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逆转左室肥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逆转左室肥厚的疗效.方法:76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患者,口服缬沙坦80~160 mg/d,疗程6个月,观察服药前、后患者血压变化及超声心动图所示左室肥厚的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缬沙坦治疗6个月后,患者血压及左室肥厚的功能指标(IVST 、LVPWT、 LVDd、LVMI),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缬沙坦降压疗效好,能逆转左室肥厚,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的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胰岛素抵抗(IR)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根据高血压及MS的诊断标准将我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72例)和高血压伴MS组(86例),并以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48例),分别测定3组患者的体质指数(BMI)、腰围、空腹血糖(FPG)、血胰岛素(Fins)、血脂和左心室重量,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高血压伴MS患者左室LVMI与hs-CRP和HOMA-IR呈正相关;在校正性别、年龄后,LVMI与BMI、腰围、FP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呈正相关;单纯高血压组LVMI、hs-CRP、HOMA-IR大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伴MS组LVMI、hs-CRP、HOMA-IR大于单纯高血压组。结论 HOMA-IR、hs-CRP、BMI、腰围、FPG及LDL与伴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LVH高度相关,可能是LVH形成的独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管超负荷指数(VOI)与左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2007年7月至2009年4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高血压合并MS患者112例,64例未合并MS的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都进行血糖、血脂、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测,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并研究VOI与LVMI的相关性。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合并MS高血压患者,其VOI和LVMI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或P〈0.01)。多元回归分析发现VOI是LVMI独立的危险因子,VOI与LVMI具有相关性(R^2=0.63,P〈0.01)。结论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协同作用增加了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VOI和LVMI密切相关,VOI是介导心脏靶器官损害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4.
代谢综合征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形态的影响。方法26例未经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其中16例符合MS诊断标准(ATPⅢ标准),余10例仅有高血压无MS的其他危险因素(非MS组),均行心脏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计算左室重量(LVM)、左室重量指数(LVMI)及相对壁厚度(RWT)。结果MS组与非MS组LVM、LVMI、RWT分别为(209.4±45.5)g,(110.4±23.0)g/m^2、0.39±0.05和(167.3±43.9)g、(91.1±25.3)g/m^2、0.30±0.04,2组间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S组LVM、LVMI明显增加,且呈向心性改变,提示MS各种成分相互作用,协同影响左心室形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以评价高血压在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方法:阅读关于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的文献并进行总结。结果:MS的构成在不断发生变化,但高血压始终作为MS的主要成分。结论:在MS各组分中高血压始终处于重要地位,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威胁也最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重构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自身对照,选择76例EH患者,服用厄贝沙坦150~300mg/d共8周,观察血压、超声心动图变化以及服药耐受性。结果:8周后血压均较入院时明显下降(P<0.01),左心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以及左室重量指数降低(P<0.01),无明显副反应。结论:厄贝沙坦是一个高效、安全的降压药物,能够抑制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逆转左室肥厚的疗效。方法:76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患者,口服缬沙坦80-160mg/d,疗程6个月,观察服药前、后患者血压变化及超声心动图所示左室肥厚的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缬沙坦治疗6个月后,患者血压及左室肥厚的功能指标(IVST、LVPWT、LVDd、LVMI),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缬沙坦降压疗效好,能逆转左室肥厚,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原发性高血压(以下称高血压)患者与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左心室肥厚的改变,探讨胰岛素抵抗对左心室肥厚的作用.方法:测定50例正常对照者、38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249例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空腹血糖(FPG),血胰岛素(Fins),血脂和左心室重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FPG×Fins/22.5).结果: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组左心室重量,IR均比正常对照组高(P<0.01);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组左心室重量,IR比单纯高血压组显著高(P<0.01).结论: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IR与左心室肥厚呈正相关,提示IR参与了高血压和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了52例高血压患者及22例正常对照的血糖(SG)、胰岛素(INS)、C肽(CP)等生化指标、测定了左室心肌重量并分析其与胰岛素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血压左室吧厚(LVH)组SG、INS、CP比对照组明显增高.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明显降低,但和高血压非LVH组相比无差异;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左室心肌重量与INS、SG,ISI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高血匝患者、尤其是高血压伴LVH者存在着胰岛素抵抗(IR)及多项代谢紊乱,但INS、ISI和LVH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其致LVH的作用可能混杂在与IR相关联的肥胖、糖、脂等代谢异常之中。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EH)是一种多基因疾病,确切地说,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长期以来,人们关注着高血压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异常,以后,又逐渐发现它所伴有的内分泌及代谢方面的复杂变化。对胰岛素抵抗的认识是通过研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获得的。1988年Reaven第一次明确了胰岛素抵抗是一种普遍现象,不仅存在于糖尿病,也存在于肥胖、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病理生理中[1]。由于多个代谢病在一个人体内积聚,又叫“X综合征”,通常包括中心性肥胖、血脂紊乱、糖耐量降低和高血压,患者还可能发生高尿酸血症、高粘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脂肪肝、微量…  相似文献   

11.
100例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渝平  徐幸  岳瑞华 《重庆医学》2005,34(4):530-53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对10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24h动态血压变异性、血压负荷值与左室质量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组左室质量指数显著大于对照组,收缩压变异度、收缩压负荷值与左室质量指数密切相关,而舒张压、舒张压变异度、舒张压负荷值与左室质量指数无相关性.结论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及其负荷值和变异性对左室肥厚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及左心房增大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测定68例高血压病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脏结构的变化。结果 左心室肥厚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左心室肥厚组(P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 (EH)并高胰岛素血症 (HIS)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 4 6例EH患者 (EH组 )和 4 0例EH并HIS患者 (EH +HIS组 ) ,2组年龄、性别构成及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血胰岛素 ,用HOMA IR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 (IR) ;根据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结果计算左心室质量 (LVM)和左心室质量指数 (LVMI) ;计算 2组体重指数 (BMI)。结果 :EH +HIS组IR、LVMI、左心室肥厚发生率明显高于EH组 (P均 <0 .0 5 )。结论 :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 ,胰岛素抵抗和HIS是左心室肥厚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和依那普利联合应用逆转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室肥厚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患者随机分为比索洛尔加依那普利组(A组)48例和依那普利组(B组)46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CO)、A峰/E峰比值(A/E比值)、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两组治疗前后LVEF、CO、LVDd无变化(P>0.05);A/E比值、LVMI、IVST、LVPWT均明显下降(P均<0.01),但A组较B组下降更显著(P<0.05或0.01)。结论比索洛尔和依那普利联合应用能显著逆转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心电图左室肥厚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方法 入选212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高血压并脑卒中组109例,高血压组103例.入选病例均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Sokolow-Lyon电压值>4.0 mV(男)或>3.5 mV(女)诊断为左室肥厚.结果 高血压并脑卒中组患者左室肥厚的发生率为30.3%,高血压组左室肥厚的发生率为17.5%,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心电图左室电压值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在高血压患者,心电图左室肥厚显著增加脑卒中发生的风险,OR值为2.283(95%CI=1.145~4.552)(P <0.05).结论 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患者心电图左室肥厚的发生率增高.高血压病患者心电图左室肥厚预示着脑卒中发病的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 (leftventricularhypertrophy ,LVH)与动态脉压和主动脉根部内径 (aorticrootdimension ,AOD)变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 2 4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测 10 7例高血压病患者 ,以左室重量指数 (leftventricularmassindex ,LVMI)作为评价LVH的指标 ,将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组 (n =2 9)和无左心室肥厚组 (n =78)。结果 :2 4h平均脉压、白昼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和主动脉根部内径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和无左心室肥厚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夜间平均脉压和AOD与LVMI的关系最密切 (P <0 .0 0 1)。结论 :主动脉根部内径和脉压 ,尤夜间平均脉压增大在LVH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片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有左心室肥厚病人1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口服盐酸苯那普利片10 mg/d,治疗组予以口服厄贝沙坦片150 mg/d.连续服用治疗6个月,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的血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腔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心脏功能以及临床疗效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的血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及左心室舒张末期腔内径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提高(P<0.05).2组病人临床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及苯那普利均能有效降低病人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及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但厄贝沙坦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左心室肥厚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14例年龄超过60岁的高血压患者先测定每个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的含量,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室厚壁厚度(PWT),根据公式测得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 与尿微量白蛋白阴性组相比,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组患者收缩压更高、舒张压更低、脉压更大,并且左室重量指数明显升高。结论 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即早期的肾脏损害与高血压左室肥厚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P波离散度与高血压病心肌重塑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与高血压病心肌肥厚的关系.方法 选择原发高血压病患者49例作为观察对象,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对照;行心电图测量P波离散度,心脏彩超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d)、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计算左室质量(LVM)与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 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后壁厚度、左室质量与左室质量指数,与健康对照比较显著增高(P<0.05);高血压的P波离散度和最大P波宽度较健康对照明显延长,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血压组P波离散度与左室质量及左室质量指数呈正相关.结论 P波离散度可作为一项无创性预测高血压病心肌重塑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患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54例未经正规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使用氨氯地平5mg每日1次,连用24周。结果:氨氯地平降压总有效率为94%。在降压的同时氨氯地平可降低左心室室壁厚度、左心室重量和左心室重量指数。结论:氨氯地平应用24周可使左心室肥厚逆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