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等为特征。临床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前者多见于儿童,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4项参数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也称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临床常见 ,多因抗体与血小板结合 ,导致单核 -巨噬细胞系统对血小板破坏加速所致。笔者对近几年来在我院诊治的急慢性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血小板分布宽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归脾冲剂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外源性抗血清(APS)建立小鼠模型,分别运用归脾冲剂、栀子地黄汤及强的松进行治疗,观察ITP小鼠的血小板、骨髓象、外周血象及脏器系数等的变化.结果归脾冲剂能有效促进ITP小鼠的血小板恢复,促进骨髓巨核细胞的成熟,有效降低ITP小鼠因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下降及内脏大出血所导致的死亡.结论归脾冲剂治疗ITP的机制与其促进抗体清除、提高血小板水平、促进骨髓恢复、有效提高ITP小鼠的血红蛋白含量、改善出血情况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由于患者体内产生抗自身血小板抗体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多,从而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持续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伴有成熟障碍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现代研究表明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30%,确切病因尚不清楚。欧美国家年发病率为5~10/10万人口。我国尚无ITP发病的流行病学资料。慢性和难治性ITP具有易反复发作、治疗难度大等特征,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以下就慢性和难治性ITP的治疗谈一点我们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5.
<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导致的出血性疾病。本病以广泛的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等为特征。西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下简称ITP)多采用激素、脾切除、免疫抑制剂及对症治疗,虽短期疗效明确,但远期疗效不确切,疗程长,且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opathic thrombcytopenia purpura,ITP),是以出血及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并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上可分急性与慢性,难治者多为重症和慢性ITP。西医治疗多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一部分患者采用脾切除术,但术后仍可复发,西医治疗并未使ITP的治疗出现根本性改观。中医学着眼于整体调治,认为其以虚证、热证、瘀证为主,应用中医药治疗本病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ITP)是因免疫机制使血小板破坏增多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分急性和慢性两型。中医治疗时分实证型和虚证型,实证型类似于急性或慢性ITP急性发作,虚证型多见于慢性ITP患者。实证型中医治疗多按照外感风热毒邪、邪热迫血妄行辨证,以清热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以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增生伴成熟障碍为特征.笔者采用免疫造摸的方法建立慢性ITP大鼠模型,通过检测大鼠脾脏巨噬细胞FcγRⅡ-B(CD32)的表达,以了解中药复方牛角地黄汤治疗ITP的作用环节与机理.  相似文献   

9.
宁血饮干预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宁血饮干预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0例(急性42例,慢性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用强的松或地塞米松和宁血饮联合治疗,对照组用强的松或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皮下紫癜等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和远期疗效等。结果:急性ITP治疗组与对照组出血症状改善无显著差异性,但治疗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总有效率、远期疗效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慢性ITP治疗组出血症状改善以及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总有效率、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宁血饮干预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好,尤其是慢性ITP疗效突出。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一般认为免疫功能异常导致抗自身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在ITP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临床以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增多伴成熟障碍为特征,以全身皮肤黏膜甚至内脏出血为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属中医“虚劳”、“发斑”、“血证”、“肌衄”、“葡萄疫”等范畴。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6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等为特征。成人多为慢性型,常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2.
新加归脾合剂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在临床证实新加归脾合剂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具有明显疗效基础上,试图通过ITP动物模型验证其疗效,为进一步探讨该方作用机理与新药研发奠定基础。方法 用免疫造模法建立小鼠ITP动物模型,并选择相应检测方法观察ITP小鼠外周血象、骨髓象与病理组织学以判定治疗效果。结果 新加归脾合剂具有明显提高ITP小鼠外周血小板数、促进巨核细胞向成熟方向分化效应,对于骨髓与脾脏组织病理学无明显影响。结论 新加归脾合剂对特发性减少性紫癜治疗有效、安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张淑香  孙士玲 《新中医》2012,(5):152-15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上可分急性与慢性。现代医学治疗ITP多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一部分患者采用脾切除术,但术后仍可复发。现代医学治疗方法存在较多的副作用以及易反复,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与自身免疫有关的出血性疾病,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可能与IgG抗体吸附在巨核细胞上,使成熟释放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在骨髓内破坏,成熟巨核细胞减少有关。患者血小板表面有抗血小板的自身抗体,导致这种致敏的血小板被单核巨噬  相似文献   

15.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由于自身免疫异常导致的血小板破坏过多的临床综合征,以出血及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出血性疾病,部分患者可出现颅内出血以及消化道出血等危重情况进而影响患者生命。ITP患者因出血风险增大、疾病转归的不可预测性、对疾病的恐惧感、需长时间治疗、社会活动减少、影响工作等各种因素导致生活质量严重降低,甚至低于癌症患者。ITP目前尚无法根治,西医以糖皮质激素为首选治疗药物,但随着激素的撤减许多患者出现激素依赖,易复发,治疗效果差,严重增加患者负担。近年来,单味中药及提取物在治疗ITP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近5年来常见单味中药及提取物防治ITP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指导临床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以往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是本病发病的中心环节,由于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异常,发生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导致全身性出血,本病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为危急重症。中医治疗本病有良好的疗效,国家级名中医刘永年主任以凉血散血法为主辨治ITP有独到之处。笔者作为第5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跟随刘师学习。现将凉血散血法治疗ITP的内容论述  相似文献   

17.
<正>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临床以出血(皮肤瘀点、瘀斑,各部位自发性出血)及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1]。目前,ITP的西医治疗措施主要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等,治疗无效者予脾脏切除,但存在着毒副作用大,血小板  相似文献   

18.
王祥麒教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辉 《河南中医》2006,26(6):15-1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以皮肤瘀点瘀斑、鼻衄、齿衄、血尿、月经过多等为主要表现,属中医血证、紫斑范畴。ITP西医治疗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丙种球蛋白及脾脏切除等,副作用大,疗效不稳定。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儿童多表现为急性型,成人以慢性为多。不正规的激素治疗或过早停药、感染等因素均可导致反复发作,病程超过6个月可诊断为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慢性型可有多部位出血,如皮肤紫癜出血点、  相似文献   

20.
胃脾汤加减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志清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7):1157-1157,116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免疫介导的以血小板减少为特点的出血性疾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ITP在临床中治疗较为棘手,虽然现代医学应用新型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及促血小板生成剂等对部分慢性ITP患者有效,但因其价格昂贵、副作用大、停药后复发率高等因素制约了上述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