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和脂质水平与脑出血(CH)的关系。方法对117例CH患者的血清胆红素、胆固醇等指标进行检测,并与114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CH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DBIL/IBIL比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或P〈0.05),胆固醇(TC)、直接胆红素(DBIL)较对照组低,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DL—C降低可作为CH的危险因素,TG和DBIL/TBIL比值与CH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和脂质及其综合指数与脑出血(CH)、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脑梗死(CI)的关系。方法对128例CH、108例TIA及104例CI急性期患者血清胆红素、胆固醇等指标进行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I组年龄显著高于CH组(P<0.05)。TIA、CI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CH组(P<0.05或P<0.01),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HDL-C)水平及LDL-C/HDL-C、TC/HDL-CTG/HDL-C比值显著高于CH组(P<0.05或P<0.01);CI组患者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IBIL比值显著高于CH组(P<0.01),血清IBIL、HDL-C水平显著低于TIA组(P<0.05),血清LDL-C、n-HDL-C水平及LDL-C/HDL-C、TC/HDL-C比值显著高于TIA组(P<0.05或P<0.01),各组间其它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和脂质及其综合指数不同程度的变化与脑卒中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ATCI)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 6 8例ATCI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 (4 8例 )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及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含量。比较轻中重型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结果 ATCI患者急性期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 (12 4 1±4 76 ) μmol/L ,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的 (16 15± 5 82 ) μmol/L(P <0 0 1) ;重型者为 (10 2 4± 1 6 8) μmol/L ,显著低于轻型者的 (13 6 5± 3 4 9) μmol/L(P <0 0 1) ;而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病程及病变部位无关 ;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变化与血浆ox LDL水平变化呈显著直线负相关 (r=- 0 4 2 7,P <0 0 1)。结论 血清总胆红素浓度降低可能在ATCI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脑出血患者血清SOD及LPO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出血患者血清SOD及LPO的动态观察盛世英,任建如,张仁坤已知许多疾病与自由基损伤有关,近几年来自由基代谢对脑血管病的损伤作用已多见报道。本文只对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及病后10日血清SOD、LPO水平进行了检测,报告如下。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正常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低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与脑卒中溶栓后脑出血转化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0月在该院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17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脑出血转化组12例和非脑出血转化组163例;另选取同期于200例该院体检并检查结果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溶栓前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脑出血转化发生的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血性脑卒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较高(P0.05)。与非脑出血转化组比较,脑出血转化组患者心房纤颤发生率、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溶栓前舒张压、NIHSS评分较高(P0.05)。脑出血转化组患者溶栓前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非脑出血转化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高NIHSS评分、低间接胆红素是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脑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低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预后呈负相关。低间接胆红素是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脑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2):134-137]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高胆红素血症与脑出血(ICH)患者的临床特点的关系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陕西省人民医院108例ICH住院患者,入院后常规检查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生化检查,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行头颅CT检查,记录临床资料如出血部位、出血量以及是否破入脑室系统等,半年后随访评估mRS。结果根据肝功检查总胆红素和(或)直接胆红素的数值是否升高,将ICH患者分为高胆红素血症组(n=36)和正常组(n=72)。高胆红素血症组ICH患者比正常组患者发生血肿破入脑室的例数明显增多(分别为52.8%和25.0%)(χ~2=7.035,P<0.05)。两组ICH患者的血肿位置存在差异,其中高胆红素血症组以丘脑出血最为多见,而正常组的血肿部位多位于基底核区(P<0.05)。与正常组相比较,高胆红素血症组ICH患者具有较高的出血量、NIHSS和mRS评分(P>0.05)。半年后随访,高胆红素血症组ICH患者的mRS评分比正常组患者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H伴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患者出现血肿破入脑室系统的可能性更大,且丘脑出血的患者更易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脑梗死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测定以探讨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80例脑梗死患者和60例同年龄段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胆红素、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较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偏低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出血(ICH)老年患者血清人细胞纤维连接蛋白(cFN)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014年3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ICH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同时选取5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清cFN、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比较死亡和未死亡ICH患者血清cFN、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分析cFN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ICH组患者血清cFN、白介素-6(IL-6)、超敏反应C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的ICH患者其血清cFN、IL-6、hs-CRP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未死亡者(均P0.05);不同NIHSS评分患者的cFN、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15分者、8~14分者和≤7分者(均P0.05);cFN水平与NIHSS评分、IL-6、hs-CRP和TNF-α水平显著正相关(r=0.420、0.356、0.412、0.398,均P0.05)。结论 ICH老年患者血清cFN水平较高,且其水平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细胞因子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6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于入院第1 d、第3 d、第7 d、第15 d,52名正常对照者于体检日进行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T3(FT3)、游离T4(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检测和比较。并对不同病情及预后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入院第3 d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脑出血组入院第1 d、第3 d、第7 d时血清T3、FT3水平明显降低,血清T4、FT4水平明显增高(均P<0.05)。与急性脑出血轻度亚组比较,中度亚组及重度亚组血清T3、FT3水平明显降低,血清T4、FT4及TSH水平明显增高(均P<0.05);与急性脑出血中度亚组比较,重度亚组血清T3、FT3水平明显降低,血清T4、FT4及TSH水平明显增高(均P<0.05)。与急性脑出血显著进步亚组比较,进步亚组及死亡亚组血清T3、FT3水平明显降低,血清T4、FT4及TSH水平明显增高(均P<0.05);与急性脑出血进步亚组比较,死亡亚组血清T3、FT3水平明显降低,血清T4、FT4及TSH水平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脑出血后脑主要动脉的血流速度变化,进而研究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分别对216例脑出血患者和80名健康对照者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和椎动脉等颅内主要动脉的血流速度进行检测分析,记录包括收缩期峰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及搏动指数(PI)等血流参数及频谱形态。结果 脑出血组患者收缩期峰速与舒张末期流速与对照组比较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脑出血组有164例患者(7.93%)颅内动脉血流速度降低,其中51例(23.61%)发生于脑出血早期,以舒张期末流速降低为主,113例(52.31%)发生于脑出血的中、后期,表现为普遍性流速降低。另有52例(24.07%)脑血流速度基本正常。结论 多数脑出血患者脑组织处于低循环状态,其程度与病情相关,因此对脑出血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有助于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易感因素,应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方法分析2000年1~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96例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2.9%;肺部感染达95.4%。卧床、意识障碍程度、高龄、肺部基础病、食物反流是其易感因素。结论积极控制肺部易感因素,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意识障碍病人早期抗炎治疗,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出血患者院内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易感因素,应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方法 分析2000年1~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96例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 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2.9%.肺部感染达95.4%.卧床、意识障碍程度、高龄、肺部基础病、食物反流是其易感因素.结论 积极控制肺部易感因素,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意识障碍病人早期抗炎治疗,是预防医院感染关键.  相似文献   

14.
低血清胆红素与脑梗塞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测定25例急性期,18例恢复期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21例腔隙性脑梗塞和3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胆素,结果前二者血清胆红素显著降低,后二者间无差异。其与脑梗塞灶的容积有显著相关性,而与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脑出血(基底节区出血、脑干出血)患者肠黏膜屏障变化。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共66例,其中脑干出血32例,基底节区出血34例,分别于患病后24h、72h、2w、4w采集静脉血,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抽取外周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C)含量。结果无论基底节区出血还是脑干出血,患者在患病后很快出现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改变,在患病24h达较高水平,随后的72h、1w及2w血清D-LAC及DAO持续高水平,两组患者于2w后呈降低趋势,两组在发病后4w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不论基底节区出血还是脑干出血患者患病后24h内即可出现黏膜屏障功能损伤,两组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可持续4w或更长时间。  相似文献   

16.
脑出血患者血浆中ET—1,SP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动态观察30例脑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P物质(SP)含量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结果(1)急性期血浆ET-1、S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急性期血浆ET-1、SP含量显著高于恢复期。(3)急性期血浆ET-1含量与SP含量呈正相关。结论ET-1、SP共同参与和影响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浆ET-1、SP含量的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脑出血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脑出血继发性脑室出血的临床、CT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脑出血继发性脑室出血的临床、CT与预后。方法 对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CT表现及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 >70岁组、发病时血压急骤升高、中-重度昏迷、血肿量>50ml,CT显示Ⅲ、Ⅳ脑室受累、环池、四叠体池改变且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时病死率均高(P<0.001),血肿量>90ml及全脑室铸型者病死率均为100%。性别、合并糖尿病、出血部位、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患者年龄、发病时头痛、血压急骤升高、意识状态、Ⅲ、Ⅳ脑室受累、环池改变及血肿量与预后有关,最佳治疗方案、手术方式的选择可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前瞻性随机单盲方法 ,对 96例经CT证实为急性脑出血病人 ,在起病 4 8h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差及颅内血肿体积 ,血肿周围水肿带面积的改变。结果 :尼莫地平治疗组较对照组血肿周围水肿带面积明显缩小 (P <0 0 5 )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 (P <0 0 1) ,血肿体积则改变不明显。结论 :在脑出血急性期应用尼莫地平治疗 ,可明显改善其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