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O157:H7大肠杆菌的调查及检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reohemorrhagic,Eschericrichieo,EHEC)是Riley等于1982年首次报告并确认为致病菌以来[1],此菌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多次暴发流行.尤其是1996年日本发现大型食物中毒,造成严重危害,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O157:H7感染已成为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等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近年来,国内已有单位致力于该菌的调查研究,取得一定进展.我市1997年以来开始进行这方面的调查.为了探索O157:H7在人畜及食物中的存在情况,在阜阳市内检测腹泻患者、畜禽粪便及卤肉蔬菜标本共1380份,结果在猪、牛、鸡、人粪便标本及卤肉中检出2种不同类型的O157大肠杆菌,共计14株,其中11株为O157:H7,3株为O157:H7,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昆明市O157:H7大肠杆菌检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是一种新发现的传染病,可引起出血性肠炎,严重者并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死率高,而且预后差.其感染流行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  相似文献   

3.
宁波市检出第一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82年发现O157:H7大肠杆菌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主要血清型以来,由其引起的食源性爆发流行在发达国家不断发生.近年来该菌在国内检出报道不断[1],为了解宁波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流行状况,在辖区内的各县(市、区)建立了监测网络,进行联合监测,于2001年9月从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到本市首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现将鉴定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O157??H7 出血性大肠杆菌是引起人类腹泻、出血性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一种主要产毒性大肠杆菌。为探索O157??H7 大肠杆菌在我省分布情况, 我们于1999 年9 月, 在 安徽省某县进行了一次以家畜家禽为主的O157??H7 大肠杆菌的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和霍乱弧菌的多重PCR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同时检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和霍乱弧菌的多重PCR方法,为霍乱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的快速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首先选择O157:H7的O抗原(rfbE)、H鞭毛抗原(fliC)基因以及霍乱孤菌外膜蛋白(ompW)和肠毒素A亚单位(ctxA)基因特异的4对引物,分别或共同对O157:H7和霍乱孤菌进行PCR扩增,并以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结果 所有O157:H7菌株均在497bp和625bp处出现O157 rfbE基因和H7 fliC基因扩增产物;霍乱菌株均出现560bp、302bp的ompW和ctxA基因扩增产物,O157:H7和霍乱弧菌共同扩增可出现4条单一条带。结论 选择4对特异引物的多重PCR方法可简便、特异、快速、灵敏地对O157:H7和霍乱弧菌进行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6.
厦门市水产品中首次检出O157:H7大肠杆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秀美  方加灼  郑靖 《现代预防医学》2002,29(5):627-627,630
目的:调查我市水产品中O157大肠杆菌的污染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VIDAS (E.coli O157)试条及E.coli O157检测卡对样品进行初筛,初筛阳性的样品再进行分离培养鉴定。结果:26份水产品中检出2株O157:H7大肠杆菌,检出率7.69%。结论:我市部分水产品中存在O157:H7大肠杆菌的污染,防治工作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O157:H7大肠杆菌是引起人类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致病菌.自1982年美国发现此致病菌以来,国内也陆续从不同样品检出该致病菌.我们于2001年9月14日从奉化市人民医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人粪便中检出一株O157:H7大肠杆菌,这在我省还是首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危害严重的肠道致病菌,主要通过食源传播,污染的牛肉、牛奶、鸡肉、蔬菜、水果饮料等均可成为传播媒介[1].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已成为威胁人群健康的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O157:H7的快速、特异检测对于该病的早期发现及疫情有效控制至关重要.生物技术的发展为大肠杆菌O157:H7的实验室诊断提供了许多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本文就这些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常规鉴定方法菌株的分离和筛选常规使用山梨醇麦康凯琼脂(SMAC),在正常条件下,O157:H7不能发酵山梨醇,在SMAG琼脂上为无色菌落,而其他大肠杆菌则呈粉红色菌落.分离培养法简单、直观、费用低,虽经不断改进,但敏感性、特异性仍不理想.  相似文献   

9.
闵行区某种畜场检出大肠杆菌O157:H7的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是1982年新发现的肠道致病菌,它能引起人类出血性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和出血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国内外调查和监测表明,家畜和家禽是大肠杆菌O157:H7的宿主.  相似文献   

10.
宁夏地区O157∶H7大肠杆菌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O157:H7大肠杆菌在宁夏自治区人群发病情况和动物带菌状况,我们于1998~2000年在银川市、石嘴山市、银南地区、固原地区开展了O157:H7大肠杆菌感染情况检测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O157大肠杆菌溶原性噬菌体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E.coli O157携带噬菌体的情况及噬菌体特性。[方法]从3种血清型E.coli O157菌株中分离筛选噬菌体,并分别从O157:H7和O157:NM检出的噬菌体中各筛选出5株对同源菌进行裂解试验。[结果]3种不同血清型的E.coli O157携带噬菌体的检出率O157:H7为29.9%,对同源菌的裂解率为75.0%;O157:NM检出率为17.3%,对同源菌的裂解率为23.1%;O157:H7为8.1%。[结论]3种不同血清型的E.coli O157均携带温和噬菌体,裂解力较差,噬菌斑均为磨玻璃状,符合前噬菌体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O157:H7大肠杆菌是致泻大肠杆菌中的一个重要血清型,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新的食源性疾病病原菌(WHO,1997).90年代,欧、美及日本等国多次暴发由该菌引起的出血性肠炎.近年来,我国也加强了对该菌的研究和监测工作.卫生部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已多次部署在全国加强O157:H7大肠杆菌分布调查,食品及环境监测,临床检测与诊断等工作.  相似文献   

13.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O157:H7)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危害严重的肠道致病菌.自1982年美国首次暴发O157:H7,感染性腹泻以来,世界各地陆续有疫情出现[1,2].  相似文献   

14.
漳州市首次检出O157:H7大肠杆菌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建立食品污染微生物监测点,调查O157:H7大肠杆菌在生肉类食品中污染状况。方法:采用E.Coli O157:H7检测卡对样品初筛,对阳性样品再进行分离培养鉴定。结果:从生猪肉和生羊肉中分离出2株O157:H7大肠杆菌,生肉类食品检出率3.7%。结论:首次证实了漳州市有O157:H7大肠杆菌的存在,运物性食品是该菌感染人类的主要来源,应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O157:H7大肠杆菌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快速和准确从病人或环境标本中检测O157:H7大肠杆菌,对预防和治疗O157:H7大肠杆菌所致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常规分离鉴定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检测三个方面,对O157:H7大肠杆菌的检测,鉴定方法及其流行菌株分型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刘华 《职业与健康》2011,27(14):1661-1663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是一种新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危害严重的肠道传染病。除了引起腹泻、出血性肠炎外,还可发生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严重的并发征,后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1]。  相似文献   

17.
张益兰  程孝连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0):1316-1316,1319
目的:了解蚌埠市腹泻病人、动物宿主携带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H7(EHEC O157 :H7)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集我市市区和怀远县部分乡镇的现症腹泻病人和动物宿主(牛、羊、猪等)的粪便标本,用免疫磁珠法和血清学等方法检测EHEC O157 :H7。结果:5年间共采集各种标本2502份,经检测检出9株EHEC O157 :H7,检出率为0.36%。结论:蚌埠市部分腹泻病人和动物存在着EHEC O157 :H7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河南省局部地区腹泻病人感染及携带大肠杆菌O157:H7的情况,观察带菌时间及预后。[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监测方法发现病人,通过病人粪便mEC肉汤增菌14h、胶体金免疫卡筛选、免疫磁珠法集菌、CHROMAGAR—O157:H7显色培养基分离、rfbO157、rfbO111、hlyA、stx1、stx2、eaeA引物PCR扩增方法进行毒力因子测定等方法,观察、研究感染病人的发病和预后。[结果]从1303份腹泻病人中共分离出的38株O157:H7菌株,检出率2.9%,PCR rfbO157扩增均为阳性。其中2株具有stx2、hlyA和eaeA毒力基因,36株为O157:H7不产毒株。[结论]我省首次从病人中分离出O157:H7产毒株,病人发病后可于第3~8d内检出病原体。  相似文献   

19.
大肠杆菌O157:H7出血性肠炎是近年引起世界广泛关注的肠道传染病.自1983年美国Riley等[1]首次报道大肠杆菌O157:H7出血性肠炎以来,相继在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出现爆发性流行病例.  相似文献   

20.
大肠埃希菌O157:H7分离鉴定过程中赫尔曼埃希菌的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鉴别大肠埃希菌O157:H7和赫尔曼埃希菌。方法:观察菌株在山梨醇麦康凯,营养琼脂及Chromagar O157培养基上菌落形态。生化试验检测菌株的生化特性,血清凝集试验检测菌株的O157和H7抗原,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O157和H7特异性基因。结果: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5株赫尔曼埃希菌均产黄色色素,2株O157:H7菌不产色素;在Chromagar O157培养基上,2株O157:H7菌株呈紫红色,2株赫尔曼埃希菌株呈蓝色,其余3株赫尔曼埃希菌株呈黄绿色。O157:H7菌株KCN试验均为阴性,而赫尔曼埃希菌阳性。O157和H7抗血清坡片凝集试验,7析均为强凝集。O157:H7菌株与O157单克隆抗血清玻片凝集试验均为强凝集,而赫尔曼埃希菌均不凝集。O157:H7菌株O157和H7特异性基因均为阳性,赫尔曼埃希菌均为阴性。结论:赫尔曼埃希菌与O157多克隆抗血清有交叉反应,但单克隆抗血清能区分O157:H7和赫尔曼埃希菌。KCN试验和特异性基因检测亦能鉴别这两种菌。在营养琼脂和Chromagar O157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成也有助于两菌的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