它同现代医学有何联系呢 ?六经之经 ,与经络之经殊异 ,经 ,即部 ,如六部之部 ,是将身体的各个部位 ,内在体质统分为六个部位 ,其手足之分上下 ,犹宰职传列左右也 ,名为三阴三阳 ,各列为纲 ,以此囊括万病 ,立法较之思邈用脏腑统令百病 ,无择括三因为病纲 ,丹溪以气血痰郁…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目的:探讨《伤寒杂病论》相反相成用药的意义。方法:对《伤寒杂病论》中方剂进行分类整理,检索出有关相反相成配伍的方药,对比其中涉及的方法,并进行系统归纳、分析。结果:《伤寒杂病论》相反相成的配伍主要体现在寒热并用、补泻兼施、升降相因、敛散结合、刚柔相济等方面。结论:张仲景在用药选方上重视药物性味和相互作用的平衡及合理搭配,相反相成配伍要以精准的辨证、识证为前提。只有在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的指导下,探讨《伤寒杂病论》中相反相成用药的意义,才能更好地理解仲景方药的配伍理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