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9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名肺癌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血清中PDGF-BB的水平,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PDGF-B链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肺癌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清PDGF-BB水平分别为(389.64±36.42)、(28.36±8.35)pg/ml,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DGF-B链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9287±0.0942)、(0.2275±0.0384)灰度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1)。结论检测血清PDGF-BB及PBMCs中PDGF-B链mRNA表达水平可能对肺癌诊断具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介素(IL)-37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RA患者60例,其中活动期和稳定期各30例纳入研究。另外,以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上述人群外周血标本,分离外周血中的血清和PBMC,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中IL-37 mRNA的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37的水平,同时检测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RA患者PBMC中IL-37 mRNA及血清IL-37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RA活动期患者PBMC IL-37 mRNA和血清IL-37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P<0.05)。RA患者血清中IL-37的水平与RF及抗CCP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84、0.468,P<0.05)。RA活动期与稳定期患者血清IL-37水平与RA患者病情诊断评分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792、0.563,P<0.05)。结论抑炎性因子IL-37在RA患者中呈高表达,在RA的疾病发展进程中可能起着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许鸣  张智  张珍  李泽泳  付延玉 《新医学》2010,41(8):536-538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白蛋白mRNA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5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CHB组)、4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40名肝功能正常的健康人(健康对照组)予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采用逆转录巢式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白蛋白mRNA表达。结果:CHB组50例患者中,血清HBVDNA阳性30例(60%);PBMC白蛋白mRNA阳性19例(38%)。肝硬化组40例患者中,血清HBVDNA阳性31例(78%);PBMC白蛋白mRNA阳性14例(35%)。健康对照组PBMC白蛋白mRNA阳性2例(5%)。CHB组及肝硬化组的HBVDNA及PBMC白蛋白mRN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CHB组活动期和肝硬化组失代偿期患者PBMC白蛋白mRNA阳性率明显升高。结论:PBMC白蛋白mRNA的阳性表达与肝细胞的损害程度有关,且具无创性,可考虑作为慢性肝病进展的辅助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2(ICAM-2)、ICAM-3、黑色素瘤细胞黏附分子(MCAM)在过敏性紫癜(HSP)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并探讨其在本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60例HSP患者组与5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CAM-2、ICAM-3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HSP患者及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CAM mRNA的相对表达.结果 HSP患者血清ICAM-2、ICAM-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各组间两两比较,血清中ICAM-2、ICAM-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PBMC中MCAM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AM-2、ICAM-3、MCAM可能在HSP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24和炎症因子(TNF-α、MCP-1、IL-6、IL-17A)mRNA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NRDS诊断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集30例NRDS患儿治疗前后和30例健康新生儿外周血标本,分离PBMC,用实时定量PCR检测CD24、TNF-α、MCP-1、IL-6、IL-17A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新生儿比较,NRDS患儿CD24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TNF-α、MCP-1、IL-6、IL-17A 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NRDS患儿外周血PBMC中IL-6、MCP-1和TNF-α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但CD24有下降趋势,而IL-17A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CD24可能成为NRDS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切除手术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交互作用蛋白1(TNIP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我院诊治的MG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白介素-17(IL-17)、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水平、重症肌无力定量评分(QMGS),比较手术前后伴或不伴胸腺瘤、眼肌型或全身型MG患者PBMC细胞中TNIP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析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前PBMC细胞中TNIP1 mRNA、蛋白表达水平与IL-17、AchR-Ab及QMGS评分相关性。结果眼肌型、全身型MG患者血清IL-17、AchR-Ab阳性率、QMG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伴胸腺瘤的MG患者PBMC中TNIP1 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不伴胸腺瘤患者,眼肌型MG患者TNIP1 mRNA、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全身型(P0.05),术后MG患者TNIP1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术前增加(P0.05);眼肌型、全身型MG患者手术治疗有效率88.57%、8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G患者术前PBMC细胞中TNIP1 mRNA、蛋白表达水平与血清IL-17、AchR-Ab阳性率、QMGS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MG患者胸腺切除术后PBMC细胞中TNIP1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其表达量降低可能与MG发生发展有关,且术前与IL-17、AchR-Ab、QMGS评分存在一定相关性,临床应加以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阿维A 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和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内RANTES 和 MCP-1 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分离并提取30 例健康对照者及48 例阿维A 治疗前、后银屑病患者的血清 及PBMC,血清采用ELISA 检测其中RANTES 和MCP-1 的分泌水平,PBMC 接受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细 胞内RANTES 和MCP-1 的mRNA 的水平,并进行临床PASI 评分.结果 经ELISA 检测发现,寻常型银屑病 患者血清中RANTES 和MCP-1 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1),应用阿维A 治疗后,两因子水平均显著 降低(P <0.01);QRT-PCR 检测发现,患者PBMC 中RANTES 和MCP-1 的mRNA 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健 康对照组(P <0.01);治疗后PBMC 中RANTES 和MCP-1 均显著降低(P <0.01).治疗后患者PASI 评分明 显下降,且治疗前后银屑病患者PASI 评分差值与血清RANTES 和MCP-1 水平差值均呈正相关性(r1 = 0.469,P <0.01;r2 =0.431,P <0.01),与PBMC 中RANTES mRNA 表达量差值呈正相关(r =0.484,P < 0.01).结论 阿维A 对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显著,降低CC 型趋化因子RANTES 和MCP-1 的水平可能是阿 维A 治疗银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张雪琼  戈兰 《新医学》2012,43(11):780-783
目的:初步探讨初治SLE患者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表达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初治SLE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30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ghrelin mRNA表达水平和空腹血清ghrelin水平,计算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SLE组HO-MA-I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LE组PBMC ghrelin mRNA表达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弱,其血清ghrelin水平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SLE组低水平的ghrelin与HO-MA-IR呈负相关关系(r=-0.60,P<0.01)。结论:SLE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IR),ghrelin表达水平低下可能与SLE患者IR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HIF-1α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采集53例HAPC患者及90例健康个体的静脉血,ELISA定量检测血清HIF-1α水平,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的HIF-1αmRNA表达。结果 HAPC患者血清HIF-1α为(148.11±42.06)pg/mL,较健康人对照组(53.95±21.89)pg/mL高(t=17.60,P<0.01);HIF-1αmRNA在HAPC患者PBMC中的相对表达量(2-△△Ct)为3.96;HAPC患者血清HIF-1α水平与PBMC的HIF-1αmRNA(2-△△Ct)水平呈正相关(r=0.73,P<0.01)。结论HAPC的发生可能与HIF-1α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细胞)和IL-21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的作用。方法采集15例ITP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XCR5+CD4+Tfh细胞的百分率,ELISA法检测血清IL-21水平;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中IL-21 mRNA的表达。结果 ITP组PBMC中CXCR5+CD4+Tfh细胞比例(17.55±1.015)%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10.19±0.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57,P0.01);ITP组血清中IL-21水平(100.7±3.71)pg/mL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64.6±0.8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4,P0.01),且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689 3,P0.01)。ITP患者IL-21 mRNA的相对表达量4.319±0.767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1.125±0.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3,P0.01)。结论 ITP患者外周血Tfh细胞比例、IL-21水平及IL-21 mRNA表达均增高,可能在ITP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损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IL-12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36例慢性肝病患者(21例乙型肝炎、15例丙型肝炎)、17例急性重型肝炎患者、1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18例正常对照者中IL-12 P40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肝损伤患者中.IL-12的表达较正常人显著增高(P〈0.001).其中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丧达水平显著高于慢性肝病组(P〈0.001)。而原发性肝癌患者IL-12 mRNA表达又高于急性重型肝炎(P=0.002),且与血清胆红素浓度和内毒素血症相关。结论IL-12可能促进肝脏的炎性损害.导致严重的肝细胞损伤。检测IL-12 mRNA表达水平对于了解肝损伤患者的肝损害程度、早期诊断和顶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损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中白细胞介素 8(IL 8)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 36例慢性肝病患者、17例急性重型肝炎患者、1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 18名正常对照者PBMCs中IL 8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肝损伤患者中 ,IL 8mR NA的表达较正常人明显增高 ,且与胆红素浓度、内毒素血症和病情轻重相关。结论 IL 8可能促进肝脏的炎性损害 ,导致严重的肝细胞损伤 ,检测IL 8mRNA的表达水平 ,对了解肝损伤患者的肝损害程度、早期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外周血中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和IGF-Ⅱ水平与肝病的相关性及其检测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各组肝病患者血清IGF-Ⅰ、IGF-Ⅱ的含量;提取外周血白细胞总RNA,以-βactin作为内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测定各组IGF-ⅡmRNA表达;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中透明质酸(HA)和Ⅲ型前胶原(PCⅢ)的含量。结果 (1)慢性病毒性肝炎轻、中度组血清IGF-Ⅰ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重度肝炎组、静止型肝硬化组、活动型肝硬化组及原发性肝癌组血清IGF-Ⅰ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慢性轻、中度肝炎组(P<0.05)。活动性肝硬化组血清IGF-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静止性肝硬化组和慢性肝炎组(P<0.05);原发性肝癌组血清IGF-Ⅱ水平明显高于各组(P<0.05)。(2)活动型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外周血IGF-Ⅱ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3)慢性重度肝炎组、肝硬化组及原发性肝癌组HA和PCⅢ含量逐渐升高(P<0.05)。结论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GF-Ⅰ水平与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的指标,并对肝病病情的估测有一定意义;肝病患者外周血中IGF-Ⅱ可能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当肝病患者外周血中IGF-Ⅱ水平异常增高或过量表达时要警惕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与血清HBV DNA水平、肝功能损害程度和肝纤维化的相关性分析,以探讨血清PDGF-BB水平在CH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CHB血清PDGF-BB水平与血清HBV DNA水平、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将CHB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分析血清PDGF-BB水平与血清HBV DNA水平、肝功能分级和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HB患者血清PDGF-BB水平与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显著相关(P〈0.01);与肝功能分级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HBV DNA水平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DGF-BB水平与CHB病情发展密切相关,不但可反映CHB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也可反映CHB肝纤维化程度,可应用于CHB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病(CLD-B)患者血清CTGF水平变化在反映纤维化程度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55例CLD-B患者血清CTGF水平,对其中31例患者的肝穿活体组织进行原位杂交检测CTGF mRNA,HE染色和Van Gieson氏胶原染色进行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结果慢性乙型肝炎(CHB)及活动性肝硬化患者血清CT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静止性肝硬化患者血清CTGF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LD-B患者血清CTGF水平与肝组织CTGF mRNA表达及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724,r=0.549,均为P〈0.05)。结论检测血清CTGF水平对推断CLD-B患者肝组织肝纤维化程度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颗粒溶素(GNLY)mRNA的表达,探讨GNLY基因表达水平与急性乙肝的关系。方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别检测40例急性乙肝患者及100名正常对照的PBMC的GNLY基因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结果急性乙肝患者发病期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恢复期GNLY基因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患者GNLYmRNA与血清ALT、AST呈正相关。结论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GNLY mRNA的表达准确可靠。患者外周血GNLY基因表达水平与急性乙肝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卢林  曾令伟  秦波  兰淑青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1):2667-2668,2670
目的通过检测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TLRs)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组20例、重型肝炎早期组17例、重型肝炎中晚期组9例患者及健康对照组18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s mRNA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TNF-α、IL-10水平。结果 TLRs mRNA慢性乙型肝炎组、重型肝炎早期组、重型肝炎中晚期组TLRs mRNA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肝炎中晚期组低于早期组。血清TNF-α及IL-10水平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IL-10在慢性乙型肝炎组与重型肝炎早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持续上升可能导致单核细胞免疫缺陷,与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8.
The study sought to establish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ST isoenzyme levels in serum and degree of hepatic damage, by using a new and simple immunochemical method for the differential determination of the isoenzymes. Sixty-nine patients with various hepatic diseases were studied.During hepatic damage, cytoplasmic isoenzyme (s-AST) is found in greater quantities than mitochondria! isoenzyme (m-AST), but the m-AST level increases to a greater extent in acute liver diseases. However, m-AST in alcoholic hepatitis is higher than expected from the total AST (t-AST) values. The ratio of m-AST to t-AST seems to discriminate alcoholic hepatitis from other liver diseas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的测定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1例处于不同炎症进展期的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标本,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血清中的PCⅢ水平,比较各组肝病患者之间及健康献血者血清PCⅢ差异,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血清PCⅢ水平在肝炎各组及肝硬化不同病理分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慢性肝炎中度患者明显升高,以慢性肝炎重度、肝硬化者为最高,其升高程度与肝纤维化及肝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PCⅢ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可作为反映慢性肝病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