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游离端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目的 应用精密附着体固位型可摘义齿修复游离端牙列缺损 ,评价其临床修复效果。方法 采用拴体拴道式、插销式及根面磁性精密附着体 ,为 11例游离端牙列缺损患者制作 11件精密附着体义齿 ,观察修复效果。结果 随访 0 5~ 2年 ,患者均感义齿美观舒适 ,固位稳定性强 ,咀嚼功能好 ,检查基牙无病变。结论 精密附着体固位型可摘义齿用于游离端牙列缺损 ,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郭红英  唐亮 《广东牙病防治》2008,16(12):566-567
附着体义齿已广泛应用于游离端缺失牙列缺损的义齿修复,但在临床应用中会出现固位不良、基牙损伤、附着体断裂等并发症,笔者就其并发症及其产生原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游离端牙列缺损患者进行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游离端牙缺失的患者,设计5种冠外附着体作为固位体进行修复治疗。随访1~3年,观察患者对义齿使用的满意情况,复查检查基牙和修复体的情况。结果:患者对冠外附着体义齿的美观非常满意,对义齿的固位稳定效果和咀嚼功能均满意。临床检查未见基牙松动,1年后,出现2例基牙牙龈炎,1例附着体阳性构件松动;2年后,出现2例义齿松动和1例义齿下沉;3年后,出现1例基牙牙龈炎,3例义齿松动和2例义齿下沉。所有出现异常的患者经对症治疗后义齿均能继续使用。结论:对于游离端牙缺失的患者,采用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3种不同临床设计ERA附着体义齿修复下颌远中游离端缺损的应力及位移分布.方法:建立ERA附着体义齿修复下颌远中游离端缺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临床设计分为基本组、支托组和跨弓组.应用有限元法研究在垂直及45°斜向2种载荷方向100 N的作用下,基牙及基托下黏膜的应力和位移以及基托的位移情况.结果:2种载荷下3组模型均在远中基牙远中邻面肩台出现应力集中,远中基牙预备体咬合面位移最大,支托组基牙位移最大,分别为14.91 μm和63.09μm,其次为基本组(9.38 μm和50.56μm),跨弓组最小(8.85 μm和47.31μnn).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为远中游离端牙列缺损设计基本的ERA附着体义齿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Ceka冠外精密附着体应用于游离端牙列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游离端牙列缺损患者,其中单侧游离端牙缺失35例,双侧游离端牙缺失23例。共制作Ceka冠外附着体义齿58件,每件义齿含2副附着体或1副附着体和1个联合卡环。修复后追踪1~6年。结果Ceka冠外附着体义齿美观、舒适,固位稳定性较好,咀嚼效能较高,并发症少。结论Ceka冠外附着体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游离端牙列缺损修复的固位体。  相似文献   

6.
杨光 《广东牙病防治》2011,19(8):426-428
目的比较按扣式、缓冲式与推锁式附着体义齿的咀嚼效能,以及附着体义齿与传统铸造金属卡环活动义齿的咀嚼效能。方法 90例下颌KennedyⅡ类缺损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行Anker按扣式、ASC-52缓冲式和MK-Ⅰ推锁式附着体义齿修复。另搜集30例行铸造金属卡环活动义齿修复的下颌KennedyⅡ类缺损患者作为对照组。修复后1、3、6个月后吸光光度法测试Anker组、ASC-52组、MK-Ⅰ组、对照组的咀嚼效能。结果修复后1、3、6个月后,Anker组的吸光度均值分别为0.841、0.911、0.921;ASC-52组分别为0.713、0.801、0.841;MK-Ⅰ组分别为0.894、0.983、0.984;对照组分别为0.661、0.720、0.731。修复1、3、6个月时,MK-Ⅰ推锁式附着体义齿的咀嚼效能高于Anker按扣式,Anker按扣式高于ASC-52缓冲式附着体义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所有冠外附着体义齿的咀嚼效能均高于卡环可摘局部义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3个月吸光度达到峰值,咀嚼效能最大(P〈0.05),3~6个月均呈稳定状态(P〉0.05)。结论 MK-Ⅰ推锁式附着体义齿咀嚼效能最好,其后依次为Anker按扣式和ASC-52缓冲式附着体义齿。  相似文献   

7.
缓冲型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游离端牙列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冠外附着体固位型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肯氏工类和Ⅱ类牙列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采用vario-sofisnapOCorSG附着体,为30例肯氏工类牙列缺损和12例肯氏Ⅱ类牙列缺损患者制作50件弹性冠外附着体,观察其修复效果。结果 随访6个月-10年,患者均感觉冠外附着体固位型可摘局部义齿美观,舒适、固位稳定性好,咀嚼效能高,有利于基牙和支持组织的健康。结论 缓冲型冠外附着体固位型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游离端牙列缺损,长期修复效果好,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附着体是继卡环、套筒冠之后的第三大类直接固位体。它不仅解决了卡环由于金属钩暴露而产生的美观缺陷问题 ,而且能在一些特殊情况如基牙倾斜度过大、难以取得共同就位道、余留牙过少且牙周情况不佳、游离缺失等条件时取得良好的固位、稳定效果 ,同时能更合理的调节应力分布情况[1,2 ] 。近年来国内外都逐渐采用附着体义齿修复后牙游离端缺失。由于后牙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咀嚼压力 ,远中缺少可支持的天然牙 ,因此游离端义齿的支持形式为基牙与剩余牙槽嵴共同支持。由于二者组织差异性 ,尤其是附着体使得义齿与基牙间形成紧密的硬性连接 ,基牙…  相似文献   

9.
栓式附着体在非游离端可摘义齿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栓式附着体在非游离端可摘义齿制做中的应用,方法 介绍附着体义齿的 ,并对其就位、固位、损坏、义齿维护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 经过半年至一年半的临床观察,11个附着体10个使用良好。结论 用附着体制做非游离端可摘义齿,可以替代唇侧卡环,同时保证固位力量,改善义齿外观,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后基牙牙周状况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后基牙牙周的健康状况。方法选择20例下颌牙列末端游离缺损的患者,每个患者分别在附着体义齿修复前,修复后1个月、6个月和1年,4个不同时期测定远中基牙的牙龈指数和菌斑指数,并在附着体义齿修复前和修复1年后拍摄数码全口牙位曲面体层片,比较修复前后远中基牙的牙槽骨高度。结果修复前和修复1个月、6个月、1年后不同时期远中基牙菌斑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修复后1个月、6个月远中基牙牙龈指数和修复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修复1年后远中基牙的牙龈指数高于修复前(P<0.05)。同一个体修复前和修复1年后远中基牙远中侧的平均牙槽骨高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游离缺损时应注意维护基牙的牙周健康。  相似文献   

11.
铰链式冠外附着体的结构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铰链式冠外附着体设计的合理性.方法采用有限元应力分析的实验方法,分析铰链式冠外附着体阳性结构L形球体的应力分布情况,对其结构强度进行测试.结果在附着体阳性结构L形球体的转角处应力最大,应力值为321.847MPa.结论该铰链式附着体的结构强度符合临床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基牙牙周状况下,下颌后牙双侧游离缺损冠外附着体义齿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建赢下颌双侧67游离缺损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时基牙牙周健康和基牙牙周吸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垂直载荷下基牙牙周状况不同时,基牙牙周组织及缺牙区牙槽嵴的VonMises应力分布。结果:与牙周健康的模型相比,当第二双尖牙牙周吸收1/3时,远中基牙牙周膜和牙槽骨的最大应力值均增加了两倍多;当第一和第二双尖牙牙周均吸收l/3时,远中基牙牙周膜和牙槽骨的最大应力值是基牙健康时的四到五倍。随着牙周吸收的基牙数目的增加,缺牙区牙嵴的最大应力值增加了47%。增加基牙数目可显著降低远中基牙的牙周组织和缺牙区牙嵴的应力,使义齿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更为均匀。结论: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下颌双侧后牙游离缺损时,若两侧只有第二双尖牙牙周吸收1/3时,修复设计时可考虑增加基牙数目,若第一和第二双尖牙牙周均有吸收则不建议再选作附着体义齿基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太极扣冠外附着体(ERA)在后牙游离缺失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2例后牙游离缺失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在使用ERA义齿修复前先佩戴钢丝卡环胶托活动义齿,分别在佩戴钢丝卡环胶托活动义齿与ERA义齿当时戴牙(即刻)、戴牙后1个月进行咀嚼功能测试,随访6个月~2.5年,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从患者主观感受和X线片两方面观察修复效果。结果 ERA义齿的咀嚼效率要高于钢丝卡环胶托义齿,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修复满意度调查中,两种义齿在语音和舒适度上无明显差别,但在外观、咀嚼效率、固位三个方面上,ERA义齿高于钢丝卡环胶托义齿,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A义齿修复后牙游离端缺失的总体临床效果优于钢丝卡环胶托义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无托槽隐形矫治远移上颌第二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牙周膜应力分布及第二磨牙位移趋势,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第二磨牙位移量、附件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CT扫描获得患者上颌骨DICOM文件,采用Mimics、Geomagic Studio等软件分别建立无附件上颌第二磨牙远中移动0.2 mm(模型A...  相似文献   

15.
应用精密附着体修复单侧游离缺失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对多个磨牙游离端缺失后应用精密附着体进行单侧修复设计进行临床观察,探讨其修复效果。方法:采用Bredent SG Vario Snap附着体,为38例多个磨牙游离端缺失的患者,制作38件精密附着体义齿,临床随访0.5~4年,分别从主观感觉、口腔检查和X线检查等三方面观察其修复效果。结果:患者进行单侧修复设计后美观效果满意,异物感小,不影响发音,固位稳定效果好,其中31例与以前的双侧修复设计相比,明显感觉较以前舒适,修复效果满意;3例患者在义齿使用1年或3年后附着体活动部分咬合面断裂;34例患者基牙无病变,义齿受力区牙槽嵴黏膜无红肿、压痛。4例患者的远中基牙牙槽嵴顶吸收,硬骨板消失。结论:应用精密附着体对多个磨牙游离端缺失进行单侧设计,具有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16.
牟雁东  樊瑜波  刘展  杨小民 《口腔医学》2009,29(10):519-521
目的探讨不同基牙牙周状况下,下颌后牙单侧游离缺损冠外附着体义齿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建立下颌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时基牙牙周健康和基牙牙周吸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垂直载荷下基牙牙周状况不同时,基牙牙周组织及缺牙区牙槽嵴的von Mises应力分布。结果基牙数目相同的条件下,与牙周健康的模型相比,牙周吸收的模型第二前磨牙的最大应力升高了约30%,牙周最大应力升高了约10%,缺牙区牙嵴的最大应力升高了36%和14%。对于牙周吸收的模型,基牙数目从两颗增加到三颗时,义齿支持组织的应力值无明显降低。结论在下颌单侧游离缺损修复中,末端基牙牙周部分吸收1/3即可导致基牙牙周组织及缺牙区牙嵴的应力明显增加,增加基牙数目并不能有效地降低义齿支持组织的最大应力值。  相似文献   

17.
铰链式冠外附着体义齿对支持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铰链式冠外附着体的临床适用范围方法:采用有限元应力分析法,分析不同基牙数目时.该附着体义齿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基牙和人工牙在正中咬合时,基牙数目对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无明显影响.且基牙和牙槽嵴顶黏膜的应力分布均匀。结论:用该附着体修复第二磨牙末端游离缺损时,可采用单基牙。该附着体适用于基牙条件稍差,而牙槽嵴黏膜条件较好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PURPOSE

This study was accomplished to assess the biomechanical state of different retaining methods of bar implant-overdenture.

MATERIALS AND METHODS

Two 3D finite element models were designed. The first model included implant overdenture retained by Hader-clip attachment, while the second model included two extracoronal resilient attachment (ERA) studs added distally to Hader splint bar. A non-linear frictional contact type was assumed between overdentures and mucosa to represent sliding and rotational movements among different attachment components. A 200 N was applied at the molar region unilaterally and perpendicular to the occlusal plane. Additionally, the mandible was restrained at their ramus ends. The maximum equivalent stress and strain (von Mises) were recorded and analyzed at the bone-implant interface level.

RESULTS

The values of von Mises stress and strain of the first model at bone-implant interface were higher than their counterparts of the second model. Stress concentration and high value of strain were recognized surrounding implant of the unloaded side in both models.

CONCLUSION

There were different patterns of stress-strain distribution at bone-implant interface between the studied attachment designs. Hader bar-clip attachment showed better biomechanical behavior than adding ERA studs distal to hader bar.  相似文献   

19.
朱加林  许少平 《口腔医学》2012,32(12):740-742
目的 探讨根上太极扣附着体在下颌全口覆盖义齿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下颌多数牙缺失伴残冠残根患者16例,采用螺纹形直接覆盖式根上太极扣附着体固位全口覆盖义齿修复,分析修复前后义齿固位力、咀嚼效率及覆盖基牙状况。结果 太极扣附着体下颌全口覆盖义齿安装太极扣前后的固位力及咀嚼效率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采用根上太极扣附着体修复多数牙缺失伴残冠残根的下颌全口覆盖义齿能提高义齿固位力和咀嚼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键槽缓压式附着体义齿修复后牙游离缺失,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键槽缓压式附着体(ASC-52),为18例游离端牙列缺损患者行附着体义齿修复,随访1~4年,通过患者主观感觉、口腔检查、X线检查3方面评估修复效果。结果患者感觉舒适,异物感较小,固位稳定性好,功能行使好,基牙及牙槽嵴无病变。结论键槽缓压式附着体义齿修复游离端牙列缺损效果良好,是一种理想的牙列缺损修复的固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