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病证结合模式是通过西医的病理学、诊断学确定病名,再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确定证型、治则及治法,也是“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以中医临床医生经验为主的疗效评价难以得到国际公认,不利于中医学的发展,而沿用西医的标准则难以显现中医药的优势。病证结合模式下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需重视疾病结局指标的综合评价,将客观与主观结合、近期与远期结合,以期更好地体现中医药疗效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相似文献   

2.
个体化治疗使中西医的治疗观念有了交融,为了让西医同道能更好地接受中医的治疗观念,同时也为中医指导下更有利于开展西医的个体化治疗,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中医个体化治疗内涵的确定及疗效评价的建立和完善,将推动中医药规范化研究进程,为中医药的国际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从中医思维角度探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模式的问题是中医药发展的瓶颈。中医思维应该是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基石。文章从思维的角度提出,中医药临床疗效的评价应该运用中医的原创思维,认为"正向思维"是西医、中医判定临床疗效的主要依据,"反向思维"是中医判断临床疗效的重要思维,并从取象思维角度探索了中医临床疗效判定主要根据是医患共同体察病人的七种能力、医患共同勘对五种生命条件、医患共同检验精、气、神三宝。  相似文献   

4.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结局指标作为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单元,首先必须满足作为一种结局评判尺度的基本功能,其次才是体现中医的特色性、代表性.所谓的中医、西医的结局指标差异源于中国与国外人群对健康状态的认知等文化差异,而非中医与西医干预措施的本身.因此,西医的某些结局指标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疗效显著,但现有的疗效评价方法不能对其临床疗效做出合理的评价,无法体现其治疗优势。对中医药治疗COPD的临床疗效评价现状,从专家经验个人判断、西医疗效评价和中医临床疗效评价3个方面进行述评;提出建立病证结合模式下的中医药治疗COPD疗效评价体系的思路和方法,并总结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建立更好的COPD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或工具。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评估测试(CAT)是近年提出的,用于评估COPD病情和生存质量的量表,简单易行,适于推广,中医肺胀量表研究目前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从CAT评分角度阐释中医肺胀量表研究的重要性,以更好地评价中医药治疗COPD疗效。  相似文献   

7.
基于多次临床试验的中医药疗效评价研究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爱平  王永炎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6):1384-1385
多数研究报告所显示的中医药治疗疗效比西药低,不是中医药临床疗效的确切结果和最终结果,而是用西医思维利用现有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的结果。从一种治疗方法治疗后出现的有效与无效人群的差别之中找到规律才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体现。将从该差别中找到的与疗效相关的要素列入纳入和排除标准,再进行二次临床验证试验乃至多次临床试验,追求中医药治疗适应症的针对性是中医辨证论治临床疗效评价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简述中风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量表在量表内容、适用对象、适用范围、条目权重等方面临床应用的一些问题,提出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吸取西医量表的精华,引进现代临床科研技术及方法建立能确切反映中医药治疗中风优势和特色,具有较高信度、效度、反应度的中风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量表,对完善动态评估中风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参香温肺汤联合背部走罐在COPD稳定期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在兴国县中医院呼吸科2017年7月—2018年7月就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90例,按照自愿、随机原则分为3组各30例。西医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中医组采用中药汤剂辨证论治,中医联合组采用参香温肺汤加减结合背部走罐治疗。临床观察1年,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CAT评分、住院情况等方面差异。结果中医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西医组和中医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组间CAT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中医联合组CAT评分低于西医组和中医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联合组SF-36评分高于中医组和西医组,但中医联合组住院费用高于中医组和西医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参香温肺汤联合背部走罐在COPD稳定期的治疗中,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可改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学具有"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大基本特点,临床体现为复杂干预及个体化诊疗,基于西医传统临床疗效评价方法难以准确有效反映中医药临床疗效。基于中医健康观、疾病观,充分考虑医生、护理人员、患者对治疗的不同期望和需求,可采用实用性随机平行对照、单病例随机对照等临床设计方法,通过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模型或体系,从而进行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方剂治疗,并对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与生命质量评分,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生命质量、实验室指标、心理焦虑抑郁程度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中西医结合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改善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水平以及减少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发生率均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与疗效。  相似文献   

12.
疾病疗效评价分为四个方面,其中生存质量是临床疗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2型糖尿病(T2DM)临床疗效评价的重要工具之一。以中医理论作指导,研制具有特异性、符合中医特征的T2DM中医生存质量量表,评价中医药对T2DM治疗效果等因素的影响,符合中医糖尿病研究的需要,可为中医治疗T2DM的临床疗效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首先讨论了科学哲学对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标准,然后从历史角度论述了中医对理性道路的选择,中医第一使命与中国古代科技文化背景对中医发展道路的塑造,与近现代科技文化背景下针对中医的伪科学诘难,认为中西医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而给中医贴上伪科学的标签,是不符合科学理性的,应该正确看待中医对生命探索角度与思路及其医学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疗效是中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疗效评价的前提是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辨证论治作为中医诊疗遵循的基本原则,具有明显的个体化特点与优势,但是基于当前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方法,却难以从中获得高强度的个体化诊疗证据。因此,只有构建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疗效评价指标,才能发挥中医诊疗优势,促进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客观化与现代化。本文在着眼于中医辨证论治主观性与个性化特征的前提下,创新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方法与技术,提出了构建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疗效评价指标的思路与方法,将中医证候指标、西医疾病指标,及生活质量评价等作为个体化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根据指标的数据类型和特征,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进行专家问卷调查、确定指标权重,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个体化疗效综合评价模型,进而形成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疗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中药质量控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国内外学者陆续提出了一系列的研究策略和方法,随着指纹图谱或特征图谱、一标多测以及多组分薄层色谱鉴别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的广泛应用,"中药整体质量控制"框架越来越清晰。同时,有学者提出了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的概念,初步对标准汤剂的内涵及外延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作了归纳。本文明确了标准汤剂的概念、属性及制备方法,并通过案例说明标准汤剂对单方制剂与经典名方等产品研发、质量控制及上市后再评价的意义和作用。讨论了基于标准汤剂的中药整体质量控制模式及案例分析,为中药整体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孟宪生  罗曦  贾梦楠  包永睿  王帅  李天娇 《中草药》2023,54(22):7281-7286
中药品种来源宽泛、化学成分复杂,导致中药质量良莠不齐。完善中药质量评价标准,一直被认为是制约我国传统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针对我国目前中药质量评价研究现状,总结了中药质量评价的关键科学问题,并提出了中药“质-量”双标评价方法。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建立特征图谱,开展基于对照药材的定性研究;以保留时间稳定且价格低廉、易获得的内标物质作为定量评价指标,开展基于内标物质的药效成分相对定量研究。该方法旨在科学、明晰地辨别中药的真伪优劣,降低企业生产的经济负担和广大民众的用药成本,切实保障中药质量。  相似文献   

17.
要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有效方法,就需要对其临床疗效进行科学、客观的研究和评价。从中医治疗肿瘤的特色出发,在对常规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系统评价的基础上,建立起包括现代医学疾病疗效评价、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生存质量评价等在内的中医肿瘤疗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使其能更科学、更准确地反映中医药防治疾病所具有的真正效能,并有利于中医药防治肿瘤的效果为国际医学界所接受。  相似文献   

18.
论中药复方药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医药学与西医药学之间存在多种差异,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的中药有其自己的特点。辨证论治是遣方用药的基础,配伍用药是中药应用的主要形式,方证相应是中药取效的关键,整合调节是中药的作用方式。上述特点决定了中药药效评价不能照搬西药的方法和标准。运用现代技术和中药自身特点建立中药疗效评价方法和标准体系是正确评价中药疗效的关键。质量稳定是药效评价的前提,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疗效评价必不可少的工具,整合调节的作用方式要求药效指标的选择要多样化,避免主观误差的手段是利用数学模型和参数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作用机制的阐明还需要规范的临床药理实验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中西医不同方法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门诊银屑病患者96例,简单随机分为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组,运用银屑病PASI评分法和生活质量评估表对患者治疗前后各种临床症状、生活质量指标进行评判,观察疗效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临床总有效率65.6%,中医组有效率55.3%,西医组有效率64.3%,中西医组有效率80.0%。中医组与西医组、西医组与中西医结合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组与中西医结合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生活质量评估:治疗前后生物方面评分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理方面评分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1),社交方面评分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中西医不同的治疗方法均有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并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晚期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候与生存质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晚期小细胞肺癌的中医证候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临床研究方法.结果晚期小细胞肺癌的中医证候与生存质量有密切的关系,随着生存质量的下降,虚证、实证逐渐增重(P<0.01).结论将中医证候引入晚期肺癌的中医疗效判定以及生存质量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