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病毒载量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86例慢性HBV携带者和22例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CD3+、CD4+和CD8+细胞亚群;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结果血清HBV DNA低载量HBV携带者外周血CD3+和CD4+细胞百分比分别为(65.6±12.5)%和(32.1±9.5)%,HBV阴性组分别为(63.8±13.3)%和(31.6±11.3%),均显著低于正常人[分别为(72.1±5.0)%和(39.1±5.3)%,P0.05];HBV DNA低载量组CD8+细胞百分比为(25.8±7.1)%,与正常人的(27.6±4.3)%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HBV DNA高载量组外周血CD3+、CD8+细胞百分比分别为(73.2±9.5)%、(30.0±8.5)%,CD4+细胞为(37.6±6.4)%,与正常人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随着血清HBV DNA载量的升高,HBV携带者T淋巴细胞亚群处于接近正常水平,其发生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健脾益气方对慢性乙型肝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方对慢性乙型肝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2例服用健脾益气方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与健康儿童进行比较.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 基本正常,CD4 下降,CD8 上升;治疗组患儿CD4 上升、CD8 下降、CD4 /CD8 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气方能够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淋巴细胞亚群对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对健康成人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阐明重组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机理。方法根据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抗-HBs的水平分为免疫应答组和免疫无(弱)应答组,随机选取每组其中的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EPICSXL型流式细胞分析仪对研究对象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进行分析。结果健康成人接种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后产生免疫应答组和无(弱)应答组的CD3^+、CD4^+、CD8^+T细胞数在两组间的百分比分别为66.5±8.4、33.5±5.9、34.0±6.5和67.1±8.7、24.9±6.6、24.5±5.9。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CD4^+、CD8^+T细胞数在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但CD3^+T细胞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别(P〉O.05)。结论健康成人外周血CD4^+、CD8^+T细胞的数量及功能可能影响基因重组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而T淋巴细胞总数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肺炎衣原体感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感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上海市黄浦区中西医结合医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76例,同期正常对照组46名,为健康体检者。采用微量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IgG、IgA、IgM,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所有COPD患者和对照组的外周血CD 3、CD 4、CD 8T淋巴细胞。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急性CP感染率为27.3%,慢性CP感染率为19.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COPD患者中慢性CP感染组的CD 8细胞升高、CD 4/CD 8比值降低,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急性CP感染组和COPD肺炎衣原体阴性组的CD 8细胞及CD 4/CD 8比值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者性意义。结论CP感染与COPD密切相关;CP感染是COPD急性加重的重要诱因;CP感染特别是慢性感染是引起COPD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而这种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可能参与了COPD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观察慢性HBV携带者(ASC)肝组织凋亡指数及Fas、FasL的表达,探讨肝细胞凋亡在ASC肝组织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HBV携带者患者120例,并进行肝组织活检.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技术进行肝细胞凋亡情况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肝组织中的Fas、FasL.结果 120例ASC肝组织完全正常者仅占11%,轻度肝炎组占59%,而中、重度肝炎组占30%.ASC患者的凋亡指数(AI)随着炎症程度加重而升高,正常组为1.50±1.04,而中度组、重度组分别为11.33 ±1.51和17.67 ±6.42,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Fas、FasL表达程度随炎症活动度加重而增强,尤其在汇管区周围碎屑状坏死区及周边小叶更明显,正常组基本无表达,而轻度组以无表达或阳性表达为主,仅见于界面炎症区的肝细胞及淋巴细胞上;中、重度肝炎组Fas、FasL则均为阳性及强阳性表达,除界面炎症区外,肝小叶中也弥漫分布.Fas强阳性表达率在中、重度组分别为34.8%和69.2%,FasL的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4%和53.8%,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轻度组(P<0.05),同时中、重度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肝组织中Fas、FasL表达程度随炎症活动度加重而增强,两者间明显相关.结论 肝细胞凋亡在ASC肝组织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8.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与血清HBV DNA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BVDNA水平对慢性HBV感染者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HBV核心抗原为刺激物,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测定法检测表面抗体阳性的HBV感染者(A组)、e抗原阳性的慢性HBV携带者(B组)、e抗原阴性的慢性HBV携带者(c组)3类研究对象的IFN吖分泌细胞数量。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对A、B、C3组分别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检测,并分别用荧光定量PCR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组的血清HBVDNA水平及AST、ALT水平进行检测。结果A组与B、c组相比,斑点形成细胞(spot forming cells,SFCs)平均数/106外周血单核细胞明显减少(P=0.000、0.022),C组SFCs平均数显著多于B组(P=0.000)。FACS检测结果表明,A组CD4^+T细胞数量及CD4/CD8显著高于B、C组,而B组Treg数量显著高于A、C组。B组HBVDNA水平最高,A组AST/ALT比值显著低于B、C组。结论HBV感染者机体免疫状态的改善有利于清除病毒,降低血清HBVDNA水平,使疾病的转归较好,这也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吲哚美辛对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病毒复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国外报道吲哚美辛对HBV携带者有抑制HBV表达作用。本研究对此进行临床验证,观察吲哚美辛对国内HBV携带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以中药调节免疫功能治疗无症状HBV携带者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症状HBV携带者(AsC)在我国有1.2亿人.有人提出AsC可不必治疗,但这只是消极的对策,提这种主张的原因不在于不需治疗,而是清除HBV不易,目前尚无肯定有效的治疗方法.实际上临床诊断的"健康"携带者,其肝脏组织学多已发生病变,故仍应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HCV RNA增殖状态与T细胞亚群功能及血浆中IL-2和SIL-2R活性的关系。方法:以间接免疫荧光法、ELISA法和RT-PCR分别检测75例慢性HCV感染患者(其中HCV RNA阳性47例,HCV RNA阴性28例)外周血T细胞亚群、IL-2、sIL-2R的水平和HCV RNA。结果:慢性HCV感染患者周围血CD_3~ 、CD_4~ 淋巴细胞亚群,CD_4~ /CD_3~ 比值及IL-2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sIL-2R明显升高(P<0.01);血清HCV RNA阳性患者T细胞亚群,CD_4~ /CD_3~ 比值及IL-2水平显著低于HCV RNA阴性患者(P<0.01)。结论:慢性HCV感染患者存在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HCV RNA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更甚,提示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可能是HCV持续增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测定细胞免疫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婴幼儿腹泻病是影响小儿健康发育的主要疾病 ,而迁延性慢性腹泻更是进一步威胁小儿生长发育。免疫功能紊乱与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关系十分密切 ,本研究通过对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B淋巴细胞进行测定 ,就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对象和方法一、对象观察组选择 1999年 2月至 2 0 0 1年 12月收入内科消化病房的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 6 8例 ,其中男 38例 ,女 30例 ,年龄 1个月~ 3岁。其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1] 。再将观察组分为 :观察组Ⅰ ,为迁延性腹泻组 46例 ,病程 15~ 6 0d ;观… 相似文献
14.
国人慢性HBV携带者HBV复制水平与T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慢性HBV携带者(HBVc)HBV复制水平与T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功能正常的HBvc 216例和正常人100例外周血T细胞亚群百分比,ELISA法检测血清乙肝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Anti-HBcAb IgM),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对T细胞亚群结果与血清HBV DNA载量和HBeAg表达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HBV c外周血CD3~ ,CD4~ 及CD4~ / CD8~ 较正常人显著降低(P<0.01),而CD8~ 显著升高(P<0.01).与HBV DNA(-)组比较,HBV DNA( )组CD3~ ,CD4~ 及CD4~ /CD8~ 分别降低20.4%,17.8%和35.7%,CD8~ 升高21.9%(P<0.0 1).与HBeAg(-)组比较,HBeAg( )组CD3~ ,CD4~ 及CD4~ /CD8~ 分别降低19.5%,14.0%和28.6%,CD8~ 升高19.6%(P<0.01).随着病毒载量的升高,CD3~ ,CD4~ 及CD4~ /CD8~ 显著下降,分别与病毒载量呈显著负相关(r=-0.67,-0.54,-0.67,P<0.01);CD8~ 显著升高,与病毒载量呈显著正相关(r=0.61,P<0.01).HBV DNA( )和HBeAg( )组与HBV DNA单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CD3~ ,CD4~ 及CD4~ /CD8~ 显著降低(P<0.05,P<0.01),CD8~ 显著升高(P<0.01).有母亲感染史者CD3~ ,CD4~ 及CD4~ /CD8~ 较无母亲感染史者明显降低,CD8~ 则显著升高(P<0.01).在有母亲感染史者中,血清HBV DNA( )82.2%,HBeAg( ) 75.2%,HBV DNA水平>1×10~(10)copies/L者65.1%,均分别显著高于无母亲感染史者的34.5%,OR=8.65,95%CI:[4.45,17.33],28.7%,OR=7.44,95%CI:[3.91,14.56]和10.3%,OR=15.94,95%CI:7.13,39.66].有母亲感染史和无母亲感染史者中,与HBV DNA(-)组比较,HBV DNA( )组CD3~ ,CD4~ 及CD4~ /CD8~ 均显著降低(P<0.05,P<0.01),CD8~ 均显著升高(P<0.01);与HBeAg(-)组比较,HBeAg( )组CD3~ ,CD4~ 及CD4~ /CD8~ 比均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肝功能正常的HBVc 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与病毒复制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HBV活跃复制进一步加重紊乱. 相似文献
15.
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对阿德福韦酯治疗CHB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将42例CHB患者分为CD4+/CD8+细胞比值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12个月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ALT和AST水平下降,但高水平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分别为4.2±1.2copies/ml和4.5±1.5copies/m(lP0.05);治疗后高水平组患者HBeAg阴转率为38.89%(7/18),低水平组为18.75%(3/16,P0.05)。结论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较高的CHB患者在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猪苓多糖联合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血清HBV标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了猪苓多糖联合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患者血清HBV标志的影响。治疗结束后半年,治疗组HBsAg、抗-HBc,HBeAg和PHSA-R的阴转率分别为60%,0,23.1%和18.8%。抗-HBs无1例阳转,无1例HBV标志全部阴转者。对照组分别为3.9%,0,19.3%和16.3。亦无1例产生抗-HBs。两组HBV标志的转换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表明:猪苓多糖联合乙肝疫苗对清除和抑制HBV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携带者、HBV既往无症状感染者之间T细胞亚群和HBV特异性CD4+ T细胞应答强度的差异,分析宿主的细胞免疫状态对HBV感染后临床转归的影响,探讨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新的线索.方法 选取2004年2-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肝炎门诊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例、HBV携带者22例、HBV既往无症状感染者9例以及正常对照11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T细胞亚群,使用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病毒特异性CD4+T细胞应答强度,分析其差异及临床意义.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组CD4+T细胞计数显著低于HBV既往无症状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组、HBV携带者组、HBV既往无症状感染组病毒特异性CD4+ T细胞应答强度分别为(156±105)、(56±68)、(229±114)SFC/106PBMC(每106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斑点形成细胞的个数);慢性乙型肝炎组明显高于HBV携带者组(P<0.01),而低于HBV既往无症状感染组(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携带者、HBV既往无症状感染者病毒特异性T细胞应答强度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造成HBV感染后不同临床转归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在拉米夫定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62例和34例健康人,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比率。常规检测患者HBV DNA和血生化指标。结果 HBeAg阳性CHB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T细胞比率为31.4±10.6%,明显低于对照组(47.3±16.5%,P﹤0.05),而CD8+T细胞和NK细胞则相对较高(分别为33.4±18.2%和16.6±13.6%),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9.8±16.4%和13.7±9.4%, P﹤0.05);抗病毒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率为74.7±18.9%,CD8+T淋巴细胞比率为37.2±19.7%,比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拉米夫定能抑制HBV DNA复制,调节CD4+和CD8+T淋巴细胞比率,促进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19.
20.
检测45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CAA组)及3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的T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CAA组外周血CD+4 T细胞及CD+4/CD+8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CD+8T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AA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复合物花环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认为细胞免疫在CAA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T细胞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参与了CAA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